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教程.ppt
《现代社会学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学教程.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社会学教程,政法学院:吴国珍,课程教学说明,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对基本概念、原理主要是了解;重点是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课留下1015分钟思考问题或自学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结构,主编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部分:导论(社会学的视野)(13章)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的历史、社会学理论流派第二部分:社会的基本框架(48章)基本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婚姻与家庭、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第三部分:社会的空间聚落与社会运行(916章)社区、个人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第一章
2、什么是社会学,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创立者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1838年出版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标志着社会学诞生。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的西欧,至今发展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年),大学时攻读数学和工程学,对数学、物理学很有研究,后转而研究哲学。亲身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雾月政变”,支持共和反对专制崇尚革命,对社会现实分外关注。曾是圣西门的私人秘书,两人开始了长达7年的合作,后两人因思想分歧而分手。后回家乡开办讲座,历时两年。18301842年出版实证哲学教程,共六卷。
3、前三卷是关于算术、天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内容,后三卷专门研究社会学。马克思(18181883年),二、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的急剧变迁是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基础直接原因是“两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经济转型: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政治转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转型:农业社会(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2.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社会学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 主要是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社会哲学思想,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3.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的方法,即运用观察、实验、归纳、
4、分析、比较等等,这些实证的方法为人们研究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众说纷纭(1)社会整体。(法国,孔德)(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德国,韦伯;我国早期社会学家孙本文)(3)社会群体和群体生活。(日本,福武直;英国,斯宾塞),(4)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以及社会过程。(法国,涂尔干;美国,WI托马斯、T帕森斯)(5)社会关系。(德国,齐美尔;俄国,PA索罗金;美国,罗斯)(6)社会结构、功能与社会发展规律,或者说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费孝通、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郑杭生)此外,还有“剩余说”、“问题说”、“科学群说”、“组合说”、“调查说”等。,二、社会
5、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从综合的、较具包容性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来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包括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社会,第三节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一、社会学的视角二、社会学的想象力三、社会学的功能,一、学会用社会学的视角思考问题,许多年前,美国社会学家伯格就撰文,向人们介绍社会学学科的魅力和视野,邀请大家探究社会学领域的问题。他说,社会学的第一个智慧之处即在于,世界并不是它们看起来的样子。社会学的诱惑力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它教我们用一种新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我们终其一生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6、,1结构-过程视角(横向-纵向,静态-动态)2整体-个体视角(宏观-微观视角)3均衡-冲突视角(和谐-矛盾视角)4社会关系视角: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二、社会学想象力,美国社会学著名学者米尔斯1959年出版了他的名著社会学的想象力 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意味着对想像力的培养。,米尔斯以为:,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这需要社会学的想像力。社会学想像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社会学想像力还能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和事件,把握这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帮助人们区分“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社会学 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