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第二节 语用学,五、言语行为理论(一)“言语行为”及言语行为理论(二)言语行为的类型(三)间接言语行为(四)用例分析,(一)“言语行为”及言语行为理论 1.什么是言语行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建议、反对、接受、拒绝、证实、否认,通知行为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例如;当教师走上讲台,学生起立致敬后,教师要请学生坐下,这时他可以作点头的动作或作抬臂向下挥动的手势来表达,也可以用“请坐下”的话语来表达。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它们所要传达的信息,所要实现的意图却是一致的,都
2、是发出一种祈使。点头或挥臂是一种行为,这是动作行为;说出“请坐下”的话语同样也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2.言语行为理论主要内容 以上述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学说盛行。这一学说认为,陈述句就是陈述、说明,它是受逻辑语义的真值条件的制约的,因而真值条件应是言语理解的中心。到了50年代,奥斯汀发表论言有所为,表示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学说的怀疑,提出言语行为的理论。他认为,有些一般的陈述句并不是为了作出真假的陈述。例如:(1)公司去年亏损30万。(2)我感谢你为我提供了一个就业的机会。(3)我劝你不要辞职。(4)
3、我宣判你服10年苦役。(5)我保证明年聘你为教授。,例(1)是一种陈述,即用言语来说明某事,是具有真假值的:与实际情况相符,句子为真;与实际情况不符,句子为假。后四例则不一样,它们并不只是“言有所述”,而是“言有所为”:例(2)在说出的同时进行了感谢,例(3)在说出的同时进行了劝告,例(4)在说出的同时作出了宣判,例(5)在说出的同时作出了许诺。它们是用言语来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存在真假的问题。奥斯汀把例(1)这类“有所述之言”称为“叙述句”,把例(2)(5)这类“有所为之言”称为“实施行为句”(简称“施为句”)。叙述句的功能在于以言述事,而施为句的功能则在于以言行事。,奥斯汀还指出,施为句虽然
4、没有真假,但有可能不合适。他认为,施为句要确有所为,就必须满足完成某种行为所需的条件,即所谓“合适条件”;如果不能满足“合适条件”,那就是不合适的。例如,假如说话人不是处于法官地位,不是处在法庭宣判的场合,或者受话人不是一名罪犯,那么例(4)就是“无效”的,不具有法律的效力。又如例(5),说话人虽然作出了许诺,但如果他态度“不诚实”,并不打算去实行,那么这句话即使不是无效的,也是不合适的。合适的许诺应是言出必行。在作出某种言语行为之后,如果“违背承诺”,出现相悖的行为,那也同样是不合适的。再如,汤姆跟玛丽在教堂举行婚礼,而且在牧师面前宣誓:“我愿意娶玛丽为妻”。可是一出教堂,他就对玛丽说:“遇
5、到你非常高兴。我要走了,再见。”接着发生的行为太不正常,使人怀疑他在教堂里所作的言语行为是否合适。,言语行为理论最初区分了叙述句和施为句,并将施为句进一步区分为显性施为句(出现“请求、祝贺、宣判”之类的施为动词)和隐性施为句(不出现施为动词)。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运用叙述句其实也是在施行一种行为,如例()的说出就是在作出一种“告知”的行为。可见,叙述句本质上也应是一种施为句,应属于施为句中一个特殊的次类。这样,言语行为的理论就从单纯对原先意义上的施为句的分析,发展成为“言有所为”的一般理论。奥斯汀后来也就不再区分叙述句和施为句了,而是区分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二)言语行为的类型 言语行为
6、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由若干复杂的次言语行为组成的。根据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即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示言外之力”,即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收言后之果”,即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1.言谈行为(言之发)(the locutionary act)言谈行为就是说出所要说的话。例如:(1)抽烟对你的健康不利。(2)能帮我把钢琴抬过去吗?要让听话人接收这两例的信息,就必须用语音将例()例()说出。当说话人这些话时,他就是在进行言谈,就是在完成言谈行为或述事行为。,2.以言行事行为(言之行/言之力)(the il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行为指的是发出言谈本身
7、就意味着完成行事行为。换句话说,“言之发”和“示言外之力”都纯粹是一种抽象,某一个典型的言语行为,总是既是“言之发”,同时又是“示言外之力”。如说出例(1),这同时是在提出忠告;说出例(2),这本身是在发出请求。行事行为又可以分为五类1。,I、断定式(assertives)实施这种行事行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题是可以评价真假的,而说话人则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实性,如陈述、断定、坚信、估计、描写、说明、报导、分析等等就属此类。例如:(3)学校昨天已经开学了。(4)明天肯定又是晴天。例(3)等于说“我告诉你:学校昨天已经开学了”,例(4)等于说“我断言:明天肯定是晴天”。在形式上,这种实施断定性行事
8、行为的句子一般可以在前面加上“我告诉你”或“我断言”之类的词语。,II、指令式(directives)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它们可能是非常温和、委婉地请求或建议听话人去做某事,也可能是非常强烈、坚决地命令或禁止听话人去做某事,如请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议、允许、忠告、祷告等等都属此类。询问可以看作是指令式中的一个特殊的次类,因为它们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回答,也就是使听话人完成一种言语行为。例如:(5)这种事交给他去办吧!(6)马上出发!在形式上,这种实施指令性行事行为的句子一般可以在前面加上“我请求”“我命令”或“我建议”之类的词语,句末常常用上感叹号。,III、承诺式(
9、commissives)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保证而且有责任将来去做某事,如保证、许诺、宣誓、发誓等等就属此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承诺式可以看作是说话人对自己的一种请求或指使,但又不同于上一类指令式。指令式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而听话人却不一定有责任或义务去做这件事。例如:(7)我年底一定完成任务。(8)我尽力而为。这两例都是承诺式。从形式上看,这种承诺句的前面可以加上“我保证”“我答应”之类的词语。,IV、表情式(expressives)这种行事行为是表现说话人对于句子的命题内容中所述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感谢、祝贺、赞许、欢迎、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都属此类。例如:(9)谢谢你救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语言学 第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