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要1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21.3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1.5综合评价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2.1项目建设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113.1项目区域概况113.2项目建设地点选择15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16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04.1市场分析204.2市场营销224.3市场风险分析23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25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255.2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265.3生产技术方案275.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32
2、5.5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2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346.1环境现状346.2环境影响分析34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56.4 环境影响评价36第七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377.1机构设置与职责377.2经营管理模式387.3经营管理措施387.4技术培训397.5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40第八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38.1投资估算依据438.2投资估算438.3资金来源44第九章 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459.1经济效益分析459.2社会效益分析489.3生态效益分析489.4 综合评价结论49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3、项目建设单位: 郎溪县农机管理局法人代表: 廖家宏三、项目策划单位 安徽郎溪县睿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四、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 郎溪县,鱼米之乡,水韵之城。2、建设规模: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是一个以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为宗旨,集机耕、机械化施肥、机械化节水灌溉、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转移、机械植保、机收、机械化秸秆还田和机械化粮食烘干为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实行农机农艺相结合,项目实施总面积为10万亩。3、建设期限: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两年。因项目启动期变化顺延。4、建设内
4、容:4.1、2014年计划:2014年1月-2014年2月,建立组织机构,完成建设规划,并进行前期工作准备,完成项目设计。2014年3月- 2014年12月,完成制度建设,完成项目主要机械装备采购任务,机械落实至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水稻种植家庭农场。4.2、2015年计划:2015年1月-201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完成10万亩作业任务。2015年12月,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组织项目验收。五、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5、国务
5、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2010) 6、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7、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 8、郎溪县农业机械化“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六、项目概况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依托郎溪县的地理环境优势,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高效低耗种植技术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的一种生产模式。通过实施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郎溪县将形成面积10万亩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区。七、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通过实施安徽省郎溪县
6、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形成集机耕、机械化节水灌溉、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转移、机械植保、机收、机械化秸秆还田和机械烘干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济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节水节能,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为郎溪县发展高端、高效和高辐射力产业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项目投资为3758万元人民币。该项目具有投资见效快、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易被农民所接受等特点。因此,该项目建设前景广阔,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发展战略的要求。实施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一、郎溪县概况1、基本情况郎溪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
7、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现辖7个镇、2个乡,全县总人口33.39万人,面积1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826.29公顷。是一个以粮油经济为主导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和油菜。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万亩,以一季稻为主。水稻主推品种为: 杂交稻新粮优5号,粳稻五月粳。郎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县。2、资源状况郎溪县风光秀丽,景色秀美,丘陵此起彼伏,河湖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石佛山、龙须湖、
8、高井庙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异彩纷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郎溪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境内8万亩茶园连绵起伏,堆绿叠翠,30余种国家、部级名茶馨香四溢,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和“全国茶树作物无公害用药示范基地县”。主要特产有历史名茶“瑞草魁”、“古南丰”黄酒、金丝蜜枣、闷酱、雁鹅、银鱼、青虾、蟹、鳖等。主要矿产有萤石、黄砂、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叶腊石等,萤石储量200万吨,居华东之冠。3、发展情况郎溪县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318国道、214省道、宣杭铁路穿境而过。县城距南京
9、禄口机场80公里。数字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无线通信实现全覆盖,直拨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完善。建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8座和大型自来水厂1座及中型水厂数座,县城和集镇用电、用水供应充足。郎溪县积极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港商、台商、苏浙沪客商纷至沓来、云集郎溪、安家落户。郎溪,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正蕴育着无限商机。近几年,全县经济连续三年以8%的速度增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4、发展思路发展思路:认真实施规划建设项目,强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以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促进土地合
10、理流转,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通过实施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项目优势(1) 项目区水稻耕作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5%。(2) 项目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1%。(3) 项目区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3%。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项目发展前景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是一种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的新型种植模式。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性功能日趋完备,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节本增效功能。 同时,可以大量解放农业劳动力,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 2、项目发展趋势党
11、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突破,也有利于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通过着力打造功能完备、使用便捷的农业机械化信息交流平台和农机作业管理调度平台,促进政策高效实施、技术快速推广,引导农业机械合理配置、有序流动,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将显著提高。二是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
12、由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快速推进转变,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全程延伸。农业机械化发展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农、林、牧、渔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全面推进,从陆地向水域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协同推进。三是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机具利用率、技术到位率不断提升,农机抗灾减灾作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综合保障
13、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粮食主产区以及平原地区,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大马力、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应用更加广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丘陵山区机械化成为发展热点,先进适用的小型特色农机具广受欢迎,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提高。郎溪县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项目基本特点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是以市场为导向
14、,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1)市场化: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人了现代农业的内涵。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的专业化是其必然。3)一体化: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农机服务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
15、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选用农民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选用先进适用、高效节能节水节本的安全产品。5)示范性:这是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中,示范性是其基本内涵。4、项目发展定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主要是以发展水稻种植新型机械为最主要农机产品,农机产品力求做到性价比高。农机产品应引进先进、适用、高效、节本、安全的产品。利润和效益是传统种植方式的2至5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度推进、
16、巩固提高”的指导思想,创新推广方法,探索推广模式,紧紧围绕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目标,示范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优化技术路线,进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解决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瓶颈,推动形成以机械化为支撑、区 域适用性广的标准化生产体系。5、在空间布局上全面构建新型农机化模式圈 结合郎溪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和打造中国休闲小城的愿景,全面构建新型农机化发展地域范围,为生态郎溪建设作有力支撑。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水稻耕作、育插秧、收获和运输机械化环节。二是重点发展水稻植保、节水灌溉、秸秆还田和谷物烘干机械化,完善农机油料供应、农机维修等综合配套服务
17、体系,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三是依托农艺结合,会同农技、栽培、植保等部门成立农机农艺结合专家组,在育秧、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四是积极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作业环境以适应农机化作业的需求。郎溪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依据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郎溪县农业机械化“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抓住机遇,决定在郎溪县建设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项目区总体规划为建设9个乡镇,4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00个水稻种植家庭农场,1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机化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三章 项目
18、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依托农机化先进技术,以农业生态为主体,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粮食供应基地。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农业内涵,拓宽农机化发展领域,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带动和促进郎溪县乃至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二、建设目标通过安徽省郎溪县1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建设,全面管理生态环境,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
19、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县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园区建成后年,实现新增机耕作业量2万亩,机械化施肥作业量2万亩,机械化节水灌溉作业量2万亩、年节水100万吨,机械化育插秧作业量2.2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量5万亩,机收作业量4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量10万亩和机械化粮食烘干作业量2.4万吨,形成4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00个水稻种植家庭农场、1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规模。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农业园。经过2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和农机化
20、结构的样本。三、项目建设规模1、发展机械耕作和深松、深施肥技术,提高土壤机构和肥力。使用大中型拖拉机和化肥深施机械装置,将底肥翻至土表以下7.6-15cm,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利于秧苗生长和抗倒伏。规划新增40-100千瓦的大中型拖拉机及深松、深施肥配套机具20台套,可实现年作业面积2万亩。2、进一步提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水平。该技术已于2004年以来在郎溪县示范成功,示范田平均产量比人工栽插高54公斤/亩,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目前,郎溪县已购插秧机362台,建立百亩连片以上示范区72个,其中1000亩以上示范区8个。建立机插秧服务组织17个,整村推进村3个,整乡推进2个,实现机插面积7.8万
21、亩。规划新增高速插秧机20台、育秧机组10台,可新增年作业面积2.2万亩。3、发展机械化植保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规划新增高效弥雾静电植保机械500台,可新增年作业面积5万亩。4、发展联合收割机,进一步提高机收水平。项目区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虽然已达到93%,但一半以上是依赖外来跨区作业收割机来完成收割作业任务的。在发生连阴雨天气、大面积稻飞虱、冰雪早至等自然灾害时农业损失很大,必须建立当地稳定的收割机队伍。规划新增水稻联合收割机20台,配套转移运输机械20台,可新增年作业面积4万亩。5、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降低环境污染。郎溪县水稻秸秆每年大部分被焚烧,只有较少部分得到有效利用。为减少秸秆的
22、焚烧和环境的污染,提高秸秆的利用率,须购买秸秆还田机,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改善土壤土质,增加有机肥含量,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规划新增水稻配套大中型拖拉机的秸秆还田机50台,配套小型拖拉机的秸秆还田机500台,可新增年作业面积10万亩。6、推广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农业。郎溪县是鱼米之乡,水韵之城,水资源丰富。但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矛盾凸显,农业节水灌溉迫在眉睫,对破解水资源矛盾意义重大。规划新增水稻节水灌溉设备200台套,可新增年作业面积2万亩,年节水100万吨。7、发展稻谷机械化干燥技术,抵御农业灾害,提高稻谷出米率。1)现状。郎溪县2013年水稻产量5万吨,只要是通过农村家
23、庭水泥晒场、公路晒干,粮食水分无法达到规定标准,致使粮食发生霉烂变质。收获季节若遇连阴雨天气,粮食发生出芽、霉变现象十分普遍,给农民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粮食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目前,郎溪县仅有6家粮食烘干企业12组干燥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郎溪县粮食烘干的需求。2)规划理念。以9个乡镇为单位,合理规划,在原有烘干设备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加强。3)规划目标 。以4万亩水稻产量为规划目标,规划新增粮食烘干设备28组,年新增烘干稻谷2.4万吨。第四章 项目建设所具备的条件一、郎溪县正在实施第十二个五年农业发展规划纲要郎溪县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由于国内外农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的到来,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水稻 生产 全程 机械化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0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