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进化》复习14宜宾.ppt
《《遗传与进化》复习14宜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与进化》复习14宜宾.ppt(1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高三专题复习建议,成都双流棠湖中学:郑达钊(2013.7.19 宜宾),一、高三复习的基本策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考试大纲
2、:,课程标准P2: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课程标准P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课程标准P3:必修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
3、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课程标准P3: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课程标准P4:“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课程标准P4:“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
4、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课程标准P4:“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程标准P4:“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高考试题:,纲领课程标准要求考试大纲素
5、材现实生活知识规定教材,基本策略:,新课阶段(高一、二)依据课程标准实现“用教材教”复习阶段(高三复习)依据考试大纲实现“回归教材”,基本策略:,标高符合学生实际内容推进循序渐进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精选例题配套练习训练对准学生问题,一般程序:,利用知识清单,梳理基础知识设置梯度练习,诊断学生问题确定适合标高,重点难点解析精选配套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典型问题纠错,建立错误题集矫正训练跟上,疑难重复练习,二、考点与考题分析,新版考试大纲中共列出了 17 个一级考点,77个二级考点。其中知识掌握程度要求为级的考点只有 17 个,要求为级的考点共有60个。,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
6、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和标出。和的含义如下: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考纲解读:,考纲要求:,本考点涵盖的内容:必修2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纲解读:,考纲解读:,1.注意提法:“遗传的细胞基础”,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寻找遗传与变异的根源,是后续学习遗传规律和变异的基础;2.所有考点全为级要求;3.将“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过程”单列,强调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2.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
7、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试题举例:(2010安徽理综),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试题举例:(2013全国理综),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 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 为和D
8、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 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B细胞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CII、III 和IV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IV 作为受体细胞,试题举例:(2013天津理综),27.(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
9、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取材:用_作实验材料。制片: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A1 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试题举例:(2009山东理综),考查教材实验:选材、制片、染色的方法,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识别。,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
10、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试题举例:(2011四川理综),将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有机结合,(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 a 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F2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解析:(2),F1:AaBO,F2(按正常的两对基因分析,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9种 表现型:4种F2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11、2 种。(BB、BO),(甲)AAOO(乙)aaBB,(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 自交,减数分裂中甲 与丙 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解析:(3),F1:AaEOO,F1(小麦共有21对染色体,形成配子时,一对染色体不能联会,其余20对都能正常配对)形成四分体:20个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 4 种。(AaEO、O、AO、aEO)(22条、20条、21条、21条),(甲)AAOO(丙)aEaEOO,(4)让(2)中 F 1 与(3)中F 1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
12、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AaOBO,AaEOO,(这种植株的基因型是:A E B,1/4 1/4 3=3/16),(2)中 F1 AaOBO,解析:(4),(3)中 F1 AaEOO,配子:,AB(1/4)AO(1/4)aOB(1/4)aOO(1/4),AO(1/4)aEO(1/4)AaEO(1/4)O(1/4),注意:按上题的意思这里第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故“AaE”可能正常分离,也可能不能分离!,30.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体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
13、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试题举例:(2013北京理综),(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 和。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 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 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亲代M的基因型是(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DDgg bDdgg 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DDGGbDDGgcDdGGdDdGg(3)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
14、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解析:(2)dd红色、G绿色,F1:DGDg(DDGg)绿 DGdg(DdGg)绿 Dgdg(Ddgg)无 dgdg(ddgg)红但题目告诉子代出现:绿、红、无、红绿(?),(N)DGdg(M)Dgdg(DdGg)(Ddgg),F1出现红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型是 ddGg或ddGG 原因是N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交叉互换,使N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有四种:DG dg Dg dG(M个体一定只有两种配子:Dg
15、、dg),F1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是 DDGg、DdGg,解析:(3),设ddGg(红绿)出现的比例为y,重组配子出现的比例为x,则:y=1/2 1/2x x=4 y,27.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试题举例:(2013山东理综),(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4,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4 1。,解析:(2)
16、,F1:MmHh,P:MMHH mmhh,(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观察、统计后代表现性及比例。结果预测:.若,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若,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若,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宽红 宽白 窄红 窄白,若选宽红,则甲的子代为MMRR、MMRr、MR、Mr,宽红宽白为31;乙的子代 为MMRR
17、、MMR、MR、M,全为宽红;丙的子代为MMRR、MR,全为宽红。乙、丙将无法区分。若选宽白,则甲的子代为MMRr、MMrr、MR、Mr,宽红宽白为11;乙的子代 为MMRr、MMr、MR、M,宽红宽白为21;丙的子代为MMRr、MR、Mr,宽红宽白为21。乙、丙将无法区分。,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宽红 宽白 窄红 窄白,若选窄红,则甲的子代为MmRR、MmRr、MR、Mr,宽红宽白为31;乙的子代 为MmRR、MmR、MR、M,全为宽红;丙的子代为MmRR、MR、mR,宽红窄红为21。甲、乙、丙都可区分。若选窄白,则甲的子代为MmRr、Mmrr、MR、Mr,宽红宽白为11;乙的子代 为Mm
18、Rr、Mmr、MR、M,宽红宽白为21;丙的子代为MmRr、MR、mr,宽红窄白为21。甲、乙、丙都可区分。,试题解读:,1.本部分内容在理综试题中单独命制选择题的可能性不大,往往在遗传大题中结合遗传规律进行深入考查,试题难度一般都较大,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恐惧心理;2.本部分内容若出现在在选择题中,往往会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考查学生是否深入理解二者的区别。,特别提醒:,1.不考连锁互换规律,但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考查连锁互换现象及其所带来的后果;2.注意教材中的观察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比较各时期染色体的显著特征;3.不要求细胞质遗传,但学
19、生应知道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是不等的。,复习建议:,1.引导每个学生亲自利用绘图的方式理清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行为特点以及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并注意与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进行详细比较;2.将一对、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标注在一对、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画图演绎无交叉互换和有交叉互换时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3.比较一个精(卵)原细胞与一个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类型的差异。,复习建议:,4.将三对等位基因分别标注在一对、两对或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画图演绎无交叉互换和有交叉互换时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5.分别分析讨论减一、减二时期出现染色体分裂不正常时产生配子的情况;6.分析讨论
20、某对染色体因“单体或三体”而不能正常配对时产生配子的情况,推导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7.利用典型题型进行强化训练,注意方法的归类总结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考纲要求:,本考点涵盖的内容: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4章基因的表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本部分内容全为级要求,是现代生物学发展最快的领域,应该是高考的重点,但过去几年的四川卷这部分考得不多,应该引起重视;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单列出来且为级要求,强调科学研究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3.“遗传的物质基础”,强调在分子水平上中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根本原因。,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
21、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试题举例:(2012重庆理综),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试题举例:(2011广东理综),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
22、,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版、原料和酶等 C.含与只含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试题举例:(2012山东理综),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考查DNA的结构与复制,30.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试题举例:(2010北京理综),请分析并回答:(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
23、必须经过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是唯一氮源。(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组和第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3)分析讨论:若子I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复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内容作为背景材料),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
24、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试题举例:(2012安徽理综),考查原核细胞中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 作用下DNA双螺 旋解开BDNA-RNA杂交 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 能得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试题举例:(2013浙江理综),2.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TGU B.UGA C.ACU D.UCU,试题举例:(2010天津理综),考查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0.多数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隔开,每一个不编
25、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一个内含子。这类基因经转录、加工形成的mRNA中只含有编码蛋白质的序列。某同学为检测某基因中是否存在内含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步骤:获取该基因的双链DNA片段及其mRNA;步骤:加热DNA双链使之成为单链,并与步骤所获得的mRNA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分子;步骤:制片、染色、电镜观察,可观察到图中结果。,试题举例:(2009宁夏理综),请回答:(1)图中凸环形成的原因是,说明该基因有 个内含子。(2)如果现将步骤所获得的mRNA逆转录得到DNA单链,然后该DNA单链与步骤中的单链DNA之一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分子,理论上也能观察到凸环,其原因是逆转录得到的DNA单链中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与进化 遗传 进化 复习 14 宜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