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ppt
《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 生产管理与控制,第九章 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第十章 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第十一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二章 物流管理与库存控制第十三章 物流需求计划、制造资源 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第九章 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第二节 企业的生产类型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第四节 流水生产的组织与控制第五节 多品种效批量生产,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一、生产过程二、生产过程的组成三、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返回,一、生产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劳动过程: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
2、动对象,使其按照预订的目的改变形状、结构、性质或位置的过程。自然过程:在某些情况下,生产过程的进行还需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返回,二、生产过程的组成,企业的生产过程,就其对产品出产所起的作用来分: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投产前所做的全部生产准备工作。基本生产过程:企业直接从事加工、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为保证基本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生产服务过程:为了保证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返回,基本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式生产过程:原材料从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按照固定的程序,经过连续加工而成为产品的过程。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先
3、将原材料加工成毛坯、零件,然后将各种零件进行部装、总装、试车,最后经检验合格而成为产品的过程。企业的基本生产过程,按其工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个工艺阶段,每个工艺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工序。工序: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或同一台机床)上,对一个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多工位加工)所进行连续的作业。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返回,三、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目的:使成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效益最高。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1.连续性 2.比例行 3.均衡性 4.平行性 5.准实性 6.适应性(也称柔性),返回,第二节 企业的生产类
4、型,一、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二、划分生产类型的方法三、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返回,一、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根据企业生产产品品种多少、生产稳定程度、同种产品产量大小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等因素,把企业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特点是:,返回,二、划分生产类型的方法,划分的主要标志: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 步骤:1.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2.依次确定小组、工段、车间、企业的生产类型。,(一)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1.工序数目法根据固定于工作地工序数目的多少来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的方法。2.工序大量系数法根据工序大量系数值来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的方法。工序大量系数工序单件时间/节拍节拍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5、计划期零件产量,在保证制品出产节拍的条件下,为完成每道工序所需设备的数量。倒数即为固定一个工作地上的工序数目。工序数目1/工序大量系数节拍/工序单件时间,工作地生产类型确定表,(二)小组、工段、车间、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在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基础上 根据大多数工作地生产类型 根据大多数小组或工段的生产类型 根据大多数车间或主要车间的生产类型 实际工作中,有时也按产量指标决定企业的生产类型,返回,三、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决定着高低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途径:1.积极组织专业化生产。2.改进产品设计。3.采用工艺规程典型化和成组工艺。4.加强计划管理。,返回,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6、和时间组织,一、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三、合理安排零件的加工顺序,返回,一、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内,通过许多相互联系的生产单位来实现的,所以,工业企业必须根据生产需要,设置一定的空间场所,建立相应的生产单位和其他设施进行生产活动。采用哪一种形式来布置设备,必须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全面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出发加以确定。,(一)对象(产品)专业化设备布置(功能式设备布置),对象(产品)专业化是按照产品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车间、工段、小组)的。对象(产品)专业化的生产单位是封闭式的生产单位。优点:生产周期短、运输路线短、在制品和流动资产
7、占用量少;简化计划、调动、核算等管理工作。缺点:产量不大时难以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难以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管理;对品种变换适应能力差。,(二)工艺专业化设备布置(机群式设备布置),工艺专业化是按生产工艺性质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优点: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便于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管理和组织同工种工人的技术学习与交流;较灵活地适应品种变化的要求。缺点:周转环节多,运输路线长;生产周期长,占用流动资产多;计划、在制品和质量管理等工作复杂。,(三)成组式设备布置(GT式设备布置),是处于以上两者中间状态的设备布置方式。在布置设备时,必须考虑相似零件组的加工,将设备排列成尽可能实行流
8、水作业方式的加工单元。优缺点间于上述两种专业化设备布置之间。,返回,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不仅要求企业各生产单位、各工序之间,在空间上密切配合,而且要求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的时间上紧密衔接,使人机料有效组合和运行,实行有节奏的连续生产,以达到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主要是研究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何种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完工以后,才送到下道工序去进行加工。2.平行移动方式: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完工后,立即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3.平行顺序移动
9、方式:上述两者的结合使用,是一批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将已加工好的一部分零件转送到下一道工序加工,并使下道工序能连续地加工完该批零件。,mT顺 n t i i=1,mT平 n t i+(n-1)t长 i=1,mT平顺 n t i+(n-1)t大 t小 i=1,mT平顺 n t i+(n-1)t i较小 i=1,或,例:设某种零件批量n=3件;加工工序数m=4;每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t1=10分钟,t2=5分钟,t3=15分钟,t4=10分钟。,零件加工周期(T),周期:=3(10+5+15+10)=120(分钟)=(10+5+15+10)+(3-1)15=70(分钟)=(10+5
10、+15+10)+(3-1)(10+15-5)=80(分钟)或=3(10+5+15+10)-(3-1)(5+5+10)=80(分钟),mT顺 n t i i=1,mT平 n t i+(n-1)t长 i=1,mT平顺 n t i+(n-1)t大 t小 i=1,mT平顺 n t i+(n-1)t i较小 i=1,返回,三、合理安排零件的加工顺序,(一)多种零件由一台设备加工顺序的安排例:在一台X52立铣上加工8种零件的工时定额如表所示:排在后面的每个零件要等安排在它们前面的零件完成后才能开始加工。某零件的加工完成时间等于排在它前面所有零件加工总时间加上该零件本身加工所需的时间。,各个零件的完工时间列
11、表,平均完成时间为148.125(1185/8)分钟。,如果改变加工顺序,按加工时间由小到大安排:,平均完成时间为83.125(665/8)分钟.,变换零件加工顺序,可以大大缩短零件等待加工时间,加速物料速度,提高车间生产场地利用率,相应减少在制品的保管工作量,有利于车间文明生产。,(二)多种零件由两台不同设备加工顺序的安排,安排加工顺序的步骤:1.找出工序工时定额最小值的零件(若两个最小值相等,任取一个),凡属前道工序的排在最前面加工,属后道工序则排在最后面加工。2.将已作安排的零件剔除,再依次排序,直到排出全部零件的加工顺序。,现假设有五种零件均要经过先车后铣两道工序,这些零件的工时定额如
12、表所示:如何安排才能使零件加工顺序的加工时间最短。答:2小时最短,属后道工序,则D零件最后加工;接着5小时最短,属前道工序,C零件最先加工;接着6小时最短,属后道工序,E零件排在最后加工,则须排在D零件之前加工;依此类推,便可找出全部零件的最优加工顺序是:C B A E D,那个这种加工顺序,上述五种零件的全部加工所需时间最短,即总的加工周期为41小时,其加工周期可用条形图所示:,(三)多种零件由三台不同设备加工顺序的安排,当几种零件在三台不同设备上加工,而工艺顺序相同时,可用约翰逊贝尔曼的扩展方法来安排顺序;但要求各零件在三台设备上的加工时间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1.A设备上的最短加工时间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过程 组织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