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运动反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运动反射》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反射康复医学科,大纲:感觉系统损伤:主要症状、体征、初步定位 运动系统损伤:运动障碍类型、表现、初步定位 反射异常:表现、意义,感 觉 系 统感觉定义:各种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后在 人脑中引起的直接反应。感觉分类:浅感觉痛、温、触 深感觉运动、位置、震动 复合感觉实体、图形、重量、定位 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解剖、生理 一、感觉传导通路 1 浅感觉(痛、温、粗触)脊神经节周围突脊神经节(一级神经元)中枢突脊髓后角中间神经元(二级神经元)换元后在脊髓前联合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前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前束丘脑腹外侧核(三级神经元)换元后形成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后1/3中央后回为
2、主的皮层感觉投射区。,2 本体觉及精细触觉脊神经节周围突脊神经节(一级神经元)中枢突脊髓后索薄束、楔束延髓背盖部薄楔束核(二级神经元)换元后组成内侧丘系交叉到对侧丘脑腹外侧核(三级神经元)换元后组成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后1/3中央后回、顶上回。3 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小脑传递本体觉调节共济运动,非感觉性投射。,二、感觉系统特点 1 三级神经元组成 2 一、三级神经元固定 3 二级神经元位置不同 4 后根入脊髓后上下1-2髓节再入后角 5 后根、脊髓节段代表一定的皮肤区域,但有重叠支配。6 脊髓从外里,侧索为SLTC,后索 为CTLS;大脑皮层呈倒置人体分布。,感觉障碍临床分类 1 刺激征 感觉
3、过敏 感觉倒错 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 疼痛:局限、放射、牵涉 锐痛、钝痛、灼痛 2 损毁征 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 感觉分离,感觉障碍的定位 1 末梢型 远端、对称、手袜套样、多神经损害 2 周围神经型 单神经:单一神经分布区,呈条、片状。多神经:多个单神经复合、神经干、神经丛 呈条、片、肢体、肢带。3 节段型 后根:长而宽的条、片,单侧完全性。后角:同上或呈短褂、裤,单侧分离性。前联合:同上,双侧分离性。,4 传导束型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un-Sequard Syndrom):病变平面12个节段以下对侧浅感觉减退,同侧深感觉减退及运动障碍见,同侧节段性深浅感觉消失或感觉过敏带。见于髓外压迫性病
4、变。脊髓横贯性损伤:病变平面以下双侧深浅感觉减退,截瘫、尿便障碍。见于脊髓炎及脊髓压迫性病变等。,5 交叉型 同侧面部,对侧肢体感觉减退。见于脑干病变。6 偏身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偏瘫或三偏。见于大脑半球、脑干、内囊、丘脑病变。7 单肢型 单肢感觉障碍,皮层病变,多伴复合觉减退、感觉性EP。8 癔病性 不符合解剖分布,戏剧性变化,癔病人格。,运动系统解剖、生理*随意运动:意识支配,锥体系统,皮层呈倒置人体分布,皮层对运动器官为对侧支配。*不随意运动:非意识支配,锥体外系,通路复杂,维持肌张力,稳定姿势,调节随意运动。*共济运动:由小脑、本体觉、前庭神经共同完成,通路复杂,调节随意运动。,
5、随意运动传导通路 额叶运动区Betz cell 轴突放射冠 内囊,皮质脑干束经内囊膝部,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肢下行中皮质脑干束逐渐交叉至对侧,支配颅神经核中脑大脑脚桥脑延髓下部/C1水平 经锥体交叉或不交叉对侧脊髓 侧索、同侧前索纤维分布为下肢在外,躯干居中,上 肢在内前角运动神经元前根 骨胳肌。,运动系统损伤的表现 A 瘫痪 Paralysis*肌力:0 I II III IV V*肌张力*肌容积 B 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 C 共济失调 Ataxia,一、弛缓性瘫痪 Flaccia Paralysis(下运动N元瘫、周围性瘫)表现:*肌力肌张力 腱反射*病理反射
6、()*分布局限,肌萎缩早*可有肌束颤动及营养障碍*EMG:NCV 失神经电位*肌活检:失神经改变,定位*周围神经:与受损神经支配区一致,多发性呈远端对称性瘫,伴感觉、营养障碍。*神经丛:病肢多支周围神经瘫,伴感觉、营养障碍。*前根:节段性,可伴感觉障碍及根痛。*前角细胞:节段性,伴肌束颤动,肌萎缩早,无感觉障碍。颅神经核病变可非节段性。,二、痉挛性瘫痪 Spastic Paralysis(上运动N元瘫、中枢性瘫)表现:*肌力肌张力 腱反射*病理反射(+)*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肌萎缩无或晚*无肌束颤动及营养障碍*EMG:NCV正常,失神经电位*肌活检:无失神经改变,定位 1 皮层:对侧偏瘫
7、或肢瘫,Jackson EP。2 皮层下白质:对侧偏瘫或肢瘫,程度不等。3 内囊:对侧偏瘫,三偏,均等。4 脑干:交叉瘫,同侧颅N驰缓性瘫,对侧肢体痉挛性瘫。各种交叉瘫综合征。5 脊髓:半切、横贯;颈膨大上肢驰缓,下肢痉挛;腰膨大下肢驰缓;胸段下肢痉挛。,三、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 定义:清醒状态下,不能自行控制的骨 胳肌运动。形式多样,睡眠后消失,激动 时加重。不自主运动多因锥体外系病变引起。,锥体外系 传导通路*皮层新纹状体旧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红核、黑质 脊髓。*皮层桥脑小脑红核脊髓。介质:GA、GABA、DA、Ach、5-HT等,临床表现 1 静止震颤
8、 Static Tremor 2 舞蹈 Chorea 3 手足徐动 Athetosis 4 偏身投掷运动 Hemiballismus 5 肌张力障碍 Dystonia:齿轮样肌僵直,扭转痉挛(变形性肌张力障碍)。6 抽动症(tic)及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四、共济失调 Ataxia 定义:由于小脑、本体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分类:小脑性 大脑性 感觉性 前庭性,临床表现 A 小脑性 1 姿势、步态改变:不稳、蹒跚、摇晃、步基宽,半球倾患侧,上蚓前倾,下蚓后倾。2 协调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辩距不良,轮替失调,大写怔,笨拙。
9、3 语言障碍:含糊、吟诗样、爆破样。4 眼震 5 肌张力低,反击征(+),B 大脑性 1 额叶性:轻、暂时性,伴额叶症状及锥 体束损害。2 顶叶性:肢体共济失调,闭眼加重,少 深感觉障碍。3 颞叶性:轻、暂时性,平衡失调。,C 感觉性 1 深感觉障碍 2 Romberg 征(+)D 前庭性 1平衡失调,Romberg睁闭眼均不稳。2 不能走直线,误指。3 眩晕、呕吐、眼震。4 改变头位加重,前庭功能检查异常。,反 射 解剖、生理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 传入N 中间N元 传出N 效应器。浅反射:经皮层,多突触反射。深反射:经脊髓,多为单突触反射。病理反射:低位的、原始的、正常被抑制。,浅反射 角膜反射:一侧三叉N中枢双侧面N 腹壁反射:浅感觉中枢前角腹壁 上腹壁T7-8;中腹壁T9-10;下腹壁T11-12 提睾反射:L1-2 足跖反射:S1-2 咽反射:舌咽N 中枢迷走N 肛门反射:S4-5,深 反 射 肱二头肌反射:C5-6 肱三头肌反射:C6-7 挠骨膜反射:5-6 膝反射:L2-4 踝反射:S1-2 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 Hoffmann征、Rossolimo 征,病理反射 Babinski 征 Chaddock征 Gordon征 Oppenheim征 Gonda征 Pussep征 脊髓自主反射 总体反射,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