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量营养素》课件.ppt
《《宏量营养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量营养素》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宏量营养素,食物中的营养素按目前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2.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及植物源食物中的非营养素类物质。,第一节蛋白质,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2掌握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的概念3理解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需要量模式。4理解不同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及其意义。5掌握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及其在营养学与食品加工中的应用6理解蛋白质的供给量和动、植物蛋白质食物等的不同来源与特点,一、蛋白质的分类及生理功能,蛋白质的分类 完全蛋白质
2、 不完全蛋白质 部分不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这类蛋白质含有人体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当这类蛋白质为唯一蛋白质来源时,能促进机体健康生长。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大多为完全蛋白质。如酪蛋白、乳白蛋白、卵白蛋白、卵黄蛋白、肉中的白蛋白、肌蛋白和大豆蛋白。,不完全蛋白质,这类蛋白质缺少一种或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当仅用这种蛋白质为唯一蛋白质来源时,它不能促进机体生长,甚至不能维持生命。如玉米醇溶蛋白、动物结缔组织、蹄筋胶质及由动物皮等制得的白明胶,部分不完全蛋白质,介于上述两种蛋白质之间,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但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平衡,当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时
3、,能维持机体生命,但不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如小麦、大麦中的麦醇溶蛋白,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1)催化作用(酶)(2)调节生理机能(激素)(3)氧的运输(血红蛋白)(4)肌肉收缩(肌动球蛋白)(5)支架作用(胶原蛋白)(6)免疫作用(免疫球蛋白)(7)遗传作用(核蛋白)(8)调节体液和维持酸碱平衡、参与物质转运2构成和修补、更新人体组织3提供能量,二、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2多种氨基酸已确定有9种为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这一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它
4、们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9种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并非机体不需要,而是机体能自行合成,或者可由其它氨基酸转变得到,不必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然而它们同样是蛋白质构成不可缺少的物质。非必需氨基酸通常有13种: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酰胺、谷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上述非必需氧基酸中,半胱氨酸可代替蛋氨酸,其代替量可达30,酪氨酸亦可代替约50的苯丙氨酸。因此有人将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半必需氨基酸”。在计算食物必需氨基酸组成时,可将半胱氨酸和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分别合并计算
5、。,FAO/WHO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于1973年和1985年提出了不同年龄人群每日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及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见下表。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是指每克蛋白质中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毫克数,为方便起见,将其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作为1,而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对比值。,需要量 mg/(kg.d),每日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估计及氨基酸需要量模式,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LAA)将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与人体需要量模式进行比较,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中缺乏最多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粮谷类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豆类、花生、猪肉等为蛋氨酸,而鱼则为
6、色氨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the complementary actions of protein)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能起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三、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及氮平衡,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多种蛋白酶及肠肽酶水解为氨基酸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再送入各组织的细胞内进行利用。,组织蛋白质分解,调节血浆蛋白质,膳食蛋白质,氨基酸库(肝),组织蛋白质合成用于:生长维持奶分泌(乳母)激素酶抗体,嘌呤,氨,尿酸,尿,尿素,尿,酮酸残基,生糖,
7、生酮,分解作用,合成代谢,脱氨基作用,蛋白质的功能及在体内的动态,氮平衡(nitrogenbalance)所谓氮平衡就是比较摄入氮和排出氮数量之间的关系,常以下式表示:摄入氮(I)=尿氮(U)+粪氮(F)+皮肤及其他途径排出的氮(S)即I=U+F+S当机体摄入氮排出氮,为氮平衡 摄入氮 排出氮 为正氮平衡 摄入氮 排出氮 即负氮平衡,影响蛋白质在体内利用效果的因素 1氨基酸组成不平衡 动物蛋白中的明胶蛋白由于缺乏色氨酸,把它作为膳食蛋白质唯一来源时,实验动物体重会减轻。2摄入能量不足 当膳食中的热能很低时,吸收的氨基酸大部分作为能源被消耗,氮在体内的贮留减少可出现负氮平衡。3体力活动少 如长期
8、不从事体力活动,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肌肉变得松弛无力,而体脂增加。久卧床上的病人或老年人也可能会出现负氮平衡。4伤害及情绪波动 人体受伤或情绪波动,如忧虑恐惧、发怒等氮丢失增加,可出现负氮平衡。,5、消化率:大多数动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吸收效率高,但很多植物性蛋白质未必如此。6、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正常生长和代谢所需要的任何一种必需矿物质和维生素都能影响膳食蛋白质的利用。7、非必需氨基酸氮:非必需氨基酸仍然是蛋白质分子的主要部分。如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占全氮的比例太高则将被用作非必需氨基酸的氮源。8、食品加工:加工过程中的加热和使用化学品能影响氨基酸的有效性。,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食物中蛋白质
9、含量(proteincontent)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通常采用凯氏定氮法(Kieldahl)测出该食物的含氮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6.25可得知其粗蛋白含量。即粗蛋白含量含氮量()6.25但不同蛋白质的换算系数不同,因而对不同的食物宜采用相应的蛋白质换算系数(见表22),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D)蛋白质消化率指食物蛋白质被机体消化酶分解、吸收的程度。常用机体吸收氮与摄入氮的比值表示:,营养学在具体测定时有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AD)和真消化率(true digestibility,TD)的区别。,各种食物的消化率,见下表,影响蛋白质消化率的
10、因素,人体方面,全身状态消化功能精神情绪饮食习惯心理因素,食物方面,食物属性加工精细度烹调方式,蛋白质生物价(biologicalvalue,BV)蛋白质生物价表示蛋白质吸收后在体内贮留的程度。,吸收氮摄入氮一(粪氮一粪代谢氮)贮留氮吸收氮一(尿氮一尿内源氮),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蛋白质净利用率表示摄入的蛋白质被机体贮留的程度,同时也体现出各种蛋白质的不同消化率。,以上公式可简化为NPU生物价 消化率,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蛋白质功效比值就是实验动物每摄入1g蛋白质,动物体重增加的克数,表示
11、蛋白质使动物生长的效率。,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氨基酸评分法是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再分别与参考蛋白中相应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其中最不足的一种被定为该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氨基酸分通常是指受试蛋白质中第一限制氨基酸的得分。一种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越接近100,则其越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也越高。,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分(PDCAAS),能更好地表示蛋白质的利用率,是简单、科学、合理的常规评价食物蛋白质质量的方法分值范围:0-1.0,1.0为蛋白质质量上限。,PDCAAS=氨基酸分蛋白质真消化率,五、蛋白质摄入过少引起的症状,加西卡
12、病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引起的严重临床综合征被称为加西卡病,即热能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腿腹部水肿、虚弱、情感淡漠、易感染其它疾病牙齿生长延迟、牙珐琅质龋齿及因贫血引起的牙床和黏膜苍白,蛋白质-能量摄入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临床表现有水肿型和消瘦型两种主要表现患儿消瘦无力,易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反映体内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常用指标主要为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运铁蛋白等。,引起蛋白质缺乏的原因,膳食中蛋白质-能量供给不足疾病和老龄会妨碍蛋白质消化和吸收一些疾病如肝脏病变造成蛋白质合成障碍由于创伤、手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加速组织蛋白质的分解破坏,造成氮负平衡由于食物烹调方法对蛋
13、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机体对蛋白质生理需要量的增加如生长期的儿童及孕妇、乳母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六、蛋白质的推荐摄人量及食物来源,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 世界各国对蛋白质摄入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1985年FAOWHO提出,成年人不分男女性别蛋白质的需要量为0.75g(kgd),这是按照优质蛋白质计算的结果,我国居民目前仍以植物蛋白质为主,蛋白质质量不如动物蛋白高,因此蛋白质推荐量应适当高于此标准。成人蛋白质按1.16g(kgd)计,如我国成人轻体力活动男子每日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RNl)为75g,女子为65g。按能量计算,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1114,其中成人为11一12,儿童和青少年因处
14、于生长发育时期,应适当高些,为13一14,老年人为15可防止负氮平衡出现.,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动物食品畜、禽、肉类和鱼类蛋白质含量为1620,鲜奶类为2738,蛋类11-14,谷物中为710大豆和其他含蛋白质高的油料作物培育优良品种,消除抗营养因子,增加蛋白质制品的花色品种;新蛋白质资源如植物叶蛋白、酵母蛋白、昆虫蛋白、藻类蛋白,七、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热加工的有益作用破坏氨基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交联作用 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分子的反应,1、热加工的有益作用,杀菌和灭酶提高蛋白质消化率破坏某些嫌忌成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2、破坏氨基酸,加热 赖氨酸 含硫氨基酸氧化 含硫氨基酸 色氨酸、组
15、氨酸、酪氨酸脱硫 半胱氨酸异构化 碱性条件下更宜发生,3、蛋白质与蛋白质交联作用,加热 蛋白质变性,进而交联,营养价值降低碱处理 蛋白质分子间或分子内交联,降低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毒物质 以上为实验室研究结果,一般热加工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损失很小。,4、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分子的反应,与糖类的反应与脂类的反应 蛋白质与脂类过氧化物反应与醌类的反应 醌与游离氨基酸的氨基反应与亚硝酸盐的反应与亚硫酸盐的反应,思 考 题,1、蛋白质有何生理功能?2、何谓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认识它们对合理利用蛋白质有何作用?3、何谓限制性氨基酸?生物价?氨基酸分?它们之间有何联系?4、正氮平衡、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完全
16、蛋白质,End,Thanks!,第二节脂类,目的要求,掌握脂类的营养生理功能熟悉脂类的组成及脂肪酸的分类掌握必需脂肪酸及其营养特性了解机体对脂肪的需要和脂肪的供给了解食用油脂的来源和特点,一、体内的脂类物质及脂类的生理功能,体内的脂类物质 人体内的脂类按其存在及功能可分为贮存脂和恒定脂。贮存脂(storedfat)又称动脂(Variablefat),指存在于人体皮下结缔组织、腹腔大网膜、肠系膜等处的甘油三酯。恒定脂(fixedlipid)主要存在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中,成分为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它们在各器官和组织中的含量比较恒定,即使长期饥饿也不会被动用,它们约占总脂的5。,脂类的生理功能提供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量营养素 宏量 营养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