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吸光度法.ppt
《紫外可见吸光度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可见吸光度法.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三、相关的基本概念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利用物质吸收紫外及可见区辐射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分子吸收光谱来进行分析的方法。该法广泛运用于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1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由能级间的跃迁引起,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跃迁:电子受激发,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若用一连续的电磁辐射照射样品分子,将照射前后的光强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就可得到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即为分子吸
2、收光谱,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分子内运动涉及三种跃迁能级,所需能量大小顺序,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由于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分子中 价电子(或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吸收能量=两个跃迁能级之差),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预备知识:,轨道:电子围绕原子或分子运动的几率 轨道不同,电子所具有能量不同,基态与激发态:电子吸收能量,由基态激发态 c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n*,图示,电子跃迁类型:,1.*跃迁:饱和烃(甲烷,乙烷)E很高,150nm(远紫外区)2.n*跃迁:含杂原子饱和基团(OH,NH2)E较大,150250nm(真空紫外区)3.*跃迁:不饱和基团(CC
3、,C O)E较小,200nm体系共轭,E更小,更大4.n*跃迁: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C O)E最小,200400nm(近紫外区),按能量大小:*n*n*,图示,续前,注:紫外光谱电子跃迁类型:n*跃迁*跃迁 饱和化合物无紫外吸收 电子跃迁类型与分子结构及存在基团有密切联系根据分子结构推测可能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根据吸收谱带波长和电子跃迁类型 推测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基团(分子结构鉴定),三、相关的基本概念,1吸收光谱(吸收曲线):不同波长光对样品作用不同,吸收强度不同 以A作图 next2吸收光谱特征:定性依据 吸收峰max 吸收谷min 肩峰 s h 末端吸收饱和-跃迁产生,图示,bac
4、k,3生色团(发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具n 电子和电子的基团 产生n*跃迁和*跃迁 跃迁E较低例:CC;CO;CN;NN,4助色团:本身无紫外吸收,但可以使生色团吸收 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的基团有机物:连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例:OH,OR,NH,NR2,X,注:当出现几个发色团共轭,则几个发色团所产生的 吸收带将消失,代之出现新的共轭吸收带,其波 长将比单个发色团的吸收波长长,强度也增强,5红移和蓝移: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 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
5、紫移,短移),6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7强带和弱带:max105 强带 min103 弱带,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1R带: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跃迁产生CO;CN;NN 小,max250400nm,max100溶剂极性,max 蓝移(短移),2K带:由共轭双键的*跃迁产生(CHCH)n,CHCCO max 200nm,max104共轭体系增长,max红移,max溶剂极性,对于(CHCH)n max不变 对于CHCCO max红移,3B带:由*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max=254nm,宽带,具有精细结构;max=2
6、00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4E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E1 180nm max104(常观察不到)E2 200nm max=7000 强吸收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与K带合并 一起红移(长移),图示,图示,图示,影响吸收带位置的因素:1溶剂效应:对max影响:next n-*跃迁:溶剂极性,max蓝移-*跃迁:溶剂极性,max红移对吸收光谱精细结构影响 next 溶剂极性,苯环精细结构消失溶剂的选择极性;纯度高;截止波长 max2pH值的影响:影响物质存在型体,影响吸收波长,图示,back,图示,back,溶剂对紫外吸收
7、光谱的影响,1.溶剂的极性对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跃迁吸收峰红移,n*跃迁吸收峰紫移。,表3.4 溶剂对亚异丙酮吸收带的影响,溶剂的影响,非极性 极性n*跃迁:兰移;*跃迁:红移;,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返回,1.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基本定量关系式。2.紫外可见光度计的光源 和。(北师大2001年)3.已知某化合物在己烷中的max为327nm,在水中的max为305nm,从溶剂效应分析,该吸收带是由 跃迁引起的。(武大2001年)4.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C1 的透光率为20%,某试液的透光率为14%。若以视差分光光度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溶液的透光率应该为
8、。(西南师大2003年),考研真题,6.用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时,测得金属离子占总浓度的分数为0.33,则络合物的组成(M:R)为。(南开大学2002年)7.具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其紫外吸收光谱随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多,最大吸收波长_移,且摩尔吸光系数_。(福州大学2002年)8.已知有色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定时其透光率T=0.60。若在相同条件下改用1cm吸收池测定,吸光度A为_,用3cm吸收池测定,T为_。(厦门大学2002年),11紫外光谱分析在近紫外区使用_吸收池,而不能使用_作吸收池,这是因为_。(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12.化合物CH2=CHOCH3,除有*、n*
9、、*跃迁外,还有_类型的跃迁。(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13.朗伯-比尔定律的积分表达式为lgI0/I=bc,在利用光度计进行实际测定中,I0是指透过,I是指透过。(郑州大学2002年)14.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郑州大学2002年)A.分子的振动 B.分子的转动 C.原子核外层电子跃迁 D.原子核内层电子跃迁,15.在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2中,n*跃迁谱带在下述哪种溶剂中测定时,其最大吸收的波长最长()A.水 B.甲醇 C.正己烷 D.氯16.在醇类化合物中,OH 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原因是()A 溶液极性
10、变大 B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 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 D 易产生振动耦合,17.在一些含有 C=O、N=N等基团的分子中,由n*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A.K吸收带 B.E吸收带 C.B吸收带 D.R吸收带(南开大学2001年)18.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经相同的方式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AB,则摩尔质量的关系是()A.M(A)M(B)B.M(A)M(B)C.M(A)=M(B)D.M(A)=0.5M(B),21.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1.0cm吸收池测得透光率为T,若浓度增大一 倍,透光率为:()A.T2 B.T/2 C.2T D.T1/222.在紫外、可见光区有
11、吸收的化合物是:()(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2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n-*、-*、-*跃迁的化合物是()A.一氯甲烷 B.丙酮 C.丁二烯 D.二甲苯 24.下述条件适合于摩尔比法测定络合物组成的是()A.固定金属离子浓度 B.显色剂浓度不变 C.以M/(CR+CM)确定络合物组成 D.以R/(CR+CM)确定络合物组成 2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包括()(多选)A.结构的推测 B.络合物研究 C.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D.元素的定性分析,26.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移动的原因是()A.诱导效应 B.溶液极性增大 C.形成分子间氢键 D.振动偶合28.有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紫外 可见 光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