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底线的初三作文.doc
《关于底线的初三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底线的初三作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底线的初三作文 关于底线的初三作文1每一道刻痕,都意味着公平;每一声呵斥都代表着底线。题记春日的第一抹光辉穿过小街,光明照耀着这个不起眼的房间。老人端坐在窗前的桌子上,专心致志地制作着称杆。虽然这个手艺已不流行了,可老人依旧专注,如同一位大师雕琢着他的作品一样。娴熟、老练而又沉稳。我坐在他的旁边,静静地端详着,一如小时候。老人出生在一个木匠世家,从小就学习秤杆的制作。现在70岁左右的他,与秤杆为伴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平常的时候,老人是和蔼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小孩儿。今天给几颗糖吃,明天给个小木头玩意儿。哄谁都像哄自己的孙子孙女。而作为资历最老的小跟班,我更是有幸,可以被允许在他劳作时学习一下
2、。老人一辈子以秤杆为生,他对秤杆的制作要求十分严格。作为一个老木匠,闭上眼睛,长长短短的木棍一提,准心在哪里,两道痕之间间隔要多远,他都了然于心,分毫不差。但他从不这么做,而是像小学徒一样,拿着木制标尺,一道一道地比对。而且标尺,五年一换,为的是防止标尺随时光流逝而产生误差。作为他的小学徒,在一旁观摩的我明白了:“对自己的活儿,一定要严肃认真。”老人做事的态度,在那时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叫“底线”的种子。老人是这么做活儿的,也是这么做人的。他就像秤杆那样正、直。常听老一辈说,以前,总有人趁着月黑风高夜,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鬼鬼祟祟地走进那间小屋。没过几分钟,人就踉踉跄跄地跑出门。而后,礼物被奋力
3、从屋里扔出。“砰”的一声,合上大门。而他,拿着刻刀在秤杆上用力地戳出准心,一脸的愤怒:“怎么会有这样黑心的人,利益熏心啊,怎么就这么想要黑秤,不应该公平经营,诚信待人吗?”这位正直的老人以他的言行让“底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它长成了茁壮的规则之树,撑起了我心灵的天空。数十年过去了,幼稚的孩子长成了少年,老人的面庞更加苍老。但是秤杆上的每一道刻痕意味着公平,每一个声驱逐黑心客人的呵斥,始终召唤着人心的底线!关于底线的初三作文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我也有自己幸福的底线。我的底线就是家中和睦,每天都有一些时间出去转转,作业写完改完,每天有时间去看书,考试可以考好可是完成这些,又何尝容易呢?有时我
4、会把底线降低一些。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我降不下来。就好像那就是我幸福的最低底线,再也降不下来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放弃降低底线时,又会把它们遗忘,不知不觉,那些期待都消失在了我的玩耍里。而考试来临,它们瞬间会变成无尽的学习,恼人的压力,在我身边转来转去。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年级高了,作业多了,难度大了。再没有那么多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了。又想起了在幼儿园时,自己其实很幸福,没有作业,放学了就和朋友出去玩,不玩到天黑决不罢休。我突然发现,自己越小越幸福。我也不由恍然大悟:现在的自己还是幸福的,比初中、高中、大学的哥哥姐姐们要好多了。他们起早贪黑,学习更加忙碌,玩耍于他们已是奢侈的回忆。心中弥漫起
5、的丝丝甜意,让我学会了把握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好好玩耍。在父母的爱中成长,珍惜时间,把时间挤出来,不再浪费,留给自己,留给幸福的生活。或许,幸福的底线过高,不一定就是好事。若底线一点点增长,一步步实现,总有那么一天,会实现心中最初的理想。那时,曾经过高的底线已在手中,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关于底线的初三作文3曾国藩在诫子书里谈到,自修之道,在于养心,养心之难,在于慎独。慎独,即底线思维,是以道德为基础,通过限制人的非正当行为而达到维系社会和谐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底线思维不仅提高个人素养,形成优良社会风气,更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拥有底线思维的人,面对堆金叠玉的财富能坚守本心,不沦为精致的
6、利己主义者;面对人生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能恪守高洁品格,最终“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有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种豆南山也可以赏菊酣歌,以明澄之心冷对黑暗腐朽的官场俗世;今有中科院孙强团队,不为名利守住一座小猴山,与猴为友,将温情注入冰冷的实验,守住心中的责任底线,最终完成世界第一例克隆猴实验。底线思维体现在人生态度、职业素养等方方面面,如腐草化萤,潜移默化间照亮心中的荒芜,挑起高尚人格的明灯指引未来的征途。底线思维的核心在于道德,而道德又是搭建和谐人际关系时必不可少的一块底砖。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提出“仁”的观点,即爱人。用诚信、正直、友善去对待他人,才能被报以琼瑶;可一旦丧失了底线思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底线 初三 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