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三章.ppt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第三章.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语 汇,知 识 要 点,一、语汇的含义 1、语汇: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包括“词”和“语”两部分。“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长度相当于语法上的词组或句子,但意义和用法都相对凝固的语言片段。2、语汇和词有何不同:语汇也可以叫做词汇,但说词汇容易被误解为只是指“词”,而词在语法上有专门的定义。语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是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或者指特定范围的词语的集合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如:这个词汇用得不正确。,3、怎样理解语汇的含义:(1)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是语言建筑材料。一种语言
2、可以包含成千上万个词或几百个固定词组,如“天、地、山、水”“胸有成竹、一箭双雕”“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但是这些具体的词和固定词组不叫语汇,只能叫词或语。(2)语汇也可以指一个人或一部著作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如“鲁迅的语汇”“莎士比亚的语汇”“红楼梦的语汇”等等。,二、语汇的性质和特点,1、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如:raincoat 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如:the God,Allah(真主),玉皇大帝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如:人民公社、工宣队、斗私批修 马路、半斤八两、妻子、窗户,三、语汇和语汇学,1.语汇作为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也有自己的
3、内部系统和使用规则,也可以建立某些关系类别,研究语汇背后这种规律性和系统性以及语汇的结构关系和类别的学科就是语汇学。2.传统语言学将语言结构系统分成语音、语汇、语法三个要素,现代语言学将其分成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要素。本书将其分成语音、语汇、语义、语法四部分。,四、语汇系统的不同类聚关系,1.语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因为二者都是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但“语”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所以二者又必须分开。语汇的类聚系统首先应分成“词”和“语”两大类。“词”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语”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2.词的语法学分类和语汇学分类。(1)词的语法学分
4、类根据的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即分布),如分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等。(2)词的语汇学分类根据的主要是词的构造形式、语音形式及地位和用途等,这些分类是相互交叉的,如“一朵花”的“花”,同时是单音节词、单纯词、基本词和常用词。,五、词的分类,1、根据词的音节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根据音节数量分类,汉语的词一般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三类。多音节词:半导体、冰糖葫芦、奥林匹克,汉语的词的双音节化倾向及其作用:(1)现代汉语的词有明显的双音节化倾向,这是语言系统演变调整的结果。(2)双音节化倾向的重要作用:同音词少了。如 yi 这个音节,文言有“一、医、衣、依”等许多词,改成双音节的“医
5、疗、衣服、依靠”等词,就都不是同音词了。多义词少了。如文言“道”这个词,有“道路、道理、道义、道学、道德”等许多意思,改成双音节词,它们的意义也就分开了。还有韵律的作用。有的词语组合变成双音节后读起来比较顺口。如贫/下中农 变成:贫下/中农。,2、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语素构成。(1)根据一个词中包含多少个语素,可以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从音义结合的角度不能再分解;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可以分成更小的各自有意义的几个语素。如:man gentlemanly,(2)单纯词、合成词与单音节词、多音节词的关系: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
6、合成词是从包含的语素的数量上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从音节数的多少划分的。单纯词不一定就是单音节词,也可能是多音节词,如拟声词、连绵词、译音词、叠音词等。单纯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词;单音节词除极个别的合音词如“俩、仨、卅”外,基本上都是单纯词。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词,但多音节词却不一定是合成词。例如“盘尼西林”就是多音节的单纯词。汉语中多音节但又不是合成词的情况主要指拟声词、连绵词、译音词等。,3.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看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拼法或写法)是否相同,分为同音词、同形词。(1)语音相同的叫做“同音词”,语形相同的叫做“同形词”。各种语言都有同音词和同形词。(2)根据音
7、形关系,汉语的词可分为三种:同音不同形、同形不同音(如多音字)、又同音又同形(如花店眼花花钱)。(3)汉语同音词多的原因:语音偶合;历史音变;词义分化。,4.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1)从词的重要程度可先分出“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一般语汇)。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特点: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构词能力强。非基本语汇中词的数量比基本语汇的词要多得多,但相对来说产生的历史短,使用范围较窄,构词能力较弱。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可分为“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等。语汇的任意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往往是基本语汇的特点;语汇的理据性、民族性、活跃性常由一般语汇体现。,汉语吸
8、收外来词的手段,纯 音 译:咖啡、雷达、奥林匹克半音译半意译:冰岛、卡车、啤酒音译兼意译:幽默、基因、可口可乐,(2)从词的用途和特点看,词还可以分成“常用语汇、非常用语汇(罕用语汇)”和“通用语汇、非通用语汇(专用语汇)”等。,六、方言词,方言词是指只在某一地域方言中使用的词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汉语中的方言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广义的汉语方言词。一方面既包括官话方言以外方言地区的词语,也包括官话方言或北京话本身使用的词语;另一方面既包括方言词语中进入共同语语汇的词语,也包括只在方言地区通行的词语。,2、狭义的汉语方言词是指相对已经成为全民通用语汇的词语来说,那些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
9、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接受和比较广泛使用的词。如吴方言中的“名堂”,方言中的“看好”“亮丽”等。3、仅在方言地区通行,或者偶尔在共同语交际场合或媒体上使用,还没有固定下来的词不能算作方言词。,4、来自方言但是进入共同语时间很长并已经固定下来的词就不再是方言词了;进入共同语时间很长但是没有取得通用语汇地位的词是一种有特定作用的方言词。5、不是来自方言的词语也可能是方言词。如北京话中的“压根儿”“抠门儿”。,七、基本语汇、常用语汇、通用语汇,基本语汇是根据词的重要程度分出来的,常用语汇是根据词的使用频率分出来的。通用语汇是根据词的使用范围分出来的。1、基本语汇和常用语汇的关系。二者是有区别的。
10、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的产生历史、使用的范围和构词的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词在一定语料中的出现的频率。二者又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如果把来自各种综合性语料包括口语语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叫做常用语汇,那么实际上排在最前面的那些词与基本语汇的范围就应该是差不多的。,2、基本语汇和通用语汇之间的关系。因为通用语汇是全社会普遍使用的词语,因此基本语汇肯定是通用语汇(甚至一般语汇中的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的绝大部分也是通用词汇)。通用语汇的范围大于基本词汇。3、常用语汇和通用语汇的关系。常用语汇是语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部分词语,通用语汇是全社会普遍使用的词语,因而常用语汇肯定属于通用语汇。通用语汇的范
11、围也是大于常用语汇的。,八、语的分类,语即固定词语或熟语。专有名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世界贸易组织 惯用语(习语、俚语):背黑锅、走后门、狼吞虎咽 谚语(俗语):纸包不住火、情人眼里出西施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歇后语:包子张嘴露馅 扁担挑水挂两头 简缩词语:北大、环保、高考、三包,九、语素和词,1.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1)所谓有意义,一是指有具体的所指,如“爸”指一个具体的人;二是指能够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汉语的“的”无具体所指,但是加在动词后,这个动词就变为表事物的名词,“的”所表现的就是语法意义。,(2)语素、音节、字是不同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12、。汉语的语素多数是与一个音节和一个汉字相对应的,也有少数其他情况。汉语中的音节数较少,所以一个音节对应几个汉字、几个语素的情况非常普遍。“同形词”也有一字一音两个语素的情况,如“花”对应着“hua”和词“花儿”以及动词“花费”两个语素。汉语中的多音字是一个字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和语素。,2.语素与音节和字符的关系:关系密切。汉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一般说,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言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结合起来就不能简单对应了。如音节形式为mi,汉字记录为“米”的,它是一素一音一字,同音节、汉字是一种对应关系,
13、但和别的语素结合就不对了。汉字“米”还表示长度单位,音节mi还可以用汉字“弭、脒、靡”等来表示。,3、语素分类即语素的类别系统:(1)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如:看 第-(2)自由语素与不自由(黏着)语素。如:好 了(3)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如:老 笔(4)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如:人 的,4、英语中语素的分类,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虚词语素,词根语素,构词语素(词缀)-er,构形语素(词尾)-s,构词语素与构形语素的区别,构词语素(词缀):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新词的词缀性语素。如:worker(er-)incorrect(in-)构形语素(词尾):在词中位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学 概论 第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