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ppt
《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苦学多思 求是笃行南開大學经济學系,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一个人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经济学,他甚至没有足够的资格管理国家事务。萨缪尔森 罗斯福新政C+I+G=C+S+T报酬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经济学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有利于我们的事业、生活,英文中“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家庭”与“管理”两词合并而成,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原意是家庭管理论,反映了当时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特点与局限。在色诺芬时代,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奴隶们分属于各个奴隶
2、主家庭,所以家庭管理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搞好各个奴隶主庄园的组织和管理。在经济论中,色诺芬强调经济(家庭管理)应成为一门学问,这个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现在“经济”一词的含义,则泛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获取各种物质财富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切谋生活动。,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多种多样的观点究竟什么是经济学?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与说明。有人从经济学研究和考察人们的经济活动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面对稀缺性现实必须做出选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怎样进行选择的一门学科;有的人从经济主体为,着
3、既定目的去参与经济活动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有限经济资源的配置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有的人从经济社会的福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既定资源条件下怎样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门学科。,2.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20世纪30年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
4、以供消费之用。”,3。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满足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A资源有限 B时间有限 C其他人为你提供的服务有限稀缺性(Scarcity)即指生产的产品资源(经济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情况。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人们只能以有选择的方式满足欲望A合理使用资源 B合理支配时间 C首先满足最迫切的欲望因此,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最优选择和资源配置,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稀缺性的普遍存在而引起选择的必要性,就必然产生经济学。一切经济问题来源于稀缺性。选择:为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3.资源配置的说明,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分配
5、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以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不同物品。有效地配置资源是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为了论述与说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使用了一个重要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图,A,B,C,QK,QW,O,QK1,QK2,QK3,QW1,QW2,QW3,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突出,表明在资源稀缺条件下,机会成本会递增。,三、经济体系的功能和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表明,对一个经济社会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按照社会经济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商品组合进行生产。这就是合理
6、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源。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系统通常应具备如下功能或解决以下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充分就业。5.物价水平。6.经济增长。其中前三个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后三个问题则是宏观经济学要考察的问题,即是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社会又出现了失业和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困化、城市膨胀等一些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方法 与规范分析方法1.实证分析:即说明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首先要
7、提出对经济现象给予解释的理论,然后用事实来验证理论,并依据理论对未来作出预测。实证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同自然科学有类似方面。“经济学是不精确的科学”。,2.规范分析:即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规范经济政策措施和经济行为后果的是否可取性。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就叫作规范经济学。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前者从“量”的角度分析;后者从“质”的方面考察。同一问题可进行实证也可进行规范分析,例如 经济增长 节俭,二、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1.均衡与经济均衡均衡:力学概念引入经济学经济均衡: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
8、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2.局部均衡即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一种商品的均衡。,3.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4.过程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续继起的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故过程分析又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
9、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化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静态分析时通常假定资本数量、技术水平、人口规模、生产组织和制度体制等因素固定不变。2.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只注意从一种均衡到另一个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和所包含的时间阻滞。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自变量和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3.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对经济事物变化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动态分析的根本特征是引入了时间因素,从时间序列上对社会经济活动作时点分析和期间分析、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试图说明经
10、济活动怎样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动态分析着重考察在静态分析中假定不变的因素在时间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将会怎样影响一个经济体系的运动。,四、经济模型的建立,1.模型与济经模型模型与模型方法在整个科学领域,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着普遍而广泛的运用。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用来描述和研究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经济理论是实际经济事物与经验认识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经济模型就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达。2.分析与表达经济模型的分析与表达,可以有几种方法:用普通文字,用算术式,用简单几何以及用代数式。这些简单的不同的语言可以相互译通。选择哪一种方法,,3.经济模型的构成
11、通常有四部分:定义、假设、假说、预测。,定义,假设,假说,预测,验证,放弃假说,理 论,审定补充修改完善,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从个量分析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是关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个别经济变量变动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中应有以下内容:(1)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2)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要达到的目标是最大化。(4)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5)核心是价格理论。2.微观经济学的假设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设。第二,充分就业的假设。,第三,市场出清假设。第四,完全信息假设。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供求
12、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供求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如何把既定收入分配于不同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上,以实现最大化的满足或效用。(3)生产者行为理论。其中又包括了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和市场结构与厂商理论。(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理论。(6)微观经济政策。,供 求 理 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显示性偏好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市场理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要素市场理论,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利息理论,利润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二、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
13、析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定义有以下几点:(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2)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4)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3)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理论。(5)宏观经济政策。三、微观经济学与宏 观经济学的关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都假定制度因素不变。(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相同的。
14、(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第四节 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一、自给自足经济二、中央计划经济三、完全市场经济四、现实混合经济五、价格制度和微观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所以又被称为价格理论,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价格制度的运行,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个对价格制度的功能和效率的理解,这种价格制度在混合经济借以运行的方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五节 市场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一、重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出发点:资源稀缺和欲望无限;二、重新明确资源配置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三、重新认识经济体制的实质;四、重建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五、为计划与市场
15、结合方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起点;六、当前经济学研究的误区。单纯实证、远离现实、片面求深求精、故弄玄虚、食洋不化。,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一节 需求的基本理论一、需求与需求定律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一定市场内,在每一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2.需求函数:商品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QD=F(P)3.需求定理:在其它因素既定条件下,需求量与商品本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需求价格与.需求表2.需求曲线3.需求需求曲线的例外,QD,P,1 2 3 4 5 6,50 40 30 20 10 0,Q,P,O,D,D,三、需求的
16、变化和需求曲线的移动,1.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1)收入(2)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预期(5)社会时尚(6)人口数量与结构由此可得完整的需求函数:D=F(P、T、I、Pr、Pe、N),2.需求曲线的移动3.需求水平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化: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价格水平下点的位置的移动;需求水平的变化:同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D,D,D1,D1,P,Q,O,第二节 供给的基本理论,一、供给与供给定律1.供给概念生产者在某一市场上、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2.供给函数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的依存关系。公式:Q
17、S=F(P)3.供给定律商品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1供给价格与.供给表2.供给曲线3.供给曲线的例外,P,QS,2 4 6 8 10,10 20 30 40 50,P,Q,S,S,O,三、供给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的移动,1.影响供给变动的其它因素(1)生产的技术水平。(2)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5)其它经济因素,如政府政策、创新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完整的供给函数:QS=F(P,M,V,Pr,PT),2.供给曲线的移动3.供给水平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P,Q,O,S,S,S1,S1,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
18、动,一、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市场价格。如图:,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P,Q,S,D,E,O,Q0,P0,P1,P0,D,S,S,D,P,Q,Q,P,O,E,O,E,P0,P2,QS,QD,QS,QD,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1.需求变动影响均衡2.供给变动影响均衡,3.供求相同方向变动的影响4.供求相反方向变动的影响,D1,D,S,S,S1,D,D1,D,S1,S,Q,Q,Q,P,P,P,D1,S1,D,S,E,E,E,E,P总是按需求变动的方向而变动,Q可增可减,Q将同时增加或减少,P可升可降,P升Q增,P降Q增,5.供求定理
19、,以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1)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3)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4)供给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四、以公式说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根据供求定律,设:QD=abP=200-2PQS=-P=-40+P均衡条件QD=QS解得:200-2P=-40+PP=80;Q=40如果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则P和Q都会有新的均衡值。,注意:
20、在经济分析中与数学的习惯相反,以横轴代表因变量,以纵轴代表自变量。这样函数QD=abP实际上是P=a/b1/bQD的反函数。如需求函数QD=200-2P,可写成P=1001/2QD。如图:,QD,P,P,QD,dQD/dP=-2,200,100,100,200,Dp/dQD=-1/2,QD=200-2P,P=1001/2QD,(1),(2),第四节 市场均衡模型的应用,一、货物税对价格的影响,税后:PD=160-2QD PS=-40+2QS PT=PS+T PD=PT 已知T=20解得:Q=45;P=70生产者得到的净价格:7020=50美分生产者实际负担的税收:6050=10美分其余税收由消
21、费者负担。,70,60,50,45,D,S,ST,20美分,P,Q,O,P/Q=10/5=-2,税前:PD=160-2QDPS=-40+2QS解得:Q=50 P=60,在现实经济中,货物税在多大程度上由消费者或生产者承担,这将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图1:,图2:,S,S1,D,D,D,D,S,S1,P0,P1,P2,P0,D,D,S,S,D,D,PS,P0,PS,P0,PS,PS,需求弹性小,消费者承担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供给弹性小,生产者承担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二、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低限价及影响:,最高限价及影响:,D,S,P,Q,Pm,P0,Q
22、D,QS,Q0,O,E,D,S,Pn,P0,E,P,Q,O,QD,QS,Q0,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 收入弹性 定义: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特点:第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一个负数。因为根据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第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一个无维量,即弹性大小与计量单位无关。,Ed=,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2.点弹性与弧弹性,(1)点弹性:即测量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点弹性的确切公式是:公式表明,点弹性是P/Q和dQ/dP的乘积,其值大小不能单凭需求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23、.点弹性的几何图解,A点的斜率=P/Q=Q1A/Q1D 或=P1C/P1A,C,D,A,P1,Q1,O,.点弹性比较,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弹性比较:,不同需求曲线上点弹性比较,Ed=,Ed1,Ed=1,Ed1,Ed=0,P,Q,O,Q1,P1,X,A,B,P,Q,Q,Q,Q,D,D,D,D,O,A,B,A1,B1,K,K1,K,A,B,A1,B1,A,A1,B1,B,K,K1,K,B,A,B1,K1,K=DK/DAOD/DK=OD/DAK1=DK1/DA1OD/DK1=OD/DA1,因OD相同而DADA1故,KK1,OD相同,DADA1,KK1,K=K1,(2)弧弹性:测量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
24、弹性,公式为:,图例:,P,Q,P1=100,P2=75,Q1=75,Q2=100,D,D,中点,P,Q,O,价格由100降为75和价格由75升为100:,A,B,最佳算数平均法,3.价格弹性的类别,用斜率小的曲线说明弹性较大,而以斜率大的曲线说明弹性较小。一是由于斜率较大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大的部分一般价格都很高,而在常见的价格范围内弹性都小于一。图1)二是由于斜率较小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小的部分一般价格都很低,而在常见的价格范围内弹性都比较大。图2)单一弹性 富于弹性 缺乏弹性,图1,P较高,P常见,Ed1,Ed1,D,D,P,Q,P常见,P较低,P,Q,Ed1,Ed1,4.影响需求弹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西方 微观经济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