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菌种的分离.菌种选育.菌种保藏及防止衰退的措施.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扩大培养.6 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方法,带图象分析系统的微生物菌种显微观察装置,2.1 菌种的分离,一、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要求二、菌种的来源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四、自然界中细菌的分离,生产菌不是病原菌及其产物无毒性原料来源广、廉价,菌种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菌种纯,遗传性能稳定,不易感染噬菌体生长繁殖能力强,发酵周期短发酵中少产与产品相近的副产品,一、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要求,二、菌种的来源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
2、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一)采样,1.采样对象:以采集土壤为主,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2.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3.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 表土,取离地面5-15c
3、m处的土约 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 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从自然界筛选,(二)增殖培养,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三)分离筛选,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
4、。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四)发酵性能测定,生产性能: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等安全性能: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四、自然界中细菌的分离,采样的注意事项,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
5、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等;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采样和采集方法,为了从一特定生态系统中分离出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菌群,特别是分离那些在唯一微环境区域中出现的菌群时,必须十分重视样本的采集。样本采集时所需的工具通常有无菌刮铲、土样采集器、镊子、解剖刀、手套、无菌小塑料袋和塑料瓶等。,1土样采集方法,森林、旱地,草地可先掘洞,由土壤下层向上层顺序采集;水田等浸水土壤在不损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插入圆筒采集,可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聚乙烯袋或玻璃瓶中。在采集植
6、物根际土样时,一般方法是自土壤中慢慢拔出植物根,在大量无菌水中浸渍约20min,洗去粘附在根上的土壤,然后再用无菌水漂洗下根部残留的土,这部分上却为根际土样。,2水样采集方法,用于细菌检测的水样应收集于100m1干净、灭菌的广口塑料瓶中。由于表层水中含有泥沙,故在采样时应在较深的静水层中采集水样。方法是:握住采样瓶底浸入水中30-50cm处,然后瓶口朝下打开瓶盖,让水样进入。如果有急流存在的话,应直接将瓶口反向于急流。采集瓶从水中取出时应迅速并带有较大的弧度。水样不应装满采样瓶。所有水样都应在24h之内迅速进行检测,或者4下贮存。,.菌种选育,菌种的选育:是运用生物遗传和变异原理,用人工方法造
7、成变异,经过筛选,得到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的工业菌种的过程。,1.自然选育2.诱变育种3.其他育种,菌种的选育方法:,1.自然选育,定义: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 菌种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突变因素:1.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 2.碱基配错效应,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生产选种的机率并不很高,一个基因的自然突变频率仅10-610-10左右。,2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以诱发突变为基础的育种,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提高菌种产量、性能的主要手段。,一、诱变剂二、诱变育种流程,一、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如紫外线、X射线、射线,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而且
8、十分有效的是紫外线。许多高产菌株的选育都用过紫外线,对于一般实验室、中小型工厂都适用,也很安全。,化学诱变剂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大部分诱变剂是致癌剂,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剂与皮肤接触,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二、诱变育种流程 出发菌株 取高产斜面(菌种保藏)单孢子悬液 转接斜面 诱变处理 摇瓶复筛稀释涂布平皿 高产菌株单菌落转接斜面 中试考查 摇瓶初筛 生产,一、转 化,指以细菌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二、转导,利用噬菌体DNA作为
9、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基因重组示意图,杂交育种,两个不同基因型的菌株通过结合,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在从中分离和筛选初具有新性状菌株的育种方法.,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的制备主要是在高渗压溶液中加入细胞壁分解酶,将细胞壁分离剥离,结果剩下由原生质膜包住的类似球状的细胞,它保持原细胞的一切活性。用脱壁酶除去细胞壁,制成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从而获得异核体活重组子的技术。,突变型菌株的筛选,.菌种保藏及防止衰退的措施,在发酵生产中,需对具有高产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微生物菌种的进行保存和长期保藏。,一、菌种保藏技术二、微生物活力和稳定性测定 三、防止菌种衰退的措
10、施,保藏原理: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人工创造条件(低温、干燥、真空)使菌体的代谢活动休眠期状态。目的要求:经长期保藏后菌种存活健在,保证菌种不改变表型和基因型,特别是不改变菌种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一、菌种保藏技术,(1)冷冻保藏;(2)干燥保藏;(3)传代保藏;(4)矿物油中浸没保藏(5)载体吸附于燥保藏。,冷冻保藏,冷冻保藏(-20以下):是保藏微生物菌种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菌种加入菌种保护剂(甘油或)通过冷冻,使微生物代谢活动停止。冷冻温度愈低,效果愈好。冷冻深藏的缺点运输较困难。主要冷冻保藏方法普通冷冻保藏技术(-20)超低温冷冻保藏技术(-60-80)液氮冷冻保藏技术(-13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常用 菌种 分离 选育 保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