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和《子衿》课件.ppt
《《式微》和《子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式微》和《子衿》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诵读之式微子衿,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目标定向,个体学习,一.课前“个体学习”:1.走近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
2、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二.课上“个体学习”: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赏读式微: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2.如何理解诗歌开头采用设问句式?明确: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式微 子衿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