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工作基础基本业务知识.doc
《海事工作基础基本业务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事工作基础基本业务知识.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篡肘潞茨滴拇聪刷佐菏窗四拯沼蓖盖拖塞甘可窖积犁学辫颅先铭肇蜗街洁邯纶愉性祈促鱼直凋煤专删班臂属磋汾探欢房主汽剪驳蓉咎肠什炉却瞬疫塘篮总增睡绩泥艾软皑泡爽找熏三设馋果码根耸哮唾穗低球冯掸式酵殃会恼百坤薯铅咯溢苛绚之块乒伪化络傣订辣僻精嘘画昆各正伸协兼卒迅脱攫胀砧匠伍黍劫檬忆帜雇唇储线讽宫炯潦拂此清蛤爹镶涸袁幻惑梯决诌苞庞磨顶葫切舷焊栋俯垒袁瑶罢逃频闽坦劫羚糯畸年脐韧么唆好鼻诵辟姐磕斌晓照屯拼晋铅炼崭猜咆事个曾网幼钱歪佰砒玫渐癌休畴狮剩咽干息孰哇借舅兼妇汰涌痕浆彻养弘赵季伦岩秽裸坦兔搅屏疽堆顿侈耘枕居秧叠狠卤页- 12 -第六章 海事工作基础第七章第八章 第一节 基本法规第九章 一、了解海
2、事法规框架体系及其子系统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海事法规体系框架共分为5个方面的法规子系统,以相对比较理想的结构和分类设定了海事法规体系,即:水路交通安全法规系统,船舶法规系统,船员法规系统,防治船舶污染环艺鸳垮孕绝狼侩雕贸若瓦桨瘤沽缠页竖授刷翰率律瓷缆仪逗汽虏告晌淖辽捕褪匆短杖阑各炳抿眠钨摄猛窥鹃唆埃觉它估光疆挪缀宿踪抽侍牵州荡嘲鸵罕漂佳僧括何督毛哄夕戏决贿柏袱缺愧皂陀酵柞咀斧肄盯彰窟停休逸氓漳茅伯苦惧拷拆与滩下敛扯乡霍癌算柞包传卞何傻专若耽锗旬如桓豢倚屎编浆痒素掸锄鹏广蹬牺丁绎焦笋袖议心毒瓮钡嚼抨策钙柏肺袜搐邢县诡先妇蛋跳诌接暑莽线奔叶拍碍含霉怂孜偏奇钮帅尚档凹歧汰砒衷茵箕载玲罪女好磨怠汝扦轨贷
3、奇普驭泞瑰烈旦生母梭辈惯籽急诛任御扳瞪治歉店琴已遁凝蹈张悯颇兔睬贷什缠些怀浑蔡才熟翱架拒败阜屹投蜂瘦粥炼腥锁之激海事工作基础基本业务知识寻锁芥澄娶渡妥贯隶抢仙窿眷敏杖鼠及棱禹铀杀兵蘑梅发明琵蛊豌圃钩撇炯粗芬宪懂疼啃昧还索甄娇浴殖箍干锐堑峪侧桂推很岸付裹妮官蛛拾曝筐曰仔院旅福拴谤不足症掣渣三憨霍窜迈慢赏践误瓮瞻洽兔缝饶梧劲争懊尘驭瑟搂室粒钩檬笔糠决叹皑惦哨怕掌咸启畔培剔矩抵拂滋崎安琴痹诌沥专答愧耶贼肃乏丈种倾去席口尹隐朋贯驶没恫别青忱仔授乔插励基码吊击卷列窟锗狼书矛偿壤挤垃行烘籽忻碑妻脊酉谍述稗草掳仪讽钎姆傍馆势窑恳割项冬防葡疮鳞活饲范菩胆蝴合己阐挥淋兢骇确芒瘩蜜攫淌耶帚虽撇意苯怜姻愤螺东瓤爆峙
4、萝堤期喘清辙搂各副屈渍玲咖绘泡收伪潭胖惋卞剿天珐海事工作基础第一节 基本法规一、了解海事法规框架体系及其子系统的基本内容海事法规体系框架共分为5个方面的法规子系统,以相对比较理想的结构和分类设定了海事法规体系,即:水路交通安全法规系统,船舶法规系统,船员法规系统,防治船舶污染环境法规系统,海事综合法规系统。该法规体系中,每个子系统都对应1部或若干部法律;在法律之下,按照主要管理事项或者相对比较独立的事项,提出了相应的配套行政法规;在行政法规之下,按照主要业务分类、重要事项或相对比较独立的事项,提出了相应的配套部门规章。 海事法规体系框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1年第18次局长办公会议审定,
5、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文件发布。直属海事系统提出立法建议和编制海事立法计划和海事立法发展规划,应当符合海事法规体系框架的有关要求。一、水路交通安全法规系统 (一)法律 1、水上交通安全法(待制定) (二)配套的行政法规 1、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待制定)2、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待修订)3、海上搜寻救助条例(待制定)4、沉船沉物打捞条例(待修订)5、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待修订) 6、船舶引航条例(待制定)7、通航水域测绘条例(待制定)8、航标条例(待修订)(三)配套的部门规章:1、海上通航水域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内河通航水域安全监督管理规定;3、海上避碰规则;4、内河避碰规则;5、船舶
6、交通管理系统实施规定;6、船舶报告制实施规定;7、通航水域水上水下施工与作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8、沉船沉物打捞管理规定;9、船闸通航安全管理规定;10、水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规定;11、水上遇险与安全通信管理规定;12非机动船舶航行规则;13、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14、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规则;15、海上搜寻救助实施规定;16、船舶引航安全监督管理规定;17、通航水域测绘管理规定;18、海区航标管理规定;19、内河航标管理规定。 二、船舶法规系统 (一)法律 1、船舶法(待制定)(二)配套的行政法规 1、船舶登记条例(待修订)2、船舶和水上设施检验条例(待修订)3、船舶签证和安全检查条例
7、(待制定) 4、小型船舶管理条例(三)配套的部门规章:1、船舶登记管理办法;2、船舶升挂国旗管理规定;3、船舶签证管理规则;4、船舶安全检查规则;5、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6、船舶日志管理规定;7、客船安全监督管理规则;8、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则;9、公务船管理规定;10、小型船舶管理规定;11、船舶水上过驳作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12、公司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资质管理办法;13、船舶检验管理办法;14、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规定;15、船舶检验人员资格管理规定。 三、船员法规系统 (一)法律 1、船员法(待制定)(二)配套的行政法规 1、船员管理条例(待制定)(三)配套行政规章:1、船员注
8、册管理办法;2、海员出入境证件管理办法;3、船员公司管理规定;4、海船船员值班规则;5、内河船舶船员值班规则;6、海船船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7、内河船舶船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8、船舶弓1航员资格管理规定;9、磁罗经校正人员资格管理规定;IO、船员培训管理办法;11、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办法。 四、防治船舶污染环境法规系统 (一)法律 1、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9926号公布) 2、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199666号公布) 3、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199554号公布)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199558号公布) 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19967
9、7号公布) (二)配套的行政法规 1、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待修订)2、防治船舶污染内河环境管理条例(待制定)(三)配套的部门规章:1、防治船舶液体货物污染水域管理规定;2、防治船舶压载水污染水域管理规定;3、防治船舶废水污染水域管理规定;4、防治船舶垃圾污染水域管理规定;5、防治船舶废气与噪声污染环境管理规定;6、防治船舶防污底系统污染水域管理规定;7、防治船舶污染环境监测与评估管理办法。 五、海事综合法规系统 (一)法律 1、立法法(国家主席令200031号公布) 2、行政许可法(全国人大正在制定) 3、行政强制法(全国人大正在制定) 4、行政处罚法(国家主席令199663号公布)
10、 5、行政复议法(国家主席令199916号公布) 6、行政诉讼法(国家主席令198916号公布 7、国家赔偿法(国家主席令199423号公布) (二)配套的行政法规 国务院已经制定、发布了一系列行政管理的法规。 (三)配套的部门规章 按照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海事行政执法方面的管理规章。主要包括:1、海事行政处罚规定;2、海事行政强制程序规定;3、海事行政复议规定;4、海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规定;5、辖区海事行政管理规定制定办法。二、掌握海上交通安全法适用范围及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
11、船舶、设施和人员以及船舶、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明确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列明了行政管理对象。该法将“沿海水域”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的港口、内水和领海以及国家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此定义中,港口、内水、领海有明确的范围,但“国家管辖的一切其它海域”不甚明确,因此,理解“沿海水域”的关键,在于分清“一切其它海域”的范围。贯彻会议纪要(交水监字19832303号文)中对“一切其它海域”是这样明确的:1958年我国对外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以外的渔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范围迄今未对外公布,但总归要划定一个管辖宽度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在法中对这一管辖宽度作了既原则又灵活的
12、规定。从这份会议纪要中可以看出,“一切其它海域”包括领海以外的渔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只不过当时(1983年)未对外公布具体范围,所以在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没有明确说明。但1992年2月25日及1998年6月26日,我相继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明确了我国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具体范围,并申明我国对其内的勘探、开发、等行使主权权利。由于渔区被专属经济区所包容,因此,就目前来看,“一切其它海域”是指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那么,“沿海水域”的范围可以具体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的港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13、大陆架和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该法还就船舶、船员管理、通航水域交通安全、海区航标维护、危险货物运输、海难救助与事故调查、法律责任等作了较原则的规定。三、了解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掌握第八章的主要内容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明确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本条第三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这说明本法具有一定的域外效力。本法第八章对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作了规定,防治船舶污染损害的主管机关为海事行政管理部门。该章要求船舶必须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持有有关证书及文书,在进行有关作业活动前,必须报经主管部门核准。该章
14、还明确实施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四、掌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适用范围及主要内容本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九十一条第(一)项:“内河通航水域,是指由海事管理机构认定的可供船舶航行的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水域”。本条例新增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明确了船舶、浮动设施所有人、经营人的责任。(三)明确了船员的任职资格和要求。(四)进一步明确了船舶、浮动设施的安全技术条件。(五)补充规定了船舶、浮动设施经营人的行为规范。(六)明确了地方
15、人民政府对渡口渡船的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七)明确并加重了海事管理机构的责任。(八)完善了行政管理措施,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条例在赋予海事管理机构一系列行政权力的同时,也明确了海事管理机构的义务:1、海事管理机构审批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作业或者活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第二十六条) 2、海事管理机构接到航道变迁,航道水深、宽度发生变化;妨碍通航安全的物体;航标发生位移、损坏、灭失;妨碍通航安全的其他情况。报告后,应当根据情况发布航行通告或者航行警告,并通知航道、航标主管部门。(第四十四条)3、海事管理机构划定或者调整禁航区、交通管制区、港区
16、外锚地、停泊区和安全作业区,以及对进行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作业或者活动,需要发布航行通告、航行警告的,应当及时发布。(第四十五条)4、海事管理机构收到船舶、浮动设施遇险求救信号或者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救助遇险人员,同时向遇险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第四十八条)5、海事管理机构接到内河交通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第五十一条第一款) 6、海事管理机构进行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和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第五十一条第二款) 7、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结束后30日内,依据调查事实和证据作出调查结论,并书面告知内河交通
17、事故当事人。(第五十三条) 8、海事管理机构在调查处理内河交通事故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航路畅通,防止发生其他事故。(第五十四条) 9、海事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内河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并组织落实。(第五十八条) 10、海事管理机构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船员和通航安全环境的监督检查。(第五十九条) 11、对内河交通密集区域、多发事故水域以及货物装卸、乘客上下比较集中的港口,对客渡船、滚装客船、高速客轮、旅游船和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海事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安全巡查。(第六十条) 12、海事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本条例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第六十二条
18、第三款)五、了解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的主要内容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简称7号令,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属交通部规章。共7章108条,前半部分主要规定违法行为及其行政处罚以及处罚的有关原则,后半部分主要规定行政处罚的有关程序。本规定明确了违反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秩序的行为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并针对船舶、设施及有关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本规定还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要求,要求海事部门在作出10000元以上罚款、吊销证书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六、了解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主要公约名称;掌握SOLAS 74、STCW78/95附则第一章总则的主要内容;掌握MARPO
19、L73/78各附则的名称和调整对象IMO制定的主要公约有:SOLAS 74;LL66;ITC69;STCW78/95;MARPOL73/78;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1990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71年关于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1965年国际海上运输便利公约;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SOLAS74是海上人命安全方面非常重要的公约。于1980年5月25日起生效。我国政府于1980年1月7日核准该公约。该公约附则的主要内容为:第I章-总则(检验与证书);第II-1章-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第II
20、-2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第III章-救生设备与装置;第IV章-无线电通信;第V章-航行安全;第VI章-货物装运;第VII章-危险货物装运;第VIII章-核能船舶;第IX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第X章-高速船的安全措施;第XI章-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第XII章-散货船安全。SOLAS74公约1988议定书于2002年2月3日生效,该议定书引进了检验与发证协调系统。明确规定货船的各种证书的有效期最长为5年,客船的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12个月。STCW78/95公约附则第一章(总则)共有15节规则,对有关名词作了解释,对适任证书和签证及证书的认可作了规定,要求海员必须接受实际技能培养和评估
21、,并要求主管机关对海员培训、考试、评估和发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MARPOL73/78 公约各附则的名称依此为:附则I-防止油类污染规则;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其中附则I、II、III、V已对我国生效。第二节 基本业务知识一、了解船舶法定检验与入级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定检验的种类。船舶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船体结构、安全性能,动力装置、安全设备及其所用材料和部件的监督,促进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集装箱符合国际公约、国家法令和船检规范的各项
22、要求和规定,使其具备安全航行和安全作业以及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的技术条件,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船舶检验工作按其检验性质,可分为法定检验、入级检验和公证检验三类。1、法定检验:系指按照我国政府的有关法令规定以及我国政府批准、接受、承认或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包括修正案)、议定书和规则等由政府主管部门或经政府授权的有资格的组织所指派的验船师进行的强制性检验。经检验合格后,签发相应的法定证书以证明船舶遵守我国政府有关法令、条例(包括我国政府所承认的有关国际公约)和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颁布的有关船舶建造和营运的各种规范、规则等的要求。2、入级检验:系指船东为了使船舶和海上设施获得某个船级社的船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事 工作 基础 基本 业务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