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山东省某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某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 项目编制依据编制过程31.3 项目建设内容41.4投资估算71.5项目效益71.6综合结论8第二章项目区概况92.1自然概况92.2社会经济状况122.3基础设施16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8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9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2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24.2 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244.3 供需平衡分区244.4 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44.5 项目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84.6 水资源供需平衡结论314.7 灌溉水质分析评价31第五章规划设计325.1指导思想
2、325.2项目区选择及规划原则325.3 建设标准345.4建设规模375.5规划布局385.6 工程设计44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586.1开发任务586.2建设内容58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617.1投资概算617.2资金筹措方案647.3资金整合65第八章 效益分析678.1 经济效益678.2 社会效益688.3 生态效益698.4环境影响分析708.5 财务评价72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779.1 组织机构设置779.2实施管理779.3运行管理与维护80第十章结论8610.1技术可行性8610.2经济可行性86项目概要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制定了国家
3、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统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并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水资源紧缺、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立足于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促进
4、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大投入,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建设,着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积极支持生态综合整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屏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机制创新的样板区。二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表明,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集中资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5、“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09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农业综合开发要切实做到“两个聚焦”。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业建设聚焦,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这是国家政策支持农业的重要趋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原则,是有效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某某县处于鲁西平原,隶属于聊城市。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总人口40.38万人,农业人口28.2万人,总耕地面积66.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14万亩,中低产田面积27万亩,易受旱灾面积10万亩,是全国
6、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合高产粮食作物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某某县粮食生产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生产条件有待改善。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必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提高耕地的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供给。某某县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14万亩。但是,某某县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引黄,而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引黄的调控力度,每年供给某某县的引黄水量指标仅为9000万m3,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逐渐
7、增大,对灌溉水源需求的随意性加大,引黄灌溉因其季节性和时效性而不能满足灌溉需要,这就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农业生产。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节水型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当务之急。1.2 项目编制依据编制过程1.2.1项目编制过程(一)文件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2)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细则(试行);(3)山东省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方案;(4)某某县“十三五”水利规划;(5)某某县农业区(水利);(6)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二
8、)技术规范标准(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4)机井技术规范GB/50625-2010;(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6)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14-2013;(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2011;(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1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11)国家及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他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12)山东省农业综合
9、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规范(试行)1.2.2编制过程按照省市开发办要求,某某县根据某某县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实地考察、论证基础上,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并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依据水利、农业等行业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编制了2017年度某某县某某乡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 项目建设内容1.3.1项目区范围某某县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位于某某县某某乡辖区内。项目区东临李孟路,北到孙郭村,西靠西引水渠,南至关营村。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至分明,集中连片,完全符合高标准建设要求。具体位置见附图。根据省、
10、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要求,切实做好贫困村扶贫工作,实现上级要求人均0.5亩旱涝保收田的总体目标。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按照上级要求,对贫困村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规划。2017年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落实帮扶贫困村0.4万亩(含在1万亩内)的规划实施,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按照省市开发办要求,对帮扶贫困村建设进行了实地勘测,并依据水利、农业等行业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落实帮扶贫困村建设任务。1.3.2项目规模2017年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1万亩,投资规模1505万
11、元(其中省直帮扶贫困村建设旱涝保收田投资600万元)。1.3.3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区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具体包括:1、水利措施(1)机井工程规划新打机井217眼,配套机井217眼。机井保护墩217处。机井配套电力设施:变压器6处、高压线路3公里,安装配电箱217台、低压电缆线路46公里。购置管理机10台,射频卡1500张。(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项目区7000亩划分为35个格田。贫困村帮扶格田根据具体面积均匀布井,全部实现低压管道灌溉,共埋设125PVC低压输水管道70公里。(3)田间渠系配套建筑物工程项目区在灌排沟渠上共规划桥、涵等建筑物61座,其中:
12、灌排斗沟渠上新建生产桥27座,维修桥4座;排水农沟上新建80过路涵10座、60过路涵20座。新疏浚、开挖沟渠动用土方12万m3。 2、农业措施(1)项目区格田划分项目区7000亩耕地,共划分格田35块。格田划分标准200亩/块左右。扶持贫困村4000亩按区域划分。(2)道路建设结合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田间道路全部实施硬化。规划整修道路17.4公里,其中:砂石路路面宽6m,中间砂石硬化路面宽4m、砂石厚15cm,长度9公里;水泥路路面宽6m,中间砼混凝土硬化路面宽4m、砼混凝土厚15cm,长度8.4公里。(3) 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网1万亩,种植速生杨2500株,种植绿化苗木法桐、紫叶李共8
13、100株,共植树10600株。1.3.4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1年。1.4投资估算2017年某某县某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帮扶贫困村面积4000亩),总投资1505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965万元,农业措施投资44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40万元,项目管理等其它费用60万元。(其中帮扶贫困村投资600万元)1、水利措施投资965万元,占总投资64%,2、农业措施投资440万元,占总投资29%,3、林业措施投资40万元, 占总投资3%,3、其他费用投资60万元,占总投资4%。包括项目管理费45万元,主要用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招标、评估等项目支出;工程管护费15万元
14、,主要用于建后工程管理等工作。1.5项目效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较开发前亩增产15%,年平均增产粮食157.41万kg,增加农业产值314.8万元,年平均节水70万m3,节能6.4万kw.h,节地110亩,省工1.1万个。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9.8%,财务净现值721万元,投资回收期5.5年。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70元。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社会服务化功能明显加强,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1.6综合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一家一户想办法有办不好的事情,提高农业耕作
15、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率,还可以通过系列化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使农业开发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方向发展,也是本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要和发展方向。总之,项目区内广大群众对开发的要求相当迫切,参与开发的热情高涨,项目建设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开发项目建设功在当今,利在长远,项目建设非常必要。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某某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聊城市东部。地跨东径11603-11633,北纬360740-3632。北临茌平县,西连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南接东平县,东与平阴县相邻,南北长52.5km,东西宽24.5km,总面积729 km2,全县
16、辖10个乡镇(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507个行政村,总人口4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0万人,人口密度554人/km2。某某县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某某县西南部某某乡辖区内。总人口4478人,农村劳动力3212人,土地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7000亩。扶持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土地4000亩,涉及人口402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65人。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项目区内四至分明,集中连片,完全符合开发要求。具体位置见附图。2.1.2水文气象某某县属暖温带半干燥季风气候区,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其特点为: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寒少雪。
17、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3.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年极端最低气温-20.3,无霜期212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57.5h,年太阳辐射平均为122.85千卡/cm2,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609.2mm,最大年降水量1047mm(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06.8mm(2002年),降雨量最大高差740.2mm,多年平均降水量612.8mm。其中汛期(69月)降水量为446.5mm,占全年的74.5%,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4%,春季占15.9%。某某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463.8mm,是多年平均降水量612.8mm的2.4倍,干旱指数为1.96。项目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与某
18、某县情况基本一致,主要有春旱、夏涝、干热风、冰雹等。尤以春旱、夏涝频发为重。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坡度1/5000左右。地势平缓,便于耕作、灌溉,耕层土壤90%为轻壤、中壤土类型,10%为沙壤土类,但由于项目区沉沙原因,以及该区作为南部地区排涝河道途径等因素,灌排设施不配套,地下水位较高,耕地渍、涝、沙、碱化较严重。项目区内地表均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岩性主要由轻亚粘土、粉砂、粘土等组成,层厚均匀,层位稳定。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及现有水文地质条件和该地区多年机井实测资料得出该地区70m深度内分布着45层粗粒含水层,厚1525m,分选好,含水和透水
19、性强,属极强富水区。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单井出水量也较大,一般在4050m3/h,机井深度一般为75m左右,动水位降深在820m之间,平均为15m。2.1.4水资源(一) 降水项目区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春旱秋涝晚秋多旱的气候特征。根据某某县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609.2mm,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降水的年分配也极不平均,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一月份最少,四月份开始明显增加,九月份后降水逐渐减少。(二)地表水资源大气降水是项目区重要水
20、资源之一,项目区总面积1万亩,蓄水工程较少,对径流拦蓄能力差,大部分径流汇入排水河道,所以引用地下水是项目区灌溉的主要水源。(三)地下水资源项目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区,陆地的形成是黄河泛滥淤积所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适宜灌溉和饮用。根据某某县地下水普查资料,浅层淡水分布均匀,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27万m3,能够用于灌溉和饮用。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该区土壤质地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但土壤肥力偏低,且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不完善,灌溉保证率较低,几乎年年受旱涝之苦,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项目区耕地均为中低产田,其中中产田面积0.65万亩,低产田面积0.45万亩。粮食作
21、物一年两收,项目区粮食单产477kg/亩。项目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较差,再加上近几年缺少必要的养地和增肥等措施,土壤属中下等肥力水平;灌溉设施落后,灌溉保证率低,不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需要。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彻底摆脱旱、涝威胁;能迅速提高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2.1.6自然灾害境内自然灾害出现的机率较多,以旱灾为主,其次是涝灾,干热风、冰雹、霜冻、连阴雨等灾害也时有发生。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某某乡李堂、孙郭、孟村等5个
22、行政村,总人口4478人,农村劳动力3212人,土地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7000亩,每百亩耕地占有劳力22个,劳力相对充足,完全能胜任项目治理的要求。扶持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土地4000亩,涉及人口402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65人。项目区人口及劳动力见表2.1。贫困村人口及劳动力见表2.2。表2-1 项目区内人口、劳动力及耕地统计表 项目区行政村农业人口(人)劳动力(人)区内耕地(亩)某某乡 小计447832127000李堂村391208379孙郭村165312362834孟村146511572429关营村442283633南王村527328725表2-2 贫困村人口、劳动力及耕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万亩高 标准 农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