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课件全集(最新版).ppt
《生物必修2课件全集(最新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2课件全集(最新版).ppt(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2,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 伴性遗传,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3,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 DNA的复制,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4,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
2、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5,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节测试,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 染色体变异,第3节 人类遗传病,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6,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测试,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7,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共7页,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节测试,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 现代生物
3、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Mendel,1822-1884),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具有易区分的性状,性状能稳定遗传,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自交:,指同种基因型个体的雌雄个体的交配。,杂交:,指两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相对性状:
4、,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相对性状(要点),此概念的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图1耳垂的位置1、有耳垂 2、无耳垂,图2 卷 舌1、有卷舌 2、无卷舌,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1、双眼皮 2、单眼皮,图6 食指长短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图 7 脸颊有无酒窝1、有酒窝 2、无酒窝,图8 双手手指嵌合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课堂练习,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兔子的长毛和狗的
5、短毛,狗的卷毛和长毛,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2.,看本P8第1题,人工异花授粉(杂交)示意图,1、去雄,2、套袋,3、授粉,4、套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P,F1,高,F2,3:1,矮,高,矮,787 277,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高,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正交 反交,遗传图谱中的符号:P:F1:F2:,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二代,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指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象,正交和反交,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为正交,则矮茎作 母本,高茎作父本则为反交。,实验现象
6、:,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2.F2出现了性状分离,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遗传因子决定一个特定的性状,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DD,dd,纯合子:,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DD、d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Dd:表现为显性,Dd,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7、,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形成受精卵时一定是一个雄性配子和一个雌性配子相结合,图解,配子,F2,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2:1,3、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为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进行自交,那么中的纯合子占中个体数的.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0.25.50.75,看课本第8页第2题,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看学案第5题,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Dd,dd,D,d,配子,高茎,矮茎,高茎,杂种子一代,测交,测交后代,1:1,请预测
8、实验结果?,测交实验的应用:用于测定一个显性个体到底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看学案第9题,6、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 确的一组是,.,假说演绎法,科学实验发现事实,大胆猜测推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测,反复实验揭示规律,六、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不相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离,分离,配子,注意: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2)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
9、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7、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 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 全是红果 全是黄果 红果黄果=11 红果黄果=31 A.B.C.D.8、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 花的可能性为 A.9/10 B.3/4 C.1/2 D.1/4,9、分别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 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以下哪项推论是正 确的 A.两个亲本都有显性遗传因子 B.两个亲本都有隐性遗传因子 C.一个亲本只有显性
10、遗传因子 D.前三项推论都不正确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分离 定律,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分离定律内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31,DDDddd=121,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11,Dddd=11,小结:,技能训练:P7,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
11、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状dd,显性性状Dd或DDD_)4、根据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遗传题解题步骤,几个概念,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杂合子,纯合子,性状分离,隐性性状,显性性状,相对性状,控制,自交,自交,纯合子,杂交,Aa,AA,Aa,aa,亲代,配子,子代,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的性状遗传图谱,课本练习,典型例题1,求比例问题时需要弄清楚分子和分
12、母分别是什么:Aa进行自交得到F1.问:F1的显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F1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2/3,1/2,变式训练1:,紫花对白花为显性,一对纯合子的相对性状杂交得到F1。问: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F1中紫花中的杂合子比例?,典例2: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Aa连续自交,F2中纯合子占后代总数的比例?,典例3:判断显隐性方法:,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出现,则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为隐性。相同性状自交或者杂交,得到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跟亲代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例1、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
13、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体a、b、c中为纯合体的是()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解析:据黄色公鼠a 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得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体。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体。,B,例2、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A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B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D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解析:由于双眼皮对
14、单眼皮为显性,这对双眼皮夫妇所生子女中有单眼皮个体,所以这对双眼皮夫妇都是杂合子。由基因的分离规律可知,这对夫妇每生一个子女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C,例3、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已知栗色对白色呈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简要说明鉴定方法和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测交实验在实践中的应用。因为栗色是显性性状,所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或杂合,用测交方法可以鉴定其基因型。由于题目要求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完成鉴定,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运用测交实验的方法,让此马与多匹白马
15、进行交配,使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多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后代可能的情况有两种。,答案:两种情况:可能是杂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有白马,说明栗色马含有隐性基因,故推知该栗色公马是杂种。可能是纯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没有白马,说明栗色马不含隐性基因,故推知可能该栗色公马是纯种。,1男人A有一罕见的X连锁的隐性基因,表现的性状为A。男人B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遗传病,它只在男人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能否区别这两种情况()A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所患病的性状B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C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不会有
16、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人B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D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人B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D.,2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B,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
17、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A,4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5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为()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B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D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B,D,6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
18、,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大可能是()BBxBB bbxbb BBxbb BbxBb Bbxbb BBxBbA B C D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A11/18 B5/9 C4/9 D3/5,D,D,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问题:对每一对相对性状 单独进行分析,315+108=423,圆粒皱粒,黄色绿色,黄色圆粒,101+32=133,31,31,
19、315+101=416,108+32=140,观察现象(实验),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分离定律,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分离定律,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现类型的比:,绿色圆粒:3/4*1/4=3/16,粒形:圆粒皱粒31,粒色:黄色绿色31,黄色圆粒:3/4*3/4=9/16,黄色皱粒:3/4*1/4=3/16,绿色皱粒:1/4*1/4=1/16,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黄色圆粒,配子只得_遗传因子,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分离,自由组合,一半,F2,9331,F2的组合有_份,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20、_种,表现类型_种。,9黄圆,3黄皱,1YYrr 2 Yyrr,3绿圆,1yyRR 2yyRr,1绿皱,1yyrr,16,9,4,2YyRR,2YYRr,4 YyRr,1YYRR,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1、推测:,配子,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YyRr,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YyRr,yyrr,1 1 1 1,2、种植实验,另:其它六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其它生物,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不相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21、子中,随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离,分离,配子,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互不干扰,分离,自由组合,自由组合 定律,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内容,(两对相对性状),假说演绎法,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A一对 B两对 C两对或两对以上 D三对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到的F1自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A1/16 B1/8 C1/2 D1/4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
22、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 B6/16 C9/16 D3/16,4、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A.HR B.YR C.Dd D.Ad5、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与它们的两个亲代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25%B.50%C.75%D.100%,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P11思考与讨论,选材准确从简单到复杂把数学统计分析用于实验假说-演绎 实验证实 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如:A,B,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A与Aa控制的表现型
23、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课堂练习6,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B),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 C 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课堂练习7,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一组是(D),A A和B B A和AC a和a D A和a,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分离定律 VS 自由组合定律,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进行,_起作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同时,同时,基础,两对或 多对等位 基因,两对或 多对,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遗传中的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
24、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传递.(2)分离定律: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行为;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行为。,7、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 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 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 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_,TtBb ttBb,1、求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杂 交,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 产生_种表现型的个体。,2、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几率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两个体杂交,求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25、为_;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 占的比例为_。,1/16,12,乘法定理的应用,要决-,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4,1/8,乘法定理的应用,要决-,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 型占总数的(),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A1/16 B3/16 C4/16 D9/16,C,A,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2中出现的 性状中:(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9/16,1/4,7/16,3/8,3、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必修 课件 全集 最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