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变形监测技术.ppt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变形监测技术.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变形监测技术,任课教师:高 飞,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第一章 变形监测概述第二章 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第三章 变形监测新技术与工程实例第四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形监测的技术和方法正在由传统的单一监测模式向点、线、面立体交叉的空间模式发展。在变形体上布置变形观测点,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的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域内监测网点的三维(X、Y、Z)或(X、Y、H)位移变化,是获取待测物体变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外部检测方法。,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第3章
2、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3.3 近景摄影测量 3.4 激光扫描技术 3.5 工程实例,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称是卫星授时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NAVSTAR/GPS)Navigation System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关于GPS和GNSS?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中
3、国:北斗导航系统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简称BDS(原名COMPAS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是测量技术的一项革命性的变革。与传统变形监测方法相比较,应用GPS不仅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利用GPS和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集成,可实现从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到变形分析及预报的自动化,达到远程在线网络实时监控的目的。,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1测站间无须通视 对于传统的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点之间只有通视才能进行观测,而GPS测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4、点之间无须保持通视,仅需要测站上空开阔即可,从而可使变形监测点位的布设方便而灵活,并可省去不必要的中间传递过渡点,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许多费用。,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1测站间无须通视 2可同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 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时,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是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监测的,不仅监测的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监测的时间和点位很难保持一致,为变形分析增加了难度。采用GPS可同时精确测定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1测站间无须通视 2可同
5、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 3全天候监测 GPS测量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无论起雾刮风、下雨下雪均可进行正常的监测。配备防雷电设施后,GPS变形监测系统便可实现长期的全天候观测,它对防汛抗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等应用领域极为重要。,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4监测精度高 在变形监测中,如果GPS接受机天线保持固定不动,则天线的对中误差、整平误差、定向误差、天线高测定误差等不会影响变形监测的结果。同样,GPS数据处理时起始坐标的误差,解算软件本身的不完善以及卫星信号的传播误差中公共部分的影响也可以得到消除或削弱。实践证明,利用GP
6、S进行变形监测可获得 0.52 mm的精度。,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5GPS大地高可用于垂直位移测量 由于GPS定位获得的是大地高,而用户需要的是正常高或正高,它们之间有以下关系:H大地高=h正常高+;H大地高=h正高+N 式中,高程异常和大地水准面差距N的确定精度较低,从而导致转换后的正常高或正高的精度不高。,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5GPS大地高可用于垂直位移测量 由于GPS定位获得的是大地高,而用户需要的是正常高或正高,它们之间有以下关系:H大地高=h正常高+;H大地高=h正高+N,但是,在垂直位移监测中我们关心的只是高程
7、的变化,对于工程的局部范围而言,完全可以用大地高的变化来进行垂直位移监测。,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6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监控自动化 GPS接收机的自动化越来越高,趋于“傻瓜”,而且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安装和操作。同时,GPS接收机为用户预留有必要的接口,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利用各监测点建成无人值守的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报警到入库的全自动化。,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7具有严格定义的参考系统 GPS定位测量采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
8、很容易与其它全球地心坐标系进行转换,纳入严格定义的全球参考系统。世界大地坐标系WGS 84(World Geodetic System-1984)协议地球参照系CTRS 2000(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2000)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2000(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 2000(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8利用GP
9、S进行变形监测,存在的缺点:(1)GPS观测会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 GPS信号易受测站附近的房屋、大面积水域等物体遮挡或产生多路径效应;还可能受到测站周围电磁场的影响,降低测量精度。(2)GPS信号受大气的影响 如果GPS参考站之间或与监测点之间距离远、高差大,有可能受到电离层、对流层等大气条件的影响,反映出较大误差。,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二、GPS变形观测的实施 1GPS观测站选择与标志建立(1)GPS测站的设置应尽可能避开易产生多路径效应和易受电磁场影响的地方。(2)GPS测站应设立稳固的标石,尽量采用强制对中装置,保持点位的
10、稳定,便于长期观测。(3)GPS接收天线应高出地面0.5米以上。(4)GPS参考站与监测点之间距离不要太远。,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二、GPS变形观测的实施 1观测站选择与标志建立 2观测模式的选择 GPS变形监测分为定期重复观测和连续性观测两种模式。(1)定期重复观测又称为周期性变形监测,与传统的变形监测网相类似,一般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事后处理和分析数据。观测周期根据变形的速率确定。,二、GPS变形观测的实施 1观测站选择与标志建立 2观测模式的选择(2)连续性观测模式 连续性观测模式是将GPS接收机固定在测站上,连续采集
11、卫星信号,获得变形观测数据序列。该方法实质上也是对监测点进行重复观测,但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观测精度。具体观测方法有两种:静态相对定位方法(采用事后处理,适用于不需要实时数据传输、处理和分析的场合)动态相对定位方法(能够实时监控变形),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动态相对差分定位原理,发射电台,GPS主机,基准站,移动站,GPS主机,动态实时差分RTK测量原理图,采集器,接收电台,二、GPS变形观测的实施动态相对定位方法又分为两种形式:利用GPS接收机阵列进行动态相对定位;(主要缺点:价格昂贵,不便于管理)利用一机多天线方式实现GPS动态相对定位,3.1 全球卫星定位系
12、统,GPS接收机阵列变形监测系统,GPS接收机阵列变形监测系统,GPS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系统结构图,GPS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系统结构图,GPS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系统天线布置图,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二、GPS变形观测的实施 1GPS观测站选择与标志建立 2GPS观测模式的选择 3数据采集与传输(1)GPS定期重复观测模式:数据由接收机存储,事后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2)GPS连续性观测模式:根据现场条件,GPS数据传输可采用有线(监测点观测数据)和无线(基准点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二、GP
13、S变形观测的实施 4GPS数据处理(1)GPS静态数据处理:事后由计算机利用专门基线解算和网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2)GPS连续动态数据处理:从每台GPS接收机传输数据开始,到处理、分析、变形显示为止,所需总的时间小于10分钟,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局域网,有一个完善的软件管理、监控系统。,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二、GPS变形观测的实施三、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 1地壳形变观测(1)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2)卫星激光测距系统(SLR)(3)全球定位系统(GPS)2大坝变形观测 3高层建筑物变形观测 4大型桥梁变形观
14、测,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激光测距SLR,利用GPS对香港青马大桥进行动态变形监测,利用GPS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动态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上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遥感技术。简称: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包括两大技术的融合:1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成像(SAR)2电磁波干涉测量 利用微波雷达成像传感器对地表进行连续主动遥感成像,使用专门的数据处理方法,从雷达影像的相位信号中提取地面的地形或变形信息。主要特点:高精度(可达毫米级)、大范围、全天候,3.2 合成孔径雷达
15、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InSAR是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多幅SAR影像所产生的干涉相位图来提取有用地形信息。,(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 1雷达平台:可以是飞机、人造卫星和航天飞机等。2所谓侧视:是指雷达向地面发射的微波脉冲束(椭圆锥状)侧向倾斜了一个角度0,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椭圆锥状微波脉冲束在地表形成一个辐射带,可看成由许多小的空间面元组成;每个面元分别反射脉冲波并被雷达接收;不
16、同雷达斜距R对应不同的像素,形成一定幅宽范围的连续地表影像。,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可区分两个相邻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雷达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距离小则分辨率高;沿雷达飞行方向称为方位向,其分辨率为:,式中:R为雷达斜距,L为雷达天线长度,为雷达 微波波长。,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沿雷达飞行方向称为方位向沿雷达斜距方向的分辨率为:,式中:c 为光速,P为雷达脉冲宽度,i 为侧视角。由此可见,R 是常数,Y
17、随 i 的改变而变化。,雷达斜距向的地面分辨率为:,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所以目标物越远离底点,倾斜向地面分辨率越高;反之越靠近底点分辨率越低;这也是雷达成像要求侧视的主要原因;该特性与航空摄影测量的中心投影方式正好相反。,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目前利用人造卫星进行SAR航高一般在5002000Km;雷达微波波长530cm;侧视角一般在2070之间。假设取波长为5.66cm,为了达到10m方位向分辨率
18、,则:,但是沿雷达飞行方向的方位向分辨率,与天线长度有关。,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在不增加雷达天线长度的前提下,由于雷达飞行与地面成像点O存在相对运动的现象,必然使得返回脉冲波的频率产生漂移,也就是多普勒频移现象。雷达接收并精确测定脉冲回波的相位延迟、跟踪频率漂移。,(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成像,通过数据处理合并成为一个被锐化的回波脉冲,提高雷达成像方位向的分辨率,最终形成高精度SAR影像。,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
19、及工程实例,如图所示,就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几何图。地面成像点O的位置,通过锐化数据处理后,成像方位向分辨率得到提高。近似为:,可见所谓“合成孔径”是通过数据处理实现的!,(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成像,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成像,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SAR系统基于侧视成像几何原理所获取的数据称为“粗数据”,经过地面预处理后形成单视复数影像,每一像素可用一个复数表示:,(三)SAR图像的基本特征,式中:为振幅:对应地面分辨单元灰度信息;为相位值:沿侧视方向脉冲总波数的尾数。,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3.
20、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SAR图像的基本特征与相位观测值的构成,二、InSAR基本原理,1801年Thomas Young(17731829)发现了光的相干效应,并用波的叠加原理成功解释了该效应,这就是著名的“杨氏双缝光干涉实验”。InSAR正是根据所谓“光干涉条纹”为基本原理,将覆盖同一区域的两幅SAR影像对应像素的相位值相减,便可得到相位差图,即干涉相位图,经过数据处理对相位信息进行分离和提取,反映的就是该区域地面起伏和地表形变的信息。,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从技术角度看,干涉合成孔
21、径雷达的数据收集一般要求雷达平台上配备两副SAR天线,这两副天线在航线方向交替工作。对于机载系统:两副天线固定在同一飞机上,传感器中心连线称为空间基线向量,长度不变,可以从数米到数十米(军用侦察飞机相距914毫米)。它们交替进行脉冲的发射和接收,产生时间略有差异的接收信号形成干涉现象。,(一)干涉相位的形成,二、InSAR基本原理,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对于星载系统:一般采用单天线模式,卫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SAR成像,两次飞行轨道近似平行,组成类似机载SAR的干涉相位。,(一)干涉相位的形成,二、InSA
22、R基本原理,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S1和S2两个传感器分别接收地面目标P点的SAR回波信号1和2,经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影像分别为主、从影像。,经配准,将图像逐像素进行复共轭相乘,得:,(一)干涉相位的形成,二、InSAR基本原理,一、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雷达接收信号中的相位包括两部分:1往返路径确定的相位;2地表不同的散射特性造成的随机相位。即:,(一)干涉相位的形成,假设两次成像间无随机扰动,则两信号的相位差为:,由此可见,干涉图中的相位差取决于斜距信号
23、的路径差R,两者成正比例关系;在实际干涉数据处理中,采用三角函数运算则丢失了相位的整周数,只能得到干涉相位的主值(即缠绕相位),必须通过解缠算法恢复相位完整值。由于相位差的周期性变化,反映在干涉图上表现为干涉条纹。干涉条纹在陆地区域是连续的,较为清晰;但在水域地区,干涉条纹比较模糊,主要由信号噪声引起。,(一)干涉相位的形成,3.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设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速度为c,当它在距离D上往返一次的时间为t,则有:,5.3.1测距仪的测距原理,相位法测距原理,调制波的调制频率f,角频率,设调制波在距离D往返一次产生的相位延迟为,,-为调制光的波长,GPS 整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变形 监测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