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ppt课件.ppt
《《心电图检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检查》ppt课件.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电图检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薛妮娜,1903年荷兰人Einthoven发明了心电图并对心电图上的各波段和间期予以命名,192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当时的心电图只有I,II,III这三个标准导联.1934年美国人Wilson用中心电端的连接方法组成了aVR、aVL、aVF、V1、V2、V3、V4、V5、V6导联,12导联心电图建立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成为医院一项常规的检查技术。基于心电图的发明,在20世纪50 年代以来先后建立了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心向量图、监护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起搏器、临床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术等检测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
2、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及其意义,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3、对房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帮助。4、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对临床的特殊意义。,5、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6、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和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它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记,以利于确定时间。7、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
3、救。,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P,Q,R,S,T,U,临床心电图产生的原理,1、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2、立体P、QRS、T向量环的形成 3、临床心电图的产生原理-立体向量环 的第二次投影,单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每个瞬间心肌除极、复极形成既有强度,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就称为心电向量。心脏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心电向量,全部心肌细胞激动所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称为综合心电向量。,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
4、合向量。可以认为,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是全部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述原理所综合的结果。,将心房与心室在激动过程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着的瞬间综合向量的轨迹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的立体环.,横面 额面,心电图导联体系,一、常规12导联体系 1、标准肢体导联 I、II、III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状面情况 3、胸导联 V16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二、附加导联 V7 9、V3R 5R,1、标准导联(双极导联),将电极置于左右上肢和左下肢,分别反映左、右肩和躯干下部电位。I导(L1导)左上肢(+)-右上肢(-)II导(L2导)左下
5、肢(+)-右上肢(-)III导(L3导)左下肢(+)-左上肢(-)标准导联反映身体两个部位的电位 差,故又称双极导联,2、单极导联,为了能从心电图上探查到某一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于1934 年设计了所谓中心电端,在左上、左下、右上肢三个肢体导联互相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中心电端,这个”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经常差不多等于零,即基本上处于等电位状态。将心电图机的电流计的阴极与“中心电端”连接,并将探查电极与阳极端相连,所得心电图即代表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这样的导联称为“单极导联”。根据探查部位可分为单极肢体导联及单极胸壁导联。,(1)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右上肢单极加压肢导(av
6、R);右上肢(+)-左上、左下肢共同连接(-)左上肢单极加压肢导(avl);左上肢(+)-右上、左下肢共同连接(-)左下肢单极加压肢导(avF);左下肢(+)-左上、右下肢共同连接(-),(2)单极胸壁导联,将“中心电端”接心电图机的负极,把探查电极接心电图机的正极,探查电极安放在心前区不同的位置。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和V4连接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临床上诊断后壁心肌梗塞还常用V7V9导联;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 V
7、9: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小儿心电图或诊断右心病变(例如右室心肌梗塞)有时需要选用V3RV6R导联,电极放置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平均心电轴 心电轴一般是指前额面上的心电轴。瞬间综合向量也称瞬间心电轴,其与标准I导联线(即水平线)所构成的角度即称为瞬间心电轴的角度。所有瞬间心电轴的综合即为平均心电轴。临床上测量方法有面积法,振幅法和目测法。,心电轴的检测,临床意义:正常成年人QRS平均心电轴在+58度左右。胎儿时期右室负荷增重,出身后电轴右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转为正常。轻度左偏及右偏不能肯定心脏异常,多属正常变异。明显电轴左偏见于:左前分支阻滞、左室肥厚、预激综合症、横位心等。明显电轴
8、右偏见于:右室肥厚、左后分支阻滞、扩张型心肌病、高侧壁心肌梗塞。电轴不确定见于:重度右室肥厚、三S综合症等。,通常可根据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若、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90);,若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若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正常位心脏,V1,V2,V4,V5,V6,V3,aVR,aVL aVF,心电轴转位,右心室向左移动,左心室被推向后方,使V1 V4,甚至V6均呈右心室表面波型(rS)。左心室向前向后,使V3以至V2、V1呈现左心室表面波型(波为主)。,顺时钟转位,逆时钟转位,顺时钟
9、转位,V1,V2,V4,V5,V6,V3,aVR,aVL aVF,逆时钟转位,aVR,V1,V2,V4,V5,V6,V3,aVL aVF,返回,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房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浦肯野纤维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P波:反映心房激动的电位变化.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S-T段:表示心室早期复极的变化.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Q-T间期:表示心室除极开始到复极结束的时间.U波:代表心室的后电位.,心脏
10、电激动和心电图波形关系,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P波,意义:左右两心房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形态:光滑呈圆钝 方向:I、II、aVF、V46直立向上,AVR倒置 时限:小于0.12秒.Ptfv1-0.03mms 振幅:肢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 0.20mv 逆行P波:I、II、aVF倒置,AVR直立,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P-R间期: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PR间期,意义: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限: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的P-R间期为。在幼儿及心动
11、过速的情况下,P-R 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为延长,但不超过0.22s。,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QRS波群的命名原则,R波:首先出现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QRS波群,意义: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时限:正常成年人多为,最宽不超过0.11s。波形:常人的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avR的QRS主波向下。,振幅:肢体导联的每个QRS 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其绝对值不应低于0.5mV,胸导联不应低于0.8mV
12、。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 的R 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R型,R波不超过2.5mV。Q波: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宽度应小于0.04 秒,V1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S-T段:任何导联水平下降不得超过0.05mV。肢导、V4-V6的S-T段升高不超过0.1mV。V1-V3的S-T升高可达0.3mV,S-T升高的形态很重要。测量基线的确定:T-P的延长线;P-R的延长线。,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波:ST段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
13、折的一个波。,T波:反映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T波的方向和QRS波群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在正常情况下,除III、avL、avF、V1-V3导联外,T 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Q-T间期:从Q波起点至T波终了。,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用的时间。Q-T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但最长不超过0.44秒。,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U波:T波后0.020.04sec的振幅很小的波。,U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其方向与T波一致,一般不超过0.05mv。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心房肥大,P波代表左右
14、心房受激动产生电的变化。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最先引起右心房除极,产生P波的前半部分,稍后左心房除极,产生P波的后半部分。当左房或右房发生肥大时,肥大一侧心房的除极向量增大,引起异常的改变。,(1)右房肥大,P波电压增高,但时间正常,其形态高尖,振幅 0.25mv,在II、III、avF导联最为明显。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故称“肺型P波”。,(2)左房肥大,P波增宽0.11秒,常呈双峰型,双峰间距0.04s,在I、II、avL导联明显。V1的P 波终末部负向波变深,Ptfv1超过-0.04秒。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注意点:与心房内传导阻滞鉴别。,(3)左
15、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当左房与右房均发生肥大时,心电图可见到既异常高大又增宽而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风心病及某些先心病。,心室肥大,1、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1)RV5+SV14.0mv(男)、3.5mv(女)、RV52.5mv(2)RI+SIII2.5mv、I1.5mv(3)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30度(4)QRS总时间0.10s(一般不超 过0.11s),(5)ST-T改变:表现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 中,ST段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如既有R波电压增高,又有ST-T 的改变,诊断左室肥厚的把握就大。一些正常年青人R波可超过正常,单纯电压增高称为左室高电压。,左心室肥大,1、QRS波群(
16、左室高电压);2、电轴左偏;3、ST-T改变。,2、右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1)RV11.0mv RV1+SV51.2mv V1R/S1 V5R/S0.5mv或RQ(3)电轴右偏+90度(重症+110度)(4)V1呈QR型(5)ST-T改变,右胸前导联T波双向,倒置,ST 段压低,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右室高电压);2、电轴右偏;3、ST-T改变。,3、双侧心室肥厚,(1)只出现一侧心室肥厚(2)接近正常心电图(3)表现为左右心室肥厚:右胸壁导联显 示出右室肥厚图形,左胸壁导联显 示出左室肥厚图形特征。,(4)肯定的右室肥厚伴有下列一项或几项者:QRS电轴左偏 V5、V6R波电压增高S
17、T段压低T波倒置 V3 R+S6.0mv,R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5)肯定的左室肥厚伴有下列一项或几项者:电轴右偏 V1导联有明显增高的R波、R/S1.0 V5、V6导联有深的S波,双侧心室肥厚心电图:,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的心电图表现,自心电图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因为其它疾病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与急性冠脉供血不全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相似或完全相同。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才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1)临床上有典型心绞痛病史。(2)有心肌梗塞。(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影等有心肌缺血的证据。(5)平时心电图上出现缺血性
18、T波改变,或ST-T改变,或心律失常。,(一)缺血型T波改变,1.Tv1Tv5或Tv6 2.T波低平 表现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振幅小于1/10R波者,称为T波低平。V4-V6T波低平比较常见,如V1导联是直立的,则V2,V3导联的T波不应低平。,3.T波双向 T波先直立后倒置者,称为T波正负双向,T波先负后正者,称为负正双向,常伴有ST段下斜型下降。4.T波倒置 典型的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的改变是缺血性T波倒置,具有以下特征:(1)倒置的T波两肢对称,基底部变窄,波底变尖,呈所谓的冠状T波。(2)能定位诊断,如出现于下壁导联上代表下壁心肌缺血。(3)有动态变化。,(二)ST段下降,急性冠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 检查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