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传输线理论ppt课件.ppt
《第八章传输线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传输线理论ppt课件.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1,第三章 传输线理论,第三章,2,3.0 引言 传输线是引导电磁波的装置。常见的传输线有:平行双线 同轴电缆,第三章,3,圆波导 矩形波导 微带线 传输线用途:传递微波信息 构成微波元件 传送微波能量,第三章,4,按工作模式分类:TEM 波导 传输线 表面波 TEM波传输线的主要结构形式:平行双线 同轴线 微带线(准TEM波),第三章,5,TEM波传输线通常采用“路”的分析方法,即:场问题 分布参数 等效电路 传输线方程 线上U、I变化规律 分析传输特性 分布参数是指:在高频工作时,传输线上沿线各处都显著存在电感、电容以及电阻和漏电导。以平行双线为例:,第三章,6,线上电流 I产生磁
2、通,/IL,可见线上存在电感效应;两导线间存在V,由于C Q/V,可知有电容效应;此外,线上还存在损耗电阻和漏电导。这些参数在传输线上是沿线分布的,故称为分布参数。如果分布参数是沿线均匀的,则称该传输线为均匀传输线。,第三章,7,有了分布参数的概念之后,就可将均匀传输线划分为许多无限小线段z(z),则每一个小线元可看成集总参数电路,其上有:电阻 R z、电感L z、电容C z、漏电导G z。,第三章,8,其中:L单位长度来回导线上的电感 R单位长度来回导线上的电阻 C单位长度来回导线间的电容 G单位长度来回导线间漏电导 于是线元等效为集总元件构成的型网络,实际的传输线则表示成各线元等效网络的级
3、联。传输线的结构、尺寸、填充介质不同时,其分布参数也不同:,第三章,9,L C,第三章,10,传输线上存在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在高频情况下必须考虑电流、电压的相位滞后效应,所以传输线沿线上的u、i 既是时间的函数,又是空间位置的函数,即:,第三章,11,3.1 传输线方程及其稳态解 1.均匀传输线方程 图示一均匀平行双线传输线系统。其中传输线的始端接微波信号源(简称信源),终端接负载。选取传输线的纵向坐标为z,坐标原点位于终端,z的方向由终端指向始端。设在时刻t,位置z处的电压、电流分别为 u(z,t)和 i(z,t);而在位置z+z 处的电压、电流分别为 u(z+z,t)和i(z+z,t)。
4、,第三章,12,z上电压u的变化,是由于电阻和电感上有电压降:R上的压降为 u=i Rz,L上的压降为 u,第三章,13,在位移z上电流I 的变化,是由于漏电导和电容的分流:G上 iu Gz,C上 i 于是得到,第三章,14,式中u、i取正号,表示沿z方向电压降低,电流减少。上式两边同除以z,并令z 0,得均匀传输线方程:,第三章,15,对于时谐电压和电流,可用复振幅表示为:于是均匀传输线方程可改写为:,第三章,16,工作在微波频段的低耗传输线一般有:R L,G C。此时可略去R、G,上式变成:称为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第三章,17,2.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的解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第一式两边对z
5、求导,有 同理,第二式两边对z求导,得,第三章,18,于是得均匀无耗传输线的波动方程:将上式写成,第三章,19,式中 是传输线上导行波传播的相位常数。该波动方程第一式的通解为 将U(z)代回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第二式:,第三章,20,得 令,第三章,21,于是得到传输线上距终端负载z处的电压电流:这是电压、电流的复数表示式。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第三章,22,由线上电压、电流的表达式可知:,第三章,23,(1)线上任一点的电压(电流)均由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压(电流)叠加而成。(2)因为z是由 终端起算的,随 z增加相位不断超前,代表入射波;随 z增加相位不断滞后,表示反射波。,第
6、三章,24,下面求待定系数:由边界条件决定,应用最多的情况是已知终端的。以 代入式,第三章,25,得 整理得,第三章,26,所以在已知终端负载的情况下,沿线的电压、电流分别为:,第三章,27,分别代入U(z)和I(z)式,得 利用,第三章,28,上式可改写为:有了沿线的电压电流分布,我们就可以分析传输线的传输特性。,第三章,29,3.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特性阻抗 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流的比值,即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单位为。其倒数称为特性导纳,用 表示。,第三章,30,由 可知均匀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个实数。值得注意的是:特性阻抗虽然是阻抗量钢,但与真实电阻不同,它不消耗能量。传输线
7、的特性阻抗与传输线的结构尺寸和填充的介质有关:对于导线半径为r、两导线中心距为D的平行双导线传输线,其特性阻抗为,第三章,31,对于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b的无耗同轴线,其特性阻抗为 式中,为内、外导体间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常用的同轴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有50和75 二种。,第三章,32,2)相速与波长 传输线上的相速定义为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用 表示。由等相位面的运动方程 两边对t微分,有,第三章,33,传输线上的波长与空间的波长有以下关系: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来说,由于 与成线性关系,故导行波的相速与频率无关,称为无色散波。当传输线有损耗时,不再与成
8、线性关系,使相速与频率有关,这称为色散特性。,第三章,34,3.2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1.输入阻抗 传输线上任一端口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该端口往负载端看去的输入阻抗: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得,第三章,35,可见传输线上从不同端口往负载端看去的输入阻抗 一般情况下,沿线的输入阻抗 是不同的。只有 时 才处处相同。,第三章,36,2.反射系数 由波动方程的解:可知,如果,即负载匹配时,线上只有入射波。一般情况下,即负载不匹配,负载不匹配时线上不仅存在入射波而且有反射波。,第三章,37,为反映终端不匹配程度和线上反射波的大小,引入反射系数传输线任一点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的
9、比值,即 通常将电压反射系数简称为反射系数,并记做(z)。反射系数越大,传输线上“波”的起伏越大。,第三章,38,第三章,39,式中:终端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的模。终端反射系数的相位(表示 终端 的相位差)。,第三章,40,于是,沿线各点的反射系数可写成:因为 与z无关,所以负载确定后,沿线各点反射系数的模是一样的,均为。当然,各点反射系数的相位是不一样的,而且是以 落后。,第三章,41,引入(z)后,传输线上的U、I可写成 由此可得的 关系:,第三章,42,3.驻波系数与行波系数 由前面分析可知,终端不匹配的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其结果沿线各点的电压(电流)的振
10、幅不同,形成驻波,如图。为描述传输线 上驻波的大小,我 们引入驻波系数和 行波系数。,第三章,43,驻波系数定义为:沿线电压(电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 由于,所以。,表示线上是行波,表示线上是驻波,显然,S越接近于1,负载与传输线的匹配越好。,第三章,44,S与的 关系可改写为 已知S,由此式可求得。除驻波系数外,有时还用行波系数表示传输线上驻波的大小,行波系数定义为沿线电压(电流)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即,第三章,45,K与S互为倒数。无反射 全反射,第三章,46,习题 3.1 有一架空平行双线,两线中心距D15cm,导线半径r0.1cm,工作频率为100MHz。试求:单位长度上的分布参数
11、L和C,相位常数,特性阻抗Zc,以及相速度和波长。3.2 设无耗传输线的终端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如图所示。已知 求,并写出 处的 电压瞬时值。,第三章,47,3.3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 由 可知:,无反射 行波状态,第三章,48,行驻波状态 1.行波状态 当 时,线上只有入射波,为行波状态。这时,第三章,49,写成瞬时式:行波特点:(1)线上各点的电压、电流振幅值不变,相位由始端到终端连续滞后(因为由始端到终端z递减),如图示。,第三章,50,沿线电压(电流)相位变化2的点间的距离波长(),由,第三章,51,可得 传输线上波长与自由空间波长有以下关系:(2)线上同一点的电压、电流同相
12、位。,第三章,52,(3)由 可见,线上各点的输入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2.驻波状态,第三章,53,在上述三种情况下,传输线上入射波在终端将全部被反射,沿线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都形成纯驻波分布,唯一的差别在于驻波的分布位置不同。(1)终端短路 将,代入式,第三章,54,可得 其瞬时式为:短路线电压、电流的表达式表明:,第三章,55,(a)由于传输线终端短路,入射波在终端被全反射。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 的结果,沿线电压振幅随 z作正弦变化,电流振幅随z作余弦变化。如图所示。,第三章,56,由图可见:在距短路终端/2整数倍的点上,即 zn/2 的点(n0,1,2,)上,电 压为最小值,电流有最大值,电压
13、 节点(或电流腹点)。将 代入电压、电流的瞬时式,得,第三章,57,终端短路线在距终端/4奇数倍,即 在z,(n0,1,),这些点上:电压腹点(或电流节点)。电压(或电流)腹点与腹点相距/2,节点与节点相距/2;电压(或电流)的腹点与节点相距。,第三章,58,(b)由于相位中没有kz项,当时间t增加时,沿线各点电压、电流只是在各自位置随时间作简谐变化。驻波腹点、节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它相当于弦振动时,质点只作上下振动,波并不前进。)这一状态,称为驻波。电压、电流瞬时分布曲线如下图示。,第三章,59,z,第三章,60,在 t=0时刻,沿线电压为0,各点电流达到各自的振幅值;当 t从0增加时,
14、各点的电压瞬时值同步增大,电流瞬时值同步减小;t/2时,各点电压达到各自的振幅值,沿线电流为 0。后半个周期电压、电流向相反方向变化,故得到上面的图形。由图可知:线上电压(电流)在其两节点之间同相,在节点两侧反相。线上任一点的电压与电流在时间上有90度相位差,因此线上传输的是无功功率。,第三章,61,(c)短路线的阻抗特性 由短路线的电压、电流表达式:可得短路线的输入阻抗 可见线上各点的输入阻抗为纯电抗。,第三章,62,短路线输入阻抗的沿线变化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电压波节处,串联谐振;电压波腹处,并联谐振。0z/4内,纯电感,/4z/2,纯电容。沿线阻抗的性质具有/4的变换性和/2的重复性。
15、,第三章,63,开路线,第三章,64,(2)终端开路 将,代入传输线方程的解,可得终端开路线的电压、电流表达式:开路线的阻抗表达式为:,第三章,65,由于/4短路线的输入阻抗无穷大,所以在短路传输线上将终端左移/4,以此建立开路线的z坐标,即得终端开路线的驻波分布和阻抗特性,如前图所示。由图可知:沿线电压振幅随z作余弦变化,电流振幅随z作正弦变化。开路线上zn/2(n0,1,2,)处为电压腹点电流节点;而在z(2n1)/4(n0,1,2,)处为电压节点电流腹点。开路线的输入阻抗为纯电抗。距,第三章,66,终端/4处输入阻抗为0,/2处输入阻抗为;与短路线相同,开路线也有/4阻抗变换性和/2阻抗
16、重复性。终端开路时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也呈纯驻波分布,因此也只能存储能量而不能传输能量。实际上终端开路传输线在开口处会有辐射,理想的终端开路线是在终端开口处接上/4 短路线来实现的。,第三章,67,(3)终端接纯电抗 当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纯电抗负载时,因负载不消耗能量,仍将产生全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振幅相等,沿线电压、电流仍按纯驻波分布。但此时终端既不是波腹也不是波节。由前面分析可知,短于/4 的短路线相当于一纯电感,因此当终端负载为纯电感时,可用长度小于/4 的短路线来代替,由式,第三章,68,可求得该短路线的长度:同理,当终端负载为纯电容时,可用长度小于/4 的开路线来代替,该开路线的长
17、度,第三章,69,下图给出了终端接电抗负载时的驻波分布及短路线的等效。,第三章,70,总之,处于纯驻波工作状态的无耗传输线,沿线各点电压、电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差均为/2,故它们不能用于微波功率的传输,但因其输入阻抗的纯电抗特性,在微波技术中却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第三章,71,(3)行驻波状态 终端接任意负载,即 行驻波状态(既有行波成分又有驻波分量)。,第三章,72,此时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为:式中 入射波电压幅值 入射波电流幅值,第三章,73,U(z)、I(z)沿线的振幅为:可见:此时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幅值虽然是z的函数,但已不是正(余)弦的变化规律。,第三章,74,沿线电压(电流)的幅值
18、分布如图:下面讨论电压(电流)最大、最小点的位置:,第三章,75,由 可知,当 时,电压幅度最大,而电流幅度最小,此处称为电压的波腹点。对应位置为,第三章,76,在电压波腹点处:电压最大值 电流最小值 当 即 为的奇数倍时,电压幅度最小,而电流幅度最大,此处称为电压的波节点。对应位置为,第三章,77,在电压波节点处 电压最小值 电流最大值 比较上面情况可知,传输线上电压两腹点(或两节点)相距。而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腹点)与最小值(节点)相距。,第三章,78,行驻波状态的阻抗特性,由 可知:,/4 线阻抗变换,/2 线阻抗重复,第三章,79,在电压最大处 即阻抗为纯电阻:在电压最小处 阻抗亦
19、为纯电阻:,第三章,80,例题:设有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1)要使传输线上驻波比最小,则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应取多少?(2)此时最小的反射系数及驻波比各为多少?(3)离终端最近的波节点位置在何处?(4)画出特性阻抗与驻波比的关系曲线。,第三章,81,解:(1)要使线上驻波比最小,实质上只要使终端反射系数的模最小,即 因为,第三章,82,将上式对 求导,并令其为0,经整理可得 这就是说,当特性阻抗 时,终端反射系数最小,从而驻波比也最小。(2)此时终端反射系数及驻波比为,第三章,83,(3)第一个电压波节点(即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的位置为(4)终端负载一定时,传输线特性阻抗与驻波系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传输线 理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