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特刊转运PCI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意义.doc
《8月特刊转运PCI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月特刊转运PCI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意义.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自:365心血管网2010年8月份江门会特刊第13版转运PCI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意义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谭宁 姓名:谭宁职称:主任医师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毕业院校:中山医科大学单位类别:临床医院所属科室:心血管内科职务:副主任研究领域: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专家简介:谭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副主任,2000年曾留学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从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学习;2002年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从事免疫学基础研究和心血管病临床学习。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医
2、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秘书长、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副主编、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主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和凝血过程激活,引起冠脉血栓性完全阻塞所致,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多个临场研究已证实STEMI患者实施早期再灌注治疗的临床获益,及时开通
3、梗死相关动脉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再灌注治疗的措施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冠脉旁路移植术,在临床实践中,STEMI的再灌注措施以前两者为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所占比例不足5。溶栓和PCI作为STE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溶栓治疗迅速易行,大部分医院均可完成,临床实践中应用普遍,但此方法心肌再灌注不够充分,再梗死率高,出于充分了解冠脉病变的目的,大部分患者最终还是需要接受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m,CAG)进而接受PCI治疗;
4、PCI虽可使TIMI3级血流重建率达到8595,较好地防止再发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相关动脉再闭塞,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但由于其对设备和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且由于PCI前需进行患者、医护人员及设备的术前准备,与溶栓相比明显存在着再灌注时间延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PCI的实际效果。 STEMI再灌注治疗的效果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其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窗非常窄,即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23小时内,此期间的治疗获益最大。在此时间窗过后,再灌注治疗效果将大幅降低,因此,最大限度缩短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将再灌注时间提前到黄金时间窗以内。荟萃分析
5、发现,如果从接受药物治疗至患者入导管室的转运时间150min时,住院期死亡率分别为4.2、5.7、7.4。由此可见,就再灌注的效果而言,虽然PCI总体上要优于溶栓治疗,但是,作为一种再灌注措施,PCI的治疗效果仍然严格依赖于其实施时机,PCI中心的缺乏以及PCI复杂性所导致的治疗延迟无可避免会限制其治疗效果。 有鉴于此,欧美各国的指南都强调实施PCI再灌注治疗的及时性,“时间就是心肌”的观念已成为心血管医生的共识,尽可能地缩短D2B时间也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追求的目标。然而,在临床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再灌注治疗,尤其PCI治疗的延误却是一个必须接受的无奈现实,其具体原因包括患者就诊时间的延迟与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刊 转运 PCI ST 抬高 心肌梗死 治疗 中的 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