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规范》重点.ppt
《《工程建设规范》重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规范》重点.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培训资料,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前 言,强制性条文的内容,是工程建设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同时考虑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列入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都必须严格执行。,常用规范目录,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 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房屋建筑测量部分 Build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0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 程 测 量 规 范 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
2、eying GB50026-2007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8 年 5 月 1 日,总 则,101 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工程测量产品满足 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通用性测量工作。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可按附录 A的方法评定观测精度。注:本规范条文中的中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除特别标明外,通常采用省略正负号表示。,104 工程测量作业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应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
3、护保养、定期检修。105 对工程中所引用的测量成果资料,应进行检核。106 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 211 卫星定位测量 satellite positioning 利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定位卫星信号,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方法。212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 satellite positioning control network 利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213 三角形网 triangular network 由一系列相连的三角形构成的测量控制网。它是对已往三角网、三边网和边角网的统
4、称。,214 三角形网测量 triangular control network survey 通过测定三角形网中各三角形的顶点水平角、边的长度,来确定控制点位置的方法。它是对已往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网测量的统称。215 2级仪器 2class instrument 2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标称为 2的测角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 仪、光学经纬仪。1级仪器和 6级仪器的定义方法相似。216 5mm 级仪器 5mmclassinstrument 5mm 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 1km 时,由电磁波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公式计算的测距中 误差为 5mm的仪器,包括测距仪、全站仪。1mm级
5、仪器和 10 mm 级仪器的定义方法相似。,217 数字地形图 digital topographicmap 将地形信息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和计算机数据格式存储的地形图。218 纸质地形图 paper topographic map 将地形信息直接用符号、注记及等高线表示并绘制在纸质或聚酯薄膜上的正射投影图。219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和相关影响因素(如地下水、温度、应力应变等)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预 报的过程。,3 平面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 311 平
6、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 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 同时考虑联测方案。,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 25cmkm 的要 求下,作下列选择:1 采用统一的高斯
7、投影 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 采用高斯投影 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 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全站仪测图 531 全站仪测图所使用的仪器和应用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使用 6级全站仪,其测距标称精度,固定误差不应大于 10mm,比例误差系数不 应大于 5ppm。2 测图的应用程序,应满足内业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的基本要求。3 数据传输后,宜将测量数据
8、转换为常用数据格式。532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可采用编码法、草图法或内外业一体化的实时成图法等。,533 当布设的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采用极坐标法增设少量测站点。534 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应符合下列要求:1 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 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lmm。2 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 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5。3 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717 地下管线的开挖、调查,应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电缆和燃气管道的开挖,必须有专
9、业人员的配合。下井调查,必须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且应采取防护措施。756 当需要对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或升级时,必须进行相关数据备份,并确保在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进行。,535 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不应超过表 5 53的 规定。,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91 一般规定 91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工程需要编绘或实测竣工总图。竣工总图,宜采用数字竣工图 912 竣工总图的比例尺,宜选用 1:500;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图幅大小、图上注记、线条规格,应与原设计图一致;图例符号,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913 竣工总图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资料进行编
10、绘。当资料不全无法编绘时,应进行实测。914 竣工总图编绘完成后,应经原设计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会签。,92 竣工总图的编绘,921 竣工总图的编绘,应收集下列资料:1 总平面布置图。2 施工设计图。3 设计变更文件。4 施工检测记录。5 竣工测量资料。6 其他相关资料。922 编绘前,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对照检核。不符之处,应实测其位置、高程及尺寸。,923 竣工总图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面建(构)筑物,应按实际竣工位置和形状进行编制。2 地下管道及隐蔽工程,应根据回填前的实测坐标和高程记录进行编制。3 施工中,应根据施了情况和设计变更文件及时编制。4 对实测的变更部分,应
11、按实测资料编制。5 当平面布置改变超过图上面积 13 时,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和补充,应重新编制。,924 竣工总图的绘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绘出地面的建(构)筑物、道路、铁路、地面排 水沟渠、树木及绿化地等。2 矩形建(构)筑物的外墙角,应注明两个以上点的 坐标。3 圆形建(构)筑物,应注明中心坐标及接地处半径 4 主要建筑物,应注明室内地坪高程。5 道路的起终点、交叉点,应注明中心点的坐标和 高程;弯道处,应注明交角、半径及交点坐标;路 面,应注明宽度及铺装材料。,6 铁路中心线的起终点、曲线交点,应注明坐标;曲线上,应注明曲线的半径、切线长、曲线长、外矢矩、偏角等曲线元素;铁路的起终
12、点、变坡点及曲线的内轨轨面应注明w高程。7 当不绘制分类专业图时,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动力管道、工艺管道、电力及通信线路等在总图上的绘制,还应符合 925 条-927 条的规定。,925 给水排水管道专业图的绘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 给水管道,应绘出地面给水建筑物及各种水处理设施和地上、地下各种管径的给水管线及其附属设备。对于管道的起终点、交叉点、分支点,应注明坐标;变坡处应注 明高程;变径处应注明管径及材料;不同型号的检查井应绘制详图。当图上按比例绘制管道结点有困难时,可用放大详图表示。2 排水管道,应绘出污水处理构筑物、水泵站、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雨水口、排出水口、化粪池以及明渠、暗渠
13、等。检查井,应注明中心坐标、出入口管底高程、井底高程、井台高程;管道,应注明管径、材质、坡度;对不同类型的检查井,应绘出详图。,3 给水排水管道专业图上,还应绘出地面有关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等。926 动力、工艺管道专业图的绘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绘出管道及有关的建(构)筑物。管道的交叉点、起终点,应注明坐标、高程、管径和材质。2 对于沟道敷设的管道,应在适当地方绘制沟道断面图,并标注沟道的尺寸及各种管道的位置。3 动力、工艺管道专业图上,还应绘出地面有关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等。,927 电力及通信线路专业图的绘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 电力线路,应绘出总变电所、配电站、车间降压变电
14、所、室内外变电装置、柱上变压器、铁塔、电杆、地下电缆检查井等;并应注明线径、送电导线数、电压及送变电设备的型号、容量。2 通信线路,应绘出中继站、交接箱、分线盒(箱)、电杆、地下通信电缆人孔等。3 各种线路的起终点、分支点、交叉点的电杆应注明坐标;线路与道路交叉处应注明净空高。,4 地下电缆,应注明埋设深度或电缆沟的沟底高程。5 电力及通信线路专业图上,还应绘出地面有关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等。928 当竣于总图中图面负载较大但管线不甚密集时,除绘制总图外,可将各种专业线合并绘制成综合管线图。综合管线图的绘制,也应满足本章第 925927 条的要求。,93 竣工总图的实测,931 竣工总图的
15、实测,宜采用全站仪测图及数字编辑成图的方法。成图软件和绘图仪的选用,应分别满足本规范第 519 条和5110 条的要求。932 竣工总图中建(构)筑物细部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应满足本规范表 515-3 的规定。933 竣工总图的实测,应在已有的施工控制点上进行。当控制点被破坏时,应进行恢复。934 对已收集的资料应进行实地对照检核。满足要求时应充分利用,否则应重新测量。935 竣工总图实测的其他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 58 节的有关规定执行。,109 滑坡监测,1091 滑坡监测的内容,应根据滑坡危害程度或防治工程等级,按表 1091 选择。,1092 滑坡监测的精度,不应超过表 1092
16、的规定。,1093 滑坡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交会法、极坐标法、GPS 测量和多摄站摄影测量方法;深层位移观测,可采用深部钻孔测斜方法。垂直位移观测,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地表裂缝观测,可采用精密测(量)距方法。,1094 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已明确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的滑坡,监测网可布设成十字形和方格形,其纵向应沿主滑方向,横向应垂直于主滑方向;对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不明确的滑坡,监测网宜布设成放射形。2 点位应选在地质、地貌的特征点上。3 单个滑坡体的变形观测点不宜少于 3 点。4 地表变形观测点,宜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墩标,困难地段也应设立固
17、定照准标志。,1095 滑坡监测周期,宜每月观测一次。并可根据旱、雨季或滑移速度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邻近江河的滑坡体,还应监测水位变化。水位监测次数,不应少于变形观测的次数。1096 滑坡整治后的监测期限,当单元滑坡内所有监测点三年内变化不显著并预计若干年内周边环境无重大变化时,可适当延长监测周期或结束阶段性监测。1097 工程边坡和高边坡监测的点位布设,可根据边坡的高度,按上中下成排布点。其监测方法、监测精度和监测周期与滑坡监测的基本要求一致。,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8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E
18、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Building,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坑道、地道掘进,3.1 一般规定3.1.2 穿越碗筑物、构筑物、街道、铁路等的坑道、地道拥进时,应采取连续作业和可靠的安全措施。3.1.5 坑道、地道拥进时,应采取湿式钻孔、洒水装碴和加强通风等综合防尘措施。3.3.3 钻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孔前应将作业面清出实底:2 必须采用湿式钻孔法钻孔,其水压不得小于0.3 MPa,风压不得小于0.5 MPa;3 严禁沿残留炮孔钻进。,3.3.4 严禁采用不符合产品标准的爆破器材;在有地下水的地段,所用爆破器材应符合防水要求。3.3
19、.5 坑道、地道掘进宜采用火花起爆或电力起娜。当采用火花起爆时.每卷导火索在使用前均应将两端各切去50mm,并从一端取Im作燃速试验;导火索的长度应根据点火人员在点燃全部导火索后能隐蔽到安全地点所需的时间确定.但不得小于1.2 m。当采用电力起爆时,电雷管使用前,应进行导电性能检验,输出电流不应大于50mA;在同一爆破网路内,当电阻小于1.2时.雷管的电阻差不应大于0.2 n;当电阻为1.2 2时,电阻差不应大于0.3;电爆母线和连接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3.3.6 当施工现场的杂散电流值大于30mA时,不应采用电力起摄。当受条件限制需采用电力起爆时,应采取下列防杂散电流的措施:1 检查电气设
20、备的接地质f:2 爆破导线不得有破损和裸露接头;3 应采用紫铜桥丝低电阻雷管或无桥丝电雷管,并应采用高能发爆器引爆。3.3.10 斗车和手推车均应有可靠的刹车装置,严禁溜放跑车。,3.3.11 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放炮后15min内能把工作面的炮烟排出;2 按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4m3;3 风流速度不得小于0.15m/s;4 当采用混合式通风时,压入式扇风机必须在炮烟全部排出后方可停止运转。3.3.12 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混合式通风时.压入式扇风机的出风口与抽出式扇风机的入风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21、,2 当采用风筒接力通风时,扁风机间的距离,应根据扇风机特性曲线和风筒阻力确定;接力通风的风筒直径不得小于400mm;每节风筒直径应一致。在扇风机吸入口一端应设置长度不小干l0 m 的硬质风筒;3 压入式扇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通道中,与回风口的距离不得小千l0 m;4 扇风机与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应采用风、电闭锁装置。3.5 工程验收3.5.1 坑道、地道掘进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表 3.5.1 坑道、地道掘进允许偏差,6 钢筋混凝土施工,6.2 模板安装6.2.1 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稼定性;2 能可靠地承载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
22、施工过程中新产生的荷载;3 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皿的正确;4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5 临空墙、门框墉的模板安装,其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上严禁采用套管、混凝土预制件等。6.2.2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班的临时固定设施。,6.2.2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班的临时固定设施。6.2.5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2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规定后.方可拆除。,表 6.2.5 拆 模 时 所 需 混 凝 土 强 度,注
23、:“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系指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6.2.6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6.3 钢筋制作6.3.1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和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尚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
24、项检验。,6.3.2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同种类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可采用下式计算求得:AS1 fy1d1=AS2 fy2d2(6.3.2)式中 AS1、fy1、d1 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 m 2),强度设计值N/m m 2)、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AS2、fy2、d2 分别为拟代换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 m2)、强度设计值(N/m m2)、动荷载作用 下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d 可 按 表选用。,表 6.3.2 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d,2 钢筋代换后.应满
25、足设计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要求;3 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光面钢筋代换变形(带肋)钢筋;4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6.3.3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6.3.4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 HPB 225级钢筋末端需做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 HR B3 35级和HRB400级、RRB 400级钢筋末端需做90或135弯折,HRB 335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建设规范 工程 建设 规范 重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3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