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燕飨诗.ppt
《五章燕飨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燕飨诗.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燕飨诗,重点掌握:关于燕飨诗的研究掌握:燕飨诗的发生、分类及政教作用,第一节燕飨诗的发生、分类及政教作用,周代是农业宗法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适应这种农业宗法等级制社会的政治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礼制。周代礼制极为宽泛,据周礼记载,当时把礼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大类,统称为五礼。其中嘉礼是用于融合人际关系、沟通感情,联络友谊的礼仪,它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婚礼、冠礼、飨燕、立储、宾射等等礼仪。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
2、称为礼仪诗或宴饮诗。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根据反映的不同礼仪内容,又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飨礼是周天子在太庙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飨以大牢招待宾客,规模盛大,但并不真吃真喝,献酒爵数也有一定限制。如小雅鹿鸣描写了周王大宴群臣嘉宾的盛况。燕礼应用最广。在主宾献酒行礼后可开怀畅饮,至醉方休。如小雅宾之初筵描写了领主贵族宴饮的全过程,并讽刺他们饮酒无度失礼丧德。乡饮酒礼多指诸侯乡大夫的宴饮之礼。反映乡饮酒礼活动的诗有:小雅常棣,写宴请同族兄弟,并反复申述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团结友爱。,燕飨诗的价值:(1)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燕飨诗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是要通过诗歌
3、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如小雅鹿鸣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是写群臣嘉宾赞美惠爱周王,并向周王进谏有益的治国之道;“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则是写周王夸赞群臣嘉宾道德高尚,美名远扬。君臣之间相敬以礼,相爱以德,相互赞扬称颂自然会有益于消除隔阂,融洽关系,有益于治理国家。不仅君臣之间需要沟通情感,同心协力,就是兄弟族人、朋友故旧之间也需要互相扶持爱护,才会有所成就,燕飨诗中便屡屡表现人们的这种普遍愿望,如小雅常棣希冀通过燕飨增进兄弟情意;小雅伐木企图通过燕飨结识朋友知心。,第二节关于燕飨诗的研究,(2)燕飨诗的历史价值: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燕飨诗不仅
4、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宾之初筵中记载的三爵之礼,就是古代燕飨中必经的程序。(3)燕飨诗的审美价值:一、和谐欢快的风格;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小雅伐木中慷慨好客、敦厚热情德主人;小雅鹿鸣中文质彬彬、谦
5、恭有礼的宾客;宾之初筵则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鹿 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是周王宴请群臣和嘉宾的宴饮诗,它反映了周人重礼又重德的社会习尚,又表达了周王礼遇贤才的真诚愿望。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均以鹿鸣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和谐的欢乐氛围,奠定了全诗轻快的基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同曹操的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
6、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惟有中间所引的“鹿鸣”四句显得欢乐顺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远不如曹操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饮之诗,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语言流畅,基调健康,不愧为是一首优美的宴饮诗,特别是其“礼贤下士,思贤若渴”的题旨,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不仅对历代的统治者有过约束和启迪作用,而且给一些进步士子抨击专制政治和不礼贤下士提供了思想武器。,小雅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
7、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 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http:/,这首诗是描写贵族饮宴场面的,客观上暴露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礼节的虚伪和生活的腐朽
8、。首章写贵族们在饮宴和奏乐中比射,这是他们所谓的“射饮”;次章写贵族们在乐舞中祭祖求福,然后边射边饮,这是他们所谓的“祭饮”;在这两种饮宴中,与饮者是彬彬有礼的,而在下两章所写的饮宴中,与饮的贵族们便是洋相百出了。诗人细致地描写了他们未醉、刚醉、烂醉的变化,可谓穷形尽相。未醉时一个个衣冠楚楚,斯文道学的;一旦醉了,便乱糟糟地离开座位,大舞起来;到了烂醉的时候,更大喊大叫,打翻菜肴,弄得笾豆狼藉不堪。并一个个斜戴着帽子,歪歪倒倒地乱蹦乱跳,没有一点德性;最后一章表现诗人对这种无节制的饮宴的不满,提出纠正的措施。可见作者当是一位贵族。诗序说是卫武公为刺周幽王所作,虽未必可靠,但这首是讽刺诗却是无可
9、疑义的。诗中以突出的对比和细致的描写,鲜明地绘出了贵族饮宴的场面和醉汉的各种丑态,很生动逼真。,名词解释: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第六章 战争徭役诗,重点掌握:诗经的徭役诗 掌握:诗经的战争诗,第一节诗经的战争诗,一、反映在诗经中的战争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周边部族的抵御和进袭;二是对内镇压叛乱。二、战争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一)、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周民族作为一个核
10、心文明、主体民族对周边部族作战时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二)、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三)、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如小雅采薇;(四)、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怨恨,如豳风东山。三、思想价值:反映了周代战争的历史和周人对战争的态度,表现了周人爱国爱家、明辨善恶的可贵品格。,一、周代的徭役诗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夫为天子或诸侯、士为天子、诸侯或大夫奔走四方,当差服役;一种是下层士、庶民或农奴为国君戍守征发、出各
11、种杂役。所谓徭役指的是“赋役”。周初的赋,最初只是指军赋,包括天子和诸侯向臣属征用的军役和军用品。春秋后期,从田亩征赋,赋和税、役逐渐混合,也就是说,农业生产者不仅要拿出田产和其他的物质财物,还要为主人做一些工作,其中包括征戍、杂役等。因为从事这一类工作要远离自己的居所,故称“徭役”。周代徭役名目繁多,诗经中的这一类诗歌据统计有30多首,集中在国风和小雅里面。歌者或是中、下层官吏,或为底层劳作者。,第二节 诗经的徭役诗,二、主要情感:(一)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徭役违背了人伦常情,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鸨羽、君子于役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君子于役
12、,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如之曷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夜。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首诗也是写得非常好。既描绘了乡间黄昏的景色,勾画出暮色苍茫中思妇倚门伫望的画面,又表现了孤寂、惆怅的情怀,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二)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等。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这首诗的调子很悲凉,而且有一种缓慢悠长的旋律,给人以深沉忧伤的印象。,三、艺术成就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
13、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第七章 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重点掌握:讽喻怨刺诗 掌握:政治颂美诗 政治美刺诗包括两类,一类是政治颂美诗,是对贵族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赞美。大多产生于政治清明、国家强盛之时,即西周初中期以及宣王中兴时期。一类是讽喻怨刺诗,大多产生于王道衰废、国家败亡之时,尤其是西周末年至平王东迁时期。这两类诗基本存于诗经“二雅”之中,都出于周代社会的卿士大夫之
14、手。,第一节 政治颂美诗 一、主要内容:是对整个贵族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人物的赞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赞扬贵族阶级的美德与容仪;(二)赞美贵族阶级政治代表人物的政绩。二、特点:(一)颂扬周代贵族人物的道德之美;如卷阿、泂酌、既醉、旱麓等,这些诗中都提到了德,这里的德是指君子的美好道德。因为道德是立国的基础,所以诗经中政治颂美诗首先歌颂君子的道德之美,也就是必然现象。(二)描写君子的外在仪容之美。“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小雅菁菁者莪)“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都人士),三、政治颂美诗的基本模式 既歌颂君子的内在美质,又赞美君子的外在仪
15、表,内德外仪相统一(大雅假(嘉)乐、大雅烝民)大雅假乐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禄无疆,四方之纲。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墍。,现在一般人认为这是赞美周成王的诗。诗中第一段说他有美好的品德,能安抚百姓,使所有人都能尽职。所以从天那里承受了福禄。第二段说他因受福禄而有众多子孙。他又有肃穆的神态,堂皇的仪表,他是一个很好的君主,因为他从来不犯什么过错,一切都按先王的法度办事。第三段再一次申说他有严肃庄重的仪表,谈吐文雅有序。因而他
16、没有任何私怨私恶,他率领众多贤人治国,成为四方纲纪。第四段写朝中众臣对他充满了热爱,一个个尽职尽责;老百姓在他的荫庇下也都安居乐业。全诗并没有具体写成王到底取得了哪些功业,而是一再歌颂成王的德行与仪容,从而暗示了成王所取得功业的伟大,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真挚的热爱。在诗经政治颂美诗中,传为周宣王大臣尹吉甫所作的大雅烝民是最杰出的一首,诗篇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赫赫政绩,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德性完美、勤于王室的政治家形象。展现了仲山甫外在的威仪风采,有显示了他的人格之美。政治颂美诗所歌颂的对象是周代社会的上层贵族,这类诗曾经被扣上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帽子而予以否定。现在我们应给予新的评价。周朝
17、在历史发展中也起着进步作用,他们的历史功绩不应抹煞,他们的人格道德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应当颂扬。,第二节 讽喻怨刺诗雅诗中的讽喻怨刺诗产生于在“王道衰”、“周室大坏”的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年到平王东迁的时期。其作者属于贵族阶层中的“公卿列士”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可分两个方面:其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其二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小雅之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大东、四月、北山,大雅之民劳、桑柔、召旻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这两类诗在内容上又有其共同性,即表现了那一时期的卿士大夫们的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一般来说,大雅的作者多为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宗法血缘关系已把他们的个
18、人命运同周王朝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他们对于周王朝的没落、倾颓有焚心之忧、切肤之痛,有更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所以出于这个阶层之手的诗的主调多表现为讽喻和规谏。小雅的作者地位比大雅作者低,其血缘层次和等级身份虽使他们也关注国家命运,但这些人有的处于受压迫的地位,或命运比较悲惨,所以出于这个阶层之手的诗的主调多表现为怨刺与批判。,1、讽喻规谏诗 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谑
19、。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这首诗传为周厉王时的老臣凡伯所作,全诗共分八章,第一章由天道变化、人民遭难说起,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当政者没有政治远见,所以诗人要进行讽谏。第二章接写天降灾难的原因。第三章责备同僚们不听诗人的劝告。第四章进一步以
20、一个老臣的身份责备周厉王。第五章劝周厉王要正视天的愤怒,关心民生疾苦。第六章告诉周厉王正确的治民之方。第七章告诉周厉王为政之方。最后一章再次告诫周厉王要敬畏天怒,不要再做荒淫之事。全诗拳拳之忠,溢于言表。,2、讽刺批判诗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他们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表现出强烈的讽刺批判精神。其讽刺批判的对象由地上的当权者而及于天上的主宰者,还有那些宵小和权臣。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
21、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抑此皇父,岂日不时?胡为我作,不卿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孽,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这是周
22、大夫作的一首内容充实而情感迸发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八章,从三个角度有力地表现了忧国的主题:前三章将日食、月食、强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第四、五、六章回顾与揭露当时执政者的无数罪行;最后两章写诗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的立身态度,他虽然清醒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不逃身避害,仍然兢兢业业,尽职尽公。诗人哀叹个人的不幸,哀叹政治的腐败、黑暗与不公,实际上也就是在哀叹国家的命运。全诗具有悲壮的情怀,开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精神的先河。这首诗在创作方法上是现实主义的,它对西周末年政治的抨击,大胆、直率而深刻,而且全诗叙、议结合,诗人在抒发感慨时,既写了自己的不平遭遇,又在不平遭
23、遇中批判了现实,使人感到格外亲切和真实。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首诗保存了我国日食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整首诗所表现的这种嫉恶如仇的态度和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使其与板、荡等诗的谆谆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讽喻规谏诗与讽刺批判诗的区别。,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关怀国计民生)和忧生之情(感叹个人遭遇)。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 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影响: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政治美刺诗:是诗
24、经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分为政治颂美诗与政治怨刺诗两类。政治颂美诗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贵族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人物的赞美如烝民;政治怨刺诗又分为讽喻规谏诗和讽刺批判诗两类。前一类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后一类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如十月之交等。政治美刺诗的作者都出于卿士大夫之手。讽喻怨刺诗:是诗经中政治美刺诗中的一个类别,系卿士大夫所作。它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在讽喻规谏诗中,板是代表作品,在讽刺批判诗中,十月之交是代表作品。讽喻怨刺结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对屈原、杜甫等大诗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讽喻诗人:诗经中的讽喻诗的作者充
25、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这些作者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他们被后世称为“讽喻诗人”。,第八章 婚姻诗与爱情诗,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五四以来,很多学者做过一些统计工作,一般的看法是,即使是最为保守的估计,这类诗也不会少于50首,教材将婚恋诗分为三种题材:爱情诗、婚嫁诗、弃妇诗。经学时代,婚恋诗是被歪曲的,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刺的观念比附曲解,比如关雎是美“后妃之德”的;将仲子是刺郑庄公的等等,以诗附史,以史证诗。二是站在道德伦理的立场,将这类诗指斥为“淫奔”之诗,或更有说为“刺淫”诗。直到五四之后,学者才大胆地彻底扫除了堆积在诗经上的小序的瓦砾,让婚恋诗露出真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章燕飨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1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