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溶血病》课件.ppt
《《生儿溶血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儿溶血病》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肖作源,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的概念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鉴别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概念,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返回,血型,人类血型系统有26个,其中ABO、Rh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上海市统计ABO血型不合占85.3%,Rh血型不合占14.6%.,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ABO
2、血型不合因自然界存在天然“A”、“B”血型物质,可使O型妇女产生天然抗“A”、抗“B”IgG抗体,所以ABO血型不合可在第一胎发生。,ABO血型不合,母为“O”型,子为“A”型或“B”型如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则均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约1/5在第一胎即可发病。,返回,ABO血型不合,母为“A”或“B”型,当胎儿血型与母血型不合时,理论上会引起新生儿溶血,但实际上很少发生;这是由于“A”或“B”型母亲产生的天然抗“A”或“B”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屏障。,ABO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比实际发生率低1、IgG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后,经血型物质中和、
3、组织细胞的吸附使部分抗体被处理掉。2、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位点少,仅为成人的1/4,抗原性较成人弱,反应能力差,故发病ABO血型不合较少。,Rh血型,Rh血型不合Rh血型抗原仅存在于Rh猿和人的红细胞上,需经输血和生育而致敏,所以Rh血型不合很少在第一胎发生。,Rh血型,Rh血型系统在红细胞上有6种抗原:C、D、E、c、d、e,但d始终末能发现,依抗原性强弱排列,依次为D E C c e。其中D抗原性最强,具有D抗原为Rh阳性,无D抗原则表示Rh阴性。我国汉族Rh阴性人群低于0.5%,而我国有些少数民族Rh阴性占人群比例5%以上。,Rh血型不合,汉族90.66%为Rh阳性,0.34%为Rh阴性
4、,如果母亲为Rh阴性,则胎儿发生Rh溶血的机会很大。Rh不合溶血一般只在第二胎发生。Rh不合引起的溶血比ABO不合引起的溶血严重,返回,Rh溶血病病因,母亲红细胞缺乏D抗原(Rh阴性),而胎儿红细胞具有D抗原(Rh阳性),母体所产生的抗D IgG抗体在进入儿体后即产生免疫性溶血。但Rh阳性(具有D抗原)母亲如缺乏Rh系统其它抗原(E、C)等而胎儿具有这类抗原时,也可产生Rh溶血病。其中以抗E多见。上海市诊断Rh溶血病122例中母Rh阳性47例,占38.5%,由抗E引起者42例。,Rh溶血病发病机理,母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胎儿红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循环母体被胎儿红细胞的D抗原致敏母体产生抗D
5、抗体进入胎儿循环母体的抗D抗体使胎儿的红细胞被致敏致敏的胎儿红细胞被破坏。,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胎儿水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出血倾向,返回,胎儿水肿,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及贫血心衰,如不抢救大多死亡。严重者为死胎。多见于Rh血型不合溶血,返回,黄疸,Rh不合溶血多在第一天出现黄疸,且黄疸较重。ABO不合溶血第二、三天出现多见,黄疸较轻,轻症易被忽略为“生理性黄疸”。,返回,贫血,轻度 120144g/L 中度90 120g/L 重度 60 90g/L 极重度 60 g/L,返回,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7天,早产儿多见。详见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儿溶血病 溶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