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驱动器》课件.ppt
《《硬盘驱动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盘驱动器》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硬盘驱动器,5.1 硬盘结构5.2 硬盘接口5.3 硬盘技术5.4 硬盘数据结构5.5 硬盘选购5.6 硬盘的初始化5.7 硬盘优化5.8 硬盘日常维护 5.9 硬盘故障分析与排除,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速度与CPU相当,CPU直接访问Cache可从计算机整体提高速度,并具有预测功能。计算机中运行速度的由快到慢为:CPUCPU内部L1 CacheCPU内部L2 CacheL3Cache内存硬盘中的Cache(光盘中的Cache)硬盘中的数据(光盘中的数据)。容量分别为:L1 Cache:16KB-64KB,甚至达到512KB;L2 Cache:128KB-512KB,
2、甚至达到8M;L3Cache:512KB-1MB;硬盘上:128KB-4MB;CDROM:64KB-256KB,甚至达到512KB。,外存储器,常见的外存主要有:硬盘,光盘,软盘,U盘,硬盘尺寸:3.5英寸(常见)、5英寸、2.5英寸(用于笔记本电脑),硬盘外观,硬盘驱动器,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外存储器。WindowsXP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都存放在硬盘上。现在普遍使用的是3.5英寸硬盘,存储容量有80GB、120GB、160GB等。,硬盘结构,硬盘驱动器,1973年,IBM公司推出了首台温彻斯特硬盘,它的特点是:“工作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磁头沿高
3、速旋转的盘片上做径向移动”,这就是现在所有硬盘的雏形。虽然今天的硬盘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端硬盘容量已高达上百个GB,但它仍然没有脱离“温彻斯特”的工作模式。硬盘工作的基本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利用磁粉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通过磁头实现电磁信号的转换。磁头在读取数据时,根据磁粉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信号。写数据时正好相反,是根据不同的电信号改变磁粉粒子的极性。,硬盘写入保存和读取数据的原理类似于录音机录音和放音的过程。写入数据时,通过磁头对盘片表面的可磁化单元进行磁化,将二进制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速旋转的盘片上。读取数据时,只需把磁头移动到相应的位置读取此处的磁化编码状态即可。关于硬
4、盘的一些参数:容量:千兆字节(GB)缓存: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2MB 转速: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 7200转/分钟(RPM:Round Per Minute),主流硬盘厂商:IBM、希捷(Seagate)、西部数据和迈拓(Maxtor的金钻七代)保修问题:硬盘的保修期一般都是三年。注意:1、为保护硬盘,硬盘正在读写文件时不能关掉电源 2、在工作时严禁搬运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 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 磁盘的最外层是第0道,最里面为第N道,每个磁道上记录的信息一样多,磁道都是一些同心圆。在内圈磁道上的记录密度比外圈磁道上的记录密度大。磁盘:磁道为同心圆 磁带:磁道为平行于磁带长度方向的
5、平行线 光盘:光道为螺旋线,5.1 硬盘结构,硬盘的英文全称是Hard Disk(有时也简称HD),它主要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磁头组、盘片组、主轴电机、接口及其它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组和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们被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组、主轴驱动装置及读写控制电路几个部分。5.1.1 硬盘外部结构 从外形上看硬盘像一个长方型的金属盒子。从硬盘的正面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产品标签、安装螺丝和透气孔。总的来说,硬盘外部结构可以分成接口、控制电路板、固定面板三个部分。,1接口 硬盘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分,其中电源插座与主机电源相连接,为硬盘正
6、常工作提供电压。2控制电路板 大多数的硬盘控制电路板都采用贴片式焊接,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3 固定面板 硬盘的固定面板就是硬盘正面的面板,它与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保证了硬盘腔体中的盘片、磁头和其它机构能在绝对无尘的环境下稳定运行。,硬盘驱动器,磁头采用接触式启停,系统不工作时,磁头接触在磁盘表面的特定区域。盘面上设了着陆区,磁头不工作时停在着陆区,而不接触数据区,减少了破坏数据的可能性。盘片之间使用垫圈隔开 硬盘盘片早期是塑料,现在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使得盘片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更好。,5.1.2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盘片
7、组、磁头驱动机构、磁头组、主轴电机等几个部分。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就称为盘片主轴。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要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作径向运动,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硬盘内部结构,1 盘片组 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现在硬盘盘片大多采用铝金属薄膜材料制成。硬盘盘片组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盘片叠加而成,不同容量的硬盘盘片数是不同的。每个盘片有两个面,每个面都可以记录数据。为
8、了有效地管理数据,提高读写数据的效率,通常将盘片分成为面、磁道、扇区、柱面和着陆区。,(1)面。按照磁盘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等。对应于每个面都要有一个读写磁头,称为0磁头(head)、1磁头、2磁头等。为了能读写每个面上的数据,硬盘的磁头数与盘面数相同。(2)磁道。在盘片表面上以盘片圆心为中心,分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用来存放数据,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Track)。针对不同的磁道从外向内可以编上不同的号,即磁道号(从第0道第N道)。,(3)柱面。在硬盘中我们将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组成的空心圆柱体称为柱面(Cylinders)。这样硬盘的柱面数就等于每个面的磁道数。(4)扇区
9、。为了有效的管理硬盘数据,将每个磁道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并规定一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在硬盘上每个磁道上的扇区数相同。硬盘存储容量计算公式为: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每磁道扇区数512字节,(5)着陆区。着陆区(landing Zone)是指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停放位置的区域,通常指定一个靠近主轴的内层柱面作为着陆区。着陆区不用来存储数据,因此可以避免硬盘受到震动时以及在开、关电源瞬间磁头紧急降落时所造成的数据丢失。目前,一般硬盘在电源关闭时会自动将磁头停在着陆区内。,2主轴组件 包括轴承和驱动电机等。3 磁头驱动机构 磁头驱动机构在硬盘寻道时用来移动磁头。由电磁线
10、圈电机、磁头驱动小车、防震动装置构成。4磁头组件 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件之一,是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个部分组成。它采用了非接触式磁头结构,加电后磁头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移动,磁头与盘片之间的间隙只有0.10.3m,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较高的信噪比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5.2 硬盘接口,1、IDE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时至今日这一接口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并且仍是PC机中硬盘接口中的绝对主流,随着其接口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入了许多新技术,使这一IDE接口标准得
11、到了质的飞跃,通常不再以IDE标称,而是以诸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标注。IDE接口经历过ATA、ATA33、ATA66、ATA100、ATA133等几种速度规格,后面的数字可以标明这种接口的传输速率,比如ATA100接口就可以达到100MB/s的速度。,ATA接口优点:价格低廉 兼容性非常好 ATA接口缺点:速度慢 只能内置使用 对接口电缆的长度有很严格的限制,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集成驱动电子设备),IDE接口常常叫做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IDE接口硬盘俗称
12、并行规格的PATA硬盘。在数据的传输上来看,这种IDE接口硬盘有一些滞后,因为主流的PATA硬盘仅能支持ATA/100和ATA/133两种数据传输规范,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每秒100或133MB。另外硬盘所使用的80-pin数据线在机箱内部杂而乱,会阻碍空气在机箱里的流动,从而影响到系统的散热。虽然劣势明显,由于原有的主板平台并不支持SATA接口,这种IDE接口的PATA大容量硬盘还是首选,还有一些用户认为这类型的硬盘在技术上成熟、稳定,所以也选择这类型的PATA硬盘。,2、PATA硬盘,串行ATA(Serial ATA)接口是串行传输数据的接口,它能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在同一时间点内只
13、会有1位数据传输。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SATA硬盘,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由于串行ATA使用点对点的协议,采用这种接口,
14、一台计算机同时连接两个硬盘时就没有主、从硬盘之分了,免去了用户设置硬盘主从跳线的麻烦。此外,串行ATA接口不再受单通道只能连接两块硬盘的限制,它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硬盘,这一点也是传统并行ATA接口无法相比的。同时它不但支持硬盘,还支持CD、DVD等存储设备。目前串行ATA接口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有的主板芯片已经开始支持串行ATA接口,希捷等公司已研制出320G串行ATA接口的硬盘。实际使用中,串行ATA硬盘使用7芯数据线,15芯Serial ATA专用电源线。不过考虑的兼容性,串行ATA硬盘还提供IDE硬盘标准电源接口。,SATA(串口硬盘)数据线,SCSI接口硬盘,SCSI接口(Small Co
15、mputer System Interface),又称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总线型接口,适用于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一般在服务器中使用。SCSI接口的主要特点是:(1)支持多个设备。SCSI-2最多可接7个SCSI设备,而Wide SCSI-2可接15个SCSI设备。(2)占用CPU资源极低,由于SCSI卡本身带有自己的CPU,可以处理绝大数SCSI设备的任务。SCSI设备对CPU的依赖性大约只有4%左右。,(3)同样条件下处理单任务时,SCSI硬盘比IDE 硬盘要慢,因为SCSI硬盘标识硬盘扇区使用了线性的概念。SCSI在处理多任务时的优势是IDE所望尘莫及的。(4)SCSI接口类型。SCS
16、I-1 是最早的标准规格,现在已被淘汰。SCSI-2使用同步传输方式,它支持设备最大个数又分两种,一种是支持7个设备数,另一种是支持15个设备数。目前,SCSI-3还没有统一规格,但是已经出现有4种类型SCSI-3规格,如 Fast-20 SCSI、Ultra Wide SCSI、Ultra2 SCSI、Ultra2 Wide。不同的SCSI接口类型使用不同规格的接口,在购买SCSI硬盘时要注意,不能混淆。,SCSI接口优点:适应面广,在一块SCSI控制卡上就可以同时挂接15个设备 高性能(具有多任务、宽带宽及少CPU占用率等特点)具有外置和内置两种 SCSI接口缺点:价格昂贵 安装复杂,US
17、B接口硬盘,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在1994年年底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USB 接口优点:价格低廉 连接简单快捷,兼容性强,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高速度,USB2.0接口的传输速度高达480Mbps,是串口的4000多倍 USB 接口缺点: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低 连接电缆的长度比较短,5.3 硬盘技术,磁盘阵列RAID技术 我们可以把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是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
18、用。一般情况下,组成的逻辑磁盘驱动器的容量要略小于各个磁盘驱动器容量的总和。RAID的具体实现可以通过硬件也可以靠软件方法来完成,如Windows NT/2000/XP操作系统就提供RAID软件功能。常用的磁盘阵列有三种模式:RAID0、RAID1和RAID5。,RAID0 无差错控制带区组 将数据一分为二,提高一倍的速度。RAID0模式把数据分散到多块硬盘上进行并行存贮,在进行数据存取时,能同时对这几个磁盘进行存贮访问,通过并行存贮访问来提高磁盘的整体数据传输速度。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0技术可以使数据传输达到单个磁盘驱动器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率。组成
19、RAID0的单个磁盘驱动器数量越多,数据传输速度会越快。它的缺点是只要有一块硬盘损坏,均将造成数据因不完整而无法使用。,RAID 0示意图,RAID1 镜像结构 RAID1模式主要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每一个磁盘驱动器都配有一个镜像磁盘驱动器,镜像磁盘驱动器随时保持与原磁盘驱动器相同的内容,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例如当数据写入一块硬盘时,RAID1 控制器同时将同样的数据写到另外一块硬盘上。第二块硬盘就完全成了第一块硬盘的镜像,一旦第一块硬盘损坏,第二块硬盘将自动接管工作。它特别适合于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场合。RAID 1模式的缺点是有效容量利用率只有50,成本较高。,RAID 1
20、示意图,RAID5 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 RAID5模式采用多块硬盘并行存储的模式,但在写入数据时总在其中的某块硬盘上写有该组数据的校验和,即使某一块硬盘损坏,其数据也可以通过其他硬盘上的数据恢复出来。它既具有快速性又有较高的安全性,是目前采用最多、最流行的RAID模式,当然相应的成本也要高些。RAID技术也在向家用计算机上转移,目前有的计算机主板上已开始固化了支持RAID0、RAID1及RAID0+1 等技术的芯片,安装了RAID接口。,RAID 5架构的工作原理,开始时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
21、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盘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面向个人用户的IDE-RAID芯片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规范的支持,虽然在技术上无法与商用系统相提并论,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证已经足够了。个人电脑用户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载R
22、AID芯片的厂商已经不在少数,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购置RAID卡,直接组建自己的磁盘阵列,感受磁盘狂飙的速度。,玻璃盘片 玻璃盘片与铝合金盘片相比,拥有以下优点:(1)表面平滑(2)热形变率更低(3)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4)发热量低 采用玻璃来做硬盘基片时,能大大增加硬盘的工作稳定性,提高数据传输率,硬盘的单碟容量也可以大大提高。同时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玻璃代替铝合金材料,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5.3.3 S.M.A.R.T.技术 硬盘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技术是一种对硬盘故障预
23、先报警,防止数据丢失的技术。它可以监控磁头、磁盘、电机、电路等部件。,5.3.4 噪音与安全防震技术。现在许多硬盘都应用了先进技术来给硬盘“消音”。比如希捷公司采用的“液态轴承马达”技术。IBM公司的DFT(Disk Fitness Test)技术、迈拓公司的ShockBlock技术以及希捷公司的SeaShield技术能使硬盘承受较高的冲击。,笔记本硬盘技术。Drive-TIP通过温度感应器来监测并报告硬盘温度是否明显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一旦超过设定温度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关闭硬盘来降低温度。,5.4 硬盘数据结构,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
24、、FAT区、DIR区和DATA区。1MBR区 主引导记录区MBR(Main Boot Record)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上,即硬盘第一个扇区。在主引导区内主要有两项内容:(1)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是一段程序代码,其作用主要是对硬盘上安装的操作系统进行引导。(2)主引导分区表。主引导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是用来存储硬盘主引导分区信息的。,2DBR区 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DBR(Dos Boot Record)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
25、lock)的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当MBR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该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3FAT区 簇是文件或数据存储在硬盘中时所占用的最小单位。簇大小一般由分区的格式或分区的大小决定,一个簇可能包括扇区数为4、16、32或64个不等。对一个文件来说,不论该文件大小如何,都至少要占用一个簇,即使一个很小的文件,它也要占用一个簇,剩余的空间会全部闲置在那里,形成了硬盘空间的浪费。所以簇的大小将影响着硬盘空间的利用率和性能。簇:文件存储的最小单位,与分区格式有关。软盘:1簇=1扇区 硬盘:1簇=x个扇区,由于在磁盘上会经常删除和添加文件,同一个文件的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硬盘驱动器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3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