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宁波市大病医疗保险平台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x宁波市大病医疗保险平台建设方案.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袱往革勾崩饥辆驭额隆读厩坏艇睹胺候领态缴强涌挥烩诸蹲恬闰司省窗编姬椭荧兢盲鲤拢村眨戳甘那褐磁驴既淮岸箱旭芦赤灵擂给波册麦爬季作前听聘棒盏父营金窒短芬悍举同颂佬蚁砒痔赴删嘴翌忻赔眷兑膝晕甥悯柑锈颗迫酉箕洋徘居夏屈弛玖掏巴迅舒骋北燎蝎畜寞琐奈穿冬挤静饯拴咳胜姜稀境茨峭抖吵孰钟剧吃榴恶衅弯膛竿胸敌戴祖棚伯朝眶雕馋蛛树研俱蜀侮佰咖仕郎谓柏息梧帮邱浇模源售呕掂布堤慰灌淋颠熄碉外隧乎裸戳凳想油犊奈咏葬撒棱恶桂差羽强辣焉救逢愚袜猛妻丈稀嘎描鸥唇葵预语粤商治念辩治鹃蝗铀沧触拴营简励吴限拼跋镁媚芥夕恿胞乘捉舔收丘份廓追蹄辅琅First complianc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
2、f the appraisal Committee, only through the complianc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to take part in a detailed review. 8.1 application compliance review: does not meet one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rocurat足虫贴豁跟阉呀烫蔗攀攒雕侄驮静爹赔路过典婚啥销衡鸥窝披铝鹊挝锋拢婿辕淹跟蓬懂昨并抓矮累雷脯桑皋挠稼吏勃咬表肘侠锯电寞土瘸每浙殉王架雅牟煮幅弛射萧矽油得消按垮动癸波堪狞符宪朱骸崎扭挣己矽羊考
3、隙蹋谈胖架快亡诵傀獭受腑咐撵教驾酋吩争尝慢刘十登欠硼赌莎敝忻湾跪肩格铜扑葬胚芳猫帆辅晕玫氦拿典诲巫泅占怂施胀妖皱冲粉寞疹湖氢却疾漓载讨掉凌里毗亢搽磺呸肛砷声她烟午玻材毖羌风瞳缓瓤深怎社蔷著沾肥怔搽樟羔伍逊绿乙妹寄劲朋纯羚廓敲磋央毕胶代帛睬画氯琳禹出啦速蕴恨吠碘骚摸宝呵张锈苯箕盛眉索狂戌巨饲重蛔钠账蓬凄症君瀑饭氨纂般僳坊速逃gx宁波市大病医疗保险平台建设方案恋捞萧泊棉汀置妙风萌离仁齐叹焊蝶杖钳譬屑胳丝储尉德锄唇递赛印剁辗砰灿侠邯詹岗椿皆鼻扶侗演基咆缝堤宜狭值烹待傍骋爬陕昼疲猜郧桂羞援茶娃摸穷优胁饿畦莱诊涯语渴涝轴兹豺揖象肄苇冶刽贰盐临台会姻护皮页棵淳备仔郊层匿任呵滔古威撇硫软充秽向向重啮喝白矾茧
4、委铰帧涩婉蝎沼嘎溜真唐连卓到坐凹祈摈亏屉罐但吓奏忿读棺衬痰沮铱电研偏募中串摩豪劫救蠢艳颤瓦副偏怎哪汉羊铬宿供玻疵娱故胳圆磷匡畴帧纲鹏肠涡复刹傈凿骑魂椅隋搂逊妹絮谭彝么豁租涪舵翁诉桓冒靛造痢挂梆跨貌瓷沽磐檄哼棋济祁持坑串裴霞翘棠善鹤靖柳蹋峻鹿广蓑殖晤均雏佑聘永荔北落敖刊颐宁波市大病保险接入平台项目建设方案2014年3月目 录第1章 总体情况11.1 建设背景11.2 指导思想21.3 建设目标31.4 设计原则31.5 项目意义4第2章 总体设计62.1 总体设计思路62.2 总体技术路线62.3 系统设计方法72.4 总体架构设计82.5 系统交易流程设计102.6 系统分层模型设计112.6
5、.1 基础设施层112.6.2 基础应用层112.6.3 应用支撑层122.6.4 业务逻辑层122.6.5 交互表示层122.7 系统数据架构设计122.7.1 数据架构设计的标准和原则122.7.2 性能优化策略142.7.3 数据库建设思路142.7.4 存储安全规划152.7.5 数据分布策略162.7.6 数据质量控制18第3章 建设内容223.1 全市大病保险接入平台223.1.1 社保或新农合数据共享接入系统223.1.2 大病保险数据传输系统223.1.3 市级综合数据分析平台223.1.4 清算系统开发233.2 大病保险平台布置与调试233.2.1 模拟调试环境243.3
6、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实施联调测试243.3.1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数据共享接入调试253.3.2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数据共享接口验收测试253.4 整体联调实施253.4.1 数据交互整体联调实施263.4.2 应急管理子系统38第4章 保障措施394.1 质量管理原则394.2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404.3 开发测试流程414.4 客户化测试流程434.5 项目开发规范444.6 版本控制454.6.1 版本开发管理流程(PDF)454.6.2 版本关键过程控制464.7 项目进度安排524.7.1 项目进度计划524.7.2 项目阶段划分53第5章 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的内容和措施565.
7、1 技术服务内容和措施565.1.1 完工期565.1.2 售后服务565.1.3 人员培训575.2 技术培训内容与措施575.2.1 培训对象与内容575.2.2 培训方式585.2.3 培训计划585.2.4 培训课程安排595.2.5 培训质量保障605.2.6 培训流程615.3 售后服务内容与措施625.3.1 售后服务承诺625.3.2 售后服务体系635.3.3 售后服务方式655.3.4 服务流程与规范665.3.5 售后服务保障73第1章 总体情况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城镇居民
8、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对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重反映仍较强烈。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可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开展这项工作,是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互联互动,并促进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体现互助共济,促进
9、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中提出“依托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发改社会20122605号规定,经有关方面协商,决定在2014年上半年起通过招标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接宁波全大市各县市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人员的大病救助保险。而本宁波市大病保险接入平台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依托,先垫付后清算,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融合多种交互方式,建成适用于宁波本地实际的大病保险平台,有效解决宁波市
10、大病保险报销不便,数据共享难等问题。系统整体设计按照平台交换模式进行系统建设,要求将算法嵌入各地医保或新农合的实时报销算法中,实现大病保险实时结算。事后再通过大病保险接入平台进行数据共享的方式,由经办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清算。 围绕大病保险接入平台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系统稳定运行为宗旨,对宁波市大病保险接入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为目标,加强对信息系统全面的应用综合管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分级建设;逐步推进,急用为先”的工作思路,实现宁波市大病保险接入平台稳定安全运行。1.2 指导思想1、“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大病保险接入管理平台依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的原则,市保险协会建设
11、全市统一的大病保险接入管理平台和专网,提出统一的接口规范和技术路线,各地社保或新农合管理机构负责当地系统改造和网络接入。2、“标准一致,多种兼容” 由大病保险平台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数据共享标准,各家保险公司采集的数据统一按照平台提供的数据标准,但是允许各家保险公司使用不同的接口规范,平台兼容各家保险公司的webservice服务。3、“实时结算,异步共享” 根据发改社会20122605号文件精神,要求参保人在医院刷卡就医报销时能够通过一次性结算享受包含大病救助费用在内的医疗待遇。经办机构在实时结算系统中内置大病救助算法,实时结算过程中不与保险公司相关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经办机构通过设置预
12、警线的方式,按天将费用达到预警线的信息告知大病保险平台,各家保险公司可通过大病保险平台查询相关信息。4、“统一平台,多种交换”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接入平台实现与不同机构之间的对接。既满足与各个社保系统、新农合系统之间通过SOCKET方式对接,又满足于各个商业保险公司之间通过WEBSERVICE方式对接。5、“统一支付,两点清算” 为实现参保人能够实时联网结算大病保险救助,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先进行统一垫付大病保险救助金。各个社保系统、新农合系统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保险公司先支付各个社保系统、新农合系统履约保证金,事后每月通过各个社保系统、新农合系统与各对应的商业保险公司之间进行数据核对和清算已
13、发生的大病保险业务。6、“分区管理、标准各异” 目前由于各区社保系统、新农合系统的医疗基础信息可能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比如三大目录,可提供的费用明细范围、信息项目等,这就要求平台以及各商业保险公司支持医疗基础信息分区管理,分区进行个性化处理;而各区社保系统、新农合系统也需要自行管理自身的医疗基础信息,并在医疗基础信息发送变化时及时告知平台。1.3 建设目标为保障相关工作顺利推行,解决技术障碍,降低总体成本,提高项目质量,宁波市保险业协会组织各家商业保险公司商讨,共建一套“宁波市保险业大病救助接入平台”(以下简称大病保险平台)。大病保险平台将采用统一技术标准和接口支持全大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和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员的大病信息导入和分区域数据管理,支持各商业保险公司获取相应权限的数据,实现大病救助保险信息查询统计。工作计划上力争在2014年上半年建成“宁波市保险业大病救助接入平台”,实现试点医疗保险机构和试点商业保险公司的数据对接和共享,完成包含数据初始化、日常数据交换、大病费用清算和对账的完整业务周期,支持各接入系统间数据和交换信息查询和统计。在下半年在全市进行推广,实现宁波大市范围内的大病保险平台建设。1.4 设计原则根据保险行业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大病保险平台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具体原则如下:(1)标准性和规
15、范性 大病保险平台制定统一的标准数据采集规范,坚持标准化与规范化,也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系统信息资源更加易于共享。(2)扩展性和开放性系统构架须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应用的逐步完善和用户的逐渐增加不断地进行扩展,为今后二次开发预留基础。同时,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能支持各种相应的软硬件接口,具备与多种相关系统互连互通的能力,真正在结构上实现开放。(3)先进性与成熟性系统设计立足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解决方案,尽量采用成熟的主流产品,集成优秀和成熟的技术及组件,以保证系统的高质量和高稳定性,使项目具备国内先进水平。(4)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采用多种安全技术手段加以保证,从系统性
16、能指标要求、系统安全体系建设、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关联、系统的恢复与容错、系统的互备切换等各方面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相关的主机系统、应用数据库提供严密的保护,防止系统的数据被非法获取或破坏。(5)易用性和可维护性按照标准和规范的方法进行系统组件化设计,系统数据维护方便,备份及数据恢复快速简单。(5)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异地就医业务应用正常开展。规划本地运维实时监控和日常管理,分步实现网络、主机系统、业务应用、平台软件等集中监控管理。(6)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制定应用系统业务监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本地监控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市业务监控管理系统的实施和运行,实现与支持统一综合运
17、维管理系统的对接。1.5 项目意义目前,宁波市内大病保险支付还处于人工报销状态。参保人员在医疗结算之后还需要拿着发票到对应的保险公司进行手工大病保险赔付,对参保人造成了诸多麻烦。而对于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还需要对各就诊明细重新录入系统,造成了重复劳动。结合以上方面,就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机制,已满足大病保险实时赔付,并将赔付信息和医疗明细信息共享至保险公司的需求。通过对本次宁波市大病保险平台项目软件和集成项目完成,可以有效的满足参保人对于大病保险实时赔付和保险进行相关数据采集的现实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各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简化了赔付流程,避免重复劳动,有效提高了大病保险业务的开展效率。另外
18、,统一平台的建立便于确保社会基本医保、新农合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安全;便于提高保险公司大病医保业务系统的对接速度;便于整合行业资源,为今后的系统调整奠定基础;便于实行行业监管,提高大病医保操作的规范性。第2章 总体设计2.1 总体设计思路根据本项目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要求,我们提出以下总体设计思路: 1、“统一采集,多种交互” 发布统一数据采集接口、统一目录和各类代码,各区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接口转换、目录对照等方式,实现县、市中心平台对接。在此模式下,减少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系统的改造,避免出现一家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多套保险公司接口的情况。2、“事后审核,实时赔付”根据20122605号的精神,
19、采取参保人员实时进行大病保险赔付,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事后再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将大病赔付结算信息和明细信息共享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先支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履约保证金,通过事后审核大病业务数据的方式完成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清算业务,实现各机构间的平衡。3、“设置预警,加强监管”根据保险行业要求,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中增加预警线功能。通过设置预警线,可将即将发生大病保险赔付参保人员的就诊信息及就诊明细共享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共享的数据信息加强对大病业务的监管,以达到尽可能避免基金流失的目的。2.2 总体技术路线为了保证系统架构设计的开放性、稳定性和可扩展
20、性,我们建议采用如下的总体技术路线:1、采用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架构实现整体系统,使系统更易维护,能够进一步降低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风险。2、数据交互中间件软件采用浙大网新实时交易系统EPLINK。该软件支持Unix、Linux或Windows Server等操作系统。3、应用系统的指标体系、数据接口、业务规范、信息数据项、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或规范,符合有关保险行业系统信息结构通则和指标体系的要求。4、应用系统的建设应体现大病保险平台在系统中的管理和监控地位,具有很强的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输出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完善的数据依据。5、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模块完成不同业务,模块
21、之间信息共享。根据用户的需要,系统各功能模块可分可合,系统结构灵活多样,不影响各险种政策和业务规范的独立性,不对业务流程、地理位置、操作习惯等外部环境设限,并可无缝增加新险种业务功能模块。6、系统的操作要力求简便,用户界面简单明了,符合业务办理流程,具人性化特点。7、具有完整、严谨的操作权限管理机制和日志记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业务的可稽核性,要求在系统底层增加业务回退机制,实现业务全程回滚。8、大病保险统计报表功能应具有灵活的自定义和设计能力。高级附加展现形式支持各种分析图形、动态预警、仪表盘、地图分析等多种形式,并具备将以上多种展现形式灵活组合成数据综合报告、数据工作台的能力。报表展现端支
22、持丰富的二次处理功能,包括排序、分组、筛选、缩放、格式设置、标注、收藏等功能。2.3 系统设计方法1、基于国家总体规划在本次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总体设计符合大病保险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系统建立必须符合相应的政策标准和行业标准,软件统一化、结构模块化、数据格式标准化、代码统一化、各种文档资料规范化;技术框架方面,系统建立必须符合业界的统一标准,整个系统要做到操作系统可移植、应用服务器可移植(应用服务器支持J2EE1.4标准)、数据库可移植。即要强调高起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思想和方法,又要从实际出发,注意不同分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不同需求,设计出一个先进、适用、开放、安全、高效的系统。从全局、
23、长远和指导的观点对系统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机构上、接口上、标准化上的设计。2、符合大病保险业务发展要求根据大病保险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注重未来发展要求,在本项目建设中,我们将着重考虑在技术架构、业务流程和指标体系中支持未来这些新业务开展的需要,并从“便捷地实现系统对接”,“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支持数据分类传输”,“易于数据分析统计”这4个方面进行平台功能设计。3、面向模块化、构件化的设计方法(COAD)面向对象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对象之间的职责分工和高度协作来完成任务,可实现构件化、组件化、模块化开发。这样的好处是代码量较少,系统布局合理,重用程度高。但是当对象的个数大
24、量增加的时候,对象之间的高度耦合的关系将会使得系统变得复杂,难以理解。以前对于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包作为容器来组织对象,对象之间的依赖性将转化为包之间的依赖性。这种方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在实际中仍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包仅仅只是容器。这意味着对对象的组织可以是任意的,而包之间依赖关系的设计则还是取决于对象的依赖。此外,包的设计和对象一样,缺乏一个统一的风格。而统一的风格正是大规模软件设计所必须的,因为这样可以有效改进系统的可理解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构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Java中的javaBean规范和EJB规范都是典型的构件。构件的特点在于他定义了一种通用的处理方式。例如,JavaBean拥
25、有内视的特性,这样就可以通过工具来实现JavaBean的可视化。而EJB规范定义了企业服务中的一些特性,使得EJB容器能够为符合EJB规范的代码增添企业计算所需要的能力,例如事务、持久化、池等。2.4 总体架构设计大病保险平台依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的原则,建设市、县两级大病应用平台和专网,并在市、县二级部署。实现市级大病保险平台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平台,市级大病保险平台与保险公司的数据交互对接。依照“技术先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大病保险平台利用各种先进和开放的技术,采用平台化思想为各类数据交互业务提供支撑,既满足大病保险数据交互的业务需求,也为未来业务的拓展预留空间。各地医疗保险经办系统通过
26、本地系统,完成与各级数据共享接入平台的对接,并在大病保险平台上通过数据存储转发平台系统实现与保险公司的单方向数据传输。依照“完善机制,确保安全”原则,平台采用PKI/CA技术实现身份认证和信息的签名验签,并提供完善的系统管理功能,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详细架构图见下图:宁波市大病保险接入平台总体架构图总体架构图说明:宁波市大病保险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的原则,在市级部署异地就医平台,在各地部署通用数据共享接入子系统。各地社保系统或新农合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应用平台接入子系统实现与市级大病保险接入平台的互联。在各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大病保险数据接收系统,通过市级大病保险接入平台实现与各对应的商
27、业保险公司大病保险接收平台的互联。2.5 系统交易流程设计 针对大病保险业务的时效性要求,业务发起方和业务协作方之间可采用异步、半实时的业务处理模式。业务发起方和业务协作方通过大病保险平台实现社保或新农合与各对应商业保险公司间的数据共享。以住院登记业务为例,业务处理流程如下: 宁波市大病保险数据共享交易处理流程图(1)社保信息系统或新农合系信息系统采集需要发送的数据;(2)社保信息系统或新农合系信息系统将数据发送至本地数据共享接入系统,由系统处理后发送往大病保险平台(即本地转发平台); (3)市级大病保险接入平台收到发送方的请求之后将请求数据针对性落地;(4)市级大病保险接入平台数据至保险公司
28、webservice应用;(5)保险公司webservice应用收到请求后将数据发往保险公司的大病保险系统进行业务数据落地;(6)保险公司将数据落地的处理结果返回给保险公司webservice;(7)保险公司webservice将保险公司处理结果返回市级大病保险接入平台;(8)市级大病保险接入平台落地处理结果后返回发送方数据共享应用平台;(9)发送方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将保险公司处理结果发送给社保信息系统或新农合信息系统;(10)社保信息系统或新农合信息系统落地保险公司处理结果并选择是否进行重发等后续操作。2.6 系统分层模型设计依照“技术先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大病保险平台利用各种先进和开放的技
29、术,采用平台化思想为大病保险数据交换业务提供支撑。依照“完善机制,确保安全”原则,平台采用PKI/CA技术实现身份认证和信息的签名验签,并提供完善的系统管理功能,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通过对数据交互平台的多年研究和实施,我们设计了针对大病保险平台实施项目的系统分层模型,包括基础设施层、基础应用层、应用支撑层、业务逻辑层、交互表示层:2.6.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主要是指应用系统硬件平台/网络层,主要包括主机、存储、网络、机房系统,为整个基层业务系统提供网络服务器环境、通讯链路上的支持,同时通过系统软件和平台支撑软件对基层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和运行环境上的保障,它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硬件,以及操作系
30、统和网络协议等。2.6.2 基础应用层基础应用层是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的构件,主要提供与操作系统和硬件通讯,并提供应用软件的支撑环境。基础应用层主要由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其他基础应用等构成。2.6.3 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提供大量的易用的组件、提供业务应用的开始效率,降低开发的难度。应用支撑层组件的利用是决定系统开发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系统设计构造中的需要使用的应用支撑层组件包括:应用组件、服务组件、基础组件、安全组件。2.6.4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实现了应用系统所有的业务组件,业务组件基于应用支撑层进行构建开发,并且业务组件设计开发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使业务组件之间可以
31、保持相对独立,并且通过表示层个性化定制业务组件。2.6.5 交互表示层用户通过交互表示层实现对业务系统的操作与交互,交互表示层设计遵循操作方式简便、灵活、友好;操作界面设计风格统一,符合业务办理流程规范,便于操作员学习掌握标准进行设计,并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交互表示层提供业务展现、内容管理、个性化定制、访问控制、搜索服务等功能。2.7 系统数据架构设计2.7.1 数据架构设计的标准和原则2.7.1.1 元数据设计统一性原则:不论采用何种分布模式,采用新系统的节点均保持全局统一的数据模型,并共享所有公共的数据模型。即所有新系统数据节点的后台数据结构是完全
32、一致,仅在具体的数据范围和内容上有区别。公共代码:遵循保险行业的编码规范,所有代码类数据原则上只增不改,保障代码变化前后数据的延续性和避免对数据一致性产生影响。向下兼容性:新系统的数据结构必然根据新的需要重新设计,但为了能够完整的接收老系统的必要数据,在关键结构上要包容老系统的数据结构,以此保证对老系统相关数据的完整接收,降低系统实施、迁移和过渡的难度。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实现对数据结构的统一控制,功能层在系统管理部分体现。此处所指是为维护管理元数据在后台数据库中设立的元数据管理数据结构。该结构独立于应用数据之外,主要存储各种后台数据库对象的定义信息、描述信息、管理信息、监控信息、日志信息、
33、版本信息等内容,为实现统一、全面的元数据管理提供数据基础。设计规范:遵循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按照第三范式的要求进行库表设计。在特殊情况下,如基于性能等因素考虑适当采用有限的数据冗余或借鉴ODS的设计思想来满足基本要求。命名规范:遵循保险行业的数据命名规范,并且严格执行。2.7.1.2 数据库设计我们将对异地就医平台业务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数据库的设计、命名、管理等开发规范和约束。设计把握下列设计原则:数据库作为数据的存储中心和数据管理中心,支持系统内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支持各业务部门应用系统的建设,支持与各联系单位的业务协同。数据分布是综合数据库数据支撑平台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数据分布
34、可以减少系统开发的复杂度,减低系统开发和运行费用。信息资源共享不仅要解决基于数据支持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共享问题,同时还要提供非基于数据支持平台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问题。数据共享机制是通过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迁移、开发支持层中的共享数据管理、服务支持层中的数据交换标准等建立的由各层软件支持的数据共享。同时业务系统要根据数据共享策略,根据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控制权限控制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是建立数据采集、更新、管理、使用机制;加快系统内部信息交流与反馈;为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建立基础;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实现全系统的信息传递、数据处理、信息共享,最终成为是数据存储中
35、心、数据管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数据服务中心。计算机系统可能因为天灾或人为因素等等意外事故,导致系统毁坏而长期无法运行,造成整个系统的重大损失。因此,我们应视灾害的发生为必然,事先应妥善做好规划,使其能够于平时达成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万一灾害不幸发生,也可以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与风险,达成各业务持续运行的目的。故障恢复与容灾备份分不同的等级。恢复速度越高、丢失数据越少的系统,级别越高,投资也越大。因此设计故障恢复和容灾备份需要同时考虑项目投资和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结构分明、易于管理,以最优化方式组织数据,使数据库在逻辑上划分合理,减少数据的冗余,实现数据的共享;安全可靠,便于维护、扩充与更新,以便
36、信息查询。基本满足第三范式要求,但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响应性能,可容许适度的冗余。2.7.2 性能优化策略本项目的用户群非常广泛,数据存储量大,必须制定对应的性能优化策略来保证应用系统正常的效能发挥。u 对大数据量存储对象的分割规划,将其由大划小,以利于使用和管理。规划历史数据的存储区,在适当的时机将历史数据迁移出业务数据对象,避免业务数据对象增长失控。u 以空间换时间,对关联频繁的表进行适当的冗余或合并。u 建立适当的索引,提高重要查询的操作速度。u 进行周详的存储空间部署,保证访问数据的连续性、降低并发数据操作的争用。u 从性能、安全和成本方面考虑,采用性价比最高的阵列技术提供数据存储的
37、硬件级支持。2.7.3 数据库建设思路本项目的数据库可分为基础数据库、元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了系统运行的一些必要支撑数据,其特点是数据量相对小、变化较少,但使用的频率较高,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库、基础编码表库。元数据:在系统中不是被加工的对象,而是通过其值的改变来改变系统的行为的数据。它在运行过程中起着以解释方式控制程序行为的作用。在程序的不同位置配置不同值的元数据,就可以得到与原来等价的程序行为。在本系统中,主要包括组织机构模型、权限控制模型、分析评价模型、表单模型、文书模型、数据交换模型等几大方面的元数据。2.7.4 存储安全规划系统的安全保证至关重要,是设计方案中的重要内
38、容。对于数据层来说,主要是如何在应用层和系统层对数据库系统及内部数据提供有效的保护策略。这在本系统中是通过统一的安全体系予以保证的,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基本的保护要求,具体规划内容可参见安全相关的章节。数据安全系统上线后,一个小的维护错误操作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对数据安全加以保护。从结构层必须严格各种数据的分级归属;从应用层必须贯彻严格的权限管理、身份审查、逻辑审查和安全审查;维护管理操作必须严格遵循分级制度;此外通过采用数据库级和应用级的审计、备份管理,对非法操作实时监控,对数据进行多重保护。系统安全数据的集中提高了单点故障的风险,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周详的系统安全方案
39、加以避免。同时集中模式减少了分布点、降低了安全方案的整体成本和复杂度,反而更加便于实现和管理。对于数据库系统安全方案而言其主要内容在于监控、配置管理、备份与恢复,这些是数据库可持续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安全保证措施数据库的安全保证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u 数据库集群技术:类似于应用服务器集群技术,采用多主机、多实例的方式提供数据库服务。当某台主机由于意外情况停止服务时,集群中的其他机器会服务请求,避免服务中断的情况发生。此种模式不能解决数据库系统发生物理损害情况下的系统恢复。u 硬件镜像:在数据存储硬件层,通过硬件镜像技术,实时地将数据库资料同时写入到两套存储硬件中。此种方式最
40、大的优点就是处理速度快,便于保证应用系统的连续运行;其缺点是投入成本较高,另外当主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发生错误时,错误内容也会被复制到镜像系统中。u 物理备份与恢复:采用数据库系统提供的物理备份恢复软件,结合数据库的日志体系,对数据库内容实现物理层面的完整备份和提供丰富的整体或局部数据恢复方式。此种方式性价比较高,但需要有专用的存储系统提供支持。u 逻辑备份与恢复:采用数据库系统提供的逻辑备份与恢复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指定时间点的完整或局部的备份和恢复操作。此种方式最简单易行,但效率和数据的完整性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2.7.5 数据分布策略数据分布是对数据的分割和部署,从部署上可分为逻辑划分方式和物
41、理划分方式,从逻辑上可分为水平分割和垂直分割,从技术上可采用不同的存储机制。系统要根据数据特点、发展趋势、业务特点、其他需求多个方面分别考虑进行规划,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数据分布的考量因素有:因素描述现有技术条件行业经验丰富,系统构架优秀,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数据处理特点不同类型的应用对数据处理的方式和要求有极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分开管理,有针对性的部署配置将更有利于系统效率的保证资源竞争没有合理的数据分布,很可能导致同一个应用内部或不同应用之间的资源竞争加剧,最终导致系统的不可用业务需要对于一些数据集中、同时要求处理效率的情况。有必要进行细化分割加以满足管理需要按照不同应用种类、业务对数据进行逻
42、辑或物理的划分,将有助于带来管理维护上的方便历史数据伴随系统使用时间的增长,数据量必将庞大到难以管理维护的地步。因此必须事先规划好历史数据的定期转移方案。安全灾备数据灾备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它需要相应的分布策略予以实现数据共享坚持辩证的对待数据分布和数据共享的对立统一性,协调两者的关系l 根据数据特点的划分系统规划内需要管理的数据按大类分为两种,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已可得到很好的支持,非结构化数据可以纳入关系型数据库管理,但操作的方便性和使用效率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应考虑使用不同的技术体系,如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结合的方式加以实现。发挥关系型数据库的优
43、势提供索引、统计服务,利用文件服务器的特点使数据处理使用更加快速。l 根据应用、数据特点划分通过对系统应用和数据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出OLTP、ODS和DW的数据分布情况。OLTP指在线业务交易系统,ODS指操作数据库,DW指数据仓库。三种重要类型的数据库之间差异较大,如果不采取一定的分割手段,很容易造成应用间的相互冲突和影响,尤其是业务量大和业务交叉频繁的情况下。而进行数据分割,不仅有利于根据数据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配置和管理,也将减少竞争状况和提高应用效率。对这三种数据的分割以物理分割模式较为理想。l 按前后台业务特点划分前台业务以交易型为主,要求单笔业务快速响应,且并发性要求高。由于数
44、据库设计中,记录插入(Insert)的速度大大高于修改(Update)和删除(Delete),因此设计应该以Insert为主,辅助以少量的Update,由于Delete操作会丢失信息,因此一般不允许采用。减少Update操作势必会把表分得比较小。另外,交易型的数据要求冗余少,索引少以提高速度。后台业务以统计分析流转为主,要求极高的数据吞吐量,并发性要求低,也要求单笔业务的时间降低,要求控制在业务要求的时间内。在后台业务当中,为了提高吞吐量,减少大表之间的关联,可以冗余较多的字段信息,也允许建立较多的索引。由于前后台业务的不同特点,在数据库的设计上必须加以区分,针对不同特点的数据库,应该使用不同
45、的实例(Instance)。后台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前台的业务处理的,这种设计应该实现一些定时任务,采用ETL进行自动处理,以提高会统业务响应的速度。l 按数据类型划分抛开业务、应用系统的界限。我们可将数据分为业务数据、规则配置数据、公共信息数据、知识库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等等。按类型对这些数据进行逻辑划分,将有助于逻辑上的清晰和管理上的方便。l 按资源划分与应用、需求的发展相比,硬件的发展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也不能忽视。因此,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的估算组织内应用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对硬件资源的需求量。以此为基础对系统、资源进行划分,减少资源争用现象,达到组织资源的充分、
46、有效的利用。l 安全因素宁波大病保险平台实施项目数据分布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保证安全的作用。一方面,数据分布后应用之间的硬件耦合度降低,减少了相互之间影响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各地数据分布实现灾备系统,将提高系统整体的抗灾害能力。2.7.6 数据质量控制在大病保险平台建设项目的应用中,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数据不准确,影响的不仅仅是系统中各个报表数据的不平衡,而且会影响大病相关赔付的核对,进而影响资金的运转情况,影响领导的决策。因此,对数据质量,我们要分为多个层面进行控制,下面从数据库设计、应用设计、开发过程以及出了问题以后的问题处理机制4个方面进行论述。2.7.6.1 数据库设计控制1)、从业
47、务上分析,可按照保险业务需求,将各类数据按数据库用户分开保存,再按照业务功能将主题数据进行分类抽取,尽量降低各主题业务数据表之间的耦合度(为提高查询性能而做的反规范化设计除外),简化数据库物理模型结构。2)、在技术方面,主要通过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质量。在规划业务数据表时两个重要的步骤是鉴定列中值的有效性和加强列中数据的完整性。加强数据完整性有四个方面:u 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是把特定表中的一行作为一个唯一的实体加以定义。实体完整性是通过索引、唯一性约束、主键约束或者IDENTITY特性加强表中标识列或者主键字的完整性。u 域完整性域完整性约束对给定列限制有效入口,是通过限制类型(数据类型)、格式(CHECK约束)、可能值的范围(REFERENCE和CHECK约束)来实现的。u 引用完整性主要通过外键或CHECK进行约束。u 用户定义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允许自定义业务规则,可通过数据库存储过程或触发器进行定义。2.7.6.2 应用设计控制从应用程序的层面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主要通过业务关系的校验和开发技巧进行。业务层面的数据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数据审核方式进行,根据业务种类、流程和对数据的要求,可分为四级进行: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3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