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资源与可持续发展.ppt
《4资源与可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资源与可持续发展.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5/29,1,第4章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23/5/29,2,主要内容,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4.2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3 循环经济,2023/5/29,3,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形成的发展模式和道路造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因此,对这种发展模式和道路的评价与反思,就成为形成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理论前提。传统发展道路之所以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增长,是以对自身需要的基本条件的毁灭为前提和代价的。,2023/5/29,4,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传统经济增长是以对自然资源的
2、挥霍浪费为前提的。传统发展观把自然界当作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公用仓库,谁需要什么,谁就可以去那里拿什么;谁拿得越多,谁获得的物质财富就越多。如果你不去拿或者比别人拿得少,你就吃了亏。传统发展模式不仅没有一种经济机制鼓励人们节约利用资源,而且还刺激和培植着人们的掠夺自然资源的行为。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的经济机制,我们就无法消除人们掠夺、挥霍自然资源的恶劣行为。,2023/5/29,5,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通过对危机的深刻认识和对传统资源利用模式的反思,人类终于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征服资源危机、走向未来指明了方向。然而,关于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却是多样的,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前后产生的定义多达百种。现在最广泛采纳的意见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2023/5/29,6,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23/5/29,7,2
4、023/5/29,8,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公平,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2023/5/29,9,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以下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2023/5/29,10,(2)持续性原则,处理好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持适度规模,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5、2023/5/29,11,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已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已的消耗标准。,2023/5/29,12,(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4.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2023/5/29,13,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023/5/29,14,4.2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2.1 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6、4.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2.3 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23/5/29,15,4.2.1 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P11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可再生资源的直接利用基础之上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可再生资源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1)可再生资源总量难以承受巨大人口规模对其的需求压力;(2)可再生资源结构和范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现已扩大到所有的可再生资源;(3)消费总量的扩大以及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直接破坏了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使许多可再生资源资源成为可耗竭资源甚至可灭绝资源。,2023/5/29,16,4.2.1 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7、,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其最终结果只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资源制度的重新安排和创新,加速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才能增强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使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增量不断扩大,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资源的消费需求。,2023/5/29,17,4.2.1 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可耗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106)由于可耗竭资源的存量是既定的,且不可能再生而增加其存量,在可耗竭资源技术开发快速提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就给可耗竭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加速消耗,严重影响了可耗竭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2023/5/29,18,4.2.1 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耗竭资源的可
8、持续开发利用,就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开源节流,并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再生与不可再生这两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相互关系。,2023/5/29,19,4.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资源产业的概念 资源产业是在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恢复、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广义的说,资源产业包括直接利用水土资源的农业,直接利用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非制造型工业(采掘工业),包括资源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的所有经济活动。,2023/5/29,20,4.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资源禀赋,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通常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
9、或区域的产业结构。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大规模的开发资源时,就会形成过分偏倚该种资源的产业。例:沙特、伊朗、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石油国家。我国118座资源型城市。,2023/5/29,21,4.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资源禀赋影响或决定了一国或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但是资源优势并不必然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经济发达地区,资源产业在经济中占的比重较低,因为经济越发达,资源产业的链条就越长,在整个社会总产出中,资本、人力资源、技术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资源的附加值就越大。世界资源产业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东亚占18%,欧盟占13%,北美占11%,西非占57%,东
10、非占51%。,2023/5/29,22,4.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需要资本的注入、技术创新和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我国对资源产业的改革一直采取慎重的态度。资源供求关系至今还没有由市场体系和价格信号作主要的调节手段,资源价格和资源初级产品价格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质量、价值和经营的真实成本,为了改变中国资源产业粗放经营的状况和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问题,当前中国资源产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2023/5/29,23,4.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制定合理的资源价格,利用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节约资源投入,有利于维护资源相关产业长期
11、稳定发展,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23/5/29,24,4.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提高资源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我国的采矿企业是很分散的,注册的矿山企业目前仍有15万多家。为达到在国际竞争中维持稳定价格的目的,应该推动国内矿业企业联盟发展,提升矿产开采企业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技术实力和谈判能力。在此方面,欧佩克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建立了强大的生产和销售决策组织和决策机制,掌控了世界范围的相关产品产量和定价的权力。对我国而言,在部分资源储量大的矿产品上,如钨(占世界40.5%)、稀土等,应建立类似的企业联盟或更紧密的股权合作机制。,2023/5/29,25,4.2.
12、2 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制订经济、安全、协调发展的政策和规划。首先,应在所有的自然矿产资源中,区分不同矿产的可开采能力,重要程度和可替代程度,分类制定指导政策。在较长的时间内,预测资源产品的可能需求总量、可替代的程度,据此制定不同的探矿、开采规划、产业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不搞一刀切。其次,应建立短期应急的战略储备制度和相继开采的中长期规划。,2023/5/29,26,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资源型城市概念 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
13、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2023/5/29,27,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确定步骤依据下面四个指标初步界定资源型城市:A.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B.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l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亿元;C.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如果这一数值大于5,则该产业对城市的就业稳定将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D.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l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2023/5/29,28,4.2.3 资源
14、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国约80的资源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最多有13个;山西省其次有11个;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分别为710个。东北三省合计30个,约占全国的1/4。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地区分布,山西省最多有8个;黑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7个;吉林省有6个。东北三省合计20个,占全国的1/3。福建省有2个:永安、漳平。,2023/5/29,29,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
15、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2023/5/29,30,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继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包括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大兴安岭。,2023/5/29,31,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
16、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近年,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2023/5/29,32,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9个地级市(包括山东枣庄、湖北黄石、安徽淮北、安徽铜陵、黑龙江七台河、重庆万盛区、辽宁抚顺、陕西铜川、江西景德镇)、17个县级市(包括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玉门、湖南耒阳、黑龙江五大连池、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等)6个市辖区(包括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等)。,2023/5/29,33,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
17、,资源型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5/29,34,4.2.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2023/5/29,35,4.3 循环经济,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4.3.2 循环经济的内涵从直线经济到闭环经济4.3.
18、3 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2023/5/29,36,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物质化特点:中国GDP的增长依赖资源投入总量的增加;中国GDP的增长伴随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所需的资源投入与污染排放将随经济同步增加。,2023/5/29,37,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2003年我国GDP与物耗占世界的份额:我国占世界份额 GDP 4%物耗:钢铁 27%原煤 31%氧化铝 25%水泥 40%石油 7.4%,2023/5/29,38,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能源消耗水平比较 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相对值),2023/5/29,
19、39,中国城市的资源消耗增长案例,各项资源投入量连年增加,尤以化石燃料和矿石为甚,2023/5/29,40,中国与美国轻工业污染物排放水平比较,行业 项目 中国 美国 差距倍数 造纸 BOD kg/吨 60-300 14.1-28.6 4-10 排水量m3/吨 400-600 50-200 3-5甜菜糖 BOD kg/吨 22.5 2.2 10【注】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2023/5/29,41,中国城市的污染排放总量案例,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特别是固体废弃物;,2023/5/29,42,4.3.1
20、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必要性:,在此期间,资源生产率需提高6.5倍才能维持现状;而为可持续发展,应提高810倍。是否可能呢?应如何做呢?,2023/5/29,43,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1980年至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能源消费量年均增4.6%,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电力等高能耗部门的单位产品能耗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火力发电煤耗从32.5%降至21%,吨钢能耗从70.4%降至20%。,2023/5/29,44,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已有的经验说
21、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正确的选择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23/5/29,45,4.3.2 循环经济的内涵,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closing materials cycle Economy)的简称,其实质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2023/5/29,46,4.3.2 循环经济
22、的内涵,2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扬弃 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由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改变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保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线性经济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流程。,2023/5/29,47,2023/5/29,48,2023/5/29,49,循环经济与直线经济的比较,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合理和持久地利用物质和能量,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组织经济活动,2023/5/29,50,循环经济的三
23、个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输入端,过程中,输出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污染。,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减量化应放在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2023/5/29,51,4.3.2 循环经济的内涵,“3R”原则:1减量化原则(Reduce)“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再循环原则(Recycle)又叫“资源化”原则,是指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源 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