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支出》课件.ppt
《《转移性支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移性支出》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中数量最大,对社会经济影响也最显著,从而最值得我们研究的转移性支出项目是其中的补助支出。本章主要讲补助支出。补助支出按照与价格的关系又可以分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因此,本章安排两节,第一节讨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将在第二节介绍。,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的安排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是相联系的。因此,将社会保障支出需要重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包括:社会救济制度受益范围是低收入阶层。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受益范围是
2、劳动者。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即要享受保险权利,必须提供资金(缴费或交税)。1、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要实现的安定,那么,社会成员一些正常的需要必须能够得到满足。当一个有正常的工作能力,从而能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贡献时,这些都不成问题。(因为,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能够为财富创造提供要素,他就有资格参与财富分配,就有收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伤残、疾病、年老、失业或其他的意外事故,他丧失了工作能力,失去了工作。他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很少。这种情况下,他及其赡养的家庭人口一些正常的需要
3、就无法得到满足,甚至生存也会成为问题。无论从人权或社会稳定的角度,一个社会都应存在或建立这样一种机制,保障这些人的生存和发展。实践证明,市场机制不能履行或不能很好地履行这样的职能。因为市场机制讲究的是经济公平,不同情弱者。总是偏向那些强者。低收入阶层的出现实际上正是市场运行的结果。商业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如老年人口、失业人口、伤残人口等毕竟曾经工作过,曾经有过收入来源,在他们正常的工作期间,可以购买商业保险,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但保险市场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比如有些人会选择提前退休,不去认真地寻找工作等,道德风险会使保险市场的运作变得困难。,商业保险
4、是自愿认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只有那些风险大的人才去购买保险,风险小的人一般不购买。保险公司风险小的人购买,投保人风险大的人。这使得保险公司在确定保费率面临两难困境,如保费率确定的高了,风险小的人更不愿意购买。如保费率低了,由于参保的人一般是高风险者,赔付率高,会出现入不敷出。因此,商业保险职能发挥有限的作用,在年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涉及面非常广,对社会经济影响也非常大的项目上,还是需要政府出面,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介入社会保险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3、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由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然覆盖到全社会的
5、每一个成员,能够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可以有效避免贫富悬殊局面的出现,因此通常被视为市场经济社会的“安全网”、“稳定器”或“减震阀”。,二、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的。1、内容:总的来讲有三个部分组成(有三个板块)(1)集体所有制单位的社保制度 资金来源:集体提留中的公益金部分保障对象:集体成员分析:由于集体提留很少,而有限的提留又用于生产的发展(安排公积金),公益金很少,这样,集体所有制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资金难以落实。除了极少数成员能享受少量救济外(如农村的“五保户”),一般成员基本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服务。因此,可以说,这一块社会保障制度有名无实
6、,处于空转状态。(2)国有制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企业支出。保障对象:本单位的职工分析:名义上是企业支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财政支出。因财政与国有企业是统收统支的关系,本制度可以看作财政间接向国有制单位提供社会保障。,(3)财政直接安排的社会保障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资金来源:财政支出抚恤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自然灾害救济费分析:安排的资金少,只占财政支出的2%,作用小。2、特点(1)与就业制度联系在一起。(2)在资金运筹上实行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运筹方面有三种方式: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混合模式)。现收现付制是当期的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的支出,实行以支定收,没有积累或
7、积累很少。基金积累制是指本期的支出主要由前期的收入积累来满足,实行以收定支。有较大数量的基金积累。混合模式是介于二者之间,部分以支定收,没有积累,部分以收定支,有积累。,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大多数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都采取现收现付制,尔后向基金积累制转换。现在很多国家实际上都不是单纯的现收现付或基金积累,而是混合模式。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运筹上明显是现收现付制,发生多少,就安排多少,没有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3、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使社会保障的任务主要落在了企业身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2)就业制度改革使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应对失业问题的挑战(难以解决失业
8、问题)。1996年至2001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减少3621万人,下降了32.2%,集体单位减少1856万人,下降了59%。而改革以来,从1978年至1997年,中国累计从农业有利储或潜在游离出的剩余劳动力已达27143万人,1998年至2010年预计汉江从农业中游离出18578.9万人,就业压力很大。据胡鞍钢测算,当城镇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大约为5%),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约为6%8%之间。,(3)难以解决非国有企业和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4)现收现付制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老龄人口的比例,90年为8.9%,2000年为10.2%,2010年为12%,2020年为
9、16%,2030 年为21.9%,2050年为26.1。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50年代为1:400,1978年为1:30。80年为1:12.8,90年为1:6.1,97年为1:4.4,预计到2033年为1:2.5。人口老龄化的结果使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比例逐步上升,而提供养老金的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这种情况还由于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导致平均寿命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严重。到2033年如果仍实行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缴费率将达到39.27。在职人员和整个社会将难以承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改革的基本思路(1)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既要考虑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衔接,又要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
10、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2)在保障水平上,起点宜低不宜高。(3)在资金运筹方式上,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或混合模式转化。(4(4)实行两个挂钩,重视基金的营运。(5(5)加快制定和出台社会保障法,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运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6)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强社会保障收支的管理。失业和养老保险归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归民政部管理。都没有纳入预算。这些部门在征集保障基金时采取收费的方式。是不是要纳入预算,是不是要改为征税的方式,在社会保障领域也实行费改税,都值得研究。目前存有争议。,2、改革的实际进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11、改革的不断深化,从8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序幕,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在逐步趋向完善。(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层次:A、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城镇所有职工都要逐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在资金运筹上实行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为60%。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工作期间工资,为了保证年老以后生活水平不降低,还必须有另外两个层次作为补充。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政府鼓励(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一方面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 支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3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