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ppt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解析:此诗写于李白离开长安到达金陵(今南京)时。李白一直心系朝廷,希望能真正现用于世,但在长安,他目睹了朝廷的日渐衰败,奸邪小人充斥庙堂之上,内心务必愤懑。来到金陵登上凤凰台,他吊古伤时,由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还,想到大唐国运中衰,自己空怀壮志却报国无门,于是悲不可遏,发出深沉的感叹。,关于凤凰台,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据载,刘宋元嘉十四年,有头小足高、五颜六色、叫声悦耳,状如孔雀的大鸟三只,飞到秣陵(今南京市)永
2、昌里,栖李树而鸣。群鸟随之,比翼而飞,人以为凤凰。扬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乃改永昌里为凤凰里,并于附近保宁寺后山筑台建楼纪之,台为凤凰台,山名凤台山,保宁寺为凤游寺,街名来凤街。,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王璘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写作背景,本诗摹仿崔颢黄鹤楼 起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三四句寓今昔之感;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层层写来,次序井然。,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
3、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一句,却感慨无限:“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十四字
4、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颔联: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这一联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浸透了无限的凄凉。,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王谢:六朝时代王氏、谢氏的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氏族的代称。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
5、因为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晋代衣冠,心情:吊古而伤今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吊古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伤今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三山半落青天外,远处三山的峰峦,若隐若现地耸立在青天之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秦淮河的两道水流,中间就从白鹭洲区隔开来。,半落:若隐若现地耸立(或半壁江山的失落)。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
6、南岸,因有三峰相连而得名。白鹭洲:在今南京市区西三里,因常有白鹭聚集而得名。,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两道,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颈联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
7、而不得见;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不得相见。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会掩蔽了太阳,长安不见使人愁。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浮云能蔽日:诗词中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喻君主。长安:借指朝廷。,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意在思君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意在忧国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
8、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不见长安,晋明帝才只有几岁时,坐在元帝膝头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到洛阳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他为什么要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 凤凰 李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