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ppt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阳明病脉证并治.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主讲教师:英洪友,第一节 阳明病概论,“阳明”的特点:1、阴阳角度:“两阳合明也”。2、经络角度:“阳明常多气多血”。3、脏腑角度:指胃和大肠,“以通为用”。阳明病外感病的热盛期,正盛邪盛,属于里实热证。病变重心在肠胃。(“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一、阳明病提纲,原文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提要1:阳明病的病因病机(179,181),太阳阳明 太阳病误治,损伤津液脾约正阳阳明 典型阳明病,本经自病胃家实少阳阳明 少阳病误治,热盛伤津 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提要2
2、:阳明病提纲,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胃肠实热病邪结聚 狭义:阳明腑实证 广义:包括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提要3: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提要4:阳明病主脉,大脉(脉象有力),提要5:正阳阳明初起,可能出现一过性的恶寒症。183条、184条提要6:转属阳明的见症:濈然汗出(汗出热不退)185条、188条提要7:太阴病转化为阳明病。见症:大便硬。187条总结阳明病的主症:发热不恶寒,汗出热不退,大便难或大便硬,脉大。,二、阳明病中风、中寒之辨,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
3、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提要:不典型的阳明病,1、阳明中风偏实热能食2、阳明中寒偏虚寒不能食-禁下3、湿热郁表固瘕:脾胃虚寒的久泻,大便初硬后溏。注意点:攻下宜慎。1)表证未罢,阳明腑实未成,不宜攻下;2)大便先硬后溏,不可攻下。,三、阳明病发黄及其他证候,提要:阳明发黄的见症:无汗或汗出不彻,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身痒。195、196、199、200条阳明病,热在气分,亦可能出现盗汗。201条阳明病,出现“但欲漱水,不欲咽”,瘀热互结,可能出
4、现出血。202条,第二节 阳明病不可攻下,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205、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206、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提要:阳明病不可用大承气汤峻下的证候:,1、恢复期,发热已退,便秘 津液损伤,肠道干燥(津伤便秘)2、呕多 病位较高,病势向上3、心下硬满 病位较高,或为气虚气滞4、面合色赤 热盛于上,或热盛于经,注意:阳明病不可攻下,注意点:外感热病的不同阶段,大小便的关系。203、当问其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辨阳明病脉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