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
《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风险分析及控制,2,风险分析及控制,主要内容,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五、风险控制,3,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1、危险因素 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 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4,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3、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
2、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中存在危险的一部分。如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们说煤气罐泄漏是危险的,而煤气罐是一个危险源。,5,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6,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表1
3、 库区(库)临界量表,7,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库区(库)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式中,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8,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4、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5、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6、隐患 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9,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7、风险 风险即是危险。广义的危险是指一种环境或状态,
4、它是指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即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狭义的风险(R)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R=CS 可能性(C):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严重性(S):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0,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8、风险评价 也称危险评价或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现存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充分揭示危险性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然
5、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11,危险性辨识,危险性评价,风 险 评 价,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风险评价框图,12,2.1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 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3,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一般地
6、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危害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因之所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4,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稳定和压力,高处作业(或起吊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使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放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
7、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和危害;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5,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有害因素。例如,生产过程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或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身健康的损伤、死亡和物体的损坏、破坏,都是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6,二、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
8、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有益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控制这些能量、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出现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很难预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决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7,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设施完整性等)故障(含缺陷)是指
9、系统、设施、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掌握各类故障发生规律和故障率是预防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8,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10、主要体现在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设施完整性的缺乏、缺陷和设备在强度、钢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两方面。例如,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保护装置失效造成漏电伤人,短路保护装置失效又造成变配电系统的破坏;超载限制或起升安全装置失效使钢丝绳断裂、重物坠落;围栏缺损、安全带及安全网质量低劣为高处坠落事故提供了条件等,都是故障引起的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9,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人员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意外行为;影响
11、人员失误的因素很多,但发生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也是可以预测的。,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0,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各自归纳为不安全行为。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
12、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1,例如,误合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带电、使检修中的设备意外启动;未经检测或忽视警告标志,不佩带呼吸器等护具进入缺氧、有毒作业场所;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时吊臂误触高压线;吊索具选用不当、吊重绑挂方式不当,使钢丝绳断裂、吊重失稳坠落;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帽)使头发或衣袖卷入运动工件等,都是人员失误形成的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2,管理缺陷 系统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系统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
13、、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造成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外界环境 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外界环境条件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3,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环Medium:环境不良;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事故隐患Hidden Peril,事故要素4M,24,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25,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分类,26,2.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
14、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介绍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7,2.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
15、其他防护缺陷等);,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8,(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9,(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
16、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0,(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
17、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1,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2,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
18、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3,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4,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
19、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5,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6,2.2.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20、,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介绍16类相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7,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8,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
21、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9,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0,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
22、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1,11)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2)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学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2,14)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 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3,2.2.3 按职业病类别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
23、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4,3.1 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4、45,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5)电气火花引燃源。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8)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结措施是否可靠。9)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程度。10)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6,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7,3.2 特种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起重机械 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原理对于起重机械都适用,这些基本原理主要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该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
25、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整性。起重机械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起重伤害事故: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8,超载: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基础损坏:设备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9,起重伤害事故的形式主要有: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分析 控制 测井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9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