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的结构参数与.ppt
《纱线的结构参数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纱线的结构参数与.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纱线的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本章知识点1、纱线的细度指标及计算。2、常用纱线的规格与品质特征。3、纱线细度均匀度的表征与测量方法。4、纱线的捻度、捻系数以及纤维的径向转移规律。、纱线的疵点定义和分类,毛羽和毛羽指数概念。,第一节:纱线的细度,纱线的细度是描写纱线粗细程度的重要指标,决定着织物的规格、品种、风格、用途和物理机械性能。不同细度的纱线,选用纤维的品质要求也就不同。纱线细度一般可用相对粗细或几何粗细的纱线细度指标来表示。由于纱线截面形状可能不规则和容易变形,短纤纱的毛羽较多使纱的边界不清,加上几何形态的测量,繁琐不便,故通常采用相对粗细(质量)的细度指标来描述,简称细度。,1.纱
2、线的细度指标 纱线的细度指标是描写纱线粗细的间接指标。分为定长制的线密度(特克斯tex或特)、纤度(旦尼尔Den或旦D)和定重制的公制支数(支)和英制支数(支),有关细度指标定义已在纤维部分作过介绍,这里给出一些标准表达和计算。,线密度Nt特克斯制是ISO采用的纱线细度指标,是千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标准重量)。即(8-1)式中,L为纱线长度,m;Gk为标准重量,即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我国的棉纱线、棉型化纤纱线、中长化纤纱线等采用特克斯(简称特)为计量单位,用绞纱称重法来测算纱线的特数,,即在纱框测长器上摇出试验绞纱,绞纱周长为1m,每缕绞纱为100圈,取30绞烘干后称总重量,将总重
3、量除以30,得到每绞纱的平均干重G0,可计算出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Gk0。由此,纱线的线密度Nt为,(8-2)式中,Wk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详见表8-1;K为计算常数。,混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Wk按各组分的纱线公定回潮率Wki和混纺比ai的加权平均来计算,四舍五入取一位小数,见式(8-2)所示。(8-3)式中,i=1,2n,n为混纺纤维数;ai为混纺纱线各组分的干重比。,单纱线密度的表示,如14特单纱写作14tex;股线线密度用单纱特数合股数表示,如14tex2或142;复捻股线用单纱特数初捻合股数复捻合股数表示,如14tex23或1423。不同线密度的纱合股,其线密度的表示以单纱线密度相加
4、来表示,如18tex+16tex或18+16。,表8-1 各种纤维的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公制支数Nm 毛纺及毛型化纤纯纺或混纺纱线的细度也应以特克斯为计量单位。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仍习惯沿用传统的公制支数来表示。,毛纺厂测定毛纱公制支数时,先将毛纱摇成若干个绞纱,每圈周长为1m,绞纱长度L,其中精梳毛纱L=20m,每绞20圈;精梳毛纱L=50m,每绞50圈。若干绞纱烘干后称总干重,求得每绞的平均干重,然后按公式(8-4)计算。(8-4),合股纱线公制支数的表示:若组成股线的单纱支数相同,则以单纱的公称支数除以合股数来表示,如48/2、80/2等;若组成股线的单纱支数不同,股线的公制支数的计算(不
5、计捻缩)则按以下公式(8-5)计算:(8-5),英制支数Ne英制支数是我国计量棉纱线及棉型纱线细度曾用旧指标。目前,仍有国家和地区在使用该细度指标。英制支数是指在英制公定回潮率下(表8-1),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多少个840码的长度倍数,既多少英支。与公制支数的道理一样,其数值越大,表示纱线细度越细,支数越高。,股线的英制支数以单纱支数除以合股数表示,如60s/2、80s/2等。其计算同公制支数计算。,英制支数与特克斯之间的指标换算应注意各自的公定回潮率的不同,换算式为:(8-6)式中,We为英制公定回潮率;C为换算常数。对于纯纺棉纱来说,因为We=9.89,故C值为583;WeWk时C值为5
6、90.5。对于与棉混纺的纱来说,则按混合比计算其公、英制公定回潮率来折算其C值,如涤65/棉35纱的C值为588,维50/棉50纱的C值为587等。,旦尼尔数D旦尼尔数(旦数D)较多地在化学纤维中应用,因此长丝纱的粗细表达仍有应用D来表示的。即以D表示丝的线密度ND为:(8-7),复丝的表达为:xD/yF(8-8)复捻丝的表达为:xD/yFn(8-9)x1D/y1F+x2D/y2F+(8-10)或异粗细复合丝为:(x1+x2+)D/(y1+y2+)F(8-11)式中,x或xi为旦尼尔数;y或yi为长丝的根数;D为旦尼尔(denier);F表示长丝(filament);n为复捻长丝束的根数。其细
7、度计算可参照特数的计算进行,因为(8-12),由于长丝的标注细度,式(8-8)(8-11)是指无捻度的,考虑捻缩的影响,(8-13)式中,为捻缩。,2.纱线的直径一般纱线截面大多为圆形,不像纤维有许多变化。但纱线的边界因为毛羽而不清楚。这里所说的直径只是表观不计毛羽的直径。可由直接测量和理论估计方法获得。直接测量纱线的直径或称投影宽度常用显微镜、投影仪、光学自动测量仪测量等。显微镜测量是将纱线置于装有接目测微尺的100倍左右显微镜下或直接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加预张力,随机地测量纱线的投影宽度。每个试样在不同片段测量300次以上,取平均值。光学自动测量是采用CCD摄像获得纱线宽度的信号曲线经微
8、分处理得纱线的宽度,或直接成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纱线宽度,原理见图11-1所示。,比较成熟的有Lawson-Hemphill公司的EIB(Electronic Inspection Board)系统和Uster公司的Uster Tester。不仅可以得到纱线的平均直径d和长度各点的宽度值,而且可以给出纱线毛羽、细度不匀、截面不圆整等参数,甚至可以计算和复原纱线黑板条干、预测织物的外观均匀性。,图11-1 纱线直径的测量示意图,理论估计平均值理论估计是直接采用纱线细度进行换算的。由上述细度指标的计算式可得:(8-14)(8-15)(8-16)式中,y为纱线的体积重量(g/cm3),或称密度,已知的
9、实测参考值见表11-2。,表8-2 部分纱线体积重量,3.重量偏差纺纱加工最后成品名义上的纱线特数称为公称特数,一般应符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公称特数系列。在纺织过程中,考虑到筒摇伸长、股线捻缩等因素,为使纱线成品符合公称特数而设定的细纱特数,称为设计特数。在实际纺纱生产中,因随机因素决定的实际纱线的特数,称为实际特数。,纱线实际特数和设计特数的偏差百分率称为重量偏差。在实际测量时,以百米重量偏差D()来表示。(8-17)式中,G0S为试样实际干重;G0N为试样设计干重。在纱线和化纤长丝的品质评定标准中,重量偏差都有一定的允许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纱线的重量偏差可以视为由抽样或测试误差所造成的。若
10、重量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值时,则认为该纱线的定量偏重或偏轻,将影响该纱线品质评定的品等值。,4.纱截面中的纤维根数n纱线截面中的纤维根数是极为重要的可纺性指标,尤其在纺制细特纱时,要求保证纱截面中的纤维根数ny。有资料表明,一般棉纱截面中的纤维根数,环锭纱中不少于60根,转杯纺纱中不少于130根;毛纺高支纱截面中一般不少于35或42根纤维。实际这取决于纺纱技术与设备,以及对纱线使用的要求。现有技术可以再降低这些值,但纱线的均匀度会恶化。,纱线截面中的纤维根数ny可以通过切片或切断分解点数获得。也可通过理论估计获得,即(8-18)式中,下标y和f分别表示纱线和纤维。更为精确地表达应考虑捻缩,即(8-
11、19),5.复合纱的细度计算复合纱是由纱条与长丝纱(短/长)、纱条与纱条(短/短)或长丝束与长丝束(长/长)复合纺纱而成。前者按式(8-19)估算;后两者如果是对称的可参照股线的计算,但如果是非对称的,即各自的螺旋半径不同(捻回角不同),则须按前者方式估计。,(8-20)式中,NtC为复合纱的线密度(tex);NtB为纤维须条的线密度;ND为长丝束的线密度(Den);B和f分别为纤维须条和长丝束的捻缩;ft为长丝束张力造成的伸长率(应变)。复合纱可以是二组份以上,计算可以类推。,第二节:纱线的细度均匀度,纱线的细度不匀是指纱线沿长度方向上的粗细不匀性。纱线的细度不匀不仅会产生纱疵,影响纱线的外
12、观和强度,而且会造成织造时的断头和停机。因此,纱线细度均匀度成为纱线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纱线的细度不匀1、细度不匀率指标 平均差系数U 指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对数据平均值的百分比,(8-21)式中,xi为第i个数据值;为测试数据的平均值;n为数据总个数。,变异系数CV又称离散系数,指均方差对平均值的百分比。(8-22)当试样数n50,(8-23),极差系数p 指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R)对平均值的百分比。(8-24)式中,;xmax和xmin分别为测试数据中的最大和最小值。,2.纱条理论不匀纱条粗细(条干)度变异系数CV是表征纱条粗细不匀(条干不匀)的重要参
13、数,为最多采用的指标。假设纱线为一理想的纤维均匀集合体,或称为理想均匀纱条,设纱条中全部纤维数为N,纱条某截面中纤维的平均根数为n,则纤维在某截面中的出现概率p=n/N;而不出现的概率q=1p,为典型的Poisson分布,均方差,故纱截面中纤维根数分布的不匀率为C(8-25),这说明纱截面中的纤维根数越多,成纱条干越均匀。如纤维粗细不匀,设A为纤维平均截面积;为纤维截面积的均方差,那么由截面积不同纤维排列引起的纱条的不匀率为(8-26)式中,CAA/A。此就是著名的马丁代尔(Martin-dale)纱条极限(理论)不匀率公式。,二、细度不匀率的测试方法1、目测检验法又称黑板条干检验法,是将纱线
14、或生丝均匀地绕在一定规格的黑板上,然后在规定的距离和光照下,与标准样品(样照或实物)进行目光对比评定,并观察其纱线表观均匀性粗节及严重疵点等情况,判断其条干等别。这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直观性强的优点,还可以将棉结杂质分类计数,目测结果较接近织物疵点规律。,2、测长称重法又称切断称重法,即取一定长度的纱线,分别称得各自的重量,然后按规定计算其平均差系数、重量变异系数或极差系数,来描述纱线的细度不匀。纤维条、粗纱和细纱均可采用此方法来测定细度不匀率,但片段长度(切取长度)设定不一样。例如,棉条取5m,粗纱取10m,细纱或捻线取100m;精梳毛纱长度取50m,粗梳毛纱取20m;生丝取450m等,测试
15、的试样个数一般为30个。,3、电子条干均匀度测试法使用最广泛的电子条干均匀度仪是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即国际上通用的乌斯特(Uster)条干均匀度仪。Uster条干均匀度仪是主机上装有48组平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或称为测量槽,两极板间的槽宽由大渐小,以适应不同线密度的纱条的测量。其基本原理是电容极板感应的电容量C与极板间纤维介电常数和填充度有关,而此两者取决于纱条的质量和组成;在纤维组份不变时电容量的变化就与纱条的质量相关,(11-27)式中,C0为无纱条时的平行板板间的电容量;为电容器的充满度,其中d为纱条的厚度,L为极板间距。,即电容量的相对变化量与纱条在极板中的体积或质量成正比。由此,测得纱
16、条的粗细(质量)的变化。虽然介电常数依赖于测量条件,可采用固定的高频回避湿度的影响,但通常测量宜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被测试样还须经过调湿平衡处理,以减少测试误差。,Uster条干均匀度仪包括主机、积分仪、纱疵仪、波谱仪和记录仪。可直接读出平均差系数U或变异系数CV;纱疵仪会按预先设定的要求,自动记录纱条上的粗节、细节和棉结数目;波谱仪能将纱条不匀率按长度变化频率或波长转换成波谱曲线,称为波长谱分布曲线,简称波谱图。可用于纱条不匀及纱疵特征的分析和不匀及纱疵产生源的诊断。纱条不匀的直观图和波长谱图见图11-2。,图 纱条不匀直观图(上)和波谱图(下),光电子条干均匀度测量法1995年,由美国
17、劳森亨普希尔公司(Lawson-Hemphill)制造的EIB-S光电子条干均匀度仪(电子检视板)由纱线输送系统、CCD视频采集图像系统和数据处理、记录、储存,以及屏幕显示等硬件组成。,并有纱线轮廓模式(YAS)和模拟布面效果模式(CYROS)两套软件,分别是用于纱线外观显示、纱线不匀分析和纱线平均直径、直径不匀度及纱疵计算与统计;以及模拟纱线条干及疵点在布面上的效果,模拟纱条黑板效果,给出纱线疵点的分布直方图等。,EIB-S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CCD摄取纱条的投影宽度,见前图11-1,并可在X-Y两个正交方向上测量。因此,其结果更接近于黑板条干法,而且测量分辨率高,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小
18、。但对较厚、松、表面多毛羽的,纱条边界的划分存在误差。,三、纱条细度不匀的构成及测量影响造成纱条细度不匀的本质是纱条中纤维排列的不匀。这种不匀不仅取决于纤维材料自身的原因和纱线成形中的影响,而且会受到测量长度和方法的影响。,1.纱条细度不匀的构成波谱表达 纱条细度不匀的构成 纱条粗细不匀的经典说法包括三类:随机不匀、加工不匀和偶发不匀。纱条中纤维根数及分布不匀,称随机不匀或极限不匀。任何纤维的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不可能一致,组合成纱条时,纤维间排列也会产生重叠、折钩、弯曲和空隙,因此,必然有因纤维粗细和排列导致的纱条随机不匀。,纺纱加工中因工艺或机械因素造成的不匀,一般称加工不匀或附加不匀。由机
19、械转动件的偏心和振动导致的纱条不匀,为周期性不匀,称械波不匀;由牵伸隔距不当,使浮游纤维变速失控导致的纱条不匀,为非周期性不匀,称牵伸波不匀。,人为和环境因素不良,如因接头、飞花附着、纤维纠缠颗粒、杂质、成纱机制上的偶发性,以及偶发机械故障等偶发因素造成的粗细节、竹节、纱疵、条干不匀等,统称为偶发不匀,其大多为纱疵。,条干不匀的波谱图波谱图是一种以振幅对波长作图得到的曲线,又称波长谱图或波谱曲线。将纱条不匀的实测曲线(如图11-2)用傅里叶级数分解成许多波长不同、振幅不同的正弦曲线,对应所载频率的叠加可得波谱曲线。理论上,纱条的波谱曲线是连续的,但实测波长是分频段累积,故所得波谱图为阶梯状曲线
20、(图11-2)。,假设在理想条件下纺纱,即纤维是等长和等粗细的,纤维沿纱条长度方向完全伸直且随机分布,这样纱条截面内纤维根数分布符合波松分布,即振幅与波长的关系为(11-29)式中,为的振幅;为波长;n为纱条截面内纤维的平均根数;L为纤维长度。,理论波谱图为一光滑曲线,如图11-3(a)。曲线最高峰的波长一般在纤维平均长度L的2.53倍。理论不匀值为11.5。,图11-3 细度不匀的波谱图,正常状态下的细度不匀波谱图见图11-3(b),要明显高于理想曲线,这是因为在实际纺纱过程中,纤维不可能被完全分离成单纤维并相互平行伸直排列。纱条中会有纤维纠缠、集结成束或弯折;各道工序机械状态都正常,也不可
21、能达到期望的理想状态;牵伸过程中纤维也不可能等加速的移动。而优良的纺纱工艺技术可以将(b)与(a)的差异减少到最低,并逐渐逼近理论不匀(a)。,牵伸波不匀的波谱曲线见图11-3(c),为“山峰”形。是因为在牵伸区内,对纤维运动控制不良所致。如果牵伸区隔距太大,浮游纤维增加,纤维的变速点无法控制,会造成纤维的窜动,而引起非周期性的不匀,但集中在某一波长范围内形成山峰。根据“山峰”所处的波长范围,可以找出存在问题的牵伸工序及部件,从而调整工艺,消除牵伸波不匀。,机械波不匀波谱图见图11-3(d)为突起“烟囱”。是由于牵伸机构或传动部件的缺陷,如罗拉、皮辊偏心、齿轮磨灭或缺陷、传动轴弯曲、机械振动等
22、原因造成的纱条周期性的不匀。根据“烟囱”所在的波长位置,可以分析出造成机械性不匀的位置,从而进行机械调整或维修,以消除不匀原因,提高纱条的质量。,2.细度不匀测量的影响 纱条细度不匀的测量方法和取样长短都会影响纱条细度不匀的正确表达。方法的影响前面已介绍了纱条不匀的测量有外观形态法(目测法、EIB-S法等)和质量法(称重、Uster法等)。,依据外观形态的测量是不考虑纱条内的填充密度的,只要遮光或反光就是纱条的粗细了。虽外观形态表达较为确切,但内在质量相差无法表达,尤其是当纱条粗细变化较大时,加捻作用使细的部位因容易加捻而变得更紧、更细;而粗的段落因不易加捻变得较松、较粗。依据质量或线密度的测
23、量,也无法顾及纱条的填充密度,只要质量(线密度)变化,就认为纱条粗细变化。质量(线密度)不变,纱条粗细不变,是典型地睁着眼说瞎话。由于传统纺织较多地解决穿衣问题,故外观的均匀较为关注;且纱条大多为基本均匀密度体,故质量测量能反映粗细的变化。,但随着技术和功能用纺织材料的增加,质量和密度均匀的纱条变得更为重要。由此得出:测量原理的不同,纱条外观均匀的,并不一定质量(线密度)均匀;纱条质量均匀的,外观并不一定均匀。甚至外观和质量都均匀的,纱条中纤维的组成比例也不会均匀。这些都是纱条细度不匀的重要方面,而在单一原理的测量中会被强化或淡化,甚至被忽略,这应该引起测量的关注。,取样长短的影响纱条细度不匀
24、率与取样的长短(片段长度)密切相关。片段长度越长,则片段间的不匀率CVB(l)越小,而片段内的不匀率CVI(l)越大,其中l为片段长度。所以不同片段长度间的细度不匀率是没有可比性的。理论上纱条的总不匀CV是不随片段长度的改变而变的,为定值。其与片段间细度不匀(简称外不匀)CVB(l)和片段内不匀(简称内不匀)CVI(l)的的关系为:(11-30)当l0时,CVI(l)0,CV=CVB(0);当l时,CVB()0,CVCVI()。变异系数的平方称为变异,则令CV2=V;CVB(l)2B(l);CVI(l)2I(l),可得,(11-31)由变异对长度l作曲线,称为变异长度曲线,如图11-4所示。理
25、论上,可以测出纱条任意截面的粗细值,但实测中只能取一定长度的纱条,测量其间的不匀率,即片段间的不匀CVB(l)。常规的切断称重法,因l偏大,故不能反映纱条的总不匀CV;Uster条干均匀度仪的测量,l8mm,其外不匀CVB值已大致接近纱条的总不匀率;光电投影取决于光带的宽度或CCD的感应宽度像素值,一般l1mm,故实测值基本上等于总不匀,但是“外观”条干不匀值。,图11-4 变异长度曲线,3.细度不匀引起的其他不匀纱线的细度不匀、结构不匀、混合不匀是影响成纱质量基本原因,而细度不匀取决于结构不匀和混合不匀。细度不匀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及强力不匀、捻度不匀、色差、密度不匀,以及粗细节等不匀性纱疵。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纱线 结构 参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