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ppt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年度技术培训研讨会,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2015年3月,一、前言,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为行业标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同时废止。1.2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7.钻芯法;8.低应变法;9.高应变法;10.声波透射法。,一、前言,一、前言,1.3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0项: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2.修改了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
2、关要求;3.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5.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6.取消了高应变法对动测承载力检测值进行统计的要求;7.补充、修改了声波透射法现场测试和异常数据剔除的要求;8.增加了采用变异系数对检测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进行限定的要求;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10.增加了滑动测微计测量桩身应变的方法。,一、前言,1.4本规范中第、第、第和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需严格执行。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
3、。重锤应形状对称,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比例不得小于0.02。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段不成比例时,不得对实测力或速度信号进行调整。,二、10项主要修订,2003版规范要求“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2014版规范改为“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取消了“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不再要求工程桩验收时通过统计方法得到承载力特征值。本修订适用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
4、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以及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但应注意的是:当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或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水平极限承载力),仍可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2.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试验桩,加载至岩土极限状态或桩身强度限值;工程桩,不小于特征值2.0倍,上拔量达设计值;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确定最大加载值;检测抗拔桩受力状态,与设计受力状态一致;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其他要求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2修改了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当桩身不允许开
5、裂或灌注桩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2.3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同深度部位的不同钻孔的芯样质量的关联性;芯样强度检测值对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影响。,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2.4补充、修改了钻芯
6、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注:当上一缺陷的底部位置标高与下一缺陷的顶部位置标高的高差小于30cm时,可认定两缺陷处于同一深度部位。,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钻芯法完整性判定较为繁琐,主要有一下几个要素:混凝土密实性缺陷:无缺陷:连续完整光滑均匀断口吻合轻微缺陷:少量气孔沟槽麻面一般缺陷:气孔多有沟槽麻面严重缺陷:气孔多、沟槽麻面严重,骨料极不均匀混凝
7、土连续性缺陷:不连续:短柱状或块状。破碎:破碎段长度10cm、10cm破碎段长度30cm,破碎段长度30cm松散、夹泥:大于10cm混凝土胶结差无法钻进强度,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采用时域信号分析判定时,以下情况应结合成桩工艺和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判定,如仍无法区分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定。a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在阻抗突变处的一次或二次反射常表现为类似缩颈反射,从而造成误判。b桩侧局部强土阻力或预制管桩孔内土塞部位,阻抗突变,一次反射表现为类似扩径反射,二次反射表现为类似缩颈反射,从而造成误判。当桩身存在不止一个阻抗变化截面时,由于各阻抗
8、变化截面的一次和多次反射波相互叠加,反射信号可能会变的十分复杂,难于分析判断。此时可尝试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进行辅助分析。(例如采用实测力波形作为边界条件输入、桩顶横截面尺寸可按现场实际测量结果输入或同条件下、截面基本均匀的相邻桩曲线拟合等),2.5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测量桩顶速度信号的同时,测量锤击力,根据实测力和速度信号起始峰的比例差异大小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程度。对于嵌岩桩,桩底沉渣和桩端下存在的软弱岩层,可根据桩底反射波的方向及其幅值判断桩端端承效果,无法判断或存在争议时可采用钻芯、静载或高应变等检测方法辅助验证。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 检测 技术规范 JGJ106 2014 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