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接入技术.ppt
《以太网接入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太网接入技术.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接入网技术Access Networks,杨建军,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第3章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太网回顾 LAN方式接入EFM方式接入 接入协议模型,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第3章:以太网接入技术,3.1 概述3.2 以太网回顾3.3 接入相关的几个协议3.4 EFM与IEEE 802.3ah3.5 在接入中使用以太网技术3.6 以太网接入的协议栈3.7 小结和参考资料,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
2、STC,3.1 概述,IP协议已经一统网络层以太网技术最佳地匹配了IP技术变长帧、无连接、域内广播、以太网技术正在一统链路层以太网接入以太网技术已经是园区网接入主流新兴的宽带运营商已经大量发展了以太接入技术专门针对电信运营商开发了以太接入技术IEEE 802.3ah-2004,EFM以太接入技术正在进一步完善系统结构、接入控制、用户隔离、,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2 以太网回顾,3.2.1 以太网的诞生3.2.2 以太网的标准化3.2.3 早期的特点3.2.4 发展中的变化3.2.5 当前的以太网,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3、UESTC UESTC,3.2.1 以太网的诞生,以太网的诞生Bob Metcalf&David Boggs1973年5月22日PARC/XeroxMetcalf在备忘录中命名了Ethernet1976年6月:Metcalf&Boggs发表著名论文以太网:局域网的分布式信息分组交换1977年底:Metcalf等获得CSMA/CD等4项专利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2.2 以太网的标准化,开放性标准是以太网成为主流的根本原因DIX标准:DEC/Intel/Xerox早期标准,便于使用但权威性不足Ethernet(19
4、80)、Ethernet(1982)IEEE 标准当今标准,由IEEE 802.3工作组负责1982年12月:802.3标准草案宣布Xerox将4件专利转交IEEE802.3得到ANSI/ISO的认可,成为以太网的同义词IEEE 802.3-1985:标准的第一个版本当时,802.3的使用不灵活且繁琐,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2.3 早期的特点,使用共享介质同轴缆:总线型双绞线:物理上的星型、逻辑上的总线型争用型的MAC协议:CSMA/CD面向LLC的帧结构802.3必须配合802.2,才可以使用仅仅是局域网技术传输速率:10Mb/s、铜缆近距
5、离传输适合于办公室环境:接入自由、共享方便不适合于接入网环境:没有接入控制和用户隔离,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2.4 发展中的变化,高速化、光纤传输日益成熟10Mbps/100Mbps/1000Mbps/10Gbps光纤传输日益成熟,使之进入主干网领域从共享到交换:以太网交换机产生并大量应用网络总体性能急剧提高CSMA/CD协议开始只具有象征意义几乎不使用共享信道,MAC协议不是必须以太帧结构的重大改进摆脱LLC,面向多协议扩展帧结构,支持VLAN等多种用途,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2.5 当前
6、的以太网,标准的当前版本:IEEE 802.3-2005MDI10Mbps/100Mbps/1000Mbps/10Gbps铜缆和光纤:UTP、MMF、SMF传输距离:标准40km,最远3000km帧结构改进Type段:面向多协议,可高效运行IP协议扩展帧结构,可使用加标帧支持VLAN主流的组网技术交换式网络、全双工传输、VLAN,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3 接入相关的几个协议,3.3.1 远端馈电技术PoE3.3.2 接入端口控制技术,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3.1 远端馈电技术PoE,背景接入
7、设备的环境,通常不具备正规机房的条件,电源不良借鉴PSTN的运行经验,由机房的设备通过以太网线远端馈电以太网远端馈电标准:IEEE 802.3af-2003DTE Power via MDI通过以太网端口(MDI)对连网设备(DTE)供电供电设备、受电设备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D:Powered Device电源输出:48V,功率级别:15/7/4W简称:PoE,Power over Ethernet用途网络终端设备:IP电话机、网络摄像机网络前端设备:AP、接入交换机前端扩展设备,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3
8、.2 接入端口控制技术,IEEE 802.1X-2004Port-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协议在以太接入端口上进行接入控制端口控制、中心认证构成完整的接入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适用于物理接入802网络,包括以太接入基于端口进行网络接入的控制提供认证和授权,支撑AAA的系统运行,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 EFM与IEEE 802.3ah,3.4.1 EFM与802.3ah标准3.4.2 802.3ah概要3.4.3 光纤P2P接入3.4.4 光纤P2MP接入3.4.5 铜缆长距离接入3.4.6 铜
9、缆短距离接入3.4.7 小结,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1 EFM与802.3ah标准,IEEE 802.3ah-2004:以太接入网Ethernet for subscriber access networks是针对电信运营商制定的以太网标准使用电信运营商的术语“subscriber”标准制定了4种新的MDI这4种物理层规范都使用电信运营商拥有的基础设施以太接入网别名:EFM网络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第一公里以太网EFM联盟致力于推动以太接入网的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10、 UESTC UESTC,3.4.2 IEEE 802.3ah概要,802.3ah制定了4种新的MDI介质相关接口,即是物理层规范这些MDI运行在电信运营商的接入基础设施上光纤:电信接入网的接入光缆铜缆:市话电缆、驻地网户线工作组以太网:运行在五类双绞线、园区光缆上新的MDI大量借用了已有的成熟技术物理层借用:EPON、S-HDSL、VDSL有利于迅速推广以太接入网802.3ah首次在以太网中跃入OAM规范OAM:运行、管理、维护网络运行提高到电信级可靠性之必须,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3 光纤P2P接入,P2PfiberSMF:ITU G
11、.652传输距离:10km双纤模式100BASE-LX10:100Mb/s、1310nm1000BASE-LX10:1Gb/s、1310nmMMF:可传输550m单纤模式100BASE-BX10:100Mb/s、1310/1550nm1000BASE-BX10:1Gb/s、1310/1490nm,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3 光纤P2P接入图示,单模光纤,距离=10km多模光纤,距离=550m温度范围:-40 to+85,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4 光纤P2MP接入,P2MPfiber采用
12、EPON技术单纤、物理拓扑为P2MP结构,分支比可达1:161000BASE-PX101Gb/s、1310/1490nm、10km1000BASE-PX201Gb/s、1310/1490nm、20km,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4 光纤P2MP接入图示,1Gb/s 全双工单芯单模光纤分支比可达1:16距离:10/20Km,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5 铜缆长距离接入,运行在电信运营商的市话电缆上物理介质大对数铜缆、P2P传输、距离可达几公里从接入端局到用户驻地设备的线路端口CO to LTE
13、 in CPE2BASE-TL2Mb/s、距离可达2700m可以通过多线对绑定提高速率基带传输需要使用空载铜缆,不可以数话同传基于ITU-T G.991(G.SHDSL)PMD:16/32-TC/PAM,AccNet 2006秋 2006秋,JJY UESTC UESTC,3.4.6 铜缆短距离接入,运行在驻地网运营商的驻地网铜缆上物理介质小区入户双绞线、距离只有几百米从小区配线架到入户设备的线路端口10PASS-TS10 Mb/s、距离可达750m双工技术:FDD、工作频段138kHz 12MHz不使用04kHz频带、不干扰POTS业务,可数话同传基于VDSL 技术:ITU-T G.993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以太网 接入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98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