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
《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教学设计 (2).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常见三种力之一,教学内容包括:(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二)静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摩擦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对摩擦力的介绍,层层分解而避免一步到位,教学中注意把握尺度,让学生亲历感受摩擦力以便真正理解摩擦力。教学中还应对这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作详细介绍,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本节课注
2、意结合实际,采用实验和实例分析交互的方式,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学生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摩擦力有了一些定性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刻,本节内容将带领学生进入摩擦的世界。初中阶段学生已进行过初步的探究摩擦力,而今我们将对摩擦力定量的探究,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作为探究物理过
3、程的基础。学生在高中阶段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初步会利用记录的数据去分析问题,并且学会用作图象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分析处理数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静摩擦力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成正比;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生自
4、己设计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创新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难点:1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2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1
5、)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2)点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泡沫板、米、塑料杯、筷子、水,学生身边的物品等。【设计的意图】采取“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通过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对本节内容更深的理解。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还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强调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主,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规律的全过程,学
6、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学流程图】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3学生分组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用F=N进行有关计算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小结:知识、方法、探究过程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摩擦力筷子提米实验引入:摩擦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分组讨论,将解决方法归纳分类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黑板擦实例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滑动摩擦力根据实践得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探究静摩擦力的方向10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回顾引入1演示筷子提米?(边演示边讲解)2提问导入新课。请学生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什么是
7、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3请举例说说身边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和例子。1学生对摩擦力有感性认识。2学生边回顾边思考提问。3明确课堂所要研究的任务。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学习摩擦力的兴趣和好奇心。2体现物理来源与生活并能应用于生活教学理念。感受摩擦力1请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摩擦力。2通过感受摩擦力,总结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定义。1学生进行观察,从中发现: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条件,与初中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2观察归纳得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及区别。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学生对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为下面的探究打基
8、础。探究静摩擦力探究静摩擦力1请学生从刚刚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哪些是静摩擦力,并归纳出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1)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有形变);(3)两个接触面不光滑,应有粗糙程度。2提问: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3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记录读数和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设计表格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注意:当物体开始运动后,就不再记录数据。(提问:这是为什么?)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分析、归纳。教师演示上述实验。解释:我们继续实验会发现,静摩擦力不会无限制增大,它
9、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运动。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对其他条件不变时,测出其由静止到运动一段时间内的摩擦力,作拉力摩擦力的图象(教师点拨)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将动未动时摩擦力)。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的大小。(教师点拨)可见: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 0FFmax(教师点拨)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Fmax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关系怎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1)与物体的所受压力有关。(
10、2)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例题分析】如图所示是皮带传动的示意图,O是主动轮,O是从动轮,两轮水平放置,则当主动轮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皮带上P、Q两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D )A. 向上、向上 B. 向下、向上C. 向上、向下 D. 向下、向下解析:在皮带转动时,P点和Q点相对主动轮和从动轮都是静止的,它们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假设主动轮与皮带之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当主动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摩擦力教学设计 2 摩擦力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3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