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乌江特大桥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设计与分析.docx
《共和乌江特大桥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设计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和乌江特大桥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设计与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共和乌江特大桥边跨现球合拢段施工方案设计与分析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赖庆招于凤伍摘要共和乌江特大桥在进行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设计时,通过对边跨现浇、合拢段施工方法的创新和变更,有效地解决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 合拢段普遍存在的支架投入巨大、费用昂贵的通病,克服了距离地面高度大的边 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技术难题,对国内同类型桥梁施工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 值,为相关的桥梁施工提供新的思路、成熟的施工经验和工艺,此项施工技术的 推广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对提升连续刚构 桥梁在同等跨度桥型的竞争力大有裨益。关键词现浇段 边跨合拢段 施工方案 变更 支架1 工
2、程概况共和乌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彭水县高谷镇境内,跨越乌江,是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工程 中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双向4车道,左幅全长1079.5米,右幅全长1032米,主桥为 (113+200+113)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主桥桥高138米,引桥为40米、50米先简支后结构 连续预应力砼T梁。主桥“T”构纵向划分中跨26个节段,边跨27个节段,梁段数量及梁段 长度分别为:12X3m、6X3.5m、8X4.25m。箱梁左右幅分四个“T”对称悬浇最大梁高12m, 最小梁高4m,顶板宽12m,底板宽6.7m,翼板宽度2.65m。边跨现浇合拢段长9.53m,距离 地面92米。由于本桥的边、中跨跨径比值为0.56
3、5,较一般的同等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比值要大,其合 拢顺序也与一般连续刚构桥的“先边跨、后中跨”的合拢顺序不同,其合拢顺序为“先中跨、 后边跨”,即:挂篮悬浇第26#段箱梁完毕后,进行中跨合拢段(28#)施工;中跨合拢后两端图1共和乌江特大桥箱梁节段示意图2 边跨现浇段、合拢段设计施工方案的变更2.1关于现浇段、合拢段一次性浇筑问题的变更经过笔者对共和乌江特大桥的施工设计图的认真分析并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未在现 浇合拢段与边跨27#箱梁之间设置合拢劲性骨架,且一次性连续浇筑29#段(现浇段)和30# 段(合拢段),存在结构瑕疵,会给具体施工造成较大的危害。理由如下:2.1.1连续刚构主桥在中跨合
4、拢后、边跨合拢前,其属于三次超静定预应力砼结构,而 超静定预应力砼在各种内外因素(外部因素如:预加力、墩身基础沉降、温度变化;内部因 素如砼材料的收缩徐变、配筋形式等)的总和影响下,结构因受到强迫的挠曲变形或轴向伸 缩变形,会在结构多余约束处产生多余的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2.1.2在“中跨合拢后、边跨合拢前”的连续刚构主桥具有如下特点:、其边跨悬臂 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产生抬升和下降,其悬臂端部高程会有明显地变化(根据以前同 类桥梁如马鞍石大桥及白果渡嘉陵江大桥的施工经验可知,因早晚温差,端部的高程变化能 达到56cm),而在重庆地区深秋入冬季节,早晚温差变化较大,使得受上述特点
5、的影响较为 突出;、在超静定梁式结构中,温度梯度不仅会引起梁体的纵向位移,还会产生温度次内 力,比如外界温度每温升1 C,边跨悬臂就会产生大约100吨左右的下压力,对边跨现浇合 拢吊架会形成危害;(3)、在其他外力(如塔吊转动、电梯上下等)作用下,边跨悬臂端部会 在竖向(梁的截面高度方向)或横向的产生不同幅度振动。2.1.3根据2.1.2所述特点,若按施工设计图提供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存在如下弊端:(1)若按此施工,由于施工中随着箱梁的横向与纵向的不同程度的位移和振动,会对交 接墩墩身产生推拉或扭转作用,而交接墩墩身高达92m,些许偏心力或扭转力都将产生极其 不利的影响,需由设计方对墩身受力进
6、行计算,然后提出相关措施。9.53m高空吊架施工, 对支架的承载能力要求高,支架设计难度大,且要满足的抵抗箱梁振动的要求,成功的几率 为零。(2)挂篮改制成9.53m吊架,须对原挂篮进行大面积改制,原挂篮构件难免受到损害, 施工完毕后无法保证该挂篮能否继续使用,加大施工成本。同时挂篮现有材料也未能满足施 工要求,必须进行大量投入。(3)采用吊架施工时,由于吊架一端作用在盖梁上,其标高是固定不变,而作用在悬臂 上的吊架的高程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说,该吊架在钢筋绑扎、安装预应力管道及 砼浇筑过程中始终是活动的。因此,由于悬臂箱梁的端部高程的变化,就会对现浇合拢段的 轴线、标高、钢筋骨架、预
7、应力管道、槽口、模板等系列定位指标产生难以修复的影响。(4)现浇合拢段砼在浇筑完成后至初凝之前及砼强度成长初期,砼自身承受拉应力和压 应力的能力很微弱,由于悬臂端部高程的变化产生的错动,会导致新浇的现浇合拢段与已浇27#段的接触面混凝土出现开裂和脱落等严重质量问题。综合所述,若按施工设计图提供的施工方案进行现浇合拢段施工,将会产生的质量、安 全、进度、经济等系列风险,因此,笔者据此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建议将边跨现浇段和合拢段 分开进行施工。经召开四方会议进行专项分析研究,一致同意采纳笔者建议,后业主下发正 式文件(日期及文件编号略),将现浇合拢段更正为两个施工阶段,即先浇筑7.53m现浇段, 后进
8、行2m的边跨合拢段施工。2.2现浇段、边跨合拢段施工方法的再次变更及合拢劲性骨架的增设边跨现浇段长7.53m,需在交接墩墩身上预埋支架进行现浇。由于交接墩墩身为双柱墩, 盖梁在双柱墩身上整幅现浇施工,而现浇段则分为左右幅施工,从施工设计图上可知,单幅 箱梁的轴线与交接墩的墩身轴线不重合,轴线偏移1.8米。因此,单幅现浇段的支架无法搭 设,需对上下游现浇段的支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这对支架承载力要求较高,用钢量大,其 对支架材料的强度、刚度要求高,对墩身偏载较大,对交接墩结构不安全,且原有盖梁支架 无法利用,需先拆除盖梁支架然后再搭设现浇段支架。若对7.53m边跨现浇段进行整体支架 施工,必然徒增
9、工时和施工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主桥的整体施工进度。鉴于上述理由,针对共和乌江特大桥先中跨后边跨合拢的施工顺序,创新地将对边跨现 浇段与合拢段的施工方法进行了如下调整:(1)在边跨27节段施工完毕后,利用边跨再向前悬浇(27+1)段,节段长度4m,同时边 跨合拢段向交接墩方向顺移4米,合拢段长度不变,另在中跨配载1 /2(27+1)节段重量,边 浇注边配重,不另外设置纵向预应力系统;(2)浇注完毕后挂篮不拆除,直到合拢段纵向预 应力束张拉完成后,方能开始拆除挂篮;(3)现浇段箱梁长度由7.53m改为3.53m;(4)最后 合拢边跨,长度2m; (5)不更改边跨顶、底板纵向预应力系统的设置;(6)
10、为保证合拢施工质 量,在边跨合拢段中增设劲性骨架,合拢时先进行劲性骨架锁定,后张拉顶、底板临时合拢 束,然后进行混凝土浇注。2008年7月,由业主组织召开了包括设计、监理、监控、施工五方参加的专题方案评审 会,会议同时邀请了地方著名的桥梁专家参加,对施工方上报的方案进行了认真仔细地评审, 并在会上一致同意通过。2.3再变更后的结构特征 现浇段长3.53m,其中2.83m在盖梁上,0.7m悬出盖梁,单个现浇段方量86m3。合 拢段长2m,单个边跨合拢段方量22.2m3。由于合拢时,(27+1)段的挂篮纵梁较长,深入合拢段2.0米长范围内1米。故施工 时(27+1)段上还要承受1米长的合拢段混凝土
11、重量约28.7吨。而(27+1)段混凝土重只有 114.7吨,远小于箱梁1号节段荷载218.4吨(挂篮设计承载最大重量220吨),并且该段混凝 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开始承重。所以对(27+1)节段的混凝土不会产生扰动影响。 现浇段后2m为实心段,箱内含1.5mX2.3m人洞1个。翼板从现浇段起点通过3个 平面由折线形结构经过1.53m的变化变为0.9m高实心段。3施工方案设计经过两次变更后,边跨现浇段长度已由原来的7.53m变为3.53m,且仅有0.7m悬出盖梁 外侧,由于对交接墩偏载较小,边跨现浇段施工时不需在墩身另一侧进行配重,相对而言施 工已极为简便。此种情况下,综合交接墩盖梁、现浇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和 乌江 大桥 边跨现浇段 合拢 施工 方案设计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3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