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范的科学(广义)学校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心理学 社会教育心理学 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狭义)2、学科性质: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主要构成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存在两种差异:群体差异: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 个体差异:知识经验、智力、学习风格、学习方式、需要、兴趣爱好等,第一章 教育
2、心理学概述,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 4、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另一方面也可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内容确定的两个要求:一是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遵循学习和人的身心发展所揭示的特点和规律,以教与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5、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一些简单的事物、口头语言、印刷品、录音、录像、电影、图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6、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物质环境:教
3、学设施、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教室的自然条件等 心理环境;集体气氛、班风、校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过程:指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实现学习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等,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获得相应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四种变量 4、评价/反思过程:指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
4、反思,以促使进一步改进的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见指南P1.4)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见指南P2.5),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在欧美的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赫尔巴特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科学基础指的是心理学。1979年,德国人冯特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一专著奠定了科学教育心
5、理学发展的基础,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后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在欧美的发展历程 2、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特点是教育心理学的版本种类繁多,只有学习是这些书籍共有的主题。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
6、学的内容。,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在欧美的发展历程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60年代,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19处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
7、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二教育心理学在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1、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1877年,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心理学。3、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三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1、1908年房东岳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日本 小原又一 著)2、1924年,廖世承应师范教育需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在50年代主要学习和介绍
8、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60年代中后期起,中断了10年,一直到7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整个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学生心理发展常表现出有几个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的、不间断的,具体特质又需量的积累,表现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例如:感知运动技能情绪动机社会交往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速度、起始与成熟的时间有不同;发展的个体差异: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有千差万别
9、。3、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8个(见指南P8.3),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中学生的心理发展?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A、少年期(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B、青年初期(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10、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2、关键期 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口语发展”,“4岁形状知觉”,“45岁学习书面语言”,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三、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理论1、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
11、理论: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同化:是主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顺应:是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境的过程。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点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婴儿经由感觉与动作认识到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6个月前的婴儿对物体的认知是,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两岁左右的孩子有了物体的恒常性。前运算期(27岁):主要特征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12、思维不具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逆转。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是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果汁问题”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个阶段儿童的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性,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性;不在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实施的不符而违反规则。,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维果斯基的认
13、知发展观(最近发展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提出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的高级心理机能。个体心理的成熟,就是一个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有四个表现:A、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B、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的路线。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14、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教育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A、自觉性逐渐增强;B、持久性不断增强;C、精确度不断提高;D、感受性逐渐增强;E、概
15、括性明显发展;F、方法不断完善。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A、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B、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C、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性”;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性水平转化。,三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喜欢争论理想主义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证 考试 教育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