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 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引言:背景与特征,20世纪中叶,构造主义作为一个派别已经消失;功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被吸收进其他的观点从而失去其作为派别的特点。只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仍被认为是具有影响力的、完整的思想派别。20世纪60年代早期,一群由马斯洛领导的心理学家开始了一场被称为“第三势力心理学”(third-force psychology)的运动。主要针对另外两大势力(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基本特征:第一,创建关于“人性”的新科学一种新的人的范式:促使健康的个体变得更健康,即实现他们的全部潜能。第二,不采用“决定论”解释人的
2、行为。人的科学不会像物理科学研究物体那样来研究人。因为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身的存在方式。行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主观实在”。第三,与“人道的”(humane)或“人道主义的”(humanitarian)观点有区别:,关键在于“人”的概念:(1)个人作为人,其地位不可以还原到更低级的水平。(2)个人的独特价值:是一个有自主判断和行动之潜在能力的存在。(3)作为一个有自我意图及预先活动、而不纯粹是反应性的存在。(4)是一个能够反思自身存在并赋予其意义和方向的象征性实体。第四,研究人的最恰当的方法是研究完整的主观经验的现象学。,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人有“自由意志”这类独特属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不想抛弃
3、科学的探索,只是想拓展我们的科学观。,第1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生平与著作:Abraham Maslow(1908_1970),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者,也是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主要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走向存在的心理学(1960),宗教、价值与高峰体验(1964),人性的再探索(1971)。,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范式”:,1、心理学的目标应该是完整地阐述“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个阐述包括语言的重要性、评价过程、人的所有情感及人们寻求并获得生活意义的方式。2、研究非人的动物对研究人没有什么价值。3、“主观实在”才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指引。4、研究个体比研究具有
4、共同特征的群体更有意义。5、主要精力应该用于发现那些能拓展并丰富人类经验的事情。6、应该寻找那些能帮助解决人的问题的信息。,三、需要与动机理论:,(一)需要层次:需要是按层次排列的。越是高级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如图所示:,自我实现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二)自我实现:1、定义:自我实现就是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自我实现就是不断实现潜能、能力和天赋;就是使命(或召唤、命运、天命、天职)的完成;就是更充分地认识、承认一个的内在天性;就是个人内部不断趋于统一、整合或协同的过程。”。“他们能够成为什么,就必须成为什么。他们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本性。”,2、特点:第一,尽管
5、所有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内驱力(作为人发挥他的全部潜能),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第二,越是高级的需要,力量就越微弱;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尽管这种需要是内在的是很容易被干扰的。第三,大多数人害怕自我认识,即有一种“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对自身优点的恐惧;对自己命运的逃避;对自己天才的回避。”,(三)、“自我实现者”:其主要特征如下:1、能准确、全面地洞察现实。2、对自己及他人表现出极大的接纳性。3、表现出自发性和自然性。4、有独处的需要。5、独立于环境与文化。6、以持续新奇的眼光欣赏事物。7、经常经历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感到视界被无限地打开;既感到前
6、所未有的强大,同时又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感到巨大的狂喜、惊奇和敬畏;感到失去了时间与空间;最后,相信发生了某种极为重大和有价值的事情,使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在这种经验中得到了改造和加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8、关心全人类,而不只限于朋友、亲属和熟人。9、往往只有少数几个朋友。,10、有强烈的道德感但并不一定接受传统的道德标准。11、良好的、善意的幽默感.12、富有创造力。(四)“存在性动机”(being motivation):一个人在除自我实现之外的任何一个需要层次上发挥作用的动机即为“缺失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ation)。意即:寻找特定的东西来满足他特定的需要,他
7、的知觉受需要的指引(称“需要指引的知觉”Need-directed perception,或“缺失性知觉”),存在性动机不受需要的指引,它包含了人的存在的更高价值,如美、真理和公正(它产生“存在性知觉”Being perception)。“存在性的爱”不像“缺失性的爱”,它不具占有性。四、“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晚年提出的“第四势力心理学”: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关系,关注人性中的神秘性和精神层面。“超个人的、超人类的、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超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第2节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一、生平与著作:Ca
8、rl 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首创“非指导式治疗”的一代宗师。主要著作: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39)、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1942)、来访者中心疗法:当前实践、含义和理论(1951),论成为一个人(1961)、罗杰斯论人的力量(1977)等。二、人格理论:(一)、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自我理论”:1、“现象场”(phenomenal field):是指个人在意识中所经验到的此时此地的环境;是个人凭其主观所知觉到的心理世界,而非客观的物理世界。不同个人有其不同的主观心理世界。个人的现象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生活经验逐渐改变与扩大。,2、“自我概
9、念”(self-concept):是指个人在其现象场中对“我是谁”问题的回答;或者说,是包含在个人现象场之内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显然是“主观的”。(二)、“机体评价过程”(organismic valuing process)概念:是一个固有的、内在的指导系统,人用它来保持走向自我实现。相关表述有:“最内在的情感”、“作为生活导向”、“全部机体感觉”、“天然的机体评价系统经验”。,其论证过程如下:步骤一:假定人有一种朝向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或称“实现倾向”。这样的人是按照机体评价过程生活的。他把个人真实的内在情感作为首要的生活指导(或存在主义所说的“本真生活”):“我一直在认识并研究的一件基
10、本的事情是:当感到某件事似乎有价值或值得一做,那它就值得做。换言之,我认识到我对一种情况的全部机体感觉比我的理智更令人依赖。,我从未后悔自己转到感到正确的方向上,体验对我来说是最高的权威。”步骤二:由于我们童年的“积极关怀的需要”(即接受来自相关之人的温暖、同情和接纳等),便被强加了“有价值的条件”(即按照别人的价值观而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来生活)。“因此,他的自我概念包含了虚假的成分,这些成分不以他的经验为基础。”步骤三:只有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怀”(接纳、关心或重视),才能避免强加给人的有价值条件。,只有经历过无条件积极关怀的人才能成为“功能完善者”。三、“以人为中心”(person-cen
11、tered theory)的治疗理论:(一)心理治疗的目的:当有价值条件取代机体评价过程作为生活的向导时,人即成为“失调者”(“非本真的人”)。“失调”(incongruence)是心理障碍的原因。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克服有价值条件,再次按照机体评价过程来生活。,“这是人的基本异化。他对自己,对他自己天然的机体评价系统经验不诚实。心理成熟的发展道路,治疗的方法,就是消除这个人的功能异化,消除有价值条件,达到一个与经验一致的自我,并作为一个行为的调整者恢复一致的机体评价过程。”(二)、促进个人成长的条件:除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外,其他关系也能促进个人成长。促进个人成长的关系的条件有三:,第一,真诚、真实或一致(congruence);第二,接纳、关心或重视,即“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第三,同感理解或同理心(empathy):敏感的、积极的倾听,或全心身地去听。(三)、测量治疗效果的“Q分类技术”:这一技术要求:来访者描述他们“即时的自我”(真实自我)和他们想要成为的自我(理想自我)。测量这两个自我就能测定两者的相关度。,治疗开始时,两者间的相关很低;但后来会变得很大(真实自我越来越接近理想自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