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docx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目前世界上彩色广播电视制式最主要的有三种:(1)NTSC制,1953年由美国创立,日本、 加拿大等国相继采用;(2)PAL制,1967年由西德创立,我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西欧 国家以及北欧各国采用;(3)SECAM制,1967年由法国创立,苏联和东欧各国也都采用它。 这三种制式相互不兼容制,其共同点都采用能与黑白电视兼容的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 作为传输信号;其不同点是两个色差信号对副载波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NTSC制和PAL 制都属于同时制,SECAM制属于顺序同时制。 3.1彩色电视兼容条件与频谱交错原理彩色电视为了与黑白电视兼容,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彩色
2、信号中必须有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2)占有与黑白电视相同的频带宽度;(3)伴音载频和图象载频分别与黑白电视相同;(4)采用相同的扫描频率和相同的复合同步信号;(5)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之间的干扰要最小。其中,实现兼容最根本的条件是彩色电视必须以和黑白电视相同的带宽传送亮度信号和色度 信号。当fv=50Hz,Z=625行时,黑白电视图像信号(即亮度信号)约占6MHz带宽。因此必 须在6MHz的带宽内同时传送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否则就无法实现兼容。人们通过对人 眼视觉特性的,充分地应用色度学原理与电子电路技术的成就,采用恒亮传输方式和彩色电 视信号的频带压缩措施,解决了在6MHz带宽内同时传送亮度信
3、号和色度信号的,问题成 功地实现了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一、恒亮传输方式彩色电视为了与黑白电视兼容,必须传送一个亮度信号,以便黑白电视机接收。根据彩色具 有亮度、色调和饱和亮度三个要素的理论,传送彩色图象必须选用三个独立的信号。除了亮 度信号外,还必须选择另两个信号来代表彩色的色度信息。这两个信号与色调和饱和度之间 应存在确定的相互变换关系。例如用x、y坐标值。但是,彩色电视中常用两个色差信号B -Y和R-Y来代表色度信息,它们与彩色摄象机输出的R、G、B三基色信号存在下列关 系。y= 0.3A +0.59g+R-Y= 0.7A- 0.59G-O.UB B-Y= -0.3A-0.59G +
4、 0.89J目前的彩色电视是将两个色差信号进一步变换成色度信号,并且迭加在亮度信号上一起传送 出去。黑白电视机收到这种彩色电视信号后,由于色度对正常黑白图象的干扰和影响很小, 故黑白电视机显象管上只产生与亮度信号成比例的正常的黑白图像。彩色电视机收到这种彩 色电视信号后,先变换成上述三种信号,即Y、(B一 丫)和(R-Y);再经解码矩阵按公式 R = R-Y) + YB = B-Y) + Y (3.2 - 3)g=(G-r)+ r还原成R、G、B三基色信号。在式中,GF= 一竺侦F) 一也咱/)0 59L / Q591-=-051(-7)-019(5-7)还原出的R、G、B信号加到彩色显象管三
5、个阴极(或者栅极)上,使荧光屏上重现出正确 的彩色图像。采用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作彩色电视传输信号的方式,称为恒亮传输方式。 它有利于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的兼容,这是彩色电视研究成功的重要技术之一。二、彩色电视信号的频带压缩用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代替三基色信号作为彩色传送信号,实现了亮度和色度的分离,有利 于恒定亮度原理的实现,这对兼容是有利的;但是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带宽之和仍是黑 白电视信号带宽的3倍。为了兼容,必须对由它们组成的彩色电视信号的频带进行压缩。利 用高频混合原理与频谱交错原理,成功地将彩色电视信号的带宽压缩到与黑白电视信号的带 宽相同。1. 高频混合原理人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6、,在黑白照片上,用笔粗略地涂上不同的颜色,就成了彩色照片。 画一幅水彩画时,总是先用墨笔描绘出清晰的轮廓,然后用彩笔进行大面积涂色,整个画面 就会给人们以细节清晰、彩色鲜艳、生活逼真的印象。大量的事例说明,人眼对彩色细节的 分辨力远低于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经测定人眼对亮度细节的分辨力极限值为11.5, 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极限值为610。也就是说,人眼较容易辨别出彩色图像细节部分 的明暗程度,而不容易辨出细节的颜色差别。通过实验还发现,人眼对不同色调的细节分辨力也不同。例如,在同样亮度下,人们对绿色 细节的分辨力较强,而对红、蓝色细节的分辨力较弱。如果人眼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定为 100%,则实验
7、测得人眼对各种彩色细节的分辨能力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人眼对彩 色细节的分辨力是很差的。细节色别黑白 黑绿黑红绿红黑蓝红蓝绿蓝分辨力100% 94% 90% 40% 26% 23% 19%综上所述可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色度信号只需要在图象的大面积部分进行传送,在图象的细 节部分只需传送亮度信号,不必传送色度信号,这就是大面积着色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可 用全部视频带宽(例如06MHz),传送亮度信号Y,以保证清晰度;可用较窄的频带(例 如01.3MHz)传送两个色差信号(R-Y),以进行大面积着色。这样在接收端所恢复的三艮=(戊-Or. 1.3 +=艮M.3 +.&二。-孔心+履=&心+亳斯,
8、个基色信号是:+瞄螭+A -由上式可知,接收端所恢复的三基色信号只含有较低的频率分量(01.3MHz),而它们的 高频部分(1.36MHz),则用同一亮度信号的高频部分来补充。这就是高频混合原理。它 是1950年首先由美国A.Bedford提出的。利用这一原理,既节省了频带,又减轻了亮度信 号和色度信号共用频带而产生的相互干扰。2, 频谱交错原理采用恒亮传输出方式和高频混合措施后,彩色电视信号带宽等于8.6MHzY为6MHz,(B -Y)和(R-Y)各为1.3MHz,它还是大于黑白电视信号的带宽。为了兼宽,还需要进 行频带压缩。根据黑白电视原理,黑白电视的亮度信号虽然占据了 6MHz的带宽,但
9、它并没有占满。其 能量只集中在行频及其谐波附近一段较小的范围内,在 附近并没有亮度信息,能量分布如图3.1-6所示。SJ3.2-1 W滑交错以理图图3.1-6频谱交错原理图 由于彩色摄象管的扫描参量(fV、fH、z、隔行扫描)与黑白电视一样,所以,R、G、B信 号的频谱结构和带宽与黑白电视的亮度信号完全相同。而彩色电视的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 号(RY)、(GY)、(BY)都是R、G、B的线性组合,因此,它们和黑白电视的亮度 信号频谱结构也完全一样。在图3.1-6中,图(a)是亮度信号频谱图,图(b)是经压缩后 的色差信号频谱(01.3MHz)。由图可见:我们可以把色差信号设法安插在亮度信号频带
10、的空隙中进行传送,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混合在一起;否则,由于它们的 基波和谐波的频率相同,势必使它们相互重迭,而无法在收端将它们分离出来。NTSC制和PAL制都采用两个色差信号对同一个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幅,把色差信号的 频谱搬到视频高端,精确选定副载波的频率,使已调色度信号的频谱,正好插入亮度信号的 频谱空隙处,以形成频谱交错,如图(c)所示。从而达到压缩频带的目的。通过高频混合原理和频谱交错两项措施,将彩色电视信号的频带压缩到与黑白电视信号的带 宽相同(例如6MHz)。 3.2 NTSC 制NTSC制是1953年美国研制成功的一种兼容性彩色电视制式,NTSC是National
11、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的缩写词。该制式对色差信号采用了正交平衡调 幅技术,因此又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为了实现兼容,必须将两个色差信号调制在精确选定 的副载频上,(被色差信号条幅的载波成为副载波)使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实现频谱交错。 现在来研究两个色差信号的调制方式。为了兼容,这种调制方式必须满足:色度已调波对亮 度信号在干扰最小;已调波中无用信号成分少、有用成分多,因此彩色信杂比高;两个色差 信号互不干扰,在接收机中容易分开。为此,必须选用正交平衡调幅调制方式。3.2.1平衡正交调制 平衡调幅就是抑制副载波的调幅,简称抑载调幅。普通调幅的
12、数学表达式为:uAm=(us+UmcosQt)cos wt=us(1+Mcos Qt)cos wt=Uscos wt+M/2 cos(w+ Q )t +M/2 cos(w-Q )t抑载调 幅为:uAm=(us+UmcosQ t)cos wt=us(1+Mcos Q t)cosw t=Uscos wt+M/2 cos(w+Q)t +M/2 cos(w-Q)t可见平衡调幅信号正好是调制信号和被调制信号的乘积。它与普通调幅的区别在于没有载频 分量。(式 3.2.1-2)正交调幅是将两个色差信号R-Y和B-Y分别调制在频率相同、相位差90的两个副载波 上,再将两个输出加在一起。在接收机中,则根据相位的
13、不同,从合成的副载波已调信号中 可分别取出两个色差信号。色差信号正交平衡调幅的方框图如图3.2.1-1所示。其中,共有 两个平衡调幅器,一个是R-Y调制器,副载波为cosw t;另一个是B-Y调制器,副载波 为sin 3 t。若将两者的输出线性相加,则得到色度信号 幻()= B -Y) sin a?湛 +(&_F) cosusZ图3.2.1-1交平衡调幅方框图图3.2.1-3示出合成信号与两个平衡调幅输出之间的矢量关系。图中对角线的长度C代表色度信号ec(t)的振幅,0是ec(t)的相角,其中(式 3.2.1-4)图3.2.1-3上式说明,色度信号是一个调幅调相波,其振幅变化反映了色饱和度的变
14、化,而 相角。与两个色差信号的比值有关,对不同的色调来说这个比值是不同的,故。反映了色调 的变化。在接收端欲从式(3.2.1-2)所示色度信号中分离出两个色差信号,不能采用普通检波,而应 采用同步检波技术,其方法是将色度信号与和副载波同频同相的本振载波信号相乘。图 3.2.1-5画出了单一频率信号和色差信号的平衡调幅波形,由图可见:(1)平衡调幅波不含 载波分量。(2)其极性由调制信号和载波共同决定,如果两者之一反相,平衡调幅波的极性 则相反。(3)调制信号为零,则平衡调幅波为零。就是说,当色差信号为零或很小时,就没 有或只有很小的色度信号加到亮度信号上,这对兼容是很有利的。(4)平衡调幅的包
15、络不再 是原来的调制信号,因此不能用普通检波检出原调制信号。(5)只有在原载波的正峰点对平 衡调幅波取样,才能得到原来的调制信号。同步检波正是在副载波正峰点时刻对平衡调幅波 进行取样。图3.2.1-5单一频率信号与色差信号的平衡调幅波 3.2.2 NTSC制中的参数与性能一、色同步信号由正交平衡调幅得到的色度信号,在电视接收端不能用普通的包络检波期 间除调制信号,应采用同步检波方式。从数学上看,同步检波器就是一乘法器,即用一个与 色副载波频率相同、相位适当的本机产生的副载波去乘色度信号。如果本机恢复的副载波频率和相位发生偏移,造成解调与色度信号的V轴、U轴不能分别 重合,解调出U信号、V信号幅
16、度随着偏移的加重而减小,同时U信号、V信号的互串现 象越发严重。同步检波的关键在于在接收端产生一个与发端副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副载波。为此,发端必 须发送一个色同步信号,以便用它去锁定接收机的本地副载,使其与发端副载波同频同相。 色同步信号是一串频率等于副载频的高频振荡,它只有810个周期,放置在行消隐的后肩 上,在均衡脉冲和场同步期间不发色同步信号,NTSC制的色同步相位寸= 180。二、副载频的选择原则1. 为使亮度和色度信号的频谱间距最大,有利于频谱交错,副载频采用半行频偏置,即fs=(n-1/2)fH式中n为整数,在这些频率点上亮度信号的能量趋近于零。2. 为了减轻副载波对亮度的干扰,应
17、尽量使副载频选在视频信号的高端。副载频越高,其干 扰亮度的光点越细,愈不易被人眼察觉;另外,还能使色度和亮度信号的主要能量分别位于 视频的高、低两端,从而减轻两者的相互干扰。3. 色度信号上连带(约1.5MHz)的边界值不能超过视频信号的带宽(6MHz),故副载频应 低于 4.5Mhz。4. 考虑到可能出现伴音载波和副载波的差拍干扰,所以还要求两者的差频也等于半行频的奇 数倍;另外,副载波应和行频保持最简单的分频关系,从而有利于同步机电路的实现。通常 要求(2n1)是若干较小质数之乘积。例如通常取n=228, 284等。若n=284,则(2n-1)=567=34*7。根据上述原则,对于525行
18、、60场、行频为15734Hz扫描制式的副载频fs,它选n=223 计算得fsc=(2n-1)fH/2=3. 579545MHz三、NTSC制的主要性能NTSC制的主要优点:1. NTSC制的色度信号组成方式最简单,最易于进行信号处理,比如数码化,亮度与色度分 离等。同时,NTSC制的接收机、电视中心设备和录象设备最简单,成本最低。2. 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频谱间距最大,兼容性好,亮度串色和色副载波干扰光点最小。3. 无行顺序效应(即爬行现象)和亮度闪烁现象。这是因为NTSC制每一行对亮度信号和色 度信号的处理和传送方式相同,而PAL制和SECAM是逐行变化的,故引起行顺序效应。4. 演播室进
19、行图象慢转换(淡出一淡入)、切换、混合等特技操作比较方便。5. 在没有信号失真的情况下,它有较高的图象质量,如具有较高的彩色水平和垂直清晰度。NTSC制的主要缺点:1、色度信号是叠加在亮度信号上的,由于传输系统的非线性,叠加在不同亮度电平上的色 度信号的增益将不同。这种色度信号振幅增益随亮度信号电平高低而产生的大小变化称为微 分增益失真,主要造成被传送色度信号的饱和度失真。2、色度信号的相位失真对重现彩色的色调有明显影响,即存在相位敏感性。色度信号的相位失真将导致色调失真,而产生相位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1)微分相位的影响NTSC制的色度信号是迭加在亮度信号上一起传送的,色度信号相对于亮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兼容 彩色电视 制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