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ppt
《心理学史 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 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引言:背景与特征,20世纪中叶,构造主义作为一个派别已经消失;功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被吸收进其他的观点从而失去其作为派别的特点。只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仍被认为是具有影响力的、完整的思想派别。20世纪60年代早期,一群由马斯洛领导的心理学家开始了一场被称为“第三势力心理学”(third-force psychology)的运动。主要针对另外两大势力(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基本特征:第一,创建关于“人性”的新科学一种新的人的范式:促使健康的个体变得更健康,即实现他们的全部潜能。第二,不采用“决定论”解释人的
2、行为。人的科学不会像物理科学研究物体那样来研究人。因为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身的存在方式。行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主观实在”。第三,与“人道的”(humane)或“人道主义的”(humanitarian)观点有区别:,关键在于“人”的概念:(1)个人作为人,其地位不可以还原到更低级的水平。(2)个人的独特价值:是一个有自主判断和行动之潜在能力的存在。(3)作为一个有自我意图及预先活动、而不纯粹是反应性的存在。(4)是一个能够反思自身存在并赋予其意义和方向的象征性实体。第四,研究人的最恰当的方法是研究完整的主观经验的现象学。,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人有“自由意志”这类独特属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不想抛弃
3、科学的探索,只是想拓展我们的科学观。,第1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生平与著作:Abraham Maslow(1908_1970),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者,也是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主要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走向存在的心理学(1960),宗教、价值与高峰体验(1964),人性的再探索(1971)。,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范式”:,1、心理学的目标应该是完整地阐述“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个阐述包括语言的重要性、评价过程、人的所有情感及人们寻求并获得生活意义的方式。2、研究非人的动物对研究人没有什么价值。3、“主观实在”才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指引。4、研究个体比研究具有
4、共同特征的群体更有意义。5、主要精力应该用于发现那些能拓展并丰富人类经验的事情。6、应该寻找那些能帮助解决人的问题的信息。,三、需要与动机理论:,(一)需要层次:需要是按层次排列的。越是高级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如图所示:,自我实现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二)自我实现:1、定义:自我实现就是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自我实现就是不断实现潜能、能力和天赋;就是使命(或召唤、命运、天命、天职)的完成;就是更充分地认识、承认一个的内在天性;就是个人内部不断趋于统一、整合或协同的过程。”。“他们能够成为什么,就必须成为什么。他们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本性。”,2、特点:第一,尽管
5、所有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内驱力(作为人发挥他的全部潜能),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第二,越是高级的需要,力量就越微弱;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尽管这种需要是内在的是很容易被干扰的。第三,大多数人害怕自我认识,即有一种“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对自身优点的恐惧;对自己命运的逃避;对自己天才的回避。”,(三)、“自我实现者”:其主要特征如下:1、能准确、全面地洞察现实。2、对自己及他人表现出极大的接纳性。3、表现出自发性和自然性。4、有独处的需要。5、独立于环境与文化。6、以持续新奇的眼光欣赏事物。7、经常经历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感到视界被无限地打开;既感到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史 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九 人本主义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