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工分离过程.ppt
《现代化工分离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工分离过程.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化工分离过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学生利用已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等课程中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其聚状态的微观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膜分离、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及其它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过程。,教学基本要求,目录,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固膜分离技术第3章液膜分离技术第4章泡沫分离技术第5章溶剂萃取分离技术第6章 离子交换分技术第7章 色谱分离技术第8章 其他分离技术,主要参考书,第一章 绪论,“分离”对于不同工业领域涉及到不同的过程和功能。在化学工业、石油炼制和材
2、料加工工业等化工类型工业领域,分离过程可以定义为藉助于物理、化学或电学推动力实现从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分离某些成分的过程。分离过程在化工类型工业领域中可谓无所不在。,1.1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机械分离过程的分离对象是由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其目的只是简单地将各相加以分离,例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和静电除尘等。传质分离过程用于各种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其特点是有质量传递现象发生。,传质分离过程分类,工业上常用的传质分离过程按物理化学原理可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一、平衡分离过程定义: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或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
3、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分离媒介:能量媒介(ESA)或物质媒介(MSA),有时两种同时应用。ESA 是指传入或传出系统的热,还有输入或输出的功。MSA 可以只与混合物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部分互溶,常是某一相中浓度最高的组分。举例:闪蒸和部分冷凝、普通精馏、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吸收、解吸(含带回流的解吸和再沸解吸)、结晶、凝聚、浸取、吸附、离子交换、泡沫分离、区域熔炼等。二、速率分离过程定义: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举例:微滤、超滤、纳滤、反渗
4、透、渗析、电渗析、渗透汽化、蒸汽渗透、渗透蒸馏等。,第2章 固膜分离技术,2.1概述膜分离概念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用天然或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化学位差或电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过程。”通常膜的原料侧称膜上游,透过侧称膜下游。分离溶质时一般叫渗析;分离溶剂时一般叫渗透。根据推动力的不同,膜分离有下列几种:浓度差:扩散渗析(分离离子、小分子)电位差:电渗析(分离离子)压力差:反渗透(RO,reverse osmosis
5、)纳滤(NF,nanofiltration)超滤(UF,ultrafiltration)微滤(MF,microfiltration),影响膜渗透能力的因素:,渗透组分分子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渗透组分与膜的相互作用关系,膜分离过程示意,对膜材料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物化稳定性,耐酸、碱、微生物侵蚀和耐氧化等。,1.2膜分离技术的主要优点及适用范围,膜分离的特点操作在常温下进行;是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试剂;不发生相变化(因而能耗较低);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性较高;浓缩和纯化可在一个步骤内完成;设备易放大,可以分批或连续操作;膜的性能可以灵活调节;适用广泛;(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分
6、离、特殊溶液体系如共沸物的分离)。因而在生物产品的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膜分离过程共同的特点,(1)多数膜分离过程无相变发生,能耗通常较低;(2)一般无需从外界加入其他物质,从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3)可以实现分离与浓缩、分离与反应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过程效率;(4)通常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因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5)适用广泛;(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分离、特殊溶液体系如共沸物的分离)(6)膜的性能可以灵活调节;(7)膜组件简单,可实现连续操作,易与其他分离过程或反应过程耦合,易自控和维修,易于放大。,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膜分离技术兼具分离、浓缩和纯化的功能,又有使用简单、易
7、于控制及高效、节能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膜分离技术,可替代过滤、沉淀、萃取、吸附等多种传统的分离与过滤方法。膜分离技术得到各国重视: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工的未来”。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近30年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水处理、湿法冶金等各个领域,如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特别适应下列混合物分离,(1)分散得很细的固体,特别是与液体密度相近,胶状的可压缩的固体微粒;(2)低分子量的不挥发的有机物、药物与溶解的盐类;(3)对温度、酸碱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敏感的生物物质(4)由
8、理化性质相近的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5)由结构或位置异构体构成的混合物。膜分离过程的主要缺点是:浓差极化和膜污染、膜寿命短、放大因子呈线性。,膜分离过程的主要缺点是:浓差极化和膜污染、膜寿命短、放大因子呈线性。在下述场合膜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由理化性质相近的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由结构或位置异构体构成的混合物;含有热敏组分的混合物。,1.3分离用膜的分类,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多孔膜与致密膜:前者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后者反渗透膜、渗透蒸发按膜的来源:天然膜、合成膜(无机膜,有机高分子膜
9、)按膜的功能分:离子交换膜、渗析膜 气体分离膜等按膜的形状分:平板膜、管式膜、中孔纤维膜四种基本类型膜:微孔膜、均相膜、非对称膜、荷电膜,常见的膜过滤装置有四种类型:,管式 中空纤维式 平板式 卷式(螺旋式),四、膜分离设备,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将膜、支撑材料、膜间隔材料依次叠好,围绕一中心管卷紧即成一个膜组。料液在膜表面通过间隔材料沿轴向流动,透过液沿螺旋形流向中心管。,优点:目前卷式膜组件应用比较广泛、与板框式相比,卷式组件的设备比较紧凑、单位体积内的膜面积大,湍流状况好,适用于反渗透;缺点:清洗不方便,尤其是易堵塞,因而限制了其发展。,2)卷式膜组件,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的型式及其适用范
10、围,常见的膜过滤装置有四种类型:管式 中空纤维式 平板式 卷式(螺旋式),1)平板式膜组件,这类膜器件的结构与常用的板框压滤机类似,由膜、支承板、隔板交替重叠组成。滤膜复合在刚性多孔支撑板上,料液从膜面流过时,透过液从支撑板的下部孔道中汇集排出。为减小浓差极化,滤板的表面为凸凹形,以形成湍动。浓缩液从另一孔道流出收集。,优点:组装方便,膜的清洗更换容易,料液流通截面较 大,不易堵塞,同一设备可视生产需要组装不同数量的膜。缺点:需密封的边界线长,将膜、支撑材料、膜间隔材料依次叠好,围绕一中心管卷紧即成一个膜组。料液在膜表面通过间隔材料沿轴向流动,透过液沿螺旋形流向中心管。,优点:目前卷式膜组件应
11、用比较广泛、与板框式相比,卷式组件的设备比较紧凑、单位体积内的膜面积大,湍流状况好,适用于反渗透;缺点:清洗不方便,尤其是易堵塞,因而限制了其发展。,2)卷式膜组件,3)管式膜组件,管式膜组件由管式膜制成,管内与管外分别走料液与透过液,管式膜的排列形式有列管、排管或盘管等。,优点: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清洗方便,耐高压,适宜于处理高黏度及固体含量较高的料液。缺点:管式膜组件的缺点是单位体积膜组件的膜面积少,一般仅为33330,保留体积大,压力降大,除特殊场合外,一般不被使用。,内压管式:,多孔管,膜,料液,外压管式:,料液,内压式:膜涂在管内,料液由管内走;外压式:膜涂在管外,料液由管外间隙走。
12、,管式膜组件,组件的进出料示意图,多通道组件,组件外壳,渗透液,原料液,渗透液,渗余液,渗透液,垫圈,4)中空纤维膜组件,有数百上万根中空纤维膜固定在圆形容器内构成,内径为40-80um膜称中空纤维膜,膜称毛细管膜。前者耐压,常用于反渗透。后者用于微、超滤料液流向:采用内压式时为防止堵塞,需对料液预处理去固形微粒,采用外压式时,凝胶层控制较困难。,优点:设备紧凑,单位设备体积内的膜面积大(高达1600030000)缺点:中空纤维内径小,阻力大,易堵塞,膜污染难除去,因此对料液处理要求高。,中空纤维构造,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管式、中空纤维式、螺旋卷绕式和平板式,各种模件性能比较,2.2影响膜渗透性
13、质的各种因素,渗透系数T、P的影响溶液性质的影响聚合物膜结构对渗透性质的影响,表征膜性能的参数,截断分子量、水通量、孔的特征、pH适用范围、抗压能力、对热和溶剂的稳定性等。制造商通常提供这些数据膜的制造要求:(1)透过速度(2)选择性(3)机械强度(4)稳定性,1.3 膜的传递理论,(1)多数膜分离过程无相变,一般能耗较低;(2)一般无需另加物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3)分离与浓缩、分离与反应可同时进行,提高过程效率;(4)通常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分离;(5)适用于特殊溶液体系分离,如共沸物或近沸物;(6)膜性能可灵活调节;(7)膜组件简单,可连续操作,易与其它过程耦合,
14、易于自控和维修,易于放大。,膜内传质方程,微孔扩散模型,孔模型,溶解-扩散模型,4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4.1概述,微滤(Microfiltration)超滤(Ultrafiltration)纳滤(Nanofiltration)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气体膜分离(Gas separation)渗透蒸发(Pervaporation)电渗析(Electrodialysis)液膜分离(Liquid Membrane),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微滤(MF):以多孔细小薄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化工 分离 过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