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光合作用.ppt
《《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光合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光合作用.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能力训练,1、在下列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稻线粒体提取液,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下列物物质,将会有CO2产生的试管是(),1 和 3,例题: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_。(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
2、氧呼吸,葡萄糖,1.5,下列能量转变需经哪些生理过程才能实现?,光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直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水解,考点1-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法”,CO2,18O2,C18O2,O2,H218O,H2O,光照射下的小球藻悬液,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中小球藻的
3、质量大于 中小球藻的质量C.中水的质量大于中水的质量D.试管的质量大于试管的质量,20世纪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CH2 O)+O2,14,CO2+H2O,14,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发现卡尔文循环,光能,叶绿体,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把CO2和H2O转变成有机物、释放O2,上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量,物质,植物可以更新空气,黑暗,十几小时,曝光,遮光,碘,碘,呈深蓝色,无颜色变化,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水绵和好氧菌,黑暗,无空气,极细光束照射,完全曝光,好氧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的集中,好氧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周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
4、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的,向植物提供,H218O、CO2,H2O、C18O2,释放18O2,释放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水自,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探究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解读,提取: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分离:各色素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导致扩散速度 不同,2.实验流程:,探究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解读,提取: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分离:各色素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导致扩散速度不同,2.实验流程:,提制画分观,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3.实验几种试剂(物质)的作用:,探究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4.实验结果:,种类,颜色,含量,叶绿素(占总量3/4),(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注意:1.色素带的位置代表什么?宽度呢?2.若分离得到的色素带不明显,可能的原因?,(1)图中步骤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 10ml,作用是_;B_ _少许,作用是研磨得充分;C _ 少许,作用是_。(2)图中步骤将研磨液过滤,漏斗底部放。,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二氧化硅,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单层尼龙布,(3)图中步骤应先用 画线,剪去滤纸两角的作用是,划滤液细线时 吸取少量滤液画线。(4)步骤中关键注意 _;加盖的目的是。,铅笔,防止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两侧扩散过快,毛细吸管,层析液不要触
6、及滤液细线,防止层析液挥发,(04广东)在滤纸上可出现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的色素带,这些色素是_,它们参与光合作用中的_阶段。,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最宽(含量最高)是,扩散速度最快(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_。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胡萝卜素,提醒(1)从色素带的宽度可推知色素含量的多少;(2)从色素带的位置可推知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3)在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1.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7、(双选)()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AC,C,3.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绿叶后直接用杵棒进行研磨,不用作任何处理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C,2.(2008广东)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
8、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4.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A B C D,B,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不可能是()A.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B.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C.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D.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C,6.(09海淀高三期末)下图是不同材料的色素提取物进行层析后的结果,其中不
9、正确的是(),B,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晾干的槐树叶片部分叶绿素被破坏,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8.(2003全国理综)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7.(08广东)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A叶绿素a与叶绿素b B.叶绿素a与叶黄素 C.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A,D,【典例】(2011广东卷)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
10、下实验。.提取叶绿素,.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原因是。,(2)表中Y应该为,原因是。,(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 提 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1.对人无害的有机溶剂,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补充答案:有机溶剂;食用酒精,不给分:丙酮/工业酒精,2.8.0,pH间设置应遵循等量原则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补充答案:以1.
11、0作为pH梯度,不给分:自变量pH(浓度)梯度要变化/不同,3.酸性,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物失绿而影响品质,补充答案:叶绿素被破坏/分解;颜色变化或者影响品质/外观,不给分:色素被破坏;叶绿素变质/变性;食品变质或变坏。,4.监测方法:纸层析法,主要步骤:1.制备滤纸条,2.画色素液细线/画滤液线,3.用层析液分离色素4.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的条数和颜色,【训练1】(2011江苏卷)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
12、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解析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缺少叶黄素时对红光的吸收差异不显著;叶绿体中色素层析后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训练2】(改编题)下列是某实验小组在完成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所遇到的有关问题,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剪碎5 g新鲜浓绿的菠菜叶片放在研钵中,加入SiO2后,经迅速研磨成糊状,发现糊状的研磨液呈现浅绿色,其原因是没有加入_,使得_。(2)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画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已重复几次画线)插入层析液,几分钟后取出观察,发现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
13、而用同一滤液做实验的乙同学的滤纸条上却色素分带明显。甲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3)若选用在缺Mg的营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玉米叶片作实验材料,层析后滤纸条上只出现了两条色素带,其原因是_。(4)实验结束几天后,甲、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降解所造成的,乙同学则认为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所致。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判断哪个同学的观点正确。实验过程: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分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叶片和绿色鲜嫩的叶片,分别编号为A、B两组。_。实验结论:与B组相比,若A组滤纸条只有上面两条色素带或上面两条色素带较B组的窄,则_的观点是正确的。_,则_的
14、观点是正确的。,解析(1)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研磨时要加入碳酸钙,防止叶绿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加入无水乙醇,让色素溶解并提取出来。(2)乙同学滤纸条上无色素带,说明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即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3)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无Mg不能合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4)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探究发黄的叶片中某些色素是否因降解而减少,某些色素是否含量增加。对照组选取正常未发黄的叶片,实验组选取已变黄的叶片,通过提取分离这两种叶片中的色素,比较各种色素的含量,得出结论。,答案(1)碳酸钙和无水乙醇叶绿素分子受到破坏、色素没有被提取出来(2)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3)缺Mg植物不能
15、合成叶绿素(4)实验过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色素的组成和含量实验结论:甲同学与B组相比,若A组滤纸条上面的两条色素较宽乙同学,我们学习过叶绿体是通过里面的色素吸收光能的,是否所有的光都能吸收呢?还有,叶绿体的色素成分又是怎样的呢?,3实验成功的关键(1)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含有较多色素。(2)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活细胞内的叶绿素酶水解。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较多的色素。(3)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4)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而且要求含
16、有较多的色素,所以要求待滤液干后再画12次。(5)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或色素较少。,色素的分布、功能及吸收光谱,基粒片层(类囊体),基粒,基质,酶,双层膜结构,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上,1.色素分布:,(2009安徽卷)6.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 水在光下分解为H和氧气的过程发生在基质内C 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D,色素的分布、功能及吸收光谱,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
17、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吸收光谱:,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液,叶绿素主要吸收_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蓝紫光,蓝紫光、红光,思考,色素的分布、功能及吸收光谱,色素的分布、功能及吸收光谱,2.吸收光谱:,思考:为什么秋天的树叶会变黄?,常见的几种叶子,枫叶变红的原因?,色素的分布、功能及吸收光谱,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a.光照:,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合成叶绿素,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可以破坏叶绿素分子。,c.必需元素:,(Fe)等,Mg,4.功能:吸收.传递.转换光能,4.下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A.叶绿
18、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A,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原理,2.经典实验,(1)普里斯特利实验,5.普里斯特利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却有的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B.该实验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达到了平衡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A,光合作用的原理,(2)、萨克斯的实验
19、,碘蒸汽,12小时,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2)、恩格尔曼的实验,隔绝空气,黑暗,用极细光束照射,完全暴露在光下,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恩格尔曼的第二个实验,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的原理,(3)、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CO2 和H218O。,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C18O2 和H2O。,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的过程。,CO2,光合作用的原理,第一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 才能进行,该阶段的反应是在 上进行的。物质变化是H2
20、O光解成,ADP接受光能,在酶的催化下合成;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储存在-中的活跃化学能。,光,基粒类囊体膜,O2 和H,ATP,ATP,(1).光反应,2.光合作用的过程,(2).暗反应,光合作用的原理,第二个阶段: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该阶段的场所是在。物质变化是:CO2与,结合形成两个,该物质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接受ATP释放的能量,被 还原为,其中一小部分又形成。ATP变成。能量转化是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 中 的化学能。,叶绿体基质,C5,2C3,H,糖类等,C5,ADP 和Pi,糖类等,稳定,(2).暗反应,光合作用的原理,(3).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比较,类囊体薄
21、膜,叶绿体基质,光、色素、酶、水,多种酶、CO2、H、ATP,光能转化为ATP中活泼的化学能,ATP中活泼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的原理,3.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及元素去向,b、H的转移:,c、C的转移:,a、O的转移:,光合作用的原理,4.条件骤变时物质量的变化,H2O,CO2,H,O2,酶,多种酶,ADP+Pi,ATP,C5,2C3,(CH2O),H2O,水的光解,形成ATP,CO2的固定,C3的还原,积累、增加,消耗、减少,光合作用的原理,4.条件骤变时物质量的变化,H2O,CO2,H,O2,酶,多种酶,ADP+Pi,ATP,C5,2C3,(CH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与细胞 分子 细胞 一轮 复习 光合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2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