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双水相萃取技术.ppt
《第四节双水相萃取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双水相萃取技术.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双水相萃取技术,一、概述,1896年,荷兰微生物学家Beijerinck发现聚合物的不相容性:把明胶与琼脂或明胶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时,得到一种不透明的混合溶液,静置后分为两相,上相含有大部分水,下相含有大部分琼脂(或淀粉),而两相的主要成分都是水.1955年,瑞典伦德大学的Albertsson首次利用双水相技术从单细胞藻类中分离淀粉核,从此开创了双水相分配技术。1979年德国GBF的Kula和Kroner等3人将双水相体系用于提取酶和蛋白质,使胞内酶的提取过程大为改善。,1、基本概念及分类,双水相系统: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聚合物-聚合物-水系统:聚
2、合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使相互间无法渗透 聚合物-无机盐-水系统:盐析作用,为什么会形成双水相?,聚合物之间的不相容性:聚合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使相互间无法渗透,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分为两相。只要两种聚合物水溶液的水溶性有所差异,混合时就可发生相分离,并且水溶性差别越大,相分离倾向也就越大。某些聚合物的溶液在与某些无机盐等低分子质量化合物的溶液相混时,只要浓度达到一定值,也会产生两相。其形成机理是由于盐析作用。,双水相系统分类,双聚合物体系: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葡聚糖(dextran,Dx);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 glycol)/聚乙二醇;甲基
3、纤维素(methylcellulose)/葡聚糖等。聚合物和无机盐体系:PEG/磷酸钾(略作KPi)、PEG/磷酸铵、PEG/硫酸钠等,与一般的水-有机溶剂体系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双水相体系中两相的性质差别(如密度和折射率等)较小。由于折射率的差别甚小,有时甚至都难于发现它们的相界面。两相间的界面张力也很小,仅为10-510-4 N/m(一般体系为10-3210-2 N/m)。,2、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特点,两相的性质差别(如密度和折射率等)较小 两相间的界面张力也很小,(一)条件温和,体系具有生物亲和性(二)所需溶液少,操作方便(三)分离迅速,步骤简便(四)操作易于控制(五)可简化分离步骤(
4、六)能进行萃取性的生物转化(七)亲和萃取(亲和分配)可大大提高分配系数和萃取专一性(八)易于工艺的连续化生产,二、双水相分配原理及其理论基础,(一)双水相系统分配原理 是否会形成双水相,取决于混合熵增和分子间作用力两个因素。混合是自发的熵增过程,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则随分子量的变大而增强。当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之间互不相溶时,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与混合过程的熵增加相比占主导地位,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富含两种不同聚合物的两相。,上、下相的组成取决于两种聚合物(如PEG/Dx)的加入量以及其分子质量的大小。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
5、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作用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分配系数 K不同而分离,相图,双水相形成条件和定量关系可用相图表示。双结点线:把均相区和两相区域分隔开。系线:连接双结点线上两点的直线。临界点:当系线长度趋向于零时,即在图中的K点,两相差别消失,任何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均为1,成为单相体系。,KPi质量分数/%,PEG质量分数/%,在同一条系线上的各点分成的两相具有相同的组成,但体积比不同。当上下两相间密度差小时,两相的体积近似服从杠杆规则。,(二)双水相中的分配平衡,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也用K=cT/cB表示。分配系数是各种相互
6、作用的和.lnKP=lnKE+lnKS+lnKA 总分配系数KP:lnKE、lnKS、lnKA分别为静电作用、疏水作用、亲和作用对溶质分配系数的贡献。在系线上各点处系统的总浓度不同,但均分成组成相同而体积不同的两相,在同一条系线上的不同点,物质的分配系数相同。,(一)静电作用,lnK=lnKo+FZ/RTKo为溶质静电荷为零时的分配系数;F为法拉第常数;Z为溶质的静电荷数;为相间电位差。荷电解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净电荷数成正比.分配系数与静电荷数的关系因无机盐而异,同一双水相系统中添加不同的盐产生的相间电位不同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在双水相种的分配系数K:K+Na+NH4+Li+(C4H9)
7、4N+ClO4-SCN-I-Br-Cl-CH3CO2-F-H2PO4-HPO42-,(二)疏水作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的表面均存在疏水区,疏水区所占比表面越大,其疏水性越强.不同组分由于其表面疏水性的差异使得其各自在上下相中产生相应的分配平衡。lnKsHF(RH+B)HF为相间的疏水性差,也称疏水性因子;RH为氨基酸的相对疏水性;B为比例常数。lnKo=HFHFS HFS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lnK0HF(HFS+HFS)HFS为盐浓度增加引起的HFS值增量。lnKHF(HFS+HFS)+FZ/RT,(三)界面张力作用,非电解质型溶质在液体中的界面张力的存在使它呈不均匀分布,并聚集在双水相体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节双水相 萃取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