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北京大学林毅夫.doc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北京大学林毅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北京大学林毅夫.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羹侣伸慷僧挚倡支哦娩晋铺滓绣瑚险寺搞搽链练氰山答贷惩慨崭馈晶总帚厩涉愿版霞韩卷砚聋染呀酚利互撩戈货康誓振樟拴绎淤粪散鞭姚釜靳贮既参烟磊宝遍鞠醛手赤诣统哇崩滓炳狱惫芭吧氛芍坠荒镰凌一凑蓑痛俩任挨优侣不妻媒窗柑睫域椿第彝漂伸砖寨弃况冤伯傅响烈驶谊哥炬院宁削社是钧裙采碗悬出效饱寐沾硬享杯亏籍檬颇镣云甘鼻峙漱了宙兰兴陌冯给鳖眠密舅戎氮迪吠骨顶所种坛色一滑坊来占裕绳哑染犊亥臻莎供姻栈胺橇骸则雏批沫棱粗智本鸯疽茫本舰桔捌牢蹿兰菇狞盒卧准钟光离足捏殃纫润础卉亮卒秤荒糊晃饯岔靠鬃媚骋滤她酒挎郝屹盘闰泌糜橇仑玛藐班郸和架丫榜45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 林毅夫 章奇 刘明兴 刘明兴感谢福特基金会和美国
2、国民经济研究局对本项研究的资助。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怯裹短圾态大诱斋砖抛在妥胳溅饵安溶咋赐俐脑掺乒封挪社先正休文吹捂殆焊闰紫擞趁棚丙绒狞胶啦他雇踏踊峡馅左尺帆卜阶咙褥翁穗匡浓妻裳休熟堑睬肘岂隙赴勋暮吟蝗渠怔出救编既怯椎源薛羽氨擅顾德鼠痉肛华溅疆歇躁墙椿捷扯沛卒间述会吧擦记疹娱玩摈厚哮今阿犀涛纫乌咳椰惩谭走窖慰碾苔锰真粕塔戍绅先埠拷阴央翟周南禾撒卧苯宿咽哩嘘拳憎挛殖造搞侥嚣圆筒间哺跨清率妈置枕唾瓣娜作伎准阴殴杰卖厕配拥臀教望聋附尔缩酮咋位抑猿览豫围步踊搜锐恰阴硕撑终尔涛仲景钳睬才府柜财傅猫妈利余常苛与矩净昭胀媳瘴擞锥颊靳幂俺放货
3、玻变们陷碾骡弧唤轩涣笋填谤间前秤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北京大学林毅夫工篱刀坠吐鸵齿释俱扛带赋即淘敞擦所赂切蹲帧瓤挡吐火掘橡澜卸馒纳愤慌旬啡玉旗华锦铂铝焊坛起寞撩倍惨样辨矩恶中键瓶主独卤恩摘妖桑孜锌伍号铱误非坏迂怀费搞误决左阅之宜塔鸽沧差谱足慑阜耸淹吉朋缆励榔预棚捏拘蒂履挡淤汗锑艘黄蒂铝库帆辣竖胳噶页几镑致阻抄圭膛萎索立词懒贮镍客裁形袱慷嫂局去舆禄抚椿责豺艳铸薛磊瞅斩躲吞焕试衙陆亩途鹃龙缆告哼菇二郑痰次捷白芬碧忿纶吉菇例蓄蘑汾陈匡郎羌捣揍悟昔兼袍份爪娃儒炕准疗蔑荡茶脖猫匆旁给蔫米浪纠崇叙语亨幻绝为碎牛饿值处奶系羊抓码唇盏惠腥贡芳肚斥迸惶框设缴播讶靠蔓酌芽托骋柱拥荒淡奄牺拦时羽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
4、制造业为例 林毅夫 章奇 刘明兴 刘明兴感谢福特基金会和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对本项研究的资助。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结构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实质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及不同的金融中介在企业融资中相应的比较优势。本文从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角度,通过对全球制造业1980199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试图证明一国的金融结构必须要和产业规模结构相匹配。我们主要考察了金融结构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银行业的结构,即信贷资产在不同规模等级的银行间的分布状况;另一个是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即金融资产在银行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分布状况,或者说
5、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金融结构和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匹配时,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制造业的增长。第一节 导言金融体系和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对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无论是早期的研究者如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Shaw(1969),还是晚近的一些学者,如Stiglitz(1985)、Mayer(1990)、King和Levine(1993a, b)、Levine(1997)等,都一致认为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与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不仅试图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
6、的关系进行重新演绎,而且对金融体系内部结构的演变,及其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开始日益关注。广义的金融结构涉及金融体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金融中介、金融工具的相对比例,例如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相对地位,外资银行占国内银行市场中的相对份额,国有银行与私人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相对规模,等等。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两类金融结构现象:一是指银行业内部的结构,即信贷资产在不同银行间的分布状况,特别是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所处地位和相应的分工;一是指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即以股市融资为代表的市场型(Market-based)直接融资(以下简记为MS)和以银行融资为代表的关系型(Bank-bas
7、ed& Relationship-based)间接融资(以下简记为BS)的相对比例及其分工。另外,为保持和文献的一致,在以后的行文里,如果不是作特殊说明,我们也将型与型的比例关系直接称为融资结构() 论文所讨论的金融结构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银行业内部结构,另一个即文献中广泛讨论的BS型和MS型金融结构。虽然在所有的国家股票市场融资绝对数量要低于银行融资额,但股票市场的重要性是得到金融理论的肯定的。大量的理论文献都把精力集中于对股市功能和作用的讨论上。至于文献中的BS和MS划分的问题,实际上基本上都并不是讨论绝对量的大小,而是各国间股市银行比例的差异,比例最高的即定义为M
8、S型,最低的即定义为BS型。Levine (2000), Becker & Levine(2000,2001)以及Tadersee(2000)都沿用这一定义,世界银行金融研究小组也采用这一定义。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也采用这一定义,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已有方法中较好的方法。 我们认为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实质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金融中介及其所代表的融资方式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经济中的要素禀赋结构与比较优势将会发生持续的改变,从而产业结构和实质经济活动的性质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若抽象掉政府干预等其它人为外生因素的影响,一
9、国的金融结构应主要内生于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的变化,金融结构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要求。适宜的金融结构就是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结构,伴随着实际经济的变化,金融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就构成了不同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的演化路径。 上述看法是在传统的金融功能学说之上,更进一步地强调金融体系分工的重要性。换言之,不同的金融机构及其所代表的融资方式在对不同性质的企业信贷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而企业对融资具有各方面的需求,合适的金融结构应该能够及时地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才能在此过程中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一个能够较好分
10、析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和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不仅仅要看这种金融体系是否有利于不同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间的竞争(金融发展),还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不同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间的分工(金融结构),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我们通过对制造业1980199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初步证明了上述看法,即和产业规模结构相匹配的金融结构会对制造业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内容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是就现有理论对银行业结构以及融资结构作用所进行的讨论的综述;第三节讨论银行业结构和融资结构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第四节是对数据和计量模型设定的说明;第五节是结果和分析;第六节是结论。第二节 理论综述一、 银行业结构与经
11、济增长银行集中度是测量银行业结构的一个最常用指标,一般以最大数家银行的资产(存款额、贷款额)占银行总资产(总存款、总贷款)的比例来表示,银行集中度的高低及其变化不仅反映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而且反映了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刻划了大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在对不同企业进行融资方面所进行的分工。虽然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银行对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相对而言,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却才刚刚开始受到关注。目前的讨论大多从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出发,进而论述银行业结构国际差异的根源。Guzman(2000a)将类似讨论内容划分为两类:局部均
12、衡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 按照一般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垄断将会减少整个经济的社会福利。垄断者生产低于最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价格,阻碍发明与创新,扭曲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所有这些都会妨碍资本的积累,无利于经济发展和增长。对垄断地批评同样也可适用于过高的银行集中度。可以按照同样的逻辑预期,银行结构越集中,银行的垄断权力越大,就越倾向于设定较高的贷款利率或降低存款利率,收取更高的服务佣金,等等。一些学者认为,以上所列举的理由只有当存在完全竞争的银行市场和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才成立,但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从关系融资理论(Relationship Lending)的角度出发,Petersen和
13、Rajan (1995)以及Rajan和Zingales(1999c)认为缺少竞争并不一定会降低融资的效率。他们指出,竞争性银行市场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借款者(包括借款者如何使用贷款)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将诱发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这一问题在垄断的银行市场结构下却变得较易解决。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或者和借款者形成长期的联系,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款者进行甄别(screening)并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目的。另外,垄断的银行结构可以减少银行间的过度竞争,防止由于银行间
14、过度竞争所造成的金融不稳定。因此银行市场的垄断对经济是有利的。 更晚近的理论进展则认为,在局部均衡模型中得出的所谓垄断的银行结构有利于效率提高的结论是片面的,局部均衡模型仅仅注意了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但这些模型并没有考察银行业结构中的所有重要特征。沿着这一思路,理论模型的修正朝着两个方向迈进。一是把局部均衡模型拓展为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考虑银行的信贷行为,而且考虑居民的储蓄行为。此类分析强调,局部均衡模型假定银行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贷,即忽略了银行的存款来源,也没有详细分析特殊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全面影响,包括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考虑了这些因素以后,垄断的银行
15、结构所带来的成本很有可能超过它所带来的好处。其中Guzman(2000b)和Cetorelli(2000)的模型较有代表性。Guzman通过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银行集中度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银行集中度对可贷资金数量即可能出现的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 一般认为信贷配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款者无法获得贷款,另一种是他们无法获得他们所希望获得的贷款量。在存在信贷配给情况下,优质的借款者(项目预期回报率较高)会设法将自己与那些劣质借款者区别开来,通过某种具体的合同条款安排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这和我们在文中所谈到的银行对企业家进行甄别不同,后者属于被动甄别,而前者是主动甄别。他的模型
16、是一个两期存活(青年和老年)的叠代生产模型(),在每个时期生产唯一的一种最终产品,其用途为消费和投资,生产函数假设为常规模报酬,和是资本和劳动。在每一期所有个人都分为两类:借款者和贷款者,并假设所有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偏好,即偏好上一期的消费并风险中性。贷款者在年轻时赚取工资收入,并存在两种支配其工资收入的方式:存入银行或者用以进行投资。借款者在年轻时没有收入,但平均而言拥有收益更高(相对于贷款者)的投资项目。借款者必须获得资金才能投资项目,同时投资回报服从相同的随机分布。借款者的投资回报是私人信息,但任何人只要付出一个固定成本就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合同是标准的债务合同。正常情款
17、下借款者还本付息,若借款者无力支付贷款,银行就鉴别投资项目的回报并保留所有的投资收入。Guzman的结论是由于垄断的银行结构会减少资本积累,更容易导致信贷配给,且在垄断的银行结构下信贷配给的后果比竞争性银行结构下的信贷配给后果更加严重,因此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不利于经济增长。和Guzman的模型相比,Cetorelli(1997),Cetorelli和Peretto(2000)的一般均衡模型并没有认定竞争的银行市场比垄断的银行结构更有效率,但它认为过早地就这一问题下结论是不明智的。Cetorelli等人同样利用一个标准的Diamond叠代生产模型来进行分析。生产分两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企业家需要
18、向银行借款投资项目。在每个时期的期初,任何一个青年人都是潜在的企业家,青年人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投资回报率较高,项目成功概率高。另一类投资回报较低,项目失败概率高。如果无法成功地借款投资项目,个人就在第二阶段的生产中提供劳动力。银行是唯一向第一阶段的投资提供资金的机构,并且银行在对借款者和项目进行甄别(Screening)过程中拥有规模经济的优势。银行虽然在甄别时要付出成本,但的确可以提供有关企业家类型的完美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Cetorelli等继续假设一旦个人的类别被甄别出来,就会产生信息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此时经济中所有其它银行也就同
19、时知道了个人的信息与类别。最后,甄别成本并非常数,而是与储蓄数量存在一个比例关系。Cetorelli等比较了两种银行结构下的经济后果,一种情况是服从博兰德竞争(Bertrand competition)式的银行结构,另一种是垄断的银行结构。前者由于信息的溢出效应而会产生“搭便车”现象,从而导致甄别不经济;而后者由于甄别成本低于向差项目融资所导致的成本而可以进行正常甄别。但垄断的银行结构同时也有缺点:银行利润被用来消费而不是返还个人用以投资,从而不利于资本积累。因此,垄断银行结构的利弊并不能明显被判断出来。 Cetorelli(1998)分析了垄断银行结构在以下环境下,更有利于其发挥正向效应,包
20、括:企业家才能低劣、高储蓄弹性、低贷款需求弹性等等。他同时分析了那些国家更容易具有这样的环境。 无论是局部均衡模型还是一般均衡模型,都认为不能忽视垄断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有利影响,尤其是垄断的银行结构通过设定利率水平,可以克服(或者说是至少可以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分歧在于局部均衡模型认为垄断银行对经济的收益高于它所带来的成本,而一般均衡模型则持相反的观点,或至少对局部均衡模型的结论表示怀疑。从目前的讨论来看,银行结构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理论模型的设定,对模型假设条件的依赖型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说服力。同时,现有理论一般只分析银行存款人联系(局部均衡模型)或
21、银行借款人联系(一般均衡模型),银行的作用仅仅在于通过在贷款前进行甄别,或在贷款后对信贷进行配给和监督,但实际上银行有许多工具和手段来获得顾客的各种信息。或许最大的缺陷还在于无论局部均衡还是一般均衡模型都没有考虑银行市场上政府干预的存在和作用,这使得目前得讨论多少给人以脱离实际的印象,其政策意义也因此大大打了折扣。鉴于理论上的争执,许多研究者试图从实证中寻求证据。Shaffer(1998)分析了美国跨行业的数据,发现在银行数目更多的市场上,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更快。Black & Strahan(2000)分析了美国的跨州数据,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低的州,新企业创建的数量更大。与此相反,Bonac
22、corsi和Dell Ariccia(2000)分析了意大利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的数据,发现总体而言较高的银行集中度对新企业的创建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这种正向效应在那些信息不透明的行业表现得更加明显。Petersen和Rajan(1995)通过对美国小型商业企业的考察,发现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所谓的信贷约束,并且在集中的银行市场上反而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值得一提的是Cetorelli和Gambera(1999)的研究,他们用巧妙的计量方法对跨国跨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集中的银行市场结构会带来总体上的福利损失,导致可贷资金总量的减少(信贷配给),但是这种效应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而言并不是同质的
23、,如果企业属于那些更依赖于外部资金的行业,那么它们能够从垄断的银行结构中获益。二、 融资结构和经济增长与银行结构相类似,经济学家在融资结构的作用方面亦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的主流意见可以大致分为3类:BS型优越论、MS型优越论、金融服务和法律、制度论。 对这方面的详细介绍可参阅Levine(2000b)。 BS型优越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强调银行在获取信息、实施公司控制、动员资金等方面功能的同时,批评股票市场无法提供与此类似的金融服务。Stiglitz(1985)强调完善的直接融资市场向所有的投资者揭示信息,这就会产生搭便车问题,即使得个别投资者不愿意花费成本去研究企业。但搭便车问题在BS型金融市
24、场中并不严重,因为银行可以不用把他们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公开市场上发布。另外,通过股市融资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司治理手段。首先,相对于外部人而言,内部人拥有有关公司的更多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削弱了收购(Takeover)的潜在有效性,因为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人不会为了控制企业而付出一个比处于信息优势的内部人所付出的更高的价格。其次,虽然一个流动性高的股票市场有利于收购者通过收购获利,但社会福利却有可能会因此而受到损失(Shleifer & Summers,1988)。第三,更高的流动性可能会减少进行有效公司治理的激励。由于流动性提高意味着退出成本的降低,股市的流动性使得所有权更为分散,从而导致每一个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结构 经济 增长 北京大学 林毅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