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课件.ppt
《《植物光合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光合作用》课件.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Overview of the two steps in the photosynthesis process,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合作用是转化能量和形成有机物的过程。,光能的转化:,首先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进一步形成活跃的化学能,最后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的形成:,把无机物(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等),能量贮存于有机物之中。,从能量转化角度,整个光合作用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为电能的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原初反应,电子
2、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根据需光与否,光合作用将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H2O,O2,ADP+PiNADP+,ATP NADPH,(CH2O),CO2,光,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中各种能量转变情况,能量转变 光能 电能 活跃化学能 稳定化学能,贮存能量 量子 电子 ATP、NADPH CH2O等,转变过程 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 碳同化,光合磷酸化,反应部位 PSPS颗粒 类囊体膜 叶绿体间质,是否需光 需光 不一定,不一定,但
3、受光促进,但受光促进,注:反应第二步,过去的教材上认为需光。光、暗反应的过程分类不是绝对的。,一、原初反应,原初反应是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光物理反应是指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与传递;,光化学反应指由受光激发的叶绿素分子失去电子所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光物理,光化学,原初反应特点 速度非常快,可在皮秒(ps,1012s)与纳秒(ns,109s)内完成 与温度无关,可在196(液氮温度)或271(液氦温度)下进行 由于速度快,散失的能量少,所以其量子效率接近1。,2.光系统,聚光色素复合体:捕获光能,反应中心:光化学反应,反应中心色素,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
4、,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称为“陷阱”),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属于此类。(空穴、捕捉器、转换器),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有两种:P680 和P700。680和700分别为其吸收光能的峰值波长,1.光系统:能吸收光能并将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机构。,光合色素存在的部位,聚光色素存在于光合膜上的聚光色素复合体中,反应中心色素存在于反应中心中。,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进行光物理过程,把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绝大多数色素(包括大部分chla和全部的chlb、胡萝卜素、叶黄素等)都属于此类。,聚光色素,表示天线色素分子捕获的一个光量子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在那里进行光化学反应,发生电荷分离。D为电
5、子供体,A为电子受体.,Action of a photosystem,1.激发态的形成,激发,处于基态(ground state)的色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其中的一个低能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excited state)。,电子跃迁的能级状态由所吸收的能量决定:,蓝光第二单线态,红光第一单线态,三线态电子自旋方向相同。,配对电子自旋方向相反,(一)光物理反应,2.激发态的命运,(1)放热,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在能级降低时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此过程又称内转换或无辐射退激。,(2)发射荧光和磷光,(3)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能量转换方式有以下几种:,(4)发生光化学反应,叶绿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
6、及能量的释放示意图,能量转换方式有以下几种:,(1)放热,(2)发射荧光和磷光,(3)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处在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荧光,处在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磷光,激发态的色素分子把激发能传递给处于基态的同种或异种色素分子而返回基态的过程称为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一般通过“共振传递”或“激子传递”的方式进行。,(4)发生光化学反应,指激发态的色素分子以电荷分离的方式把受激电子传递给受体分子的方式。,叶绿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及能量的释放示意图,(二)光化学反应,原初反应的光化学反应是发生在光系统反应中心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心是发生原初光化学反应的
7、最小单位,它是由反应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次级电子受体与供体等电子传递体,以及维持这些电子传递体的微环境所必须的蛋白质等组成的。,原初电子供体(primary electron donor):直接给原初反应提供电子的物体。在光化学反应中,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向原初电子受体供给电子的,因此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又称为原初电子供体。(P),1.反应中心,原初电子受体(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是指直接接受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电子的电子传递体(A)。,扩展的原初反应过程:,D1(PA)A1 D1(PA)A1,供电子给P的还原剂叫做次级电子供体(D
8、1);,从A接受电子的氧化剂叫做次级电子受体(A1)。,光化学反应实际就是由光引起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与原初电子受体间的氧化还原反应:,P A P*A P+A-,2.PS和PS的光化学反应,量子产量:吸收一个光量子释放氧的分子数或者吸收CO2的分子数。又称为量子效率,一般认为1/8。,量子需要量:量子产额的倒数。即每吸收一个CO2或释放一个分子的O2需要吸收的光量子的数目。一般为8。,用波长大于680nm(远红光)照射材料时,虽然仍被叶绿体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red drop)。,如果在用引起红降的远红光(如700nm)照射的同时,外加一个波长小于等于680nm
9、的红光,则量子产量增加。比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的总和还要大。这种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叫做双光增益效应或爱墨生增益效应(Emerson effect)。,红降现象:,双光增益效应或爱墨生增益效应:,红降与爱默生效应 A红降;B补充红光650nm的效应,光系统(photosystem,PS),吸收长波红光(680nm),PS颗粒较小,在类囊体膜的非堆叠区,其主要特征是NADP+的还原。当PS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700)吸收光能而被激发后,把电子传递给Fd(铁氧还蛋白),在NADP+还原酶的参与下,Fd 把NADP+还原成NADPH。,光合作用可能包括两个光化学反应
10、接力进行。分别由两个光系统完成。,光系统与光系统,光系统(photosystem,PS),光系统(photosystem,PS),光系统(photosystem,PS),吸收短波红光(680nm),PS颗粒较大,直径为17.5nm,位于类囊体膜的堆叠区。其主要特征是水的光解和放氧。PS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680)吸收光能,把水分解,夺取水中的电子供给PS。,两个光系统是以串联的方式协同作用的。它们都是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其中有各自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体。都结合在叶绿体的片层结构中,PS主要存在于基粒片层的堆叠区,PS与ATPase存在于基质片层与基粒片层的非堆叠区,Cytb6/f复合体分布较
11、均匀。,光系统(photosystem,PS),光系统(photosystem,PS),Figure 12.21 Conceptual diagram of the the Z-scheme,showing the cooperation of PSI and PSII in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s from water to NADP+.,PS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叶绿素分子(A0),PS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分子(Pheo),它们的次级电子受体分别是铁硫中心和醌分子。PS的原初反应:P700A0 h P700*0 P700A0 PS的原初反应:P680Pheo h
12、 P680*Pheo P680+Pheo-,在原初反应中,受光激发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发射出高能电子,完成了光电转变,随后高能电子将沿着光合电子传递链进一步传递。,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原初反应产生的高能电子便推动光合膜上的电子传递。,结果: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能量贮存在NADPH 和 ATP中。NAPDH 和 ATP 中的能量作为还原力,用于CO2的同化,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所以,NADPH 和 ATP 又称为“同化力”。,电子传递的结果:,引起水的裂解放氧和NADP+还原;,另一方面建立跨膜的质子动力势,启动光合磷酸化,形成ATP。,(一)电子和质子的传递,各种电
13、子传递体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负值越大代表还原势越强,正值越大代表氧化势越强。各种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组成“Z”形电子传递链,电子定向转移。,定位在光合膜上,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称为光合链。又称为“Z”链或“Z”方案(“Z”scheme)。,光合链,光合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连接着两个光反应之间的电子传递,是由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的。,类囊体膜超分子蛋白质复合物,注:长方形代表蛋白复合体。LCH和LCH分别是PS和PS各自的聚光色素复合体,实线箭头表示非环式电子传递,虚线箭头表示环式电子传递。,O2,光合电子传递的“Z”方案,水的光解与放氧
14、,PSII光化学反应,Cytb6/f复合体的电子传递,PSI光化学反应,电子传递末端NADPH的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子传递主要由光合膜上的PS、Cytb6/f、PS三个复合体串联组成,各电子传递体按电位高低排列;,电子传递有二处(P680P680*和P700P700*)是逆电势梯度进行的,这种逆电势梯度的“上坡”电子传递均由聚光色素复合体吸收光能后推动,其余的电子传递都是顺电势梯度进行的;,水的氧化与PS电子传递有关,NADP还原与PS电子传递有关,最终电子供体为水,水氧化时向PS转交4个电子,使2H2O产生一个O2,电子的最终受体是NADP;,PQ是双电子双H传递体,伴随着电子传递,把
15、H从类囊体膜外带入膜内,产生的H电化学势可推动ATP生成。,(1)PS复合体 PS的生理功能是吸收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产生强的氧化剂,使水裂解释放氧气,并把水中的电子传至质体醌。PS复合体的颗粒较大,直径约110A。,PS是含有多亚基的蛋白复合体。它由聚光色素复合体(LHC)、中心天线、放氧复合体、细胞色素和多种辅助因子组成。,水的光解和放氧,水的光解(water photolysis)是R.Hill(1937)发现的。,这样的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有氢受体存在时,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称为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氢的接受体有2,6二氯酚靛酚、苯醌、NADP、NAD等
16、。,水的光解(氧化)和放氧反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特有反应,目前对放氧的机理尚不很清楚。,水的氧化反应是生物界中植物光合作用特有的反应,也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每释放1个O需要从2个H2O中移去 4 个 e,同时形成 4 个 H。放氧复合体(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又称M,由三条多肽组成,在PS靠近类囊体腔的一侧,参与水的光解(water photolysis)和氧的释放。,B.Kok 等(1970)提出了关于H2O裂解放氧的“四量子机理假说”,(1)PSII 靠近类囊体腔的一侧有一个放氧复合体(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又称
17、为M,参与水的裂解和氧的释放。,(2)M有5种不同的状态,分别表示为S0、S1、S2、S3、S4。其氧化程度(即带正电荷的多少)依次增高。S0 不带正电荷,S1 带1个正电荷,-S4带4个正电荷。,(3)每次闪光处理,S向前推进一步,直至S4。然后S4从2个H2O 中获取4个e-,并回到S0。,(4)S的不同状态可能代表Mn聚合体的不同氧化态,Mn可 以有Mn 2+、Mn3+、Mn4+的各种氧化态。每个M都含有4个 Mn,而所有的4个Mn对于放氧都是必需的。,(5)S0和S1是稳定状态,S2和S3在暗中退回到S1,S4不稳定。,H+,H+,2H+,The oxygen evolution ap
18、paraus is considered to exist in five different oxidation states(S0 through S4).,在水裂解放氧中的S状态变化,此模型称为水氧化钟(water oxidizing clock)或Kok钟(Kok clock)。,(2)质醌(plastoquinone,PQ),质醌(PQ)也叫质体醌,是PS反应中心的末端电子受体,也是介于PS复合体与Cyt b/f复合体间的电子传递体。质体醌为脂溶性分子,能在类囊体膜中自由移动,转运电子与质子。质体醌在膜中含量很高,约为叶绿素分子数的5%10%,故有“PQ库”之称。PQ库作为电子、质子
19、的缓冲库,能均衡两个光系统间的电子传递(如当一个光系统受损时,使另一光系统的电子传递仍能进行),可使多个PS复合体与多个Cyt b/f 复合体发生联系,使得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成网络式地进行。质体醌是双电子、双质子传递体,氧化态的质体醌可在膜的外侧接收由PS(也可是PS)传来的电子,同时与H结合;还原态的质体醌在膜的内侧把电子传给Cyt b/f,氧化时把H释放至膜腔。这对类囊体膜内外建立质子梯度起着重要的作用。,PQH+2PC(Cu)Cyt b/f PQ+2PC(Cu)+2H,Cyt b/f 复合体作为连接PS与PS两个光系统的中间电子载体系统,含有Cytf、Cytb(2个,为电子传递循环剂)
20、和Rieske铁-硫蛋白(又称Fe-SR,是由Rieske发现的非血红素的Fe蛋白质),主要催化PQH的氧化和PC的还原,并把质子从类囊体膜外基质中跨膜转移到膜内腔中。因此Cytb/f 复合体又称PQHPC氧还酶。,质蓝素(PC)是位于类囊体膜内侧表面的含铜的蛋白质,氧化时呈蓝色。它是介于Cytb/f复合体与PS之间的电子传递成员。PC是PS的次级电子供体,PC从Cyt f获得电子,把电子传给P700。铜是其电子传递的有效成分,通过蛋白质中铜离子的氧化还原变化来传递电子。高等植物PSI复合体存在类囊体非堆叠的部分,PS复合体存在堆叠部分,而Cytb/f 比较均匀地分布在膜中,因而推测PC通过在
21、类囊体腔内扩散移动来传递电子。,(5)PS复合体,PS的生理功能是吸收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产生强的还原剂,用于还原NADP+,实现PC到NADP+的电子传递。PS复合体的颗粒较小,直径约80A。,高等植物的PS由反应中心和LHC(light harvesting pigment complex)电子传递体等组成。反应中心内含有1112个多肽,其中在A和B两个多肽上结合着P700及A0、A1、FX、FA、FB等电子传递体。高等植物每一个PS复合体中含有两个LHC,LHC吸收的光能能传给PS的反应中心。,Figure 12.28 PSI electron carriers and their k
22、inetic behavior.,(6)铁氧还蛋白和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铁氧还蛋白(Fd)和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NR)都是存在类囊体膜表面的蛋白质。Fd是通过它的2铁-2硫活性中心中的铁离子的氧化还原传递电子的。FNR中含1分子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靠核黄素的氧化还原来传递H+。因其与Fd结合在一起,所以称Fd-NADP还原酶。FNR是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末端氧化酶,接收Fd传来的电子和基质中的H,还原NADP为NADPH,反应式可用下式表示:2Fd还原+NADP+H FNR 2Fd氧化+NADPH,光合膜上的电子与质子传递 图中经非环式电子传递途径传递4个e-产生2
23、个NADPH和3个ATP是根据光合作用总方程式推算出的。在光反应中吸收8个光量子(PS与PS各吸收4个),传递4个e能分解2个H2O,释放1 个O2,同时使类囊体膜腔增加12个H,又因为吸收8个光量子能同化1个CO2,而在暗反应中同化1个CO2需消耗3个ATP和2个NADPH,也即传递4个e-,可还原2个NADPH,合成3个ATP。,4.电子传递的类型,根据电子在Fd分岔口后传递的途径,将光合电子传递分为三种类型:,(1)非环式电子传递 指水中的电子经PS和PS一直传到NADP的电子传递。,(2)环式电子传递 指PS中电子传给Fd,再到Cytb6/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的电子传递。,(3
24、)假环式电子传递 指水中的电子经PS和PS传给Fd后不交给NADP而传给O2的电子传递。氧作为电子受体的反应叫做Mehler反应。,(1)非环式电子传递(non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指水中的电子经PS与PS一直传到NADP的电子传递途径。HO PSPQCyt b/fPCPSFdFNR NADP,按非环式电子传递,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2分子H2O,释放1个O2,还原2个NADP,需要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1/8。同时运转8个H进入类囊体腔。,通常指PS中电子由经Fd经PQ,Cyt b6/f PC等传递体返回到PS而构成的循环电子传递途径。即:PS Fd PQ C
25、yt b/f PC PS 环式电子传递不发生H2O的氧化,也不形成NADPH,但有H+的跨膜运输,每传递一个电子需要吸收一个光量子。也有人认为,PS中也存在着循环电子传递途径,其电子是从QB经Cytb,然后再回到P680。,指水中的电子经PS与PS传给Fd后再传给O的电子传递途径,这也叫做梅勒反应(Mehlers reaction)。HOPSPQCytb/fPC PSFd O Fd为单电子传递体,其氧化时把电子交给O2,使O2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叶绿体中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能消除O2.-。O2.-+O2.-+2H2 SOD 2H2O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 光合作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