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
《主要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承包商总承包商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雇主监理各分包商建立各自的质保体系施工过程跟踪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操作管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总承包商发现问题处理方法落实要求反馈雇主解决问题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总承包管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流程图总承包商施工总进度计划业主阶段性目标计划分包商短期目标计划实施短期目标计划完成情况阶段性目标计划完成情况评后报告1评后报告2报送业主完成未完成追查原因处罚要求总承包管理对施工进度的管理控制流程图总承包商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制度 分包商进场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学习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设施机械安全例会达到要求达不到要求整改处罚总承包管理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控制流
2、程图总承包商文明施工总目标施工现场总体计划分包商进场施工过程材料堆放整齐工完场清道路整洁生活区卫生其它检查达不到要求达到要求分包商分包商处罚整改总承包管理对文明施工的管理控制流程图第九章 主要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本工程地下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和地上施工方案及措施将根据其的工种、专业的不同进行阐述。 9.1测量工程测量放线作为先导工序,应贯穿于各个环节,它是保证工程位置准确、主体结构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是使主体结构达到合格标准的基础。9.1.1人员及仪器配置根据工程特点,项目测量组由测量工程师和测量员工组成。配备激光经纬仪2台,水准仪6台,50m钢尺4把。所用测量仪器必须
3、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才可使用,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测量精确度。9.1.2施测依据建施总平面图中提供的城市坐标控制点。9.1.3工程控制点的设置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单层面积较大,用激光经纬仪测放出轴线控制线。在基础施工测量中采用外控法,由基坑周围已建立的轴线控桩直接引测;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在首层每楼设置测控点。将控桩点引测进楼。控制点的布设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网测角的方法与基准点联测,距离采用标准钢尺丈量,然后按自由网平差手段进行平差处理,确定改正数,归化后的点应重新进行检测,检测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控制点设置在一层楼板预埋钢板100mm100mm10mm上,在预
4、埋钢板上划十字线,并在交点打洋冲眼,作好永久性标志,设500mm500mm钢盖板保护,以便重复使用。首层以上各层在测控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设置预留洞200200mm(激光束及锤球的通孔),并在留孔四周砌设高50mm的阻水圈,层层引测。9.1.4轴线点的竖向传递1)地上结构放线直接依据设在一层楼板上的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要求,应从一层楼板控制网引测到各层,平面控制点的传递采用内控传递、外控监测,投点仪选用天顶仪。在控制点上方架设仪器,严密对中、整平,在控制点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做成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90、180、270四个方向向光
5、靶投点,用0.2mm的笔定出这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2级激光经纬仪二测回)及边长量距(精度l/5000)。由观测成果作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S2.0mm,角度较差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只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mmS3.0mm,角度较差1224,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S3.1mm,24,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2)每次向上传递投点时,必须3点以上,本工程根据施工段设置
6、测控点,测控点必须构成几何图形,根据平面控制网控制点的布设,无论施工哪一段,都可根据其中的3个点确定位置,找出点与点之间的边角几何关系进行闭合校核。3)楼面控制点引测完毕,把各相关的投影点相连即基准线,并将这些基准线平移至楼面各轴线。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和细部线。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施测完后,进行自检,合格后由专职人员复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复检。9.1.5标高的传递要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先要进行高程控制网点的联测,检查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确认无误后引测标高。1) 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3点,以便于互相校核,每点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其平均值作为
7、平面施工中标高基准点。2) 根据基坑情况,在坑内设置标桩,将高程引测到标桩上,用红“”标出,并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供施工时用。3) 在首层南北两侧,采用10cm10c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作为基准点,为高程引测提供依据,在基准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设计预留洞200mm200mm(锤球的通孔),严禁覆盖,并严防杂物从洞口坠落。4) 各层标高的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线,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也可位于中间层,加设标高基准点,以此向上传递。5) 标高基准点每层不少于3个,用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注上标记,并要设在同一个水平标高上。9.1.6.施工时的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1)
8、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精度如下表:沉降观测精度参考表 表9-1等级标高中误差(MM)相邻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二等0.50.3二等水准测量0.6N12(N为测站数)3)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楼平面四角及每边中点各一个,平面中心设一个;地下室平面四角各设一个,长边每边加设六个;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4)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平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时观测点移至该底板上埋设,并及
9、时进行观测。6)直到0.000时按平面布置位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层,附测一次,直至竣工。7)工程竣工后,第年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一般为五年。8)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同分析成果。具体详见沉降观测施工方案。9.1.7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1)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红外测距仪DMA5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2)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
10、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3)基础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且基坑四周不低于四点(每一个方向不低于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4)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5)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0.000以上结构采用竖向与横向一次性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
11、0.500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6)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砼墙体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7)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致。8)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9)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贴砖控制校核。10)
12、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9.1.8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基础工程测绘院提供平面控制点(接桩)引测施工控制轴线桩(定位放线)基坑标高抄测降水、护坡桩及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边坡及标高控制验槽砼垫层标高抄测放槽边线砌保护墙监理报验底板防水及保护层放基础底边线监理报验底板施工标高控制地下结构底板上放线监理报验地下结构2)地下结构工程顶板放线监理报验竖向结构施工建筑50线标高抄测横向结构施工标高报验横向结构标高控制3)地上结构施工顶板放线监理报验竖向钢筋绑扎抄测结构50标高点(钢筋上)模板及砼工程在固定钢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 土建 分部 工程施工 技术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9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