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数据解析.doc
《ASTER数据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STER数据解析.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 密 级: UCD : 分类号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ASTER影像绝对定位模型研究研究生姓名:李柏鹏指导教师:燕 琴 研究员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名称:摄影测量与遥感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6月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59摘要影像定位技术是摄影测量学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是实现从影像坐标到地面坐标转化的关键环节。对遥感图像的应用而言,确定目标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目标的位置参数在空间遥感中是一个基本的信息量,它是地形测绘、灾害监测、资源普查、变化检测等遥感应用的基础信息。如何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确定位及从遥感
2、图像获取地面三维信息一直是遥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沙漠、高寒、极地、海洋、境外等地区由于地面特征不明显,人员无法到达等原因很难实施地面控制测量,研究如何对这些地区的遥感影像建立无地面控制点的定位模型,从而进行影像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ASTER影像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能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的光谱范围内的14个通道内成像,并且具有立体观测能力,因此ASTER影像具有广泛的用途,能用于陆地、海洋、冰川、大气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建立了ASTER影像的定位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ASTER影像定位误差的定量分析,实现在没有控制点和稀少(小于4个)控制点的情况下对ASTER L-1A级影像
3、进行定位,从而解决困难地区ASTER影像的定位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几部分:1ASTER影像数据解析解析ASTER数据的结构,研究如何正确读取卫星的位置、速度、时间、姿态角、姿态变化率等数据,并研究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2建立影像的定位模型根据对影像数据的分析结果建立适合于ASTER影像的定位模型。建立了3种定位模型:基于元数据的快速定位模型,基于卫星轨道和姿态的绝对定位模型,双像立体定位模型。3影像定位试验与分析在建立定位模型的基础上,对原始影像进行定位。分析各种定位模型的定位误差,通过分析,给出进行ASTER 影像定位的合理的定位模型。4总结与展望总结分析研究成果,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
4、题,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研究中用IDL语言编程,利用建立的模型实现对ASTER L-1A影像稀少控制点的定位。关键词:ASTER 数据解析 定位模型 误差分析 IDLABSTRACTLi Baipeng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Directed by Yan QinImage geolocation technology is the core methodology of photogrammetry, and is the key step of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form image coordinate s
5、ystem to earth coordinate system. The geolo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because the positional parameters is a basic inform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uch as mapping and surveying, disaster monitoring, resource exploring, changing detecting an
6、d so on. The precise geolo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extracting 3-dimension terrain information form remote sensing image are hot and importan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It is difficulty to acquire GCP in some area such as desert, alpine, polar region, sea and oversea area for
7、 the terrain character is undistinguishable or man can not arrive at those areas. So researchs on geolo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in those areas under lack of GCPs are becoming an urgent task.ASTER consists of three different subsystems: th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VNIR) has three bands with
8、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5 m, and an additional backward telescope for stereo; the Shortwave Infrared (SWIR) has 6 bands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30 m; and the Thermal Infrared (TIR) has 5 bands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90 m. So ASTER image can be applied in many domains such as land, sea, g
9、lacier, atmosphere and so on.The Geolocation model of ASTER image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geolocation error analysis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geolocation model. Then the best geoloca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to georeference the ASTER Level 1A image in difficulty area under lack of
10、 GCPs.This paper is composed by the following portions:1. Interpretion of ASTER data. Analyze the data structure of ASTER data, give the method of reading the satellite position, velocity, time, attitude angle, attitude rate, then research into the changing rule of those data. 2. Establish the geolo
11、cation model. Establish the geolocation model of ASTER image. Three geolocation model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ata character of ASTER:1) the quick geolocation model based on ASTER metadata, 2) the geolocation modal based on satellite orbit and attitude, 3) stereopair geolocation model.3. Geolo
12、cation experiment and error analysis. Geolocate the ASTER Level 1A image using the geolocation model established in portion 2, and analyze the geolocation error for each model, then present the best geolocaiton model for the georefrence of ASTER data.4. Summarization and expectation. Summarize and a
13、nalyze the research result, and give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The IDL(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 programming language was used in the research to geolocate the ASTER image.Key Words: ASTER data analysis geolocation model error analysis IDL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第一章 绪论11.1 引言11.2 ASTER及ASTER数据21
14、.2.1 TERRA卫星及ASTER设备21.2.2 ASTER数据产品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41.3.1 影像定位模型的研究41.3.2 ASTER影像的应用研究61.4 本文的研究内容7第二章 ASTER数据文件解析92.1 概述92.1.1 坐标系统92.1.2 时间编码格式112.1.3 数据类型定义122.2 数据结构132.2.1 元数据(Metadata)132.2.2 辅助数据(Ancillary data)142.2.3 VNIR数据组(VNIR Group)162.3 数据读取172.3.1 辅助数据(Ancillary)的读取172.3.2 元数据(Metadata
15、)的读取182.3.3 VNIR数据组(VNIR Group)的读取18第三章 定位模型的建立213.1 辐射校正213.2 基于元数据的快速定位模型223.2.1 基于影像角点坐标的仿射变换模型223.2.2 基于影像格网点处经纬度坐标的仿射变换模型263.3 基于卫星轨道和姿态的绝对定位模型293.3.1 模型建立过程293.3.2 本文的实现323.4 双像立体定位模型393.4.1 模型建立过程393.4.2 本文的实现41第四章 试验与分析474.1 影像定位试验474.2 定位精度分析494.2.1 精度评价方法494.2.2 精度评价结果504.2.3 结论53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6、555.1 总结555.2 展望55参考文献57致谢614.2 定位精度分析 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对遥感图像的应用而言,地面目标空间位置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目标的位置参数在空间遥感中是一个基本的信息量,它是地形测绘、灾害监测、资源普查、变化检测等遥感应用的基础信息。如何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确定位及从遥感图像获取地面三维信息一直是遥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影像定位技术是摄影测量学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是实现从影像坐标到地面坐标转化的关键环节。影像定位即利用坐标旋转矩阵,通过逐步的坐标旋转,将像点坐标从像空间坐标系统旋转到地面坐标系统。通常的定位模型有直接线性变换(DLT),有理函数模型(RFM),共线
17、条件方程,多项式纠正等。直接线性变换是直接建立像点坐标和空间坐标之间关系的一种成像几何模型,它不需要内方位数据,具有表达形式简单、解算简便、无需初始值等特点,广泛用于近景摄影测量非量测相机影像的解析定位中。有理函数模型(RFM)在传统的摄影测量和遥感领域研究较少,IKONOS卫星影像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对有理函数模型的全面研究。共线条件方程纠正是利用地面控制点反算外方位元素,再利用计算出的定向参数通过前方交会得到地面坐标。多项式纠正回避具体的成像过程,利用多项式来表达目标点的像点坐标和对应地面坐标的几何关系,通过已知的像点坐标和地面控制点列立误差方程,解算未知系数,从而实现影像定位。这些定位方法需
18、要大量的均匀分布的地面控制点,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会对定位精度产生重要影响。在沙漠、高寒、极地、海洋、境外等地区由于地面特征不明显,人员无法到达等原因很难实施地面控制测量,研究如何对这些地区的遥感影像建立无地面控制点的定位模型,从而进行影像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西部测图区域大多地势险要,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很不方便,不适合人员直接进入进行包括控制在内的测量活动。因此,利用带有高精度方位元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的情况下提取DEM,进而进行正射纠正,是西部测图工程中1:5万地形图测绘一个的重要手段。利用ASTER的可见光近红外(VNIR)光学系统的正视和后视传感仪的同
19、轨立体影像和它们的姿态信息,用少量控制点可生成正射影像,并具有较高的影像对地定位精度。根据ASTER元数据中给出的影像的四个角点坐标可以实现影像的粗略定位。利用其给出的视线方向矢量、卫星的姿态等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坐标转换,能得到格网点处的地面坐标值,通过这些坐标值和它们相应的影像坐标建立定位模型进行定位,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ASTER影像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能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的光谱范围内的14个通道内成像,并且具有立体观测能力,因此ASTER影像具有广泛的用途,能用于陆地、海洋、冰川、大气等方面的研究。ASTER影像相对与其他商业遥感影像而言,其价格便宜很多,研究ASTER
20、影像的定位模型,可以使得该影像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有效的利用。1.2 ASTER及ASTER数据ASTER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是高性能的光学传感器,是由美国和日本联合开发的地球观测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全球性的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并探测地球资源11。ASTER影像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能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的光谱范围内的14个通道内成像,并且具有立体观测能力,因此ASTER影像具有广泛的用途。能用于陆地、海洋、冰川、大气等方面的研究。下图显示了ASTER影像的应用范
21、围:图 1.21 ASTER影像的应用范围(本图根据ASTER Users Guide Part-I(page 4)翻译)1.2.1 TERRA卫星及ASTER设备Terra卫星发射于1999年12月,是极轨卫星,携带了包括ASTER传感器在内的4个传感器。卫星运行于平均轨道高度为705 km的太阳同步轨道。重返周期为16天。表 1.21 TERRA卫星的轨道特征11轨道太阳同步,降轨长半轴(均值)7078 km偏心率 0.0012Time of day10:30 15 min. am高度范围700 - 737 km(赤道处705 km)倾角 98.2 0.15重返周期 16 days (23
22、3周/16天)相邻轨道间距离172 km轨道周期 98.9 min轨道位置可信度150 m/3轴重返精度20 kmASTER包括三个光学子系统:可见光近红外(VNIR)、短波红外(SWIR)、热红外(TIR),有14个光谱通道,所覆盖的波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热红外。ASTER数据每景幅宽60km60km。其中可见光近红外子系统是由推扫式扫描仪获取,包括绿色,红色和近红外三个通道,其在天底方向的空间分辨率为15m。另外在后视方向有一个近红外通道。这样ASTER传感器具有了同轨立体成像能力,天底方向和后视方向的夹角为27.6,基高比(BH)为0.6。表 1.22 ASTER 传感器主要特征11子系统波
23、段号光谱范围(m)空间分辨率VNIR10.52 - 0.6015 m20.63 - 0.693N0.78 - 0.863B0.78 - 0.86SWIR41.600 - 1.70030 m52.145 - 2.18562.185 - 2.22572.235 - 2.28582.295 - 2.36592.360 - 2.430TIR108.125 - 8.47590 m118.475 - 8.825128.925 - 9.2751310.25 - 10.951410.95 - 11.651.2.2 ASTER数据产品ASTER数据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光谱覆盖范围宽以及同轨立体观测能力等特点。A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STER 数据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