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水滴计划大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策划书.doc
《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水滴计划大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策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水滴计划大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策划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水滴计划”大一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策划书水滴社工:贰 零 壹 贰 年 玖 月目录一、 成长小组的背景与目的2二、 理论基础3三、 价值理念4四、 服务对象5五、 小组筹备5六、 小组活动计划安排6七、 活动预算7八、注意事项 7九、 后续评估评估:7十、 附件(具体实施步骤)8附件一8附件二10附件三12附件四13附件五15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水滴计划”策划书一、成长小组的背景与目的、小组背景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大一新生因为刚刚接触到大学生活,面对新的生活,新的学习,他们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大一新生多数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主要问题有:理想与现实的
2、差距。上大学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跨入大学的校门,而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后继的动力难免不足。这叫“目标暂时性缺失”或“目标间歇”,是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说,高中的时候是在一种半超越现实的情况下,通过书本或各种传播媒介去了解大学的生活,这难免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可避免地造成大一新生的失落感 。中心地位的失落。在高中,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新生会发现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一突然变化使一些人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无法融入大学学习
3、生活。高中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里,由于学习的内容、范围、性质和教学方法变化了,在学习上更多的时间是“自己走”。另外,一些课程本身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在惟恐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担心中被迫地学习不情愿学习的课程 。 新环境中知音难觅。大一新生有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在与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高中好友为标准加以衡量,常常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而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沟通和交流。此外,进入大学后,个人的目标和志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
4、了大一新生出现了对大学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难以适应的问题。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水滴计划”大一新生成长适应小组,来帮助大一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的生活,以一种积极地心态来迎接自己的大学生活。、小组目的1、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协助小组成员正确的认识到大学阶段的重要意义,根据自我需要确定适当的目标,并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协助小组成员正确处理大学各种关系;从而帮助大学新生能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集体,认识学校。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社会,对自己和父母负责。2、助人自助,通过此次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积累实务经验,实现工作者与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二、理论基础1、小组动力学
5、。它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小组提供了一种情境,一方面成员依靠小组的力量通过自我表露和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校正自己,另一方面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团结合作,有助于成员发挥潜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在小组中通过正增强和模仿,可以实现期望行为的巩固和传播。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行为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即行为、环境与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人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学会的,对榜样的观察学习是学习新行为的条件。通过小组活动,可以为组员提供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其独立自理、合理安排时间等能力。3、个体发展理论。根据艾里克森的人
6、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大一新生此时正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期或亲密对孤独期。即此时的个体正在思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找到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之间的一致性,从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与价值感。否则,会产生对自己的不确定性,产生角色混乱。他们亦会寻求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将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那些在前一阶段发展出自己同一性,无法找到生命中重要他人建立亲密情感的人,就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出现两性关系的混乱。因此,在小组中协助成员找到自己,并处理成员与其重要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异性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会运用多种方法助其处理好该问题。4、人本主义理论。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内在
7、价值,相信人发展的潜能,自我实现是人类的重要需求之一。基于这个理论,我们相信每一位成员的潜能,为小组成员的发展。 5、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首属群体”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小组犹如一面镜子,组员可以从这面镜子里发现真实的自我,加深自我了解。组员生活的宿舍,班级,朋友圈,家庭就是他们很重要的首属群体,个体很多积极或消极的品质都在首属群体中获得并强化的。三、价值理念1、尊重:在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者会始终秉承尊重的原则,重视每个组员的价值。2、接纳:工作者坚持价值中立坚持非批判,积极
8、的追求理解,接受、相信并尊重服务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同意服务对象的价值或放弃自己的价值以配合服务对象的价值。3、个别化:工作者相信每个服务对象都是唯一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每个对象的特殊性,使不同的服务对象受到不同的对待。4、参与与自决原则:工作者积极引导组员参与活动,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及改善,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权与自我选择权,不能替其决定。5、认真和敬业:工作者会尊重并积极运用专业知识,重视自己的专业,担当起工作的责任,积极认真对待本次的实践活动。6、期望和关怀:小组工作者对于小组成员的需要、期望等做出真诚的回应,要给予组员心理上的支持,加强其
9、对社会工作者的安全感与信任感,鼓励案主潜能的发挥。7、保密原则:我们会为在小组工作的助人过程中的小组成员的隐密性信息等进行相对的保密。8、非评判原则:对于小组成员的行为、价值理念等,不做出建设性的改变,要客观正视问题。9、承认原则:工作者要承认组员,作为一的独立、独特的个体的价值,不断发掘其潜能,认为他们是可以改变的,是具有可塑性的。10、同理心:工作者理解组员对环境的感受,从组员的内心深处去体验其心情。四、服务对象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级新生五、小组筹备成员招募:通过宣传海报和“水滴”社工小组成员动员大一社工新生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招募成员,采取短信、电话或者现场报名的方式
10、。并借助学院的力量开展此项工作。分组原则:先确定小组活动的工作人员名单(两组,每组初步拟定4人)。另设督导人员(09级学生或者专业课老师)1名,工作员1名,协同工作人员1名,记录人员1名,后勤人员1名。小组性质:成长适应小组(中等规模),小组成员之间是非正式的平等关系,在活动平等参与,共同讨论。开展小组: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2010级“水滴”社工小组。工作模式:此次小组活动由2010级社工“水滴”社工成员发起,在督导的指导下,以情景学习、主题游戏、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小组持续时间:初拟定开展5次小组活动,每次活动大约2小时,整个活动维持一个月左右,并进行后续评估。小组活动时间:待定小组活动
11、地点:人文学院社工实验室,安徽工程大学户外活动场小组成员:小组对象为2012级社工新生,通过适当的宣传方式接受自愿报名,报名后进行交谈,初步确定筛选12人左右。活动所需设施及材料: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手机录音),纸笔,活动所需道具及奖品等六、小组活动计划节数日期题目目的第一节待定知己知彼小组成员认清自己,彼此认识并进行简单了解、初步建立小组信任。第二节约定我们是一家人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合作,从而加深友谊,增强组员间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第三节约定感恩的心通过感恩教育等互动活动,让他们懂得感恩,感谢陪伴,学会自信,激发学习与成长动力。第四节约定我的大学对大学生活
12、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确自我定位,正确处理大学实践、学习、人际等多方面关系,构建合理化大学生活。第五节约定结案评估进行活动讨论总结,建立感情沟通。督导、社工、新生进行最后评估,反思与改进,并在得到允许前提下记录留档。七、活动预算具体涉及部分道具以及所需资金“水滴社工”小组成员内部尽力自行提供和解决。八、注意事项1、“水滴计划”小组工作员必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和技巧,认同并遵守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准则;2、“水滴计划”小组工作员在开展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案主尊严,承认并尊重案主自决能力和潜能,并提供条件帮助其发挥潜能;3、在小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校纪校规;4、鼓励创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人文学院 社会工作 水滴 计划 新生 适应 成长 小组 策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3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