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讲义及问题分析.ppt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讲义及问题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讲义及问题分析.ppt(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讲义及问题分析,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建筑火灾危险性,1,近几年火灾特点,2,讲义内容,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4,5,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3,一 建筑火灾危险性,火势蔓延快,疏散很困难,扑救难度大,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其特点是:,火险隐患多,一 建筑火灾危险性,火势蔓延快,各种管井、竖向通道是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建筑功能多,可燃物多,燃烧猛烈,容易蔓延,火灾案例:1.韩国汉城的22层“大然阁”旅馆,二层起火,通过楼梯和其它竖向管井迅速蔓延,烧了9小时,死亡160人,伤60人;2.2008年10月9日,哈尔滨经纬360大厦(双子座,一至四层连
2、体)发生大火。这座大厦中的一栋楼的一面全部着火,另一栋一至四层也已着火。3.02年12月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步行街繁华地带的中天大酒店浓烟和火苗从大楼13层的西餐厅厨房窜出,且14至18层油烟管道井也在熊熊燃烧。,一 建筑火灾危险性,疏散很困难,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时间长;人员多,人员集中;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疏散难度。,火灾案例:1.2008年9月25日深圳龙岗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人员多且集中,疏散通道狭窄,人被烟熏、拥挤、踩踏,致44人死亡,88人受伤;2.2008年10月5日下午,广西玉林市玛田俱乐部在装修过程中不慎起火,致使正在施工的21名工作人员被困火场。,一 建筑火灾危险性
3、,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热辐射强,烟雾浓,烟火向上蔓延快;建筑室内外靠消火栓供水灭火难度大;建筑内部必须要有可靠的消防电梯;外部扑救超过登高车能力则束手无策。,扑救难度大,火灾案例:1.2009年4月19日南京市山西路军人俱乐部内的中环国际大厦发生大火,火从底部开始燃烧,一直燃烧到大楼顶部,消防车无法进行扑救。2.2009年月9日晚央视新址园区附属文化中心工地烟燃放烟花发生严重火灾,该火场情况极为复杂,灭火求援行动非常困难。最后导致6名消防官兵受伤,1名牺牲。,一 建筑火灾危险性,火险隐患多,综合性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多;使用单位多,管理不严,火险隐患多。,火灾案例:2010年2月
4、12日晚9时,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城因烟花摊位爆燃引发多栋建筑着火的火灾事故,3名消防员在救援被困群众时牺牲,10名群众受伤。连在一起的楼分别有宾馆、商业局及宿舍、劳保公司商住楼及饮食公司商住楼,大楼最高为九层。功能很多,可燃物多,疏散通道少,管理混乱,扑救困难。,二 近年来的火灾特点,2000年以前,统计数字表明,1981一1990年10年间,平均每年火灾死亡人数为2272.5人,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1991一2000年10年间,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2456.4人,直接经济损失则达到11.6亿元。2000年一2007年间,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2548.7人,直接经济损失则达到15.2亿元。统计
5、数据表明:火灾次数逐年增多,火灾损失也有增大趋势,但死亡人数并未有降低趋势。总的来说,消防形势严峻。,火灾统计情况,二 近年来的火灾特点,2011年全国火灾统计,我国火灾形势日益严峻。,新疆汇德广场火灾,重庆“8.9”火灾,二 近年来的火灾特点,火灾原因(2000年),二 近年来的火灾特点,造成火灾损失大的因素,一、公众消防法制意识不强,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公众素质有待提高。,二、一些企业和单位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消防安全。,三、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欠账”,严重制约城市的消防安全。,四、扑救重特大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警力和装备不能满足灭火救援的需求。,三 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
6、建筑要进行有效的防火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立足自防自救,采取更加可靠的防火措施。,控制建筑规模和方位,如控制危险物品(可燃,易燃液体储罐,气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的容积和设置方位,控制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容积和高度。控制建筑密度,控制建筑的安全间距。合理布置建筑的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和扑救场地、消防水源等,主要从五个方面予以考虑:,建筑总平面布局和消防扑救,1,三 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控制和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尽量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促使建筑外壁不燃或难燃化;控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控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对建筑防火分隔构件上的贯穿口、空开口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7、,以维持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结构的耐火,2,三 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采用防火分隔构件划分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控制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发生火灾时尽量把火灾、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阻止火势和烟气蔓延扩大。设置建筑的疏散避难设施和外部灭火救援的进入通道设施,包括控制疏散总长度、选择疏散楼梯的形式、合理设计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和宽度,设置建筑内的避难场所等,为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缩短逃生时间。设置消防电梯等专用通道。,建筑物内部平面布置,3,三 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合理布置危险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和贵重物品在建筑中的位置,如对有较大火灾危险性或爆炸危险性的设备和物品,不宜
8、布置在建筑的地下部位,减少对结构的破坏以及便于扑救;人员密集场所,老弱病残弱质群体的活动场所,宜布置在首层,二,三层,便于逃生;对贵重设备,贵重物品等价值高的财产进行保护,尽量远离危险物品和设施场所,尽量分隔成一个独立的防护单元等。,建筑物内部平面布置,3,三 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设置建筑灭火器、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设施、疏散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窗口阳台等部位的辅助疏散设施等。,如建筑物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电气设备和配电线路等的防火措施,以及提高工艺设备本质安全方面的措施等。,设置灭火设施和便于扑救及逃生的消
9、防设施,4,其他措施,5,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高规及建规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于增强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水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的结构、功能越来越复杂,影响火灾危险性的因素越来越多元化,现行高规、建规依据建筑高度划分建筑种类、确定火灾防范等级的做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安全度不足或安全度过高;而且两本规范相互独立,无论与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还是与其他建设工程的防火设计规范之间都存在一些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给规范的执行带来较大困难。因此,规范整合修订工作,健全完善国家工程
10、建设消防标准体系,增强建设工程防火设计通用性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对于进一步提升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有效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规建规合编的意义,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2010年3月18日,高规及建规整合修订编制组成立,合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组,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高规管理组成员参加合编规范工作,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工业为主),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民用为主),合编规范管理,公安部消防局,主编单位,参编人员,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公安部消防局,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新建规章节的变化,原规范第一、二、四、十二章节未作调整,调整了厂房、
11、民用建筑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章节,新增了消防救援设施、消防设施的设置、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和木结构建筑章节。,3.2 厂房(仓库)的耐火等级与构件的耐火极限3.3 厂房(仓库)的耐火等级、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3.2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3.3 厂房或仓库的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新规范,旧规范,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新建规章节的变化,5.1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5.2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5.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5.4 其它5.5 木结构民用建筑,5.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5.2 总平面布局5.3 防火分区和层数5.3 平面布置5.5 安全疏散和避难,新规范,旧规范,6 建筑构造,
12、6 消防车道,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新建规章节的变化,新规范,旧规范,灭火救援设施 7.1 消防车道 7.2 救援场地和入口 7.3 消防电梯 7.4 直升机停机坪,7 建筑构造 7.1 防火墙 7.2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7.3 屋顶、闷顶和建筑缝隙 7.4 楼梯间、楼梯和门 7.5 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7.6 天桥、栈桥和管沟,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新建规章节的变化,新规范,旧规范,8 消防设施的设置 8.1 一般规定 8.2 室内消火栓系统 8.3 自动灭火系统 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从11.4调整过来)8.5 防烟和排烟设施(从第9章调整过来),8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8.1
13、一般规定 8.2 室外消防用水量、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 8.3 室内消火栓等设置场所 8.4 室内消防用水量及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8.5 自动灭火系统的设置场所 8.6 消防水池与消防水泵房,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新建规章节的变化,新规范,旧规范,10.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旧规范11.4 取消,11.3 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1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将旧规范11章 电气 改为:11 木结构建筑,新增:附录A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新增:附录B 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四 高规建规合编的情况-新规范整体变化趋势,新规范整体变化趋势,一、整合
14、后的规范标准的修订整体趋于严格。,二、整合后的规范文字更加严谨、细致。,三、整合后的规范章节设置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删除了原规范一些重复出 现的条款,合并统一了一些内容相近的条款。,四、整合后的规范将一些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具体化,更便于实际 操作。,五、整合后的规范与其他防火设计规范联系更加紧密。,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第一章 总则,新规范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旧规范,第一章 总则,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 9 层及9 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
15、共建筑;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 厂房;6 仓库;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 可燃材料堆场;10 城市交通隧道。,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 厂房;2 仓库;3 民用建筑;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6 可燃材料堆场;7 城市交通隧道。,原建规,新规范将住宅、高层民用建筑、多层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改动,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第一章 总则,在实际工程中,除适用于或者不适用以外的建筑可以套本规范吗?,通常以本规范为准,因为这是防火规范。但
16、是有些专业比较强的规范,有特殊要求时,应以专业规范为准。,不要套用,但可以参考。如广播电视建筑等,如果专业规范与本规范相互冲突以哪个为准?,注释,问题1:,问题2:,注释,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一章 总则,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此条为新增内容。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较为灵活的防火分隔方式。,注释,新规范,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一章 总则,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
17、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性能化消防设计)。,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原高规,新规范,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2.1.1 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新规范,高规1.0.3 中指出高层建筑应为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原高规,按照住宅按每层3米计算,整合后的规范取消了原高层建筑对层数的要求,全部按照每层3米折算成建筑高度。,注释,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18、 术语,1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2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3 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4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5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19、6 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新规范,建筑高度的计算,建筑高度的计算,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如果坡屋顶内有夹层应计算到最高夹层的楼面,建筑高度的计算,问题1:夹层的处理,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建筑高度的计算,山地、台地建筑中一面或两三面外墙全部或局部凌空,其他外墙面覆土的空间算首层还是地下室?建筑高度如何计算?,问题 2、,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建筑高度的计算,坡地高层民用建筑在不同条件下进行
20、防火设计时对防火设计高度的确定。防火设计高度确定之后,按照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执行。同时本规范还对坡地建筑消防扑救场地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楼层作了明确的规定。防火分隔(楼板耐火极限、挑檐)、疏散独立且直通室外、消防扑救,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2.1.2 裙房 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新规范,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原高规,裙房,裙房,高层,高层,裙房,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是指高层建筑主体投影线以外部分建筑主体与裙房楼梯常分开商业功能方面主体建
21、筑投影部分可能与裙房一样,但不能因此把主体建筑投影部分也当成裙房。,裙房的划分,裙房,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1、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未采用防火墙分隔时,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2、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注释,裙房,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取消了综合楼的定义,新规范,由两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为综合楼。,原高规,综合楼,目前一座建筑的功能内容超过两种以上为普遍现象,如含车库、商铺(商场)、餐饮等,如何理解?如普通旅馆配套设施普遍含餐饮、商场、娱乐,为综合楼还是普通旅
22、馆?,问题,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2.1.4 商业服务网点 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他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注释,商业服务网点,新规范,原高规,术语中取消了对商业服务网点防火设置的要求。具体的防火要求在相关的条文
23、中规定,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商业服务网点,目前一座建筑底部的商业功能部分突出建筑主体很宽的现象很普遍,这种情况如何对待?,问题 1:,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商业服务网点的出口是否需要满足两个防火分区防火墙两侧门距离大于2米的规定?,商业服务网点,问题 2:,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商业服务网点,商业网点中的300平方,指的是一层还是一、二层之和?如有净高5米多的底层店铺,面积300平方,装修后隔成二层试用,是否可以定义为商业网点?,问题 3:,包含一、二层;不能再视为商业网点。,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2.1.14 安全出口供人员安
24、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注释,安全出口,新规范,原高规,1 供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是指封闭楼梯、防烟楼梯等;2 室内安全区域主要指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间、避难走道等区域;3 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接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本规范第条要求的天桥、连廊等。4 发生火灾时这些区域由于采取的相应防火分隔措施及防排烟措施,较为安全,可供人员暂时避险用,因此可以作为安全出口考虑,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如何区别?,注释,楼梯间,1 三面
25、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有一面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间;周围都有建筑构配件或有门的楼梯就形成楼梯间;4 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问题的处理,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术语,避难走道,2.1.17 避难走道-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注释,新规范,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五章 民用建筑,本章为监督员在日常监督执法工作中最常用到的部分,是最为重要的一章,同时也是此次规范整合修改中调整幅度最大的一章。原建规分五节: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2、民用建筑的防火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 防火 规范 GB50016 2014 讲义 问题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