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肿瘤影像诊断.ppt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膈肿瘤影像诊断.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纵膈肿瘤影像诊断,imaging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mass,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器官的总称。分界:前界:胸骨 后界:胸椎 上界:胸廓入口 下界:膈肌分区: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及双侧肺门水平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以 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为前纵隔:食管、心包后方及胸椎旁的部分后纵隔:前后纵隔之间为中纵隔,因含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又称内脏器官纵隔,纵隔概念及分区,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 在 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
2、发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前纵隔:胸腺瘤、胸腺癌、胸腺脂肪瘤、畸胎瘤、淋巴管瘤、胸骨后甲状腺肿、部份淋巴瘤可出现于前纵隔。中纵隔;纵隔淋巴瘤(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食管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心包囊肿等。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肠源性囊肿等。,纵隔疾病好发部位,常见的原发性纵隔疾病,(一)胸内甲状腺肿(二)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三)畸胎类肿瘤(四)淋巴瘤(五)神经源性肿瘤(六)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包括以下二种:(1)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少见,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2)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
3、。约占甲状腺疾病的915,占纵隔肿瘤的5.3,多位于前纵隔多为良性,生长缓慢,胸内甲状腺肿,部分病人有胸闷、胸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瘤体增大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喘鸣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临床表现,X线:前上纵隔增宽,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随吞咽上下活动,向一侧或两侧突出,上缘可延伸至颈部,部分病例有钙化。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食管受压移位CT: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强化明显、持续时间长 MRI: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钙化;增强明显强化,影像学特征,常见的纵隔肿瘤,占胸腺肿瘤的95大多数位于前纵隔,极少数位于后纵隔多发于2050
4、岁,胸腺瘤(thymoma),常见症状:胸痛、气短、咳嗽及前胸不适。若出现剧烈疼痛、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膈肌麻痹、声音嘶哑则考虑肿瘤已有广泛外侵。1/3患者有伴随症状: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球蛋白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表现,按细胞种类分型:上皮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混合型 梭形细胞型恶性胸腺瘤诊断标准:胸腺包膜完整性 包膜完整者为良性,称为非侵袭性胸腺瘤 包膜已受侵犯,侵及临近脏器或有胸内转移则 为恶性,亦称为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瘤的分型,期:有完整的包膜,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期:肿瘤浸润包膜、纵隔脂肪或纵隔胸膜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a期:胸膜和心包转移b期:远处转
5、移 期为良性胸腺瘤,期以上为恶性。,胸腺瘤病理分期,X线:纵隔增宽,前上纵隔边缘清晰锐利或呈分叶状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侧位片胸骨后肿块,密度较淡,轮廓不清楚 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脂肪界面模糊,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影像学表现,胸部正位片见右心缘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侧位片见病变位于前纵隔,延伸至心膈角;CT肿块沿升主动脉、上腔静脉生长,与右心缘分界较清,内可见一粗条状钙化影。,侵袭性胸腺瘤,异位胸腺瘤,为纵隔内残存胚芽和迷走的多种组织所发生的肿瘤。包括畸胎瘤(teratom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膈 肿瘤 影像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