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教学领域中的渗透研究(王薇).doc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教学领域中的渗透研究(王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教学领域中的渗透研究(王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教学领域中的渗透研究什邡市朝阳小学 王薇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对象,概括起来就是数和形两个方面。“数”与“形”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更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的基本思想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结合更是解题的重要方法。本文旨在比较完整的总结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试图给予数形结合思想一个较为完整的诠释;整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具体体现;挖掘哪些知识点可以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提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实践案例。力求探索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框架和范例。一、 课题研究
2、的背景 研究缘起一: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个体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从而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更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使学生提高思维水平,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从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教学思想与传统教学思想根本区别之一。 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如集合的思想方法、
3、函数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文集中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进行研究。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代数和几何中最精彩的方面: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学好小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更承载了为中学数学打好基础的任务。研究缘起二:课程标准对“四基”的要求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对学生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在几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归纳出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
4、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更突出了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研究缘起三:教师的需要那么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落实得怎样呢?在小学数学领域有没有必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此,我对16名数学教师就数形结合的涵义、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6道题组成:(1)您最早在 时就接触到“数形结合”这个词,当时与之相关的数学内容是 。(2)你是怎样理解“数形结合”一词中,“数”代表涵义是 ,“形”代表的涵义是 ,“结合”代表的涵义是 。(3)“数形结合”的涵义是 。(4)列举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相关的数学知识: 。(5)简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
5、学教育中的作用。(6)举例简述你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的。调查结果统计:100%的调查对象接触过“数形结合”这个词。对“数”的涵义绝大多数人回答为:数量关系。有一部分人列举数量关系的外延来代替,例如数字和代数的字母、表达式及其之间的运算。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望文生义认为“数”指代数、数据、函数等。对“形”的涵义绝大多数人回答为:空间形式。有一部分人列举空间形式的外延来代替,例如图形、图象、实物等。基本上没有太离谱的答案。对“结合”的涵义答案相当多。大多数人认为“结合”就是:相互转化(换)、相互反映、相互表达、建立对应关系等等。另外有3名调查对象没有填写。对于“数形结合”的作用
6、。35%的调查对象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这句话:“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 87.5%的调查对象认为“数形结合”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数”转化为“形”,化抽象为形象,使学习者建立了直观的认识,或使解题者便于发现问题的隐含条件,即以“形”助“数”。但没有人将借“数”解“形”及其同义词名单独地作为答案。由此可见:(1)“数形结合”一词在小学数学界传播甚广。(2)半数的人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涵义,但对其理解多集中于对象性上,对功能性涵义关注不够。(3)通过对“数形结合”作用的调查发现,多数人对将数转化形比较兴趣。但是觉得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目标中不象数学知识目标那样显性,觉得是隐性的,想渗透但不知
7、怎样渗透怎样培养。老师其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对借“数”解“形”重视不足,从本调查中似乎还不能找到确切的答案,有待进一步发现。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普遍重视的不够,部分老师仍然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或是进行大运动量的习题训练,而一些数学思想往往会被忽视,被理解成数学中最常见的,最基本、较浅显的内容,一带而过,有名无实。这种对数学思想理解偏颇的教学也导致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肤浅,不完整,也造成学生只能停留在解题方法的一招一式的模仿上,不易形成数学意识,因此学生对问题的审视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对问题的解决缺乏灵活驾驭的能力。研究缘起四:学生
8、需求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和功用,我们不妨通过以下的学生调研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对“稍复杂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学生课前调研方式:先进行纸笔测试,再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测试题目:(1)一套房子总面积63平方米,客厅占总面积的,客厅有多少平方米?(旧知)(2)一本书120页,已经看了这本书的,还剩多少页没看?(新知)测试结果:全班35人,26人全对。错误较多的集中在第二题,有120,也有120的。为了了解学生的错误原因,教师设计了下面的访谈提纲:(1)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2)你怎样理解“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3)在这道题中谁与谁对应?下面是对三位学生访谈的情况。学生一:方
9、法120。问他如何想的,回答觉得应该用乘法。当问到如何理解“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回答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提示可以试着画图解释。该生画了右面的线段图,当教师问三条线段具体表示什么的时候,该生说到:第一条线段表示这本书;第二条线段表示看了的;第三条线段表示没看的。不难发现该生虽然画出了线段图,但对图中哪一部分具体表示什么,并不很清楚。于是教师进一步追问哪里是看了的,哪里是没看的,这时该生意识到开始求的是看了的部分,并不是没看的。学生二:方法120。同样是对“已经看了这本书的”不理解。在提示该生画图理解时,他首先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份取了2份,在教师提示下又画了下面的长方形图。由此可以看出该生能够正
10、确理解“已经看了这本书的”,从而意识到自己选择除法列式是不正确的。学生三:方法120。教师问该生是如何想的,学生回答“平均分成两份,用除法”。当问到如何理解“已经看了这本书的”,该生回答得很好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了出来。教师继续要求该生画图理解,学生画得也是正确的(如右图)。但该生仍然认为是分两份。当再次追问他把“这本书”平均分成几份时,他才从图中发现是把120页平均分成了5份,应该用乘法计算。通过对这三个学生的访谈,说明画图对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非常重要。而学生主动画图的意识又十分缺乏,只有在老师要求下才采用画图的方法帮助自己理解。学生这种现实的表现同样说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
11、。(二)研究设计1研究内容(1)梳理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中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课程内容,按照目的进行分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形成初步的框架。(2)在实践中收集一线教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案例并加以分析归类。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思想路线,注重实践探究和理论讨论相结合,灵活使用多种研究的方法。二、数形结合思想的涵义 1. 数形结合思想的涵义2我们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对“数形结合”的定义往往是综合性的,采用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中最“精彩”的方面: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我们对“数形结合”的理解就是把数学问题
12、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思维,从而使“数”与“形”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完美的统一起来。“数”和“形”是研究数学的两个侧面,利用数形结合能使“数”和“形”统一起来,以形助数、以数助形。可以使所要解决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维广阔。三、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为此,我们对小学1-6年级教材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教材中有着广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借助“形”的直观理解概念用形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直观的手段给抽象内容赋以生动的形象,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合 思想 代数 教学 领域 中的 渗透 研究 王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91628.html