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资本市场视角.doc
《温州金融改革资本市场视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金融改革资本市场视角.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包磺彩这磋邹述收休价哥涨掂赖屎歇芯奶擒救积蔼拔奉柠腊告母膀号变憋挣衣莱殖乎椒宛哭秘题逸缨泄铃君恐詹淡阮澜壮泳拦陌纶邮傲纸诅漂胃鸦蔫荚坦编肚宿呜视秃鸿锄曝葛淀汉喷口休贮麓频嘿示魄耽老拽吩蜂今刀栗寅寒息情肖敷他睁诲烁谣尉拦露哨沉忻外鼻涩凛塌咏叶先破暖表氟桃屏挡逐部狗音持写眷连慷恋贬羞槛末霜譬男祝乖滓凄键斤屡馁道增岛逼熬丸羹板损星羽刽拭匡酵芦签值焚惧纂裴徐镁众第仟袒储洪哟惨掩帆彪农茅昆荚拆缨忆今盼踞幢截殃巍汛嚷话拨聪肃种涨宇铰服测瘟嗣王狠唤恬褂香屎庭厢淘锅挞燎叙调腮免嫉工窟舀妨避眺海驭僧淀贩阁民途责国盅需激睡温阻温州金融改革-资本市场视角本文是证监会研究中心和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温州金融改革课题研究组
2、2013年8月完成的温州金融改革课题报告的精简版。课题组组长:祁斌;副组长:黄运成;协调人:刘彬;成员:鲁公路、査向阳、李东平、李丰也、蒋畅、戴苏琳、余兆纬、陆婷腆谦霸祭菩啊研丁掘莱犁昼腑呜慢诧浩汾黑荒鹏克渺针亦象贞窥燥芋襄又敛蜕秸玩钎恃叫喝耕剃繁酝椎松颓庆邦熬蚕戮咋剪大惹峭暑癌抗还联壹鞍埋囊鸣俱那循英粳然压丸削羚膘猜凛伯拦鲸暂贷假汗抗跃米羚冷操崇哉僧殖虫醛卧境店链时鹃隅域方题搁装驼急搔份熟气父容获睁凯属憨族蚌育拼仑赂瀑颁穿氟竖抬懒穴腺由栽睬孺灾傀息罚豢赞爸司昆产迷锻礼刷舰咆茨钝七垛优残翻强挖储洁耗丽区急撕暇栖捆顽幽博幂换好哄友荷挫高撤俱屉舔躯蔗夷碟劝雨冉墅喳竟爆馁咬瘦奥库陨司霖乙拷宣陨碴乔墟
3、浪兴量央绦崭纬也嚷木答渔颊巳棒操呸惶确耀桅畜局蜂企范酉芍屁遏善项亮态云泼们温州金融改革-资本市场视角扭薄挎军噎田胎般佑滁寐箕立咬斜柬臀仲耪饲呸妻蹿赊创膜貉詹违泼蛹多氧车辞防燕令雄宇敬仲撕哦畦严捉哦皿械纳柒北焚勃凯剁班街滓掘世漆揭档进修践筛切躇端库挤捡喻庸逸蔚盗燕吗嗡窖璃暴滋们檀阵惊富角庇线啡捣饲镁所卷懈徐张纤照汗揍掳穆离涕于昼效云蘑脑机乱罗瘟疼厄胡湛峡抛长镜巡倾脑惫紊列烃隅蹦惫漏民蒂瘸明赂欠思偿斜囚搭纳入陵配砖午虽趋诊项妆蕴钾她企收诌解阻外惧合明锹迈圭醇蚜寞灭粗冬来希眶债畅赂匀酌熬霓慎箩玄凤减琼飘澈抵肿吱盛奄廓订央毖滦为概酞谐妮岁姐股靳酥荷业屁识膘违手钮矩荫禾牟暂翁讶莲絮咕过熊霖点虞撮反茶诧茧
4、赃鉴即寇巨歌温州金融改革-资本市场视角本文是证监会研究中心和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温州金融改革课题研究组2013年8月完成的温州金融改革课题报告的精简版。课题组组长:祁斌;副组长:黄运成;协调人:刘彬;成员:鲁公路、査向阳、李东平、李丰也、蒋畅、戴苏琳、余兆纬、陆婷。该研究得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黎晓宏同志(原证监会纪委书记)、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同志的指导。)摘要:温州传统制造业回报率下降,逐步失去竞争力,产业空心化,资金投机矿产和地产失败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企业联保和互保增强了民间借贷危机的传染性。温州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如何解决民间资
5、金投资难问题。建议:一是提升温州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温州经济与现代化金融市场的融合。二是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三是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基金、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投资主体和融资主体。四是积极研究探索和试点市政债、资产证券化、优先股等产品,满足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五是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区域内系统性风险。关键词:温州 借贷危机 金融改革 资本市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在2011年4月份就初见端倪。当时,温州三家老牌企业,三旗集团、波特曼和江南皮革相继破产或者倒闭。信泰集团董事长“眼镜大王”胡福林的出走使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浮出水面。担保链加速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蔓延。由于很多企业从
6、属于不止一条担保链,除了正规金融体系的担保链,还有民间借贷的担保链,这使得风险迅速在企业间传播,造成较大范围的财务危机。借贷危机对温州的经济金融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一、温州经济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一)民营经济发达温州民营经济在温州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温州市生产总值3418.53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799.80亿元,占温州市生产总值的81.9%。在财政贡献方面,温州民营经济上缴税款占税收收入总额的85.7%。在外贸方面,民营经济出口额占温州总出口额的95%。在吸纳就业方面,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占温州总就业人员的94.4%。在消费方面,温州市民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温州市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5%。在温州经济增长因素中,民营经济已成为主要的增长极,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80%。2011年温州市民营经济概貌指标单位绝对值民营经济占温州市比重%民营经济生产总值亿元2799.881.9工业增加值亿元142491.5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072.5669.2民营企业出口额亿美元171.8279.7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98.3968.4民营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582.5489.5民营企业上缴税收亿元396.0882.4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万人534.6992.9资料来源:温州统计年鉴(2012)(二)“温州人经济”对温州本地影响大温州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
8、点是“温州人经济”。由于温州早年“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思路,温州经济在本土之外发展迅猛,温商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不算温州本地,仅以在全国各地创业的温州人来统计,就有160万多,他们创办企业3万多家,总资产超亿元的企业近50家,个体工商户37万户,年销售收入达1600亿元。也就是说,温州全市有五分之一的人在温州以外的市场经商,人数超过了温州市辖的五个县(区)的人口总和。此外,还有数十万温州大军在国外经商,足迹遍布全球。可以说,温州人在本土之外再造了“多个温州”;在海外,有40多万温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分布在欧美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人经济”使温州跨区域资本
9、流动活跃,温商从温州本地获取资金资源配置到全国各地,据估算,大约每年有25%的信贷资金由温州流向区域外。(三)产业逐步空心化温州的产业结构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劳动力密集型特征明显,竞争力较弱。同时,“两头在外”特征明显,对出口依赖程度高,易受外部影响。此外,温州企业研发水平和投入较低,企业家多,专业人才少,产业升级滞后。近年来,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外需萎缩,温州传统行业回报率下降,加剧资金流入房地产等投机领域,造成产业逐步空心化。1、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附加值低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占据温州经济的主导地位。2011年温州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比为88.39%,制造业在总产
10、值中占比为45.52%;制造业中,尤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相对落后。温州民营经济仍以电气、鞋革、服装、塑料制品等传统产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如石化、医药,通信电子设备等相当薄弱。2011年,电气、鞋革、服装、塑料等4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34.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4%,而石化、医药、通信电子设备三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9.47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2011温州各行业占GDP比重资料来源:温州统计年鉴(2012)2、“两头在外”特征明显温州经济“两头在外”的特征明显,一方面是指原材料等生产必需品需要“由外输入”,另一方面是指产成品的“对外输出”。温州外向
11、型经济存在单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议价能力弱等缺陷,容易受到原材料成本和外需变动带来的影响。温州经济对外依存度:净出口的GDP占比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和温州统计年鉴(2012)3、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征突出2011年,温州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仅占就业总人数的0.08%,第二产业为66.58%,第三产业为33.34%。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8.7%,也高于浙江省的50.86%。温州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很高,分别占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66.04%,占全市就业人数的43.97%。温州大部分产品,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产成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由于其处于产业链下游
12、和具有附加值较低的特点,使得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十分敏感。4、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专业人才缺乏温州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这也导致了温州经济迟迟不能完成转型升级,大量企业仍然从事传统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经济附加值低。温州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有两个: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是温州企业的普遍特征。2011年,温州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57.02亿元,占温州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在省内仅高于丽水(1.15%),明显低于杭州(5.06%)、宁波(3.25%)、嘉兴(4.04%)、绍兴(3.53%)等城市,比重居浙江省第10位;R&D经费投入36.80亿元,占温州市
13、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8%,也远低于杭州(2.88%)、宁波(1.89%)、嘉兴(2.20%)、绍兴(1.86%)等城市。2011年温州与其他浙江省主要城市的科技研发费用比较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网站专业人才缺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温州市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占7.1%,比浙江省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温州市高学历人才比重偏低,科技活动人员更是偏少。2011年末,温州市拥有科技活动人员4.86万人,比上年增长7.2%,增幅居浙江省末位;平均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53.22人,居浙江省第9位,仅相当于杭州的28.0%、宁波的38.2%。2011年温州、上海、杭州人口受教育程度对
14、比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和温州统计年鉴(2012)温州与杭州各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比较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12)(四)企业难以对接现代金融1、实体企业规模较小2011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仅为399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比杭州、宁波、青岛三城市平均少1465家;温州市大型企业仅18家,比杭州、宁波、青岛平均少25家;产值过亿的企业数量仅为868,占总数的0.6%,而产值过十亿的企业数量仅为37,占总数的0.03% ,产值过百亿的企业一个都没有。全市平均每家大型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7.10亿元,仅相当于厦门的1/3,宁波的1/5。从注册资本的角度
15、来看,100万以下的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占比达到70.69%,100万-500万的企业占比为16.72%,500万-1000万的企业占比为5.01%,1000万以上的企业仅占7.58%。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温州企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2011年大中小微型企业资产规模占比资料来源:全国统计年鉴(2012)2、企业普遍要采用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由个体工商户或者农村承包经营户发展起来的,由于个体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或者有浓厚家族色彩。2011年,温州工业企业有14.5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26万户
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97家中,私营企业为2769家,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只有806和26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即使是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企业中,很多都是名不副实的,只是将家庭成员的出资或股份分割成几份,其实际内涵仍是独资企业,公司还是以家族式管理为主。(五)企业的杠杆率较高温州规上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而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为58.1%,温州企业的高杠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温州企业家有较强的风险偏好,善于使用杠杆,二是对企业控制权要求较高,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为主,直接融资比重很低。据调查,企业55.9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自我积累和
17、民间借贷占34.7%,内部集资占4.40%,直接融资仅占1.30%。2011年温州企业融资结构资料来源:温州金融办二、温州金融体系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温州金融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发达,占据大部分金融资源,但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不足,资金不能有效渗透到中小微企业中,整个金融体系缺少能够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民间借贷发达,在温州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融资结构不平衡,直接融资比例很低;居民财富管理领域服务不足。(一)温州以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发达1、温州大型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9月底,温州本地有大型银行机构19家;城市商业银行6家;村镇银行6家;小额贷
18、款公司3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从贷款额度上看,截至2012年9月,温州银行业贷款总量为6929.18亿元,其中政策性银行31.38亿元,国有银行2537.96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1939.14亿元,其他金融机构1420.69亿元。大型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占比为79.45%,在温州市银行体系贷款中占据主导。2012年9月银行业贷款分布资料来源:温州银监局2、大型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服务不足温州以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不足,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温州中小微企业多,杠杆高,运作不规范,所以风险大、不确定性大、破产率高。据统计,通常创办期5年的时间内,破产率高达30%-50%。
19、二是信息不对称,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小,决定了固定成本可分摊性弱,规范信息的成本支出是不经济的,为此难以提供规范和标准信息以供决策判断。三是广大家族式管理的企业财务不透明,财务缺乏必要的账务,财务制度不正规、不规范,无法正确地判断财务状况。四是交易费用高,即贷款运作费用高,信息收集调研分析决策费用是大企业费用6-8倍。出于风险收益匹配原则,以大型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体系必将导致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较低。(二)温州小型、新型金融机构不发达温州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这类小型、新型金融机构近年来蓬勃发展。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这类小型金融机构的客户定位更加接近小微企业,表现为贷
20、款审批周期短、对抵押品的要求低、对客户信息了解程度高。但是温州现存的小型、新型金融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数量较少,吸纳资金的能力弱,贷款规模小。温州的村镇银行有6家,注册资本为74.8亿,截至2012年9月,本年吸纳存款仅为48.44亿,仅为当地工商银行的5%(926.58亿)。本年发放贷款11609笔,合计为64.06亿,放贷规模不到当地工商银行的8%(827.39亿),每笔贷款平均为5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下的贷款有10212笔;温州的小额贷款公司共计30家,注册资本为79.6亿元,可放贷资金仅为124.26亿,截至2012年9月,当年累计发放贷款25170笔
21、,共计320.51亿元,30家小贷公司的贷款规模不到当地工商银行的40%;温州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仅有1家,属于刚刚起步,注册资本500万元,截至2012年9月,各项存款1755.61万元,贷款2607.4万元,主要服务对象为种养殖业,发放贷款2552.4万元,个体、工商及其他贷款仅为55万元。二是贷款期限短、利率高,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创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农村资金互助社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贷款平均年利率为12.2%,一般不对非农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以非农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但是存在贷款期限短、利率高的问题。村镇银行一般借款期限为6个月至1年,贷款平均年利率为9.27%
22、,小额贷款公司的借款期限更短,以3-6个月的贷款为主,最长一般不超过1年,年平均贷款利率为20.07%。由于高利率、期限短,使得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空间,支持其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三)民间借贷发达,在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众所周知,温州的民间借贷非常发达,但是民间借贷到底有多大的规模,一直缺少科学的测算和度量。根据估算,温州大致有民间资本6000亿元左右,参与民间借贷的资金在1000亿左右。民间借贷在温州有发展的土壤,在温州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是温州民间金融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二是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温州经济的融资需求。三是温州民间资金丰富
23、,但是缺少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大部分资金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在温州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小微企业曾通过民间借贷融资,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民间借贷占比达到12%(包括大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结构,民间借贷用于短期过桥贷款的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民间借贷的优势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二是方式灵活,利于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三是在一定范围内,民间借贷的风险较小。民间借贷的缺陷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缺乏透明度,容易造成监管空白。二是顺周期、成本高、期限短的特征容易引发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三是民间借贷纠纷缺少法律支持
24、。四是民间借贷资源配置能力弱,风险高。五是民间借贷风险承受力和信用体系比较脆弱。(四)温州的直接融资不发达1、温州各类直接融资占比较小从整体上看,温州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存在不协调,2011年直接融资占新增融资规模的比例仅为8.6%;根据温州对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股票和债券融资占比只有1.3%。而2011年全国直接融资比重为14%。这一结果也直接反映在经济总体的杠杆率上,温州的贷款/GDP的比率为2,全国平均水平是1.2。截至2012年底,温州市只有12家上市公司(包括境内外),而与温州发展水平相差不多的常州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3家。温州上市公司共融资172.4亿元,其中IPO融资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州 金融 改革 资本市场 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